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技术》投稿须知_第1页
《电技术》投稿须知_第2页
《电技术》投稿须知_第3页
《电技术》投稿须知_第4页
《电技术》投稿须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网技术投稿须知 电网技术创刊于 1957 年,由国家电网公司主管、主办,编辑部挂靠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为自然科学学术技术期刊,每月 5 日出版。 电网技术是中文核心期刊,第二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Ei 收录核心期刊, 1996 年开始被国家教委列为发表学位论文 ( 包括博士论文、硕士论文 ) 的有效刊物。电网技术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电力、电工和能源等方面的技术发展情况及科研成果,重点报道中国电力和能源建设及发展规划、超 /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国家和电力行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及重大电力建设项目中的关键技术、大区联网 和全国电网互联及其运行技术、电力市场建设及运行等。 电网技术的报道范围几乎囊括了电力系统除发电厂中热工部分和土木工程以外的所有专业,如电力系统、输变电、供配用电、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厂自动化、电力通信、电气测量、电力市场、电力技术经济、电力需求侧管理、电网建设、农村电气化等。此外,电网技术还适时增设热点专栏,如专家论坛、特约专稿、特高压输电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等。 电网技术发行的对象主要是电力、电工、铁道、煤炭、石化等系统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 本刊主要 栏目: 专家论坛(刊登权威专 家就某一重大技术问题的 观点 ) 直流输电与直流电网(特高压直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直流电网及其 设备、 相关技术) 低碳电力技术(新型低碳节能发电方式及相关技术) 智能电网技术 (智能调度、智能电站、微电网等新一代电网技术) 特高压输电( 1000kV交流和 800kV直流输电技术) 电力系统(含规划、配电网、潮流分析、电能质量、系统分析、运行) 自动化(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负荷控制、电力通信、电力信息化、 DSM、通信规约、 MIS 等) 电力市场(含需求侧管理、负荷预测、电力市场交易规则等) 高电压技术(高压绝缘、高压 试验、测量) 新能源与分布式发电(包含风力发电、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等) 投稿 要求 1)投稿必须附投稿信,否则不予受理,格式及内容见附件; 2) 著录格式请参照国标 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或电网技术的规定 ; 3)专业范围:智能电网技术、电力系统、调度运行、输 /配电技术、自动化、高电压技术、电力市场、新能源(风电、太阳能发电等)、电能质量、谐波治理、电力电子技术等; 4)学术水平要求:有创新性、重要性、实验设计和数据代表性(实验结果是论文的核心,有分析,不能把数据直接 列出来); 5)参考文献 15 篇以上,并应包含一定量的国内相关期刊近期论文; 6)写作要求:文章结构清晰、 条理清楚,逻辑性强, 段落层次之间逻辑关系合理、 文字简洁、流畅 、用词规范 ; 7)文章 长度以 50008000 字为宜 。 8) 稿件请用 Word 排版 。 作者可登录电网技术杂志社网站( )远程稿件处理系统 或通过 E-mail( ) 投稿。 收稿后编辑部会立即用 E-mail发送收稿通知。来稿请附最快的联系方式,电话和 E-mail,编辑部一般采用这两种方式 和作者联系。本刊已开通网上查询系统,作者查询稿件状态可直接输入稿件编号进行查询。 投稿同时最好附有文章研究背景资料及所属科研项目介绍,重大科研项目及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请注明编号并附有关文件复印件,本刊将优先处理。 内容要求 稿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中、英文标题: 应 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求简单明了、恰当、鲜明、准确地概括论文中最主要的内容,同时又引人注目。符合简短性、明确性、可检索性、特异性要求。 例:适用于大功率场合的新型双 Z 源电压源逆变器 交流电网强度对模块化多电平换 流器 HVDC 运行特性的影响 考虑发电机励磁电流限制的改进连续潮流算法 作者姓名、单位、地址、邮编: 单位应使用全称,直辖市地址应标注到区。 中文摘要: 摘要须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4 要素,用第三人称撰写。 简明扼要,客观,避免 空洞文字 ,内容 不少于 300 字。 其中:“目的”应说明论文主要解决什么问题;“方法”应说明什么方法 ( 如基于什么方法的数学分析论证推导、什么类型的模拟试验或现场试验或仿真试验,包括所用原理、理论、条件、材料、结构、装备、程序等 ) ;“结果”应说明论证出的或试验研究出的什么具体结果 ( 如得出什么具 体特性、规律、现象、数据、被确定的关系、效果、性能等 ) ;“结论”应是从结果中分析、归纳出的基本要点和评价,内容具体。 摘要举例 1: 目的 传统 Z 源电压源逆变器 ( Z-source voltage-type inverter, ZVSI) 中,电容电压高于输入电压,逆变器开关管电流应力过大,升压能力受到了限制,为此提出了新型双 Z 源电压源逆变器 ( novel double Z-source voltage source inverter, NDZVSI) 拓扑结构。 方法 分析了 NDZVSI 的各种工作状态,推导了各元件电 压关系。 NDZVSI 中各功率开关管采用改进脉宽调制 ( improved pulse-width modulation, IPWM) 方式进行调制,确定了逆变器功率开关管的电流应力。 结果 仿真及试验结果验证了 NDZVSI 拓扑的可行性,结论 与传统 ZVSI 相比, NDZVSI 能降低电容电压,减小逆变器开关管的电流应力,提高升压能力,适于大功率应用场合。 