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置成本法在幼龄林资产评估中的应用.doc_第1页
重置成本法在幼龄林资产评估中的应用.doc_第2页
重置成本法在幼龄林资产评估中的应用.doc_第3页
重置成本法在幼龄林资产评估中的应用.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编号1009-6043(2008)11-0050-02重置成本法在幼龄林资产评估中的应用冯立国(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摘要重置成本法是资产评估中的基本方法之一,使用比较广泛。但是在幼龄林资产评估中该方法还存在诸多局限性,影响了幼龄林资产评估的准确性。针对幼龄林的特点,在使用重置成本法评估幼龄林资产时,必须参照当地平均水平的林分质量进行分析、修改和补充,从而使评估结果更加合理、准确。关键词幼龄林;资产评估;重置成本法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The Application of Replacement Cost Method in Asset Evaluation of Young Forest GrowthFENG Li-guoAbstract: As one of basic asset evaluations, replacement cost method is widely used. In asset evaluation on young forest growth, however, this method is limited in some aspects, which affects the accuracy in evaluating the assets of young forest growth. Henc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 forest growth, in assets evaluation on young forest growth by replacement cost method, we need analyze, revise and compensate it in reference to the average level of local forest quality to make the evaluation more rational and accurate.Key words: young forest growth, asset evaluation, replacement cost method一、幼龄林的生长特点幼龄林林木资产具有资源性资产的特点,但它在形成过程中又凝结着人类的劳动,它的经营别具特点,这些特点将影响幼龄林资产评估的方法及计算细节。资产的储蓄性幼龄林资产是再生性资产,林木的生长有一定的规律,从幼林到中龄林再到成熟林,林木都处于生长阶段,其中每个阶段的产量都不同。林木资产的实物是活立木的材积蓄积量,其每年的产品是活立木生长的木材生长量,而最终的产品是采伐了的蓄积木材材积。其资产与产品的物质内涵一样的,这一特点就是林木的储蓄性,在经营中立木材积积累成蓄积量,而蓄积量又成为生长量的基础。具体到幼龄林初期,其产量比较模糊,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大,林分不断生长,产量也相应增加,产量的含义才逐渐变得明确。回收周期的长期性林木的最短生长周期至少要五年,当然根据培育目标的不同,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回收周期的长期性造成了营林投资资金的长期占用,而且在成材之前,林木资产的经济价值是隐含的,是不能通过木材市场来直接体现,特别是幼龄林资产更是如此。营林成本投入的阶段性由于它的速生性,要求营林措施标准要高,肥料养分的需求量要大,决定其成本的投入较大。营林成本贯穿于林木生长全过程,但支出的成本阶段性强,主要集中在幼龄阶段,即造林后1年至2年,在幼林进入郁闭后至林木主伐期间成本下降,每年仅要支付管护费(包括病虫害防治费、森林火灾预防费和护林费等)及地租。二、幼龄林林木资产评估方法选择用材林是以培育经济用材为主要目的林种,用材林的经济效益来自商品木材的生产,木材的生产一般需要培育到五年至六年后才能进行。对于幼龄林,其林地上的林木刚郁闭成林,在这个阶段林木的生长不稳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而且距木材可采伐利用的年限尚有四年至五年或更长的时间。如采用收获现值法来评估,则要预测间伐、主伐的收益及其生产成本,以及从评估基准日至主伐这一期间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由于这一期间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而且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所以,采用收获现值法来评估有一定的难度。至于市场法,由于目前森林资源活立木交易市场不发达,要寻找到三个以上类似的交易案例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市场法的使用也受到限制。对于幼龄林,其造林地上形成林木资产的施工作业是近期实施的,其成本的会计资料比较完善。因此选用成本法中的重置成本法比较合理可行。三、重置成本法的基本思路重置成本法是幼龄林林木资产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该法是以现时的工价和生产水平重新营造一块与被评估资产相类似的幼林所需要的成本费用作为评估值。在幼龄林中由于营造的时间不太长,成本投入较清楚,重置较为容易,计算也简单。但在重置成本法中使用的是当地的社会平均生产成本,它要求达到当地平均水平的林分质量,并用平均水平的林分的平均高和平均株数作为参照确定重置成本法的调整系数。四、重置成本法在幼龄林资产评估中的应用重置成本法是指在现时条件下重新建造或购置一项全新状态的被评估资产所需的全部成本减去被评估资产的各种陈旧性贬值(包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后的差额作为被评估资产的评估值的评估方法。其基本计算方式是:被评估资产价格=重置全价-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由于用材林幼龄林林木资产的特点,其重置成本法的测算与一般资产的重置成本法有所差别,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必须采用复利公式计算投资收益林木资产由于建造期相对较长,对于幼龄林建设阶段也要1年至2年的时间,且前期投资大。