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一单元写作: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七年级第一单元写作: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七年级第一单元写作: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七年级第一单元写作: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第一单元写作: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教学设计成都市龙泉第二中学 方道乐教学目标:1、 训练学生如何观察生活。2、 引导学生感受校园生活,记录美好事物。3、 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表达自己真实的体验和感悟。4、 写作训练。教学方法:教师示范法,名作欣赏法,学生观察法,合作讨论法,练习法。教学重点目标:目标1、训练学生如何观察生活。教学难点目标:目标3、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表达自己真实的体验和感悟。目标4、练习写作。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很多同学一提起写作文,就会感到头痛,提起笔望着题目发呆,总觉得无话可说。平时有些同学聊天谈论学校生活时,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到写作时候就开始犯难了。为什么呢?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曾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基本上都做一个动作,扫视;还有一个动作,凝视。这个世界是非常奇怪的,如果你不凝视它,你将走不进这个世界,你必须凝视它,耐心地,目不转睛地凝视,才有所发现,奇迹就会发生。”曹教授的话充分说明了在你周围,你的生活中观察的重要性,你只有通过观察,揣摩,联想,思考,才能从中发现自然之美,自然之趣,自然之理。我们要学会观察,从生活中积累资料,我们的作文就不会再是难事了。我们今天就探讨如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好作文。(通过导入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二、分组讨论,交流感想同学分组讨论自己进入初中以来的所见所闻。全班分成10组,每两组讨论一个话题。1、彼此认识的第一印象。2、和新同学相识过程中的有趣事件。3、对某一位老师的第一印象。4、谈进中学的第一印象。5、校园最美的地方。(学生把自己在进入中学所见的人和事和同学分享,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对老师、同学、学校有了进一步的印象,为后面交给学生如何观察方法打下基础,也为后面的写作埋下伏笔。)三、落实文本,引导学生如何观察生活(一)、欣赏散步中的句子,学生朗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1、这段文字美在什么地方?描写南方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美在:按一定顺序写,先写大地,植物的生长,再写空中,树上的嫩芽,最后写田里的水泡,写出了万物复苏的美景。调动了人的视角、听觉等多角度描写。明确:学会观察生活,要有一双慧眼,要保持敏感和好奇心,对生活充满热爱,时时捕捉生活素材。观察生活,不止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事物,同时抓住特征,调动人的视角、听觉等多角度的描写。 (二)欣赏秋天的怀念1、朗读句子: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着哭声:“咱娘儿俩一块儿,好好地活,好好地活。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突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2、以上4个句子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爱。为表达母亲对“我”的爱采用了什么方法?明确:作者采用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把母亲的忍耐、宽容、慈爱,表现出来,读来让人不禁潸然泪下。作者写的是亲身经历的事。启示:作文应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不应该虚构,要有感而发,表达真情实感。 (2)观察和思考要立足于自己熟悉的生活,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不会内容空洞、思想贫乏。同时,也需要运用细节描写等手法,生动传神地描写具体情境。此外,还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感受。 (通过对文本的学习,落实教学,让课文成为载体,学生通过借鉴,模仿来达到学习写作的目的。)四、教师小结我们如何把生活中的人和事写成一篇美文呢?1、仔细观察生活,保持敏感和好奇心。2、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用眼睛去观察,用内心去思考。4、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调动人的多感官描写。5、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6、多读书,学会积累,学会摘抄。五、写作实践1、请以“多彩的校园生活”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2、请以“我的同桌”为题,写一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