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创新式的教师磨课研究》_第1页
《反思与创新式的教师磨课研究》_第2页
《反思与创新式的教师磨课研究》_第3页
《反思与创新式的教师磨课研究》_第4页
《反思与创新式的教师磨课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反思与创新”式的教师“磨课”研究 结 题 报 告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实验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一 )对我校校本教研的认识 我校是一所百年名校,地处台州市中心城区,教育教学质量更应是全市的“领头羊”,师资队伍是全市人民所瞩目的。如何使我校所有教师都得到发展,得到提高,是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方向。于是我们选择了校本教研,力求教师能从校本教研的开展中不断成长。 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原有的教研制度在教研理念、活动方式等方面越来越呈现出不适应性。重树教研新理念,发展、丰富和完善学校的教研制 度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于是 我校课题组成员在本学年开展了以“反思与创新”教师“磨课”形式为主的校本教研活动。 (二 )对“磨课”的认识 所谓“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由此可见,“磨”作为一种行为,它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反复性和艺术性。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如何迅速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所进行的研讨活动用“磨课”这个词来比喻,我们觉得是比较形象比较准确的。应该说, 磨课是校本教研活动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是提高教师教学业务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更是在新课改中进行研究与探索的极好方法。 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其成长的关键要素,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是其成长的核心要素。 “磨课”是培养教师的一条捷径。 磨课使教师们围绕实践课不断地切磋、商讨、 台州市 2005 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课题负责人: 张 燕 执 笔: 张 燕 丁为群 副 组 长: 丁为群 项筱花 成 员: 陈春燕 钟灵燕 洪 霞 任金 花 2 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的循环过程,目的是通过“磨”达到“合” 教与学的融合,理念与实践的融合。 “磨课”是更好地为以后的上课服务 。 它的价值在于学校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因此我们提出“磨课”课题研究。 旨在让 研究 教师通过磨课,举一反三,认识教学、教研、科研的普遍规律,树立研究的思维方式,成为研究型教师, 在“磨课”中落实课题 。 (三 )对“反思和创新”的认识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是呀,中国古代就素有“三耕”之说 “目耕”(读书 )、“舌耕” (教书 )、“笔耕” (写作 )。作为教师,如只是读书、教书,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又怎么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呢?充其量只能当一辈子的教书匠而已。要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就要坚持反思。 因此我们提出在磨课中要不断“反思”。 磨课的过程是参与者、任教者不断创造、共同成长的过程。“磨课”应当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依据,并建构和催生新的教学理念;“磨课”者将围绕教学过程进行相互的争辩和碰撞,其中必能迸发出点点教育创新的火花;“磨课”将使参与者和任教者经历一个深层次的教育思考过程,他 们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评价的变革,更要考虑这样处理的理论依据,而这毫无疑问将促进教师个体的业务成长和教育素养的提升。经过精雕细刻后的教研课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给听课者,它将更集中地反映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更能集中的体现一个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和教育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磨课”催生新的课堂教学,新的课堂教学带动学校素质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真正把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 (四 )研究问题的定位 基于上面的认识,我们提出在校本教研中进行“反思与创新”教师 “磨课”课题研究。主要是研究反思与创新的磨课活动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在这过程中寻找教师成长的痕迹。它的价值 是集集体的智慧,产出最优化的效果。 让 研究 教师通过磨课,举一反三,认识教学、教研、科研的普遍规律,树立研究的思维方式,成为研究型教师。 最终达到资源共享,促进学校教师素质的整体发展。 3 二、课题研究过程 (一 )课题准备阶段 (2005.7 2005.8 ) 1、布置任务,学习理论 课题立项后我们马上进入了课题的研究,首先把这项课题的内容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校工作会议上布置了本学期校本教 研中的“磨课”,并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四十周岁以下的每位老师磨一节课,提倡在年级段中反复上,学期末上交一份磨课材料,内容必须展示磨课的过程,有两份以上的修改教案和每次的教学反思及最后的定锤目前精品教案。 随后成立了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成员拟定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计划,确定实验参加人员。同时认真学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等新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以及教育科研的理论与方法、案例研究的相关理论等,为本课题实验的实施做好准备工作。 2、对此课题研究的调查分析 为 了更好地开展此课题,了解现状和老师的需求,让课题研究能更贴切地为一线教师服务,特进行了各个方面的分析调查。 (1)太多遗憾: 随堂听了几个老师的课,发现课堂中有太多的遗憾,很多的环节和设计总是显得粗糙,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很多,整个课堂不够流畅。