【红对勾】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3生态系统的结构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红对勾】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3生态系统的结构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红对勾】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3生态系统的结构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红对勾】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3生态系统的结构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红对勾】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3生态系统的结构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33生态系统的结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一般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b. 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常会发生剧烈的变化c. 农田生态系统总是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d. 整个地球上的海洋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较大,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草原生态系统则相反。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单一,抵抗力稳定性小,一旦失去人的控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并非只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答案:c2下列关于生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池塘中的所有动植物和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了池塘生态系统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增长率达到最大值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d在群落和种群内部大都可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包括动植物、微生物)和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构成了池塘生态系统。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增长率为零。在群落内部大都可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种群内部多是种内斗争或互助。答案:c3.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解析:图示中包括了无机环境(光、co2等)、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蝉等)和分解者(细菌),它们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蝉是消费者,细菌是分解者,两者之间不构成竞争关系。蛇属于四级消费者。答案:a4.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同化量是指()a消费者摄入食物中的所有能量b被消费者消化吸收的所有能量c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所有能量d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所有能量解析:中等题。消费者的同化量应是摄入量减去粪便量,即被消费者消化吸收的所有能量。答案:b5(2013浙江宁波期末)某些地区大力发展了“稻萍鱼”立体农业,对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稻萍鱼”体现了系统内群落的水平结构,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b是按照自然规律设计的生态农业,大幅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c弃耕后的稻田将先发生初生演替,后发生次生演替d放养鱼的数量与萍的生长量相匹配,依赖于系统内生物间特定的营养关系解析:“稻萍鱼”空间立体养殖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生态农业是按照自然规律设计的,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弃耕后的稻田发生的是次生演替。答案:d6. 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 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 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 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d. 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解析:根据图示4种生物所含有机物总量由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又知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所以该食物链是丙丁甲乙。若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乙食物充足,乙会增加,丁因天敌的增加而减少,丁的减少使丙的数目增加。答案:d7. 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专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 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解析: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可能是生产者;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热量,不可能被绿色植物同化作用所利用;有的分解者是动物,如蚯蚓。答案:b8.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 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c. 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 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解析: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可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也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不一定越大,如一棵大树上有很多寄生虫。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答案:c9. 下面是不同纬度地带的六类生态系统(af)枯叶年输入量和枯叶现存量的比较表,说法正确的是()abcdef枯叶输入量/thm2a11.507.5011.507.59.5050.0枯叶现存量/thm2a144.0035.0015.005.03.05.0a. 土壤有机物积累量abcdebcdef解析: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生长茂盛,落叶最多,分解者代谢旺盛。答案:b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中物质的良性循环确保了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废物的积累b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c我国对西部地区部分耕地实行“退耕还草、还林”,其中农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一些具有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不能循环利用。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进行富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在有植被覆盖过的地方,虽然原有植被已经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因此农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深海处无光照,生产者只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来合成有机物。答案:a11如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四个生物种群在某一时间内同化的有机物总量,假设它们由于捕食关系形成一条食物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该生态系统中甲只属于第二营养级b碳元素在该食物链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循环传递c太阳能可以通过丙进入生物群落d甲、乙、丙、丁共同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解析: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往往由多条食物链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各种动物的营养级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能是不同的,因此,甲在该生态系统中不一定只属于第二营养级;碳元素在食物链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单向传递;甲、乙、丙、丁中不含分解者,因此不能构成生物群落。答案:c12(2013潍坊、东营、淄博、滨州四市联考)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含有7条食物链b伯劳鸟和袋鼬只存在捕食关系c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含有6个营养级d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解析:此食物网中共有8条食物链,故a错误;伯劳鸟和袋鼬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故b错误;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有6个营养级,如桉树甲虫蜘蛛知更鸟伯劳鸟袋鼬,故c正确;甲虫的营养级虽比桉树高,但体型小,故d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2分)为合理利用水域资源,某调查小组对一个开放性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了初步调查,部分数据如下表:进水口浮游藻类数量出水口浮游藻类数量水库淤泥真菌、细菌数量年均1.93 mg(干重)/l年均1.02 mg(干重)/l10131015个/m2(1)浮游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它处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_。(2)浮游藻类数量少,能从一个方面反映水质状况好。调查数据分析表明:该水体具有一定的_能力。(3)浮游藻类所需的矿质营养可来自细菌、真菌等生物的_,生活在水库淤泥中的细菌代谢类型主要为_。(4)该水库对游人开放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水体已被氮、磷污染。为确定污染源是否来自游人,应检测_处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解析:(1)浮游藻类属于低等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是生产者,处于食物链的开始,是第一营养级。(2)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原因是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3)在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多是承担分解者的角色,通过分解作用,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供给生产者利用。水库淤泥是位于水底的,处于氧气比较少的环境,所以其中细菌的代谢类型应为异养厌氧。(4)要确定污染来源是否是游人,就要排除水库供水地污染的可能性,所以要在入水口处检测藻类植物是否就已经增加。答案:(1)生产者第一营养级(2)自动调节(或自净化)(3)分解作用异养厌氧型(4)入水口14(10分)(2013石家庄教学质检)如图所示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食物网包含了_条食物链,如果用该图表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还缺少的成分是_。(2)调查兔群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如果标志物脱落,调查结果比实际数值偏_。(3)若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上播种杂草,其抵抗力稳定性会_。(4)假设放养的牲畜的食物90%来自牧草,且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那么人增加200 kj能量需要牧草提供的能量为_ kj。解析:(1)食物链是从生产者开始的,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如果标志物脱落,重新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目减少,因此调查结果比实际数值偏大。(3)若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上播种杂草,会增加生物的种类,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4)设来自牧草的能量为x,x90%10%20%200,则x9 000 kj。答案:(1)6分解者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大(3)提高(4)9 000探究点对照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确定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重要性15(18分)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请回答:(1)某生物小组为验证生态系统各种成分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取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锥形瓶三个,分别标记为l、2、3号,均加等量的水,3号中加少许河泥,再在l、2、3号中加入相同数量的生长状况相同的金鱼,2、3号中加入等量的金鱼藻,均用橡皮塞塞紧,然后放在阳光下。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瓶号123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周)311252号和3号锥形瓶相比较,2号锥形瓶中的金鱼存活的时间较短,主要说明_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_两个锥形瓶的实验结果相比较,说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该实验的无关变量为(最少答出两项)_等。(2)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阳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方法步骤:第一步:取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4号锥形瓶,4号锥形瓶的设计处理应该与_号锥形瓶相同。第二步:_ _。第三步:观察记录锥形瓶中金鱼存活的时间。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 _。命题人透析:(1)明确实验中的几组对照题干中设置了1、2、3号三个锥形瓶,这三个锥形瓶之间的对照关系,分析如下:锥形瓶实验变量实验目的1号、2号是否含有金鱼藻探究生产者的重要性2号、3号是否含有河泥探究分解者的重要性(2)正确区分实验变量和无关变量实验变量是依据实验目的设置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不同的变量。如探究阳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实验中,阳光为实验变量;无关变量为除实验变量之外的其他的变量,如探究阳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消费者的数目、生态瓶的大小等为无关变量,在实验过程中应确保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无关变量处于适宜且相同的状态,以降低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答案:(1)分解者1号和2号温度、金鱼的数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