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单元知识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单元知识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单元知识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单元知识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单元知识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纵向梳理 一 与时俱进的中国古代儒家思想 1 春秋时期 孔子结合社会动荡的时代特点和个人的认识 创立了以 仁 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2 战国时期 孟子进一步发展孔子的思想 荀子吸收战国时期法家 道家思想精华 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 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3 西汉的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 阴阳五行家等学派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形成为政治 大一统 服务的新儒学体系 4 魏晋南北朝时期 儒学吸收佛教 道教精神 有了新的 内涵 5 隋唐时期出现 三教合一 的趋势 儒学在 三教合 一 趋势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6 两宋时期 儒学从佛教 道教中吸收有益内容 形成理 学 7 明朝王阳明吸收佛教禅宗的思想 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 的高度 二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1 相同点 1 思想来源 以儒学为基础 吸收佛教 道教思想 主要是禁欲主义思想 万物本原思想 都是对儒学的发展 2 思想主张 都强调意识 理 心 第一 物质第二 都属 于唯心主义思想 3 根本目的 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 以儒家伦理纲常规范 行为 从而维护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 4 地位和影响 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 都产 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同类比较 2 不同点 1 本体论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 理 是世界的本原 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理在心外 陆王心学主张 心 是世界的本原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理在心中 2 认识论不同 程朱理学强调 格物致知 以外在的天理规范行为 外在教化 先知后行 陆王心学强调内心反省 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致良知 知行合一 横向对比 三 中国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与古希腊人文思想起源 的异同 续表 四 17 18世纪中 法启蒙思想的不同点 考向1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1 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有 举贤才 之语 韩非子有 因能授官 之说 墨子称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 无能则下之 他们主张 a 通过选官实现平等b 选官路径推崇荐举c 按照才能选拔官吏d 选官对象普及百姓 解析 选c 材料中三人都主张按能选官 没有涉及平等 故a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选官的途径 故b项错误 从 举贤才 因能授官 有能则举之 无能则下之 可知都是按才能选官 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选官对象向百姓普及 故d项错误 考向2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2 北宋张载提出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的人生理想 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 天 下兴亡 匹夫有责 的呼吁 二者的相同点是 a 强调社会责任感c 构建新儒学体系 b 提倡知行合一d 重建伦理秩序 解析 选a 张载提出理想在于为天地 生民 万世等 顾炎武为天下呼吁 体现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故a项正确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 故b项错误 材料中只提供了二者的理想 与构建新儒学体系和重建伦理秩序关系不大 故c d两项错误 考向3宋明理学与维新思想的比较3 王阳明认为 夫学贵得之心 求之于心而非也 虽其言之出于孔子 不敢以为是也 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 梁启超认为 自由者 奴隶之对待 对立 也 辱莫大于心奴 而身奴为末矣 若有求真自由者 其必自除心中之奴隶 始 这说明两者 a 主张摆脱封建思想束缚b 追求思想自由和平等c 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d 否定对传统权威的迷信 解析 选d 据材料 夫学贵得之心 求之于心而非也 虽其言之出于孔子 不敢以为是也 可知 王阳明主张为学的关键是合乎本心 反对迷信权威 与摆脱封建思想束缚无关 故a项错误 据材料可知王阳明反对迷信权威 与 追求思想自由和平等 无关 故b项错误 据材料可知 王阳明反对迷信权威 但并不是对儒家思想全盘否定 因此 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 说法以偏概全 故c项错误 据材料 若有求真自由者 其必自除心中之奴隶始 可知梁启超主张追求自由 破除传统权威的迷信 而王阳明也反对迷信传统权威 故d项正确 考向4传承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 4 家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导学号50520066 材料一中国古代家训节选 材料二 在家训形式上此期 晚清 家训已经不是以传统的 专著作为支撑门户的柱子了 而是以家书为主要形式 另外 并没有诸如家诫 家范 家训等名称的专门形式的家训单篇出现 左宗棠在给儿子孝威的信中说 近来时事日坏 都由人才不佳 人才日少 由于专心做时下科名之学 科举 者多 留心本原之学者少 试看近时人才 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 八股愈做得入格 人才愈见庸下 李鸿章在 示文儿 一信中说 年来国事日非 受人凌辱之原因 莫外乎不谙世事 默守陈法 藏身于文字之间 而卑视工商 岂知世界文明 商业较重于文字 窥各国之强盛 无独不然 摘编自朱明勋 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1 据材料一 概述中国古代的家训思想 不得照搬照抄原 文 2 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家训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 3 有学者认为晚清是家训的革新时期 据材料二对此观点 加以论证 4 综上 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家训 答案 1 思想 重视道德修养 灌输忠孝观念 提倡节俭 治家 为官切勿贪腐 重视耕读传家 2 因素 专制统治 科举制度 小农经济 以儒家为主的 传统文化 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观念 3 论证 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