课后老师能积极反思,总是感觉上后才明白了课的不足在何处。课堂是充满遗憾的,但太多的遗憾不去思考和弥补会影响课堂的效率和老师自身的成长。 (2)渴望成长: 我们召开了几个年轻教师的座谈会,谈她们成长的感受。她们渴望成长,她们觉得最能让自己迅速成长的是开公开课,这个过程 能让她们在不断地反思和实践中,无形中成长许多。她们渴望磨课,在磨课中真正地成长 。 (3)交流同赢 教研往往缺少的是真诚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教师们一致认为教研不单是一个人的事,应该有合作和交流。教研不是“看戏”,应该让自己的思考积极参与。这样的教研才会同赢的效果。 4 3、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对象 (1)研究目标 倡导“以行为反思行为”的教学磨课研究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领会、理解、实践、充实、升华新的教育理念,开创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新途径,改进教师的教学和促进学 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形成一套规范的教师磨课操作要求体系,探讨衡量“磨课”真实有效性的价值尺度。 研究磨课案例的积累与教师成长、学生学习之间的内在关系,从个别到一般 ,透过现象看本质来揭示教学规律和教育思想 ,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 语文 教学教研组织结构形式。 通过广泛参与的磨课案例研究方式推动新课程理念进一步贯彻落实,促进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一批语文教学、教研骨干。 (2)研究内容 磨课对学校教研文化的形成; 磨课对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磨课操作要求体系的形成。 (3)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4)研究对象 全校语文教师 (二 )课题研究策略 1、形式多样,打造精品 我们课题组推出的磨课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日常例行的听课、评课、研课活动,每个教师、每个中层以上都有具体规定的任务;二是新老教师师徒结对之间的听课、评课、磨课;三是各教研组结合各自承担的课题所进行的磨课 活动;四是由学校、区、市组织的专题调研课;五是各级各类的公开课和教学研究观摩活动;六是各级各类的评优课活动; (1)重点突破,形成气氛: 首先我们重点组织教研组内磨课。由教研组长为第一负责人, 组内 确定课题, 5 探究课案,或由同一教师在不同班级面对不同学生就同一课题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教学实践,或由不同教师在不同班级面对不同学生就同一课题各进行一次教学实践。而主讲教师上完一节课,听课教师及时就主讲教师的课堂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师素养、整体效果”五方面展开热烈讨论,进行客观评价,提出最佳方 法,改进课堂教学,然后再由同一教师或另一教师进行第二次课堂尝试。如此“教学探究再教学再探究 (教学 )”循环往复,层层递进,再三磨合。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每一学期磨一节课,并形成书面文字,写好“反思与创新”磨课案例 。 形式多样,但大家都在关注着课堂,研究着课堂,玩赏着课堂,让自己和整个年级段在课堂中一起成长和进步。 第二轮我们进行的是校内青年教师重点磨课。形成 校内 全程 “ 磨课 ” 系列化。我们在学初就确定了校里几个素质好,有上进心的几位年轻教师为磨课的对象。 在课题组成员的指导下,参与 磨课 实验教师并组织观摩、研讨, 对照新课程理念集体设计改进方案, 三 次实施教学过程,并写成教学反思和体会。 即上课 拍摄 翻看 评课 纠正 再上课 再评课 再上课 再评课 , 写成 “ 反思 与创新”磨课 案例。 (2)方法各异,各显神通: “ 车轮大战 ” ,追求课的精致 一组人围绕着一堂课进行的反复磨课,可称之为 “ 车轮大战 ” 。这类磨课的优点是可以集各人之所长,集思广益,精益求精,就某一个重点或难点问题进行多次、反复的推敲、研究,使教学的思路更加清晰,教学的方法更为简洁、明了,锻造精品课。 “ 花色接龙 ” ,体现教的灵活 一组人围绕一篇课文,依次进行不同课时之间的教学,可以称之为 “ 花色接龙 ” 。这类磨课主要锻炼的是每一位上课者对不同课时的把握能力,以及对上一位执教者教学中有所遗漏或欠缺问题的补救、解决办法。这样的磨课时间短,准备快,对教师个人教学素质中诸如反应的敏捷性、教材把握的准确性、教学机智的灵活性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经常进行这种磨课,可以从较高起点上锻炼教师队伍。 “ 一枝独秀 ” ,追寻课的通透 一位教师围绕一篇课文进行试教、反思,再试教、再反思、再上课,可以称 之 6 “ 一枝独秀 ” 。它的优点在于一位教师经过反复的实践、思考、改进,再实践,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让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可以深入地思考教学中出现的某个问题,找到相应的最佳解决办法。这种磨课,对一篇教材的钻研和驾驭应该是各种磨课中最深入、最通透的。 “ 个个击破 ” ,探求课的纯美 教师个人或群体就某一种课型进行深入研讨的磨课,可以称为 “ 个个击破 ” 。教师们平时上课、磨课最多的往往是对一篇课文的 “ 肉段 ” 或 “ 重点 ” ,其实,在教学中光研究一个 “ 肉段 ” 或 “ 重点 ” 的是远 远不够的。只有夯实每一教学内容全过程,才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因此, “ 个个击破 ” 式的教学磨课,重点磨练的是某一课型教学内容的全程教学。只有进行这种整体性的一次次磨课,教学才能变得有序、高效,整体的课堂教学才能越来越显得纯粹而完美。 “ 顾镜自怜 ” ,探索课的真实 实践新课标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反思型的教师,也就是自主成长型的教师。光靠别人帮助自己的教师总是比较被动的,也势必难以成为实践新课标的称职教师。而“ 顾镜自怜 ” 式的 “ 磨课 ” 方法正是教师自主提高业务水平的最佳途径。教师、尤其是青年 教师应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实录,然后静心观看,使自己成为一个旁观者,来客观冷静地剖析自己的成败得失。这种磨课无须顾及别人的评价,既有利于保护自尊心,又可以真实地看到别人眼中的自我。这种触动或许是所有磨课中最震撼人心的,其效果也许各种磨课中最好的。 2、内容到位,促进发展 (1)宏观把握,明确方向 磨课过程中,要重点做好教学设计和备课环节。教学设计和备课的重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要对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如何达到本学科的培养目标,对如何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统一的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去,进行整体布局和设计;二要对形成新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方式改变,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主动、积极、充分地发展,进行具体而周密的设计;三要对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行为,充分显示自身教学的优势、个性和创造性以促成自身的专业发展,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设计。 