摘要举例 2: 目的 为了在常规的电压定向控制基础上省去电流内环和交流电压传感器,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 方法 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 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 SVPWM) 与直接功率控制相结合,在推导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电压外环调节器、功率内环调节器、 SVPWM 调制模块、系统时钟、采样频率、数据位数、坐标变换模块等参数进行了设计,在 Simulink 和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平台上分别搭建了连续域和离散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 结果及结论 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实现了高功率因数运行。 关键词: 主要用于文献检索,尽量使用通用名称,专业范围宽窄适宜,要求 5-8 个。 英文摘要 、关键词 : 应与中文摘要、关键词相对应。 Ei 数据库要求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 不合格的英文摘要有可能影响论文被 Ei 收录 。摘要 150 300 词为宜, 关键词的数目 38 个。 上述中文摘要对应的英文摘要如下: 例 1: In traditional Z-source voltage-type inverter ( ZVSI) the capacitor voltage is higher than input voltage, it makes the current stress too high, so the voltage boost ability is suppressed。 For this reason the 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a novel double Z-source voltage source inverter ( DZVSI) is proposed。 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the novel DZVSI are analyzed and the relations among component voltages are derived。 In novel DZVSI the power switches are modulated by improved pulse-width modulation ( IPWM), and the current stresses of power switches in inverter are determined。 Results of simulation and tests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novel DZVSI。 Comparing with traditional ZVSI, the novel DZVSI can reduce capacitor voltage and current stress of power switches in the inverter, and improve voltage boost ability, thus it is suitable to high-power application scenarios。 例 2: To leave out current inner loop and AC voltage sensors used in conventional voltage oriented control to improve dynamic response of control system, the 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 is integrated with direct power control and on the basis of deriving mathematical model of control system the parameters of outer loop voltage regulator, inner loop power regulator, SVPWM modulation module, system clock, sampling frequency,data bits,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module are designed。 The continuous domain model and discrete domain model are set up by Simulink and high-speed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platform based on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and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are performed。 Results of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improve dynamic response of control system and the operation under high power factor can be implemented。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中图分类号应按中图分类法分类;科技论文文献标识码为 A 引言: 引言的主要内容为研究的意义、前人研究的进展、本研究的切入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具体要求如下: 1)简单明了,突出重点,开门见山; 2)如实评述前人成果,引用重要参考文献(尤其注意引用汉语 科技文献,使文章简练,分清自己和前人的工作,同时反映作者对该领域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3)引言部分应体现出你的文章与其他文献相比的创新之处。 在写作上可采用如下结构: 1)研究的理由、目的和背景,注意引用参考文献,将本文所做的工作与参考文献的内容区别开来; 2)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3)预期的结果及其地位、作用和意义,表明自己所做工作的意义。 4)本文研究方法的简单介绍。 注意:引言中不宜出现图、表和公式。 引言举例 1: 适用于大功率场合的新型双 Z 源电压源逆变器 近年来由彭方正教授提出的 Z 源逆变器 1得到了越 来越广泛的关注, Z 源逆变器分为 Z 源电压源逆变器 ( Z-source voltage source inverter, ZVSI) 和 Z 源电流源逆变器 ( Z-source current source inverter, ZCSI) 。