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师说 文章随代起 烟瘴几时开 不有韩夫子 人心尚草莱 韩愈是卓越的散文家 诗人 更是伟大的教育家 他在思想方面力主儒学 排斥佛老 在文学方面反对六朝浮夸艳丽之风 提倡文以载道 词必自出 在为人处世方面不平即鸣 光明磊落 他不仅传承了儒家的教育思想 还第一次提出了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 的择师标准 使千年儒风得以发扬光大 学习本文 一要学习韩愈抨击流俗 敢为人师的精神 二要掌握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师说 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 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 802 韩愈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 这篇文章是针对人们在门第观念影响下 耻学于师 的坏风气写的 门第观念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自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 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 重门第之分 严士庶之别 士族子弟凭高贵的门第可以做官 他们不需要学习 也看不起老师 他们尊 家法 而鄙从师 到唐代 九品中正制废除了 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 这对择师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 就普遍存在着从师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的心理 韩愈反对这种错误的观念 提出以 道 为师 道 在即师在 在当时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 与韩愈同时代的柳宗元在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中说 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 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 犯笑侮 收召后学 作 师说 因抗颜而为师 愈以是得狂名 居长安 炊不暇熟 又挈挈而东 如是者数矣 由此可以看出 师说 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斗争精神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韩愈 768 824 唐代文学家 哲学家 字退之 河阳 今河南孟州 人 自称 昌黎韩愈 世称 韩昌黎 曾任监察御史 国子博士 吏部侍郎等职 因谏阻宪宗迎佛骨 被贬为潮州刺史 后官至吏部侍郎 卒谥 文 为 唐宋八大家 之首 有 昌黎先生集 说 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 属议论文的范围 可以先叙后议 也可以夹叙夹议 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捕蛇者说 马说 爱莲说 都属 说 一类文章 师说 意思是解说关于 从师 的道理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 注字音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2 识通假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 通 授 或师焉 或不焉 不 通 否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6 明句式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 师不必贤于弟子 介词结构后置 不拘于时 学于余 被动句 爱其子 择师而教之 省略句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7 积名句 1 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韩愈 师说 2015 安徽高考 2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 师说 2015 福建高考 3 韩愈在 师说 中说 从师与年纪无关 比自己年纪大的人 闻道在自己之先 要以之为师 而 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2014 大纲全国高考 4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或师焉 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 师说 2013 北京高考 5 呜呼 师道之不复 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韩愈 师说 2012 课标全国高考 6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韩愈 师说 2012 广东高考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7 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 师说 2012 江苏高考 8 爱其子 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惑矣 韩愈 师说 2012 浙江高考 9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韩愈 师说 2012 福建高考 10 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韩愈 师说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1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点评 文章开头便提出 古之学者必有师 的论断 紧接着指出师的作用是 传道受业解惑 以此作为全文立论的出发点和依据 然后句句紧承 推论出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 的观点 同时 开头郑重提出 古之学者必有师 就隐含着对 今之学者 不从师的批判意味 很自然地为第二段埋下了伏笔 在 传道受业解惑 三者之中 传道 是核心 受业 是手段 解惑 是 传道受业 中必然遇到的问题 作者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教师的责任 意义非凡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2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或师焉 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点评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均为宾语前置句 之 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其正常语序应为 不知句读 不解惑 句读之不知 和 或师焉 相呼应 惑之不解 和 或不焉 相呼应 这句话的意思是 不知句读的要从师 有疑问解不开的却不从师 小的方面倒要学习 大的方面 却 放弃了 我没有看到他聪明在什么地方 这里作者仍是在强调从师的重要性 小事能从师 师亦只是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而已 而对于真正的 惑 却耻学于师 这样的人怎能 见其明 呢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3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点评 这句话的意思是 巫师 医生 乐师和各种工匠 是士大夫们看不起的 如今士大夫的智慧反而比不上这些人 真是令人奇怪啊 有人认为这句话反映了韩愈轻视劳动人民的阶级偏见 也有人认为不能这样看 因为这句话所在的第二段 都是贬斥上层 士大夫之族 褒扬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和 古之圣人 的 君子不齿 句的主语 君子 是指韩愈贬斥的上层 士大夫之族 而不是韩愈自己 韩愈在文中一再用 君子 士大夫之族 与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古之圣人 对比 贬前者 褒后者 当然不会把自己列入所谓的君子中 所以 君子不齿 只是对耻于从师的君子的讽刺 而没有对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的轻视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4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点评 这句话的意思是 因此 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 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听到道理有先有后 学问技艺各有专长 如此罢了 这一句是在已用老师的职能作了理论论证和用孔子的言行作了事实论证之后 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地得出的进一步的结论 这个结论 是对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 的深化 也是对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进一步批判 说明了师生关系是相对的 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 这一句由 是故 引出 用 如是而已 结尾 化繁为简 精辟透彻 高瞻远瞩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1 这篇以 师说 为题的文章 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提示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 围绕这个中心论点 文章首先从正面立论 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重要性 提出了从师的标准 接着 慨叹师道不传已久 联系当时的社会实际 以众人的 耻学于师 反衬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在第三段中 又运用了孔子的典型事例 进一步说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最后一段 说明写本文的缘由 这本属于附记性质 但作者赞扬李蟠 不拘于时 学于余 能行古道 行从师之道 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观点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2 本文虽然是一篇鼓励人们从师学习的文章 却体现了韩愈对 从师 问题的深刻认识 这种深刻认识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韩愈在 师说 中对 从师 问题的深刻认识 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作用认识的局限 从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的 受业 扩大到 传道 解惑 明确提出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这个对教师作用的全面而崭新的界定 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进步 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二是针对上层 士大夫之族 的门第观念 明确提出 