7 磨课过程中要高度关注教学细节的分析、研究、改造和创新,教学细节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所以,磨课时要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来反思惯常的教学细节,要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来改造现有的教学细节,要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来创造崭新的教学细节。例如新课程背景 下的教学互动认为把教学活动看作师生、生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的过程,课堂教学要善于抓住找准切入点、点击兴奋点、寻找发散点、形成整合点的四个教学环节,在教学互动中,要立足主体性、发挥能动性、富于批评性、展现创造性。例如精心设计教学,使预设性问题的出现就像是自然生成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展开有效的研究,认真审视课堂问题的来源、问题的呈现、思维的含量、出现的时机、问题的密度、研究的方法等维度。 (2)微观调控,以求实效 要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实实在在地分析教法和实情,不 要有居高临下的理论灌输。提出修改意见后,又能深入浅出地阐述自己的教学理念。如讨论: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无必要进行变序教学。讨论认为除非变序教学效果特好方可采用,一般教学的流程还是按照作者的写作顺序来教学,否则教者要重组教材,而教学效果往往不会很流畅自然。随后可以朗读了课文片段,让磨课者静心深入地体悟作者的写作思路,这样一指导,会给磨课者顿有豁然开朗之感。 “在磨课”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语文的本质钻研教材。如有这样一个小环节,我们设计了几种教学方案都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文本这样 描写:“每年春季 ,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 ,穿过树林 ,越过小溪 ,赶到山谷里来聚会。 ” 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让学生说说作者为什么用 “ 飞过 ” 、 “ 穿过 ” 、 “ 越过 ”三个动词,这样理性地一分析,课文所描绘的优美意境被冲淡了;但不品析词语的意思,又无法完成词语的训练要求。 经讨论 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语言文字转化为画面和场景,我们不妨这样设计:让学生自由读读这段文字,教师引导学生想象“ 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 ” ,在学生自由表达的基础上,出示动画,让学生真切感受情景,接着教师用优美语言描述:在阳光明媚的春天,一 群群蝴蝶不辞劳苦地从四面八方汇合来了,参加这样的盛会。然后再让学生读读文字,体会这样的文字多整齐,朗朗上口,听起来十分悦耳,最后点出这就是我们祖国文字的精妙。 从而我们明白了 这个环节应该着重让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形式美,体会文字的美妙,不应该干巴巴地去理解词语。 8 文字功底要深厚。譬如,课文用“五彩缤纷”形容蝴蝶颜色的艳丽,在分析教材时讨论道:作者为何不用“五颜六色”,仔细推敲“缤纷”一词,就会这样理解:阳光下,各种颜色的蝴蝶闪着各种光泽。有光泽,看得人眼花缭乱,可见作者用词多准啊 。这样几处地方的打磨,能让还我们顿悟自己在备课的疏忽。 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如,如何指导学生理解“壮观”一词,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还应在评价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那种“气势大”的情景。课文读得出色的,教师不妨可用激励的语气赞赏:“我听出来了,读得真有气势,你真的喜欢这些可爱的蝴蝶啊。”“听你朗读,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金光闪闪的黄蝴蝶在翩翩起舞的壮观景象呢。”教师指向明确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需要宏观层面的剖析教育理念,但一线的教师更需要微观的指导和讨论,这 样才能把宏观的理论浸化在实在的教学细节中,让教师真正地领会教学理念,真正地掌握教学规律。 3、完善操作,形成体系 磨课通常分为准备、实施、总结等三个阶段。准备阶段要做好选课、计划等项工作。实施阶段要开展多轮磨课活动,每轮磨课,都可以采用学课、备课、讲课、说课、议课、结课等六个环节或者选用其中的某几个环节。总结阶段要做好总结经验、整理资料,形成成果等项工作。 ( 1)准备阶段要求 选课 磨课教师选出两个课题,单册一课,双册一课。选课的要求是:知识比较重要,代表某个类型,内容相对独 立,难度比较恰当,参考资料较多,适合教师发挥,利于学生发展。 计划 每个磨课教师都要订出磨课计划,包括预期目的、学习材料、研究时间、研究方法等。 ( 2)实施阶段要求 各轮磨课的共同要求 A、学课 用购买、借阅、复印等方式收集与磨课课题教学密切相关的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备课教案集、说课讲稿集、教学经验集、教学论文集等相关的书 9 籍,教育报刊上相关的文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教育科研等相关的论著,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等相关的信息。还包括磨课课题教学有关的音像材料。要将资料分类整理,编好目录。学课要注意吸取精华,加以改造,灵活运用于该课教学及教研之中;要注意发现失误,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学课时,要写好学课资料的批注及学课的心得体会。 B、备课 磨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磨出精品课。对某课教学,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明确怎样做,而且要明确为什么这样做。所以,磨课的备课要写出说课讲稿。说课讲稿首先要写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涉及的内容很多,撰写时不必 面面俱到。教学设计当然要写教什么。但是,教什么通常是教材上的内容,抄一遍意义不大,可以只写要点。教学内容的分析,解题的过程,是教师应该掌握的常识,可以少写或不写。重点、难点内容可以写,只需简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独到见解,可以写出来,但不能作为备课的重点。教学设计要写好教师怎样教;写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加强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渗透德育、练讲结合、激发兴趣、反馈矫正等方面的设计;要写好学生怎样学:写好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质疑问难、合作学习、自主探索、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研究讨论、实际操作等方面的 设计;要体现如何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课程改革等方面的教学思想 说课讲稿要写出教学设计的根据。