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第5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第4课时)认识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高考地理 第5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第4课时)认识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高考地理 第5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第4课时)认识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高考地理 第5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第4课时)认识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高考地理 第5单元 中国地理分区(第4课时)认识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篇 第五单元中国地理分区 第4课时认识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 读图夯基 一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 珠江三角洲 1 对外开放的前沿 1 区位优势 广东省 部 毗邻 与 隔海相望 海陆交通便利 被称为祖国的 南大门 2 政策优势 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 形成一个包括 沿海开放城市 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3 人文优势 人口众多 经济发达 具有 的历史传统 全国著名的 有利于吸引 及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东南 港澳 东南亚 经济特区 经济开放区 对外开放 侨乡 海外投资 2 外向型的经济 1 工业发展 以 为主 重化工业比较发达 2 商业贸易 主要通过 贸易渠道 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3 城镇的发展 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轻工业 港澳 工业化 二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 西双版纳 1 优越的自然条件 2 气候属于 气候 降水丰富 但年较差大 全年气温高 缅甸 老挝 热带 印度洋 热带季风 2 旅游业 1 发展优势 旅游资源丰富 自然 景观 有 热带动物王国 之称 人文 以 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 2 存在问题 周边州县纷纷建立旅游景区 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旅游景点 规模较小 旅游接待能力较小 以国内游客为主 生态环境压力较大 热带雨林 傣族 分散 三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黄土高原1 概况 1 范围 西起c 东至a 北起长城 南至b 2 河流 图中的d e 3 城市 图中的f g h i j 乌鞘岭 太行山 秦岭 汾河 渭河 兰州 太原 西安 银川 西宁 土质疏松 多暴雨 2 危害 影响农业 沙土流失使土层变薄 养分流失 下降 农作物产量下降 加剧洪涝 大量泥沙汇入 使其含沙量剧增 泥沙淤积下游河床 威胁黄河防洪安全 影响生态 生态环境恶化 诱发和加剧 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影响经济 制约当地交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 并给生产 生活带来众多的不便 3 生态建设 一方面可采取植树种草等 措施和修建梯田 修挡土坝等 措施相结合 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土壤肥力 黄河 泥石流 生物 工程 四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长江沿江地带 1 图中的河流 a岷江 b汉水 c 城市 d攀枝花 e f 2 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以长江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贯穿南北的 以及西部广大地区 构成 h 形格局 赣江 长沙 南京 沿海经济带 读 1991 2001年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在云南省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从哪一年开始 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占gdp30 以上 说明了什么问题 2 西双版纳在哪一年以后旅游收入增长明显减缓 其中哪些年旅游收入甚至较前一年有所减少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 分析引起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速度变慢甚至下滑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 1994年 旅游业已成为西双版纳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 2 1994年 1995年 1997年 2000年 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速度变慢甚至出现下滑的趋势 3 近几年周边的州县纷纷建立旅游景区 发展旅游业 西双版纳面临的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旅游景点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 旅游接待能力较弱等 精讲点拨 1 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知识点1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措施 2 人地矛盾加剧 3 重复建设突出 1979 2000年 深圳的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 1 2 题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979 2000年 深圳城市化的发展得益于工业化的发展b 1979 2000年 深圳城市人口所占比重没有变化c 深圳的城市等级不断上升 服务范围不断扩大d 1979 2000年 农村人口所占比重不断降低 2 在深圳城市化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 热岛效应b 雨岛效应c 噪声污染d 臭氧层空洞解析 伴随工业化的发展 深圳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等级不断上升 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1979 2000年 农村人口所占比重不断降低 在深圳城市化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臭氧层空洞 b d 跨省区域因涉及不同的行政区 其发展必然是所涉及省区共同努力作用的结果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 跨省区域在其发展中的纽带和辐射带动作用常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现以我国长江沿江地带为例说明 1 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突出 长江沿江地带与沿海经济带及西部地区构成 h 型格局 知识点2跨省区域的发展与联系分析 2 长江沿江地带的辐射作用明显 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又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带和高新技术产业带 这些经济技术优势通过南北支流和交通干线向南北辐射 3 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发展方面优势互补 知识拓展 长江流域上 中 下游的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 资源 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 十二五 期间 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 要依托黄金水道 建设长江经济带 读下图 回答问题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 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 解析 对比两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分析该地区的优势条件 对比土地面积 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 土地广阔 地价较低 分析资源条件 川渝地区矿产资源 能源等比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 长江经济带建设体现了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