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反应(2013鄂尔多斯)6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表示汞 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丙属于氧化物b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d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13(2分)(2013南昌)如图是某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与“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图中x处的粒子示意图是()abcd(2013衢州)11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它们组成的分子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反应。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d.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2013淮安)9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为:下列从图示所获得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图中有三种不同的氧化物 b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c反应过程中没有单质生成 d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2013营口)9下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d该示意图中共有3种分子(2013深圳)20.如图3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其中 和 表示两种原子,甲、乙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高温 a. 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 该反应可表示为2h2o = 2h2 + o2 c. 甲中所有物质都是化合物 d.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2013南平)5右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反应前 反应后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b反应中有单质生成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31(2013海南)5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中共有四种分子b.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可分c.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d.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013泉州)8以下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从示意图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发生改变c.反应前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2 d.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2013厦门)8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 b2 的分子,a2和 b2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 x ,微观过程如图 1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反应过程中 a2 和 b2 分子保持不变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参加反应的a2与 b2 分子数之比为 3 : l d物质 x 含 4 种元素 (2013金华)第5题图5.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 ”、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2013日照)10下图为某反应在同一容器中反应前后微粒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ss+2hcl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保持不变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013上海)42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示意图(o与o分别代表不同元素原子),该反应可能为a. 氢气的燃烧 b. 水的电解c. 甲烷的燃烧 d. 一氧化碳的燃烧(2013仙桃)19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与“”分别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第19题图)a生成物可能是混合物b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可能不变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2013十堰)17clo2是新一代自来水消毒剂。下图为制取cl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2 + cl2 = 2 nacl + clo2bx是化合物,y单质cz、w都是氧化物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2013泸州)16一根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在空气中产生大量白雾,另一根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未接触),又产生大量白烟,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遇空气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有白雾现象b两根玻璃棒未接触就反应,说明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c反应产生的白烟是氯化铵固体小颗粒d产生白烟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lnh3cl(2013宁波)13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主要采源之一。2012年起我市所有机动车必须取得“环保合格标志”后方能安检。“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部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如图所示为其中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 a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丁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 c乙和丙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d反应前后共有三种分子(2013哈尔滨)30(3分)用“”和“”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下图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2)此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3)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b变化的实质是_21(4分)(2013绥化)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其中“”、“”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请根据图示回答:(1)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2)反应前的物质可能(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3)反应前后、三种离子的个数比是2:2:1(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一条消息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不变化“”“”表示不同的原子(2013吉林省,13题,3分)右图是某反应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中属于单质分子的有.种;(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3)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反应前后.种类和数目不变。(2013湛江)15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1)反应前的原子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的原子数(2)反应前的分子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的分子数(3)写出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解:(1)对比反应前后原子的变化可知,反应前的原子数等于反应后的原子数;(2)对比反应前后分子的变化,去掉未反应的分子,反应前的分子数大于反应后的分子数;(3)由微观示意图反应物、生成物的构成特点可知,一氧化碳和氧气的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符合该反应的特点,反应的方程式是(2013抚顺)20(4分)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前 反应后 (1)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是 。 (2)一个丙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由大量丙分子聚集成的丙物质 (填 “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013荆门)37(5分)下图是某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反应后氮氧氢 请回答下列问题:画出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标出氨分子中氮原子的化合价 。水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保留一位小数)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简述汽车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形成的原因 。【答案】37、(每空1分,空5分)-37+752(1)、 nh3 (2)、88.9%(小数位数不正确不给分)(3)、(4)、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通过汽车进气道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在电火花引发下发生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必须说明氧气和氮气的来源,反应条件可以不作要求)(2013黄石)51(6分)下图是某一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氧氢mno2水分子中氧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惠子相梁课件
- 情景摄影课件
- 2025年秋季部编版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第1课时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 餐饮促销主题策划的方案
- 进社区志愿者活动策划方案
- 七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 思政概论试题及答案
- 美术灯光面试题及答案
- 词汇学测试题及答案
- 精算考试面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
- 复印打字服务协议书
- 2025 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测试卷及答案
- 村医依法执业培训
- 保育师项目附件
- 电信装维人员服务规范
- 2025年安徽宣城市宣州区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法律法规高分题库及答案(共101题)
- 电厂水处理值班员(第二版)中级工
- 加油站气象灾害防御制度
- DBJ04-T 312-2024 湿陷性黄土场地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