ZVSI 将 Z 源阻抗网络和全桥逆变器结合在一起,主要有以下优点: 1) ; 2) 。以上优点使 ZVSI在直流链电压大范围变化的领域 ( 如燃料电池系统、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等新能源发电领域 ) 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2-3。但 ZVSI 存在如下局限性: 1) Z 源逆变器的电容电压高于输入电压,这将导致逆变器电 流应力过大、可靠性不高。对此,文献 4提出了一种改进 Z 源逆变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 。 2) 5。 为了缓和以上矛盾,本文将在文献 4的基础上构建新型双 Z 源电压源逆变器 ( novel double Z-source voltage source inverter, NDZVSI) 拓扑结构,该拓扑能将 Z 源逆变器的电容电压降低一个数量级,可使其在大功率应用场合具有相当的优势。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用中英文对照,要求 15 篇以上,一般汉语文献不少于 10 篇。 1)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论文的 起点和深度,高水平的论文都有相当的参考文献量。请尽量选用最近 5 年的论文,尤其注意行业优秀中文期刊的论文,漏引可能导致侵权。 2)请将所有的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 ( 不要在标题中引用 ) ,并按自然顺序法排列。 3)根据国家标准 GB/T 7714 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我刊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常用文献类型标志: M 图书; C 会议; N 报纸; J 期刊; D 学位论文; R 报告; S 标准; P 专利; G 汇编; EB 电子公告; DB 电子数据库。 中文期刊: 1 赵毅,马双忱,李燕中,等利用粉煤灰吸收剂对烟气脱硫脱氮的实验研究 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2, 22( 3) :108-112 Zhao Yi, Ma Shuangchen, Li Yanzhong, et a1. Th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from flue gas by absorbents based on fly ashJ.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02, 22( 3) : 108-112( in Chinese) 注:其中,“ 2002”为出版年,“ 22”为卷号,“ 3”为期号,“ 108-112”为起止页码 中文专著: 1 张贤达现代信号处理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179-193 2 昂温 G,昂温 P S外国出版史 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8: 112-147 学位论文: 1 袁慧梅用 GA 优化的 ANN 在配电网线损中的应用 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1999 报告: 1 蒋卫平西 北 750kV 系统电磁暂态实时仿真研究 R北京: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2002 外文期刊 ( 注意不要使用缩写的外文期刊名称,请给出全称 ) : 1 Sharma C. Modeling of an island gridJ. 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 1998, 13( 3) :971-978 注: “Modeling of an island grid”为论文名称, “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为期刊名, “1998”为出版年, “13”为卷号, “3”为期号, “971-978”为起止页码作者的姓在前,名的首字母放在其后 会议论文: 根据国标 GB/T 7714 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会议(或会议录)中某篇论文须按照“ 析出文献 ” 的格式(参见该国标 P3, P11, P13),著录格式如下: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C/源文献题名出版地(或者保存地):出版者(如无出版者,著录源文献责任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起止页码 举例: 1 张忠智科技书刊的总编(主编)的角色要求 C/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建会十周年学术 研讨会论文汇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委员会, 1997: 33-34 外文专著: 1 Anderson P M , Agrawal B L, Van Ness J E. Subsynchronous resonance in power systemM. New York:IEEE Press, 1990:35-68 标准: 1 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会 GB/T 5795-1986 中国标准书号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86 注: “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 术委员会第七分委会 ”为标准的制定者 “GB/T 5795-1986”为标准编号, “中国标准书号 ”为标准名称, “北京 ”为标准的出版地, “中国标准出版社 ” 为标准的出版单位, “1986”为标准出版年 报纸: 1 刘振亚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坚强的国家电网 N中国电力报, 2005-02-24( 1) 注: “刘振亚 ”为作者, “2005”为发表年, “02”为发表月, “24”为发表日, “( 1) ”为第 1 版 电子文献: 1 著者题名 文献类型标志 /文献载体标志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 期) 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 PACS-L:the public-access computer system forumEB/OL.Houston, Tex:University of Houston Libraries, 19891995-05-17. /pacsl.html. 4)写全参考文献中的所有作者名字,要按照姓前名后的顺序书写,并且姓全写名缩写。