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抗设计制作规范.doc_第1页
阻抗设计制作规范.doc_第2页
阻抗设计制作规范.doc_第3页
阻抗设计制作规范.doc_第4页
阻抗设计制作规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 目的:保证特性阻抗板工程设计和制作质量。2.0 适用范围:适用于特性阻抗板的工程设计和制作。3.0 职责:3.1 工程设计人员采用CITS25软件进行辅助设计;3.2 工程设计阻抗值应保证在阻抗要求值的+/-5%之内,不在公差范围之内的均不合格。3.3 工程人员负责阻抗板工程制作处理;3.4 工程QA人员负责对阻抗设计和制作的检查;3.5 资料室人员负责菲林的检查。4.0 阻抗测试合格标准:4.1阻抗要求值50以下,则其允许公差为+/-5欧姆;4.2阻抗要求值50以上,则其允许公差为+/-10%;4.3不在公差范围之内的均判定为不合格;4.4其中测试有效位置为测试附连片的3-7INCH处,单点均在范围内视为合格。5.1 制作程序:5.1.1工程人员根据客户资料确定阻抗设计阻抗值要求及提供的参数要求;5.1.2工程人员采用CITS25进行阻抗设计计算,根据要求确定各对应参数;若有参数与客户提供参数要求有所到之处不符则需要重新考虑设计或与客户沟通确认设计参数;5.1.3工程人员确定好各参数则在制作工程文件时按客户要求参数和工程MI制作规范制作工程资料,并填写特性阻抗制作说明。6.0 规范内容:6.1阻抗设计相关参数:6.1.1介质层厚度与介电常数(生益材料):6.1.1.1半固化片的厚度参数表:介质厚度HOZCopper/GndGnd/GndCopper/SignalGND/signalSignal/Signal10802.82.62.52.42.221164.64.44.24.03.876287.37.06.86.76.6介质厚度1OZCopper/GndGnd/GndCopper/SignalGND/signalSignal/Signal10802.82.62.52.42.221164.54.34.13.93.776287.16.86.66.56.4 如果介质在HOZ和1OZ铜箔之间,其厚度按HOZ情况计算。半固化片的计算铜箔厚度2OZ半固化片类型copper/gndgnd/gndcopper/signalgnd/signalsignal/signal76286.86.56.36.1621164.243.83.53.310802.62.42.32.11.93OZ76286.56.265.75.6211643.83.63.2310802.42.22.11.81.6备注:GND层包括电源层大约占铜面积65%以上之大铜面层.6.1.1.2芯板厚度参数表:芯板0.130.210.250.360.510.710.801.01.21.62.02.42.5厚度(mm)0.130.210.250.360.510.710.800.951.151.551.952.352.45mil5.128.279.8414.1720.0827.9531.5037.445.2861.0276.7792.5296.466.1.1.3介电常数:不同的组合介质、厚度介电常数:对介电常数的取值,要关键看其介质的厚度来对应查找其对应的介电常数,可以按最接近的原则进行选择。芯板厚度(mm)配料结构介电常数0102116*145013430151080*2420.181080*1+2116*14. 30202116*2450251080*1+7628*1440302*2116+1080*1430362*7628460462*7628+2116*1450.514. 50667628*3+1080*2440714408451047124715471647204724472547如果客户提供板材,则按客户客户提供板材的介电常数取值。6.1.2线宽/线距常规下侧蚀因子在2.02.5左右。