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高二历史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云南省昆明市高二历史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云南省昆明市高二历史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云南省昆明市高二历史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云南省昆明市高二历史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昆明市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试题新人教版第卷 选择题(60%,每题2分)1. 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贵族把持的职位或国家机关不包括首席执政官 长老会议 公民大会 四百人会议a. b. c. d.2.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a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d 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3.“解负令”及其相关法令颁布的结果与影响不包括 a贵族对土地的兼并未受到制约,继续保持优越的经济地位b解除了债务奴隶对平民的威胁c平民与贵族一样成为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的公民d非债务奴隶越来越成为被奴役的对象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采取的减轻社会痛苦的措施是简单而又严厉的。以下措施中能充分说明梭伦对旧贵族“严厉”的是颁布“解负令” 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设立四百人会议 设立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a b c d5.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产生的最主要的社会后果是a.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实现了富国强兵,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c.使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d.出现了新的阶级关系6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7.下列关于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基层的控制 b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商鞅是中国推行县制的第一人 d县的长官由国君直接进行委派8.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均田制确定了受田农民对土地的完全所有权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均田制限制了官僚地主对土地的占有 均田制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a. b. c. d.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不包括a平城地处偏僻,自然环境差 b少数民族柔然威胁北魏政权c创造征伐南齐的有利条件 d洛阳地区农业文明发达10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规定俸禄由国家筹集,按品第高低发放给官吏,严禁贪污 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 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a b c d11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12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 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下列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这是利用封建国家的权力干预经济 它限制了大商人控制和操纵市场 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 b c d13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a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b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 c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d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14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募役法 d市易法15.王安石变法的失败说明宋朝a.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十分激烈 b.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十分激烈c.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十分激烈 d.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十分激烈16.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中的农业政策曾经受到中国古代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当时的农业部长华莱士以中国古典经济学为样板开始初步的常平仓实验,国家成立了联邦剩余商品救济公司和商品信贷公司,前者出于保护消费者利益,收购过剩农产品分发给城市贫民,后者是对农场主投放信贷。据此可看出美国的农业新政主要是受王安石变法中哪些法令的影响: 方田均税法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市易法 保甲法a b c d17.被称为新教的的罗马的城市是a.维登堡 b.伦敦 c.巴黎 d.日内瓦18.“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这句马丁路德的名言主要目的在于a劝导人们远离宗教迷信活动 b否定教皇权威,简化宗教仪式c宣扬人的伟大 d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19.西欧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a为资产阶级夺取了教会的土地财产 b加强了西欧各国的王权 c摧毁了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统治 d促进了欧洲的民族意识20.“财富是蒙上帝的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选民要以奋斗的精神取得事业的成功,并且具有节制、忍耐、简朴、诚实、讲信用和谦逊等高尚的美德”,加尔文的这一主张a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b是对天主教会财富观念的继承与发展c体现了新教派的思想精髓 d成为新教徒普遍的生活、道德标准21.下列关于马丁路德改革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摧毁了德意志的封建势力 b有力打击了罗马的天主教会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进了德意志民族文化的发展22.穆罕默德.阿里在政治改革中,规定各部部长都由自己亲自任命,这从本质上体现了a.最高国务委员会没有实权 b.维护专制集权 c.仿效欧美民主制度 d. 改革了政治机构23.“人们喜爱的是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不是别人的劳动成果”。这反映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哪项措施?a.加强中央集权 b.保护民族工业 c.发展机器生产 d.大力发展军事力量24.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25.“二一九法令”规定土地属于a地主 b国家 c农民 d资产阶级26.下列说法不符合俄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是a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b.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自治机构在卫生、教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d.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掌握行政官僚手里a.明治时期,日本义务教育发展迅速b.明治政府推行“废藩置县”政策,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发展c.明治时期,女童就学率迅速提高,体现了日本社会男女平等d.日本利用从中国勒索的巨额赔款发展自身教育,是其义务教育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28. 结合所学知识,区别德国和日本近代化道路的不同点是a对外侵略扩张 b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c确立君主立宪制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29.日本有学者指出在明治维新前“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穷困的,武士们在衣者讲究、酒食丰厚、居住华丽之后,手中的财产就愈来愈少,尤其是身心因此衰弱,忠诚也日益减退有些武士染上了商人习气,不知道廉耻为何物”。该作者的目的是a客观地讲述历史 b揭露武士的腐朽c揭示幕府统治的危机 d维护幕府统治30.明治政府改革封建等级制度,改革之后的“平民”包括农民 武士 商人 僧侣 神官a. b. c. d.第卷 非选择题(40%)31(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统治者的哪项改革措施?(2分)从统治者推行这项改革的过程中你有何认识?(2分)(2)材料二所反映现象和北魏统治者哪项改革有关?(2分)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改革措施有何意义?(4分)32(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安石曰:“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故也。”(司马)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宋史司马光传(1)材料一中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论战分别阐述了什么主要观点?(4分)材料二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对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 材料二王安石认为理财的关键是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4分)材料三(3)观察材料三的漫画,归纳指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6分)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材料二 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材料三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材料四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材料五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日本幕府统治面临的外部危机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4分)日本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2分)(3)根据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4分)(4)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材料四、五,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4分)历 史 答案第卷 非选择题(40%)31(10分):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统治者的哪项改革措施?(2分)从统治者推行这项改革的过程中你有何认识?(2分)以汉语为正音,禁说鲜卑语。(2分)任何改革都应循序渐进,反对“一刀切”。(2)材料二所反映现象和北魏统治者哪项改革有关?(2分)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改革措施有何意义?(4分)禁穿胡服、改穿汉服。(2分)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维护北魏统治、有利于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分)32(14分):(1)材料一中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论战分别阐述了什么主要观点?(4分)王安石认为善于理财者,可以不增加捐税却使国库充盈;司马光认为所谓善于理财者,不过是巧立名目,在百姓头上增加捐税。(4分) 材料二王安石认为理财的关键是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4分)王安石认为免役法最重要。既增加了官府收入,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利于发展生产。(4分)(3)观察材料三的漫画,归纳指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6分)(3)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6分)33(16分)(1)根据材料一,日本幕府统治面临的外部危机是什么?(2分) (1)日本被迫签订不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