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云南省曲靖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云南省曲靖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云南省曲靖市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曲靖市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4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0分)1.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四百人会议b.首席执政官 c.公民大会d.陪审法庭2.在财产等级制改革中,收益最大的阶层是a贵族b.平民 c.工商业奴隶主d.第三、四等级3.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 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话 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c. 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 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4.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土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全面的发展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 5世纪的洛阳商业盛极一时5.下列现象能反映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生活习俗改革内容的是汉族女子 “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中原地区流行吃烧烤“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也解调胡琴” 中原地区大量农田得以开发a b c d6.宋太祖赵匡胤剥夺了功臣宿将的兵权后,鼓励他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他主要是为了 a.巩固专制统治 b.奖赏功臣名宿 c.鼓励土地兼并 d.扩大地主队伍7.王安石变法中,注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是 a.农田水利法 b.方田均税法 c.市易法 d.青苗法8. 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直接原因是 a.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b.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经济发展c.教会在德意志大肆搜刮财富 d.马丁路德受人文主义的影响9德国电视台曾举办过“最杰出的德国人”的评选活动,宗教改革先驱马丁路德名列第二。下列给出的理由不正确的是a他于1517年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b他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c他主张灵魂能否得救在于心中的信仰d主张神职人员要洁身自好,不能结婚10“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a教权高于王权 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11马丁路德、卡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ab cd12. 16世纪初,征服埃及的国家是a .英国 b. 法国 c. 希腊 d. 奥斯曼帝国13.1861年2月19日宣言指出:“有些人只想到自己而忘却了义务使用土地而不给地主尽相应的义务,是绝对不公道的。”这说明废除农奴制后 a.农民和地主取得了对等的地位 b.农民以继续履行义务为条件获得自由c.地主的经济利益遭到很大损失 d.农民在取得土地前须继续履行义务14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 “外部因素”主要是指a中下级武士破产 b西南大名的强大 c民族危机的加剧 d倒幕运动的胜利15. 明治政府建立的新式军队,主要“新”在 a实行义务兵役制 b仿照欧美建立近代化常备军c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d所有的军人都接受武士道教育 16“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17日本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的重心是a派遣留学生b翻译西方著作 c改革教育d社会生活习俗“西化”18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19.维新变法运动的直接目的是a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发展资本主义 c救亡图存 d宣传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学说 20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比较出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改革的必要性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d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第卷(非选择题,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 齐威王当上霸主以后,燕、赵、韩、魏等国都来朝贡,只有西方的秦国没有来。中原各国叫它“西戎”,把它看作野蛮民族,瞧不起它,很少跟它来往,还不时派兵侵夺它的土地。为摆脱这样的局面,秦孝公曾发出以下求贤令: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商鞅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请回答: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传至真宗,内则升中告成之事举,外则和戎安边之事滋,由是食货之议,日盛一日。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然帝性恭俭寡欲,故取民之制,不知掊克。 宋史材料二 丛仁宗初年开始,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在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四川等地发生过暴动。翦伯赞中国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回答,北宋真宗时期中央财政状况如何?(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原因。(6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此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4分)材料一、二所述现象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有何影响?(3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苏联史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请回答:(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产生这种矛盾心理?(6分)(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6分)(3)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3分)24阅读下列材料:(15分)下面是反映19世纪历史上重大改革的三幅图表:请回答:(1)请写出三幅图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3分)(2)上述三个改革产生的共同背景是什么?(4分)(3)在维护民族独立方面,这三个改革的结果有何不同?对此你有何认识?(8分)高二历史期中考试答案22(15分)答案:(1)状况:中央财政处于亏空状态。 (2分)原因:北宋对辽、西夏作战,耗资巨大;给辽,西夏两国付岁币,加重了财政负担;中央对各级官员贪污问题处罚不严,使中央财政大量流失。(6分)(2)主要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生活困苦;阶级矛盾尖锐,引发农民起义。(4分)影响: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中心,采取一些惠农措施以缓和阶级矛盾。(3分)23(15分)答案:(1)给农民土地,但不能彻底解放农民;既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专制统治。这是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而决定的。(6分)(2)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完全自由的农民则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6分)(3)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起义。(3分)24.(15分)答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