写教学设计的根据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突出重点,只选择重要的、有特点的、难理解的教学设计说出根据。二要简洁明了,说根据只需要画龙点睛的寥寥数语,不需要长篇大论。三要准确具体,说根据要贴切,要有针对性。要说出某一个具体的教学设计的根据,而不是说出某一类教学设计的原则。四要朴素实在,要用教育理论的观点来说明具体问题,而不要抄录教育理论的词句来装饰门面。说课讲稿写好后要反复修改,要写出备课的心得体会及疑难问题。 C、 讲课 教师要立足实际,把课讲好。做到教材理解深刻,教材组织合理,教学思想先进,教学方法灵活,教师功底扎实,教学效果良好。教师要尽量让学生活动,做到学生活动的时间多,活动的人数多,活动的形式多,活动的热情高,活动的水平高,活动的效果好。要注意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合作学习、知识 10 运用和实际操作等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讲课时要录好音,以便提供原始材料,让教师准确地反思教学过程,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为撰写教学实录和案例分析提供真实、可靠的素材。 D、说课 说课要选择好 内容。一是说重要的教学设计及其根据,二是说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亮点”及其分析,三是说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失误及其原因分析、调控措施等。 说课展示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恰当确定对普通话的要求,正规说课一定要说普通话,非正规说课就不一定说普通话,以免为了说准普通话而影响思维和表达。二是各个部分的转换要自然,不要说了大一、二、三、四,再说小 l、 2、 3、 4,显得过于死板,要恰当使用一些转换性的词句。三是要用不同的语调灵活表述,介绍教学设计及其根据的语调跟介绍教学过程的语调就要有所不同。四是要有恰当的体态语言,用姿势 、动作、表情使展示更加生动、形象。五是要恰当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说课展示的效益。要注意找出有特点或有问题的教学设计,说得好与说得不好的根据,展示的优点与缺点,进行简要分析。 E、议课 磨课教师要对自己的说课、讲课认真回忆、思考,向大家简析自己该课教学的优点与缺点,对某些重要问题作简要说明,提出某些问题请大家讨论。要虚心听取参与教师的评议,对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作必要的解释。要录好音,作好记录。 F、结课 结课主要是对自己本轮磨课进行反思,找出自己本轮磨课中教学及教研的优缺点,分析原因,找出对策 。结课包括选课、学课、备课、讲课、说课、议课等方面的内容。结课的重点是备课与讲课。备课总结方面,主要是修改说课讲稿。讲课总结方面,首先,要写出讲课实录。其次,要找出讲课的“亮点”,认真分析,进一步完善;找出讲课的不足,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将有关“亮点”、不足的研究写成教研文章,包括点滴体会,经验文章,教育论文等。再次,要抓住典型案例,写好案例分析,可分析一课,一节课,某一方面,某一环节,某一细节,某一局部,某一亮点,某一失误等等。此外,还可以采用微格教学等方法再讲几次。结课,还要写出自己说课讲稿、课堂教学、 说课展示、教研文章得到认可的情况。包括说课讲稿或教研文章发表、获奖,各级献课、各级教赛获奖,说课展示、说课竞赛获奖等。 11 结课要写出该轮磨课的总结和心得体会。将该轮磨课的材料收集起来,反复修改,分类整理,编好目录;将活动中感悟最深、最有价值的认识写成研究文章,形成个人教研成果。结课时,磨课教师要向其他教师介绍磨课的做法,广泛征求其他教师的意见,以便做好下一轮的磨课工作。 三、研究成效与结论 1、 磨课提升 了 教师整体素质 。 教师磨课有利于研制个人精品课,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有利于增强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师德水平, 有利于形成优秀的教研文化。“磨课”中的讨论过程是一种辨析遴选、逐步深入的探讨过程,它为建构和催生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生成教学机制提供了支撑平台。 磨课能指导教师深刻理解教材 , 指导教师精选教学方法 , 指导教师丰富教学手段 , 指导教师学会精益求精 。 磨课是一个艰苦的反复修正的过程。尽管我们一直强调执教者磨课时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教学风格,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在众多的意见面前无所适从,但我们要求执教者对于磨课过程中其他教师所提出的中肯的教材分析、精彩的教法设计要采取 “ 拿来主义 ” 的态度,务必精益求精地使课 更加完美一些。教师们通过参与磨课,全程了解了一堂好课是怎样 “ 磨 ” 出来的,这是平常的校内听课所难以企及的境界。 磨课, 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 一年内我校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有了自己的精品课,在多次大型的各级公开课中开出了令同行满意的课。一教师获得了省“反思与创新”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 2、 “磨课”磨出了教学新天地。 磨课使教师走进了新课程,改观念,清洗大脑;改教法,调整课堂;改学法,激活学生心智;改评价,服务学生导航,充分认识到只有具备 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素养,才能对教育教学的本质与精髓从容把握,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高屋建瓴,对学生的心理和学习障碍洞察了然,对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运用自如。教师通过“磨课”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做到了三个为主:以学生思维活动为主,教师指导以后台为主,以学生自我解决问题为主;教学过程坚持了六原则:全面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愉悦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 磨课 ” 不 “ 磨 ” 学生,磨课 只 作为培训教师的一种方式,以提高青年教师们的教学水平为价值取向 。 精心“磨课”, 深化课改 ,优化课堂,实 为减负 的最好途径。 12 3、 “ 磨课 ” 磨出了 真实的教学评 论 。 “磨课”往往是针对某一具体的“教学实际”来展开的,“磨课”的目的是使老师们所要上的“课”更能够符合教学的新理念、要求、原则等,这种教学理念、要求、原则其实就是一种教学标准或规则,它们是“磨课”活动开展的前提和核心。“磨课”的过程往往是“一群智者的对话”过程。在这种“对话”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陈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时,往往不是简单地要对某一教学环节、存大问题等加以肯定或否定,同时还或从理论视角或从实践层面表明自己的思考依据,也就是说,他们是作为一个“评论者”的角色进 入的。