如果不能确认何是名何是姓的话,请写全称,并说明。 5)作者如果是外国人,请将作者的姓放在前, 名在后,且名字只保留首字母。不同的作者姓名之间用“,”分开。 6)中文期刊的英文刊名要写全称。 7)务请核对每一篇参考文献,已保证引用无误。 作者简介 : 所有作者 姓名、出生年、性别、学历、职称、研究方向、 Email、通讯联系方式等。第一作者须 提供 照片,照片应为近期数码证件照 ( 不低于 500 万像素 ) ,浅色背景,要求图像清晰,头部宽度 ( 或高度 ) 占照片宽度 ( 或高度 ) 的 2/3,位置适中。 本文涉及课题负责人的信息:姓名、出生年、性别、学历、职称、研究方向、通讯联系方式等。 其他注意事项 变量及字母的使用 1)表 示单位的字母用正体;表示矩阵、向 ( 矢 ) 量符号请用加粗斜体表示,但下标不用加粗;一般变量符号,如 : t( 时间 ) 、 v( 速度 ) 等,用斜体表示;下标字母表示英文缩写的请用正体,其他请用斜体,如 ws, wr 的下标 s, r 分别表示定子、转子的英文缩写,用正体。 2)变量符号应在首次出现时说明其物理意义或给出定义,变量单位应规范,变量符号定义要清晰,前后要统一,每个变量的大小写、上下标等要全文统一,切勿混淆;每个变量符号只能用 1 个字符 ( 可另加上、下标 ) 表示,切勿用英文单词的缩写 ( 字母组合 ) 表示,同一符号只能代表同一变量,同一变 量必须用同一字母表示。 公式及变量说明的举例: 聚合模型输出无功功率为 A W F W T G T F LC11nniiiiQ Q Q Q Q ( 3) 式中: QAWF 为风电场聚合模型输出的无功功率 ; QWTGi 为第 i 台风力发电机组输出的无功功率; QTFi为第 i 台风力发电机组的升压变压器吸收的无功功率; QC为风电场内的无功补偿容量之和; QL 为风电场内部传输线吸收的无功功率。 3)所有单位请用国际标准单位。 图、表 图、表要求有“自明性”,具体说明如下: 1)图、表中的文字请用中文,图表中的变量请在正文中说明含义。 图中 的每条曲线应说明含义,可在图中注释,或用文字加以说明。 2)图、表题应中英文对照,尽量详尽,自明。不应有重复的图题或表题。 3)由于来稿中的图质量参差不齐多数需修改或重新制作 , 为了提高作图质量 希望作者提供 能打开的原图 ( word 图片、 visio、 photoshop 图),尽量用 Word 作图,半栏图宽度控制在 6.5cm,通栏图控制在 14cm。 4)坐标图请注明变量的名称、单位以及标值;不能在图中表示的,请在正文中进行说明。 5)用 Origin 生成的 ORG 或 OPJ 文件 ,及用 Excel生成的 XLS 文件,若已将图插入在 正文中,双击可进入相应软件窗口对图进行修改的,不必提供原图文件,否则请单独提供原图文件。非上述软件制作的图不必提供图文件。 6)由数据生成的函数图 ( 包括各种谱图 ) ,请提供作图用的数据 ( 如果从您的计算机图文件或正文中可以得到该数据,则不必提供 ) 。 7)提供的照片原件应为足够像素的层次分明的照片。 英文缩写 英文缩写词应在第一次出现时给出中文名称和英文全称,格式如下:集成门极换向 晶闸管 ( integrated gate commutated thyristor, IGCT) 。 基金项目及重大科研攻关项目 国家基 金和科研项目要求中英文对应,只列出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和基金项目,请注明名称并提供编号;格式如下: 基金项目译文 (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Project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 编号 )。 ( 2)国家 863 高技术基金项目(编号)。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863 Programme)( 编号 )。 ( 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编号)。 Key Project of the National Eleventh-Five Year Research Programme of China( 编号 )。 ( 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项目(编号)。 Project Supported by Special Fund of the National Priority Basic Research of China( 编号 )。 ( 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基金项目(编号)。 Project Subsidized by the Special Funds for Major State Basic Research Projects of China( 编号 )。 ( 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纲要基金项目(编号)。 Project Supported by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Programme for Priority Basic Researchs Development of China( 编号 )。 ( 7)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编号)。 Scientific Funds for Outstanding Young Scientists of China( 编号 )。 ( 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973 项目)(编号)。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 973 Program) ( 编号 )。 ( 9)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编号)。 Project Supported by Specialized Research Fund for the Doctoral Program of Higher Education( 编号 )。 ( 10) 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编号)。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 ( 编号 )。 关于作者单位和署名 1作者署名中的单位一般指成果所属单位,而不是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