资金的长期占用必须支付报酬利息,根据惯例,资产的长时间占用必须用复利公式计算利息。不单独考虑实体性贬值实体性贬值是指资产投入使用后由于自然力和磨损的作用,其物理性能不断下降,价值逐渐减少造成的有形损失。在幼龄林阶段,由于外界自然力的作用不同,待估林分和正常林分相比,可能存在实体性贬值,但由于导致这种差异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结果,且在幼龄林阶段,桉树在不断生长变化,这种差异很难单独区分出来。所以对于幼龄林的评估一般不单独考虑实体性贬值,而是在林分质量调整系数中综合考虑。不存在成新率问题幼龄林在经营过程中,处于购建状态,成新率理应确定为十成,就如同一刚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我们将其成新率确定为十成一样。更何况幼龄林资产的使用仅形成资本的累积,使用过程中没有收益,要到主伐时才一次性收回。因此,在重置成本法中一般不存在资产的折旧问题,也就不存在成新率。不存在经济性贬值经济性贬值指由于外界因素引起的,与新置资产相比较获利能力下降而造成的损失。首先,幼龄林本身即是新置资产,尚未成熟,其投资尚未取得回报,距市场有一段较长的时间。其次当这一新置资产尚未投入使用之前,我们也无从对其经济性贬值进行估算。因此其经济性贬值可以视同不存在。由此可以得出幼龄林林木资产重置成本法的公式:n式中:En林木资产评估值;Ci第i年以现行工价及生产水平为标准计算的生产成本,包括投入工资、物资、地租及管理费等;K林分质量调整系数;P投资收益率;n林分年龄。在实际操作中,评估的关键是确定林分质量调整系数和功能性贬值调整系数:林分质量调整系数通常由株数调整系数、树高调整系数和蓄积调整系数综合构成。株数调整系数K1:株数保存率是衡量林分造林质量的重要指标。株数保存率(r)=林地实有保存株数/造林设计株数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规定:在幼龄林(含未成林造林地幼树)的资源资产评估中,当r85%,K11;当r85%,K1r。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在未成林造林地中,如果保留株数少于40%时,一般认为造林失败,必须重造、而且重造的成本并不比初次造林成本低,因此,在未成林造林地中当r40%时K1=0。在幼龄林阶段中后期,林分一般已郁闭,如果株数少于40%,但林木的分布均匀,有成林希望,这时K1不能等于零,可以等于r,也可以根据最终的保留株数和现实株数的比值综合确定。树高调整系数K2: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规定:树高系数(hr)=现时幼龄林林分平均树高/同年度参照林分标准平均树高确定树高调整系数的关键在于寻找合适的参照林分的平均树高。通用的做法是选择适合评估地区各树种幼龄林的树高生长过程表,估算评估年度的平均树高作为参照林分的标准平均树高。若无法得到合适的生长过程,可采用各地进行造林验收时使用的各年龄参照林分的标准平均树高。在评估实际操作中,由于林分质量参差不齐,也由于人工抚育措施的不同,如壮苗或挖大穴施肥等,导致在幼龄的树高大于标准平均树高,这时应用平均造林成本进行重置成本计算时,其成本就要大大高子重置造林成本,则其调整系数应该大大高于1,而根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研究成果表明,这种幼龄林因经营措施造成的超高状况,并不会对将来的蓄积收获产生等比例的促进作用。因而,不能简单地将hr,作为K2的取值,为此应进行必要的调整,当树高低于标准平均树高则K2=hr蓄积调整系数K3对于已郁闭成林的幼龄林,尤其是对年龄较大或处于幼龄末期的幼龄林林分,其调查中已有一定的蓄积量。对于将来而言,其影响因素已由考虑其是否郁闭成林逐渐向具有多少的蓄积量转变。同时由于林分质量、木材市场价格及市场物价指数等因素的影响,还要考虑幼龄林评估价值与中龄林的评估价值平稳过渡。故对于处于幼龄林末期的林分引进蓄积量调整系数予以调整,其调整系数为:K3 =现时林分的单位面积平均蓄积量/同年度参照林分单位面积标准的平均蓄积量。应当注意的是造成中幼林评估值过渡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林分质量,当排除林分质量不正常因素后,其中幼龄林的评估值仍可能存在的差异部分应归因于评估方法上的差异,中龄林评估立足于收益角度采用收获现值法,并以蓄积调整与胸径调整为主。而幼龄林评估则立足于成本角度,为了便于中幼林评估值之间的可比性,这时使月蓄积调整系数而不再采用株数及树高调整系数即KK3,反之KK1K2。功能性贬值调整系数:功能性贬值的形成应用重置成本法对幼龄林进行评估,由于用材林经营周期很长,常达数十年之久,幼龄林阶段也常在十年以上,故投资幼龄林,短期内无法获取回报,因此,它较难计算与考虑林分的实体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而事实上在林分质量调整中已考虑了林分的实体性贬值。在森林经营中由于存在着技术进步的间题,尤其是对于成熟期长达数十年以上的林木资源资产,在其生长过程中可能就存在技术进步,从而形成资产的功能性贬值,故在评估中需考虑其功能性的贬值。功能性贬值是指由于技术相对落后造成的贬值。测算功能性贬值是根据资产的效用、工耗、物耗、能耗水平等功能方面的差异造成的成本增加和效益降低,确定相应的贬值,在林木的生产经营中存在着技术的进步,故存在着一相对而言的技术落后。功能性贬值率的计算在用材林幼龄林资源资产评估中所涉及的主要是各营林工序的成本,而发生功能性贬值的林分往往是在前几年以旧的营林技术所营造的林分,在现实评估中由于营林技术的提高产生功能性贬值,故根据资产评估学功能性贬值的计算:功能性贬值额=(待评估资产年净超额营林成本折现系数)对于一般性资产评估其折现系数的计算关键在于被评估资产的剩余使用年限的估计。而对幼龄林评估则是在现时对照过去所营造的林分进行评估,故其评估时的使用年限为从各营造林开始至幼龄林龄组上限的距离。故上式可改写为:q = 式中: q 功能性贬值率;n 现时经营各树种幼龄林龄组上限;旧造林标准各年单位面积投资额;Ci 新营造林标准各年单位面积投资额。此外,功能性贬值的估算还可以通过超额营林成本的估算进行,即超额营林成本可视为功能性贬值,其计算公式为:q = 故在评估实际中应当收集当地的新旧造林标准执行成本及郁闭后的管护成本,计算整个幼龄林的重置成本值,计算新旧造林标准中幼龄林阶段的重置成本值,在假设未成林与幼龄林各年龄的林分面积相同的条件下,其计算公式如下:幼龄林林木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