“磨课”的重要性已经不在于其最终上课的好坏,和最终上课老师所得到的收获,其实在“磨课”的过程中,所参与的每一位老师都在进行着评论,在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磨课”中的教学评论价值凸现出一种对专业发展、团队精神和集体智慧的追寻,它为打造“学习型组织”,促进共同进步,提高学校教研质量,建设优秀教师群体增强了“源动力”和“凝聚力”。使学校形成了健康的教研文化。 四、存在的问题和疑惑 1、关于磨课的时间 磨课花的时间确实是比较多的,对于一线的老师来说,事务很多,有的教师根本无法静下心来磨课,有的教师也不愿参与 磨课,总之是工作时间上的不足带来了他们内心的浮躁。 2、关于理念的更新 有的教师对磨课的认识是肤浅的,认为就是把这一节课上好就可。没有把每次的课当成艺术品,把每次的磨课当成是一次次的放下和升华,而不能在不断地“放下”“上升”中走向完美的。无法感受每一次“放下” 的痛苦,每一次“上升” 的快乐 ,无法让生命因此不断走向圆满。 3、关于磨课的效果 一年的研究发现,对于磨课不是适合于所有的教师,有的教师在磨课中成长较快,而有的教师则无法进步,反而无所适从。于是想到穿衣服,有的适合时装秀,有的则适合流行装。怎么为 老师找到一个更好的发展点,还需要探索。 五、参考文献 1、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钟启泉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 3、教育行动研究:意义、制度与方法汪利兵 4、“磨”你千遍也不厌倦王崧舟 13 附件 1 主题教学 生命课堂 以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例 椒江区实验小学 张 燕 我们总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语文教学亦然。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又有一个崭新的课题呈现于语文教师的面前,那就是主题教学。 主题教学是从生命语文的层面,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 建课堂教学。它围绕一个明确而清晰的教学主题,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经验,在基于预设的前提下,强调引导学生与多个文本进行碰撞交融,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感悟,重课堂即时的动态生成。 应该说,主题教学是对新课程改革的一种积极回应,是有效体现新课程、实施新课程的策略。教学主题的意义建构是一种开放性教学。下面就以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一课为例,来谈谈语文的主题教学,以此来构建生命课堂。 一、主题的确定: 主题教学最关键的起点,就是确定“教学主题”。教学主题是教学之魂,课堂之本。有了它,教学就能纲举目张,方向明确。“主题教 学”中的“主题”,它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也不是写作主题,而是文化主题。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的“触发点”、“兴奋点”,或者勾起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文化信息的“共振点”、“原发点”。 基于对文本的准确解读,以及相关资料的参考,我们把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的教学主题定为“保护环境、爱护树木”。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在目标的确定上考虑了内容与行为两个层面,既有结果性目标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小村庄毁灭的原因,又有体验性目标 学会感悟 (感受人类破坏树木带来的悲哀,激发学生环保意识。 ) 增强感受力, 提升语文素养。根据学生的起点能力分析,除了明确地提出需要达到的结果性目标后,更多的是通过对文本含蕴的充分开掘,把握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切入点,如:强化原来小村庄的美丽,再现树木砍下的声音,定格悲惨家园的画面。并由此形成有助于学生发展的体验性目标。 14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是课程。要求教师有一个课程意识,教师不但是课程的执行者,还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教材是课程的直接内容,是课程的缩影。因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主题教学的重要环节。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 不是教教材,如果只是呆板地教教材,机械地把内容呈现完毕,把知识讲解清楚,那是单调的、陈旧的,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 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赋予教材以新的生命,注入教师的创造性和生命活力,最终使主题逐渐清晰,浮出水面。也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教材为我所用,为教所用,为达成主题而服务。有主题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集中体现在结构化的学习内容组合与呈现上,我们的视角应该超越限定的范围,以最大限度发挥知识结构与认识结构的同化、重组功能。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中,我们把“爱护树木”的主题作为学习内容 的凝聚核,采取轮型结构。从“走近美丽小村庄”、“走近平安家园”、“直面悲惨家园”、“感悟悲惨恶源”、“呐喊内心话语”、“升华内心情感”等方面选择内容,并有机地组织成一个整体。同时进行了文本的拓展,补充学习内容树木的作用、破坏森林的害处、家园不保 何以致富、人类环境宣言等,开阔了课程视野,挖掘和利用了课程资源。 文本的拓展内容贯穿全文,在课堂的各个环节分别适时地插入了拓展的内容。避免了在教完文本后延伸拓展的单一形式。而且让拓展的内容在课堂中起到熏陶情感、渲染气氛的作用,如:把家园不保 何 以致富的一段文字进行感情训练朗读,从不同的角度读出这段话的韵味,渲染了课堂的气氛,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熏陶。同时一些拓展的内容还能提升境界,如课最后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中让孩子们朗读人类环境宣言,提升了整节课的主题。再者,资料的选择有正反面。从而使学习具有了辐射面广、信息量大、探究性强的特点,而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将是一个全面的、多层次、立体的结构。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 三、创设了有效的学习情境: 正如万物生长需要和风细雨、温暖阳光的理想环境,学习也需要良好的情境。 15 因为人的情绪、动机、学 习兴趣、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环境的影响和调节。