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的全新的从师之道的观念 从师即学道 唯 道 是问 凡是闻道者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 这个石破天惊的新观念 开拓了为师者的广阔领域 三是在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 的观点指导下 从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的客观事实出发 推论出 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的崭新观点 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 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 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多姿语言 愈 生动 师说 一文因多姿的语言而议论生动 1 简省的表达 如 传道受业解惑 6个字 极其准确而又深刻地阐明了教师的三大职责及其相互关系 传道 是核心 受业 是目的 解惑 是手段 无论时代怎么变 道 的内容怎么变 受业解惑 都是不变的 2 整散的结合 韩愈的散文素以气势充沛 笔力雄放著称 这体现在多用排比和对偶句式上 他的这种风格 在本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例如 第二段 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与 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是排偶句 接下去 是故圣益圣 愚亦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则是散句 而这一长的散句中 圣益圣 愚亦愚 和 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又都是排偶句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3 顶真的运用 顶真即用上一句的结尾字 作下一句的开头 本文这样的句式很多 如开头的几句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 这种句式的运用 加强了句子之间的连接 使论述环环相扣 严密紧凑 4 丰富的语气 丰富的语气表达 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本文在这方面是相当成功的 如用 嗟乎 呜呼 这样的语气词加强感叹 用 彼与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 这样的摹状语句有声有色地描绘 士大夫之族 的神态 用 如是而已 这样的语句表示结论的无可置疑 文章的第二段 一连用了三组对比揭示 耻学于师 的不明智 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 但语气却各不相同 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是推测语气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是判断语气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是感叹语气 这些错综变化的语句 使议论更生动 说理更深刻 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读韩愈梁衡韩愈为 唐宋八大家 之首 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 所以 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 就连他写的奏折 也比一般为官者讲究些 于理 于情都特别动人 文字铿锵有力 他的那篇 谏迎佛骨表 有一股不怕鬼 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 但是 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 宪宗就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 揭龙鳞 大逆不道 于是 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 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韩愈这一贬 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 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 一般的不顺 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 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 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 韩愈是已登山顶 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 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 他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孙写的 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 但是 当他到了潮州后 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 就气候水土而言 这里还算富庶 但由于地处偏僻 文化落后 弊政陋习极多极重 农耕方式原始 乡村学校不兴 有钱人养奴成风 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 同为大唐圣土 同为大唐子民 何忍遗此一隅 视而不救呢 他觉得凭自己的知识 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 觉得比之百姓之苦 自己的这点冤 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到任之后 就如新官上任一般 连续干了四件事 一是驱除鳄鱼 大除其害 二是兴修水利 推广北方先进的耕作技术 三是赎放奴婢 他下令奴婢可以用工钱抵债 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 不抵者可用钱赎 以后不得蓄奴 四是兴办教育 请先生 建学校 甚至还 以正音为潮人诲 当其获罪海隅 尚能心系百姓 真是难能可贵了 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 为官不说假话 为政务求实绩 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 应该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 他在政治上高举儒家旗帜 是个封建传统思想道德的维护者 传统这个东西有两面性 当它面对革命新潮时 表现出一副可憎的顽固面孔 而当它面对逆流邪说时 又表现出撼山易撼传统难的威严 韩愈也是这样 他一方面反对王叔文的改革 一方面又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 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 深恶痛绝 坚决抨击 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 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 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 他出身小户 考进士第四次才中 在考官时又三次碰壁 乌纱帽得来不易 按说他该惜官如命 但是他犯上直言 被贬又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 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 以国为任 以民为本 不违心 不费时 不浪费生命 他又倡导古文运动 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 他要求 文以载道 陈言务去 开一代文章先河 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 而直承秦汉 他既立业又立言 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 一曰生活之苦 饥寒交迫 二曰心境之苦 怀才不遇 三曰事业受阻 功败垂成 四曰存亡之危 身处绝境 处逆境之心也分四种 一是心灰意冷 逆来顺受 二是怨天尤人 牢骚满腹 三是见心明志 直言疾呼 四是泰然处之 尽力有为 韩愈是处在第二 第三种逆境 而选择了后两种心态 既见心明志 著文倡道 又脚踏实地 尽力而为 只这一点他就比屈原 李白高明 没有只停留在江畔沉吟 蜀道叹难上 他不辞海隅之小 不求其功之显 只是奉献于民 求成于心 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 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 就被社会所承认 于是 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 一片江山尽姓韩 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品读提示梁衡的文化散文美不胜收 这篇文章除了正面叙述有关史实之外 还用文学笔法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身处逆境 不怨天尤人 爱民如子的知识分子形象 此外 作者还从不同角度烘托这一形象 一是与同处逆境的屈原 李白作对比 凸显韩愈的坦然和担当 二是从人对逆境的心态赞美韩愈的精神 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国民对待教育的态度 是一个国家能否人才辈出 后继有人的关键 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混凝土回收设计方案(3篇)
- 矿山工具改装方案(3篇)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山西-山西水工闸门运行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智慧小镇事故处理方案(3篇)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山西-山西机械热加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山西-山西园林绿化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塔吊停工补偿方案(3篇)
- 工厂宿舍纪律管理方案(3篇)
- 使用木质材料装修方案(3篇)
- 水果采购档期规划方案(3篇)
- GB/T 20000.6-2006标准化工作指南第6部分: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
- GB/T 16311-1996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
- GB/T 1149.4-2008内燃机活塞环第4部分:质量要求
-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法及基础知识课件
- 江苏省无锡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非事业编制聘用人员公开招聘1人(专业学位培养办公室助理)(必考题)模拟卷
- 2021社会保险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 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含评分细则)
-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课堂PPT)
- 经历是一种收获的作文5篇
- 血液透析管路及透析器安装操作评分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