为了方便计算,在常规板制作计算时,使用计算线宽如下表:(对于非常规铜厚时则需要参考侧蚀因子进行计算及与工艺人员进行确认)。使用计算间距为客户设计间距。 线宽 层 基铜厚(um)上线宽(mil)(W1)下线宽(mil)(W)内层18W0-0.5W035W0-1W0外层18W0-1W035W0-0.8W0-0.5(注:W0=客户设计线宽)6.1.3铜厚常规下,内层基铜厚为1OZ、0.5OZ,外层基铜铜厚为HOZ。外层基铜铜厚(mil)0.71.372.75计算铜厚(mil)1.92.563.94 常规情况下内层的计算铜厚考虑到刷板等因素对铜厚的影响,按以下方式取值: 内层基铜铜厚(mil)0.71.42.75计算铜厚(mil)0.61.22.55阻焊厚度为10um对单端的阻抗值影响为13ohm(4%6%),计算时定为减小2ohm,外层设计计算时采用不盖阻焊的方法进行软件计算,再减去阻焊对阻抗值的影响而得到设计阻抗值。阻焊厚度对差分阻抗影响较大,减小为512ohm,计算时采用盖阻焊的模式来进行计算。阻抗设计模式的选择:设计模式及判断方法单端外层未盖阻焊设计模式,软件计算后的值-2ohm即为设计值单端内层若单端其叠层上下均存在PLANE层,则采用两PLANE层不对称的内层单端设计模式(Offline Stripline0,两PLANE层之间其他的信号层忽略(但在计算H值时,应包括两PLANE层之间所有信号层的铜厚);若仅一方向上存在PLANE层,则采用一PLANE层内层单端(Embedded Microstrip);差分外层按不盖阻焊设计模式,软件计算后的值-8ohm即为设计值差分内层同单端内层判断,区别仅在于其为差分。6.2 制作阻抗附连片用于阻抗测试:6.2.1阻抗附连片设计在板边,方向与阻抗线布方向平行,若阻抗线两个方向,原则上选用短边,但若短边长度不足9英寸或出现特殊情况如金手指等则将其设计在长边。如图示。 100mil 100mil 6.2.2 阻抗附连片与板平行,距离成品板间距100mil。6.2.3 测试线设计不小于7.5英寸,测试孔为PTH孔,成品孔径要求1.25mm,一般线路焊盘为80mil,而其阻焊盘为88mil,内层隔离焊盘和花焊盘按相关规范设定,要求阻抗最靠近板边的测试焊盘距离板边距离为30mil左右,设计最小开料尺寸为佳。6.2.4单端测试要求:测试线对应的测试的孔与PLANE层对应测试的孔间距为X和Y方向上均为100MIL。不可使用差分测试上的一组来设计成为单端测试线。如图示:6.2.5差分测试要求:测试线对应的孔与PLANE层对应的孔间距在X和Y方向上均为100MIL,两差动线间距为200MIL如图示:6.2.6 一般将外层阻抗线设计靠近板内,单端与差分线的阻抗测试线要分开设计。6.2.7要求将阻抗设计线和焊盘所对应的层次标注在相应的线路层,并将其对应要求阻抗线的线宽也标注在线路旁,方便工序控制及阻抗测试。6.2.8附连片上的线宽补偿比板内多0.2mil,资料室检查底片线宽保证+/-0.5mil公差范围内6.2.9附连片上外层线路在不影响阻抗电性能的基材区加入分流块,建议采用80mil大小与间距,但各分流块之间不可互相连接。6.2.10附连片上内层线路需要有测试要求的孔对应焊盘设计并对应测试线连接,而其他位置均设计焊盘及可,而接参考PLANE层的孔应与相邻的两个PLANE层都应相连,在其余各PLANE层均应隔离。对于不同信号层共用PLANE层的情况,注意共用PLANE层,应有隔离带隔离,以避免所有PLANE层导通短接。6.2.11附连片的设计注意与板内一致原则,特别是内层正片和外层大铜面的效果。6.2.12附连片上字符层上应注明各测试孔所对应的层数,各层阻抗线的线宽,板的工号,以方便测试,并加上字符块,大小一般为200mil*100mil,用于测试记录理论值与实际测量值。6.2.13对内层各层其二个屏蔽层都要接上,各层的信号线必须要完全屏蔽6.2.14单端的附连边其每端只做一个接屏蔽层接口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