在一个精心引导的情真意切的、情深意浓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容易进入忘我的学习境界,他们会感动、会心动、会激动、会冲动。那就是我们主题教学的目的,让学生感受生命的跳动节律,让他们的生命参加学习,让课堂洋溢着生命的乐章,激荡着生命的活力,展现着生命的原生态。 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中,为了有效达成教学主题,我们精心地创设了几个有效的学习情境。如:为了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原先小村庄的美,首先让学生从朗读语言文字中去体会;再借助课件把文字转化为图画,让学生为图命名,孩 子们说到了:人间天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等。接着又把这段文字变成诗歌的形式朗读,让学生从形式的美再去感受内容的美。这种美的体会是深刻的,发自内心的,也是具体的。 再如为了让学生感受树林被砍的痛心,教学中抓住了两次树倒下的声音,借助课件的效果,让学生感受在不同的情况下同样的声音不同的感觉。第一次创设的情境是小村庄的人们为了让自己过上好日子,拿起斧头砍下了一棵棵的树,这时候在小村庄的人们听来,树倒下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孩子们说: 1、这是悦耳的声音。2、这是一种带来富裕的声音。 3、这是一种能带来快乐的声音。 4、 这是一种美妙的声音。 5、这是交响乐! )第二次创设的情境是目睹了小村庄的毁灭后,再来听树倒下的声音,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声音?孩子们的感觉是敏锐的: ( 1、这是刺耳的声音!2、这是树木哭泣的声音。 3、这是灾难来临时的声音。 4、这是自我毁灭的声音。 5、这是让人听了毛骨悚然的声音。 )情境的创设使之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在对比中让他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又如给两张图 (原来的小村庄和被洪水冲后的小村庄 )的不同命名;从“世外桃园”、“美丽家园”、“美丽的小村庄”、“绿色的家”、“人间天堂”到“灾难家园”、“残破”、“悲惨一幕 ”、“人间地狱”,又是一次深刻的对比,抓住这种种对比,让学生更深地感悟文章的情感。这样避免了学生游离于内容的认识上,使用教材上平均用力上。而是抓住了几个点,深、透地渲染,更好地创设情境,达到既促进学生发展又经济有效的原则。 16 四、彰显个性的语文课: 这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语文教学,其情感性决定了更加注重个性化的追求。因为对文本的解读和感悟,对教材的处理使用,对教学策略的选择运用,无不依赖并体现着一个教师鲜明的教学个性。也只有个性鲜明的教学,才能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在个性化的课堂上,才能听到个性化的表达,看到个性 化的亮光。 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设计中,有个性化的朗读、个性化的感悟、个性化的交流、个性化的写话。它内化了学生的情感、促进个性化的精神世界的形成。学生积累多了,眼界开阔多了,思想认识自然变得开阔起来,进而产生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丰富自己的心灵,深化自己的认识,开掘自己的智慧。 没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是舍本求末,只有文学味的语文课会味同嚼蜡,没有文化味的语文课是肤浅的,低俗的。而语文味、文学味、文化味,只有在主题的统帅下,才能和谐统一、有机相融,共同成为语文好课三味。只有在主题的核心周围,语文三味才能互动 相生,融为一体。让语文在这里生成生命的火种,激起学生无限的想象、豁然开朗的顿悟、和情思勃发的智慧。 17 附件 2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第一稿 ) 椒江区实验小学 张 燕 学习目标 : 1、 读懂课文,掌握生字词。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村庄为何有这样突如其来的大变故。 3、 在理解重点词句基础上让学生明白乱砍树木的重大后果,培养他们环保种树意识。 反思 : 构建“学习主题”的实质意义在于:明确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学到什么”以及“怎样学才是最有效的”。对两个问题的预期,就是确定学习目标的 过程。由此,学习目标便有了内容与行为两个侧面,体验性与结果性两个层次。而这个学习目标只局限于内容侧面与结果性层次。同时,也少了对学生的起点能力的分析。因为学生的起点能力,既是制订目标的重要依据,又是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 教具准备 : 有关美丽山村及山坡的图片、照片 学 习 过程 : 一、谈话导入 1、 板书课题。 2、 指名读题。 3、 师启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说什么? 生 A:这肯定讲与小山村有关的故事。 生 B:这是不是小村庄中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生 C:这个村庄以前肯定很有名,现在怎样了。 4、师归纳:到底这 篇课文讲了小村庄的什么故事呢?请大家怀着这份好奇心跟老师一起来看看。 二、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师启发:请你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课文,将你读懂的词与同桌来说一说,并提出你不理解的词。 18 2、生自由讨论自学生字词。 3、生质疑生字词,师引导归纳理解。 4、出示有关字词、齐读着重指导 斧头 耕犁 裸露 随着 一栋 包括 应有尽有:指要什么有什么。 喘气:歇口气,休息一会儿。 黎明:次日的白天,天将破晓的时候。 咆哮:指大水呼啸奔腾,形容气势凶猛。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课文主要讲了小山村什么事? 生 A:主要讲小山村被水冲毁了。 生 B:主要讲小山村发生了大水灾。 生 C:主要讲小山村水土流失大水冲走了一切。 2、师归纳:课文的确讲了小山村发生的一件突然的大水灾带走了所有的一切。是什么让他们面临了这样的噩运呢? 四、讲读 课文 1、出示有关的图片。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师启发:这就是小山村原来的景象,有山、有水、有树,真不愧是所说的美丽的小山村呢?当你们看到这些图片时你会想说什么? 生 A:呀,这山村真美。 生 B:这里真是风景如画! 生 C:如果我能生活在这样的小山村中可 太棒了! 4、 师过渡:的确,这山村太美了,尤其是那村边的河坡上一排排树木沐浴在阳光中显得多灿烂夺目呀!这一棵棵古树陶冶着人们,更为他们带来了无穷的便利与财富。 19 5、自由读第二 、三 自然段,读懂哪句话,读懂什么说什么? 生 A:我从第一句中明白村中居民很少。 生 B:我从第三句中明白了村民们无论做啥只要需要木材总是上山去砍。 生 C:我从第四句中体会出了山坡上的树正在慢慢变化,原来的山坡变样了。 师: 的确小山坡开始变样了,树木被裸露的土地给取代了。 6、大家都说得真好,锋利的斧子砍走了树木,原来的小山村变样了。那到底 成了什么样呢 ? 请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说说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3)想象当时的情景,再次感情朗读。 7、学习第五自然段: 读句子,说说这句话含着的意思。 五、总结全文: 1、学了本文,你想说些什么? 2、动笔写一段关于环保的话。 反思 : 1、学习内容的组织方式:本教案的组织方式,是完全按教材内容施教,现在想想这种方式实质是在“教教材”。虽然这种演绎方式条理比较清晰,有一定的结构。但这种结构与学生的思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为这只是一种知识的结构化,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成熟学者的思维之间存在着发 展上质的差异。它会导致学习效益的丢失。因此,教师必须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教材”,按照一定的目标结构,从多方面选择内容,并有机地组织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学习具有了辐射面广、信息量大、探究性强的特点,而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将是一个全面的、多层次的结构。这篇文章的教学可以采取轮型结构。 2、教学过程的体现:本教案有意识把学生的体验成果上升为理性认识。也初步体现“行为把握 (从文中文字朗读入手 ) 图像把握 (借助情境想 ) 符号把握 (想中悟,达到情感的共鸣 )”的小学生认识发展逻辑顺序。但总感觉体现的不够充分,学生的体 验不够深,创设的情境不够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而且提供的信息材料不够丰富。 20 3、促进发展与经济有效原则:这篇课文的内容应是比较浅显的,究竟应让学生从本文中学到些什么?细究本教案,发现仍让学生游离于内容的认识上,使用教材上有点平均用力,情感的体验不够深刻。这样一文应该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爱护树木的重要性,加深他们的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的感情朗读,才是本文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的地方。在设计中如何抓住几个点,深、透地渲染,更好地创设情境,达到经济有效。 4、个性特色:纵观整个教案,教学设计的思路是清晰的,也是比较完整的。 但总觉得少了个性,少了特色。扎实地完成了目标,却少了情趣。学生很认真地走了一回,却没有留下多少印象。平淡中多了一分平庸。 21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定稿 ) 椒江区实验小学 张 燕 学习目标 结果性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 2、让学生明白小村庄从“天堂”走向“地狱”的原因。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心灵去体验课文的内在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 体验性目标: 1、感受人类破坏树木带来的悲哀,激发学生环保意识。 2、能从创设的情境中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3、信息 资料的搜集、检索、归纳、整理方法。 4、不同情境中的不同感受力。 5、方法评价与选择。 教学流程 : 一、谈话揭题 小时候,我爱听故事,因为故事能让我充满梦想;长大了,我也爱听故事,因为故事能让我深深思考;为人师后,我更爱听故事,因为故事能让我和我的孩子们更好地交流。那是一种学习的快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种快乐,一起走进一个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板题 ) 二、感知全文,了解故事: 1、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个故事。 2、你能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和同 学们一起交流一下你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吗? 三、走近“美丽小村庄” 1、让我们先去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读读。 (课件出示句子: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 22 2、生边谈体会,边指导感情朗读。 3、是啊!这是一个怎样美丽的小村庄啊。有郁郁葱葱的森林相伴,有清澈见底的小河相陪,一抬头能看到湛蓝的天空,那么的深远!走在村间小路上,你呼吸到的永远是那么清新的空气,细细品味,偶尔还会有一丝甜甜的感觉。这是一个美丽的家园,这是人间仙境,人间天堂啊! (边放课件师 边动情描绘 ) 4、课件定格,师:如果让你给这幅图取一个名字,你会取什么? (“世外桃园”、“美丽家园”、“美丽的小村庄”、“绿色的家”、“人间天堂” ) (板书:人间天堂 ) 5、课件出示:人间天堂 山上的森林 郁郁葱葱 村前河水 清澈见底 天空 湛蓝深远 空气 清新甜润 6、男女生比赛读。 7、出示资料:树木的作用 四、走近“平安家园” 1、师导:小村庄的人们也许不知道树木有如此大的作用,但他们却知道树木能带给他们很多能直接看到的东西。 2、读读二、三两自然段,树木还给小村庄的人们带来了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 变成了一栋栋房子 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 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 )(板书:平安家园 ) 3、听树木倒下去的声音,你认为这时的声音在当时小村庄的人们听来是一种怎样的声音? (1、这是悦耳的声音。 2、这是一种带来富裕的声音。 3、这是一种能带来快乐的声音。 4、这是一种美妙的声音。 5、这是交响乐! ) 23 五、直面“悲惨家园” 1、师引读:如果生活能够这样过下去,虽然人们都知道树木一棵棵的减少了,但是人们还是比较满足的,算不上幸福,但起码是平安的。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 (生读 ) 2、“什么都没有了”,郁郁葱葱的森林 (生:没有了 ),清澈见底的小河 (生:没有了 ),湛蓝的天空 (生:没有了 ),清新甜润的空气 (生:没有了 ),一栋栋的房子 (生:没有了 ),各式各样的工具 (生:没有了 ),应有尽有的家具 (生:没有了 ),所有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了!没有了人间天堂!没有了平安家园!为什么呢? 3、课件播放:洪水泛滥的情景,画面定格,给画面命名。 (“灾难家园”、“残破”、“悲惨一幕”、“人间地狱” ) 4、出示资料二、三:破坏森林的害处 5、读句子: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可惜、愤怒、悲哀 ) 6、再听树木被砍下去的声音,你觉得这时它又是一种怎样的声音? (1、这是刺耳的声音! 2、这是树木哭泣的声音。 3、这是灾难来临时的声音。 4、这是自我毁灭的声音。 5、这是让人听了毛骨悚然的声音。 )算一年年、一代代会有多少树木倒下?人们啊,在亲手砍下树木的同时,也在毁灭自己。 7、资料四:家园不保 何以致富 六、呐喊“内心话语” 选择“树木、人们”分别写些什么? 七、升华“内心情感” 1、在配乐中动情朗读这段话。 人 类有在过尊严和幸福生活的环境中享受自由、平等和适当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 , 并 且负有保护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 人类环境宣言 板书: 人间天堂 平安家园 人间地狱 2、师:让世界充满爱,让世界没有人间地狱! (擦掉“人间地狱” ) 24 附件 3 人教版小语第十册 16 桥 椒江区实验小学 张 燕 设计理念: 主题教学 生命课堂 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 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在语言 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学习过程: 一、漫谈生命: 1、出示名言两句。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生命 )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 二、揭题: 桥 三、用几句简洁的话说说这个故事的大意。 四、学习 1-6 自然段,体会“洪水威胁着生命”: 1、指名读 1-6 自然段,自由读,这几个自然段里有很多描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你把它找出来,认真地读一读,读出你心中的感受。 2、指名读他们心中读得最好的一句。指导感情朗读。 3、课件出示:师配乐朗读。齐读。 4、孩子们,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吗,这是怎 么样的情景? (沧海横流、天灾人祸、天降横祸、天劫家园 ) 5、在这样的时候,我们惊慌,我们害怕,我们无所适从,都是可以理解的,都是正常的。朗读文中的写人们慌乱的句子。 6、人们惊慌,是因为人们想要什么? (生命 ) 25 7、一边是凶狠如残狼的洪水,一边是如此宝贵的生命。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当时洪水和生命之间的关系吗? (威胁、挑战、淫逼、 肆虐 )(板书:威胁 ) 五、学习 7-23 自然段,感受“言行书写着生命”: 1、自由读这些自然段,划划读读让你心中怦然一动的语句,也许你说不出为什么,但你可以多读它,只有心中有了感觉 ,就行了。 2、我知道是老汉的语言和行动深深地打动了你,深深地感动了你。 (板书:言行 ) 3、现在让我们透过老汉的言行去体会文字背后老汉用言行怎样地诠释着生命? 句子 1:第八自然段 A、指名读。这句话的哪些词你有话想说?“像一座山”你怎么理解? (沉着、冷静 )(力量、安全 )(英雄本色 ) B、孩子们,老汉是不是用自己的言行在告诉着人们,他的生命并不重要,他并不珍惜生命?如果老汉走了,会发生什么情况? (板书:书写着生命 ) 句子 2:第十五自然段 导:在乡亲中有一个特殊的人,那就是老汉的儿子。 A、哪个字深深地刺痛了 你?“揪”什么意思?老汉的这一揪和我们平时的一揪有什么不同吗? (把儿子从生命线上揪到了死亡线上。 ) B、如果你是老汉的儿子,你来问问老汉? C、你们的一个个问题像一把把尖刀刺着老汉的心哪?大爱无言!老汉无语啊!但我们可以走进他的内心,代他回答一次:我爱我的孩子,我不忍心啊!但是 )在老汉心中还有一个名字叫党员!其实这一揪不单单是揪回自己的儿子,也是揪着老汉的心啊!也是老汉揪心的痛啊! D、其实天下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啊!导读下文,体会“推”。 老汉这一推就推出了老汉心中浓浓的父爱啊! (是啊,老 汉就用他的一言一行书写着他心中生命的所有意义。 ) 26 六、总结上文,体会“精神闪烁着生命”: 1、让我们再来关注那个小伙子,老汉的那个儿子在这个故事中的的变化。 (读写小伙子的第一处,此时他看重的是什么?读第二处,这一推是又能说明什么?出示最后两节,指名读。 ) 2、老汉和他心爱的孩子都走了,他们的生命也没有了。但他们留下了什么? (板书:精神闪烁着光芒 ) 3、是啊,是因为生命有了精神的存在才显得如此有光彩夺目啊!是精神闪烁着生命的光芒啊!再读:生命之光! (板书:生命之光 ) 4、孩子们,这只是一个故事,感动也好,伤心 也好。当我们走出这个故事,我们都要有自己的思考。 (出示:我的思考 )写一下你现在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七、交代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1、讨论课题“桥”的含义。 2、课文的表达特色的探究。 八、写几个词语: 咆哮 狞笑 放肆 疯狂 揪心 祭奠 流淌 边写边回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的情感再一次提升。 板书: 洪水威胁着生命 生命之光! 言行书写着生命 精神闪烁着生命 27 附件 4 桥的磨课过 程 椒江区实验小学 张 燕 一、阅读文本时 第一次读桥这个文本时,竟丝毫没有被故事的情节所感动。只是在心里反复地想:这样的内容怎么上?哪里可以进行感情朗读啊?这不适合我的教学风格啊?心里是又急又烦,因为明天就要拿这课去参赛了。当一切被功利所迷惑和占有时,文本的所有意义都会荡然无存的,剩下的只是怎么支解这个文本,让它能以教案的形式出现。让精神的东西怎么直接为现实所用。 我尽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我不能做文本的奴隶。我让自己全身 心地再一次投入地走进这个文本,不放过字字句句地用心体会。文中老汉的形象逐渐高大起来,面对可怕的洪水他能像大山一样地立在水中,我明显地感到了他的沉着和镇定。当他毫不留情地揪回他的儿子时,我忽然想到了自己的儿子,比比自己我会这样做吗?我想我是肯定会不顾一切地先救我自己的儿子,这一直是我爱儿子中常幻想的一个境头,并一直以这个想法为自慰,我对儿子我是不自私的。面对老汉的做法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受,真的是大爱无言吗?当读到最后,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时,她丈夫和她儿子。心里竟然有了种疼痛的感觉,怎么会这样,好人真的难以一生平 安吗?亲人天各一方的结局为什么老是轻巧地上演呢?不知不觉间泪水竟溢满了眼眶。当我合上文本时,我陷入了深思中,这样的一个文本想带给孩子什么呢?孩子会感动吗?只是让孩子感动这个故事吗?他们只是会感到这个故事太不幸了吧,他们会走进老汉的精神世界吗?是啊,我忽然问自己,老汉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我找到老汉带给读者的支点了吗?于是,我再次读起文本,我读懂了感动的支点是一个个的生命,是生命让这个故事变得让人感动了。“生命”跳入了我的思考。我兴奋我找到了这个文本的主题:生命。 接下来我开始积极地寻找文本中生命的联系点,一下子 ,梳理好了文本呈现成教案的思路:洪水威胁着生命,言行书写着生命,精神闪烁着生命。然后大主题是“生命之重!” 兴奋之极想要和朋友分享,朋友肯定了这个主题的选择,但他提出 28 “生命之重”有点不妥,应该是“生命之光”更为明亮。我欣然同意,真的是高,生命之重是我个人的心里感受,面对孩子们生命应该是光芒四射的,而没有成人心中承受的重量。而且“重”的歧义也太多了。 当教案的大局定下以后,一切都顺了。先让孩子感受到洪水的可怕,然后把洪水和人的生命紧紧地联系起来。再抓老汉的言行体会老汉的精神世界,最后升华老汉的精神为生命增添了 光芒。这时,我感觉文本能以比较丰满的形式能呈现给孩子们了,我欣慰地笑了! 二、 桥的反思一 第一次走进桥的课堂,是满怀信心和激情的。虽然未能预料的有很多,但这种急于尝试的感觉很微妙,就像那种等待自己孩子降临的渴望和好奇。但整节课走下来,只感觉上完了自己心中大概的意思,一种粗糙和不尽兴的感觉挥之不去。 于是,我马上让自己静静地反思起来,回忆整个课堂,学生的情感是不到位的,只是感觉我的强烈情感让学生吃惊了,然后他们就很好奇地跟着我走了一回,他们不是自然的感动,而是一种认真上课的投入而已。对洪水的可怕感受, 是容易的,这是直觉的,而且他们有生活的体验,来自媒体的帮助。对于洪水吞噬生命,孩子们应该有直接的恐惧感。再加上我指导这种写景句子朗读的拿手,这个效果不会坏到哪里去,只是自己上得时候没有新鲜感而已。但体会老汉的“像一座大山”学生的难度就高了,这只是一个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