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教程第一章.doc_第1页
乐理教程第一章.doc_第2页
乐理教程第一章.doc_第3页
乐理教程第一章.doc_第4页
乐理教程第一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本乐理教程第1章 音高1、 音的产生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看不到摸不着的“音”到底是什么呢?“音”是一种物理现象。它是由于物理受到震动,而产生“波”,再由空气传到人得耳朵里,通过大脑反馈,人们听到的就是“音”。“音”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但并不是所有的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材料。音乐中所使用的音,是人们在长期的音乐实践过程中选择出在的用以塑造形象、表达音乐思想。二、音的分类“音”大体又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种。1. 噪音(noice) 发音体震动不规则、没有固定音高的音,我们称它为“噪音”。2. 乐音(musical tone)发音体震动规则、有固定音高的音,我们称它为“乐音”。在音乐中主要使用乐音,适当的使用噪音。音乐化得噪音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在我国民族音乐中被广泛应用,在现代的音乐作品中,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3、 音的性质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四种性质。1. 音高音的高低由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频率)而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频率以Hz(赫兹)为单位。人耳可以听到的音高范围约为16Hz20000Hz。低于16Hz的音,称超长波(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音,称超短波(超声波)。2. 音值音的长短由发音体震动时间的长短而决定的。震动时间长,音则长;震动时间短,音则短。3. 音强音的强弱是由发音体振幅(音的振动范围的幅度)的大小而决定的。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4. 音色音的色彩,又称音质或音品,音色由发音体泛音的数量和强度等而决定的。而数量和强度则手发音体的质地、形状、振动方式、发音方法等因素的影响。4、 基音 泛音 复合音 分音1. 基音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音,叫做基音。基音起着决定音高的作用。2. 泛音发音体部分振动产生的音,叫做泛音,也称倍音。泛音起着决定音色的作用。3. 复合音基音和泛音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音,叫做复合音。我们听到的音一般都是复合音。4. 分音构成复合音的基音和泛音,叫做分音。整体振动产生的音称第一分音,即基音。分两部分振动产生的音叫第二分音,即第一泛音。分三部分震动产生的音叫第三分音,即第二泛音。余此类推。下例是以C为基音的泛音列:例1-1分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泛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分音下面的数字表示:分音的序数;分几段震动;基因频率的倍数。如分音4,表示第四分音、分四段振动、频率为基音的4倍。以任何音为基音的泛音列都遵循以上每两个音之间的音程性质关系:纯八度、纯五度、纯四度、大三度、小三度、小三度、大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大二度、小二度、增一度、小二度的规律。 第二节 乐音体系 音列 音级 音名1、 乐音体系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现在最大的钢琴有88个高低不同的音,最低音的振动频率是27.5Hz,最高音的振动频率是4185.6Hz。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的音,一般是不用的。2、 音列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次序排列起来,叫做音列。3、 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叫做音级。音级有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两种。1. 基本音级乐音体系中,以C、D、E、F、G、A、B七个字母命名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钢琴上白键所发出的音是与基本音级相符合的。钢琴上五十二个白键循环重复地使用七个基本音级名称。2. 变化音级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而得来的音,叫做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用“升”或“#”来标明。降低半音用“降”或“b”来标明。升高全音用“重升”或“”来标明。降低全音用“重降”或“bb”来标明。如:升C或#C 降C或bC在乐音的“家族”中有几十个高低不同的音,但是最基本只有这七个音,其它高、低音的音名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变化出来的。4 音名音级的名称叫做音名。音名代表绝对高度。常见各国的音名如下:英美体系 C D R F G A B 德国体系 C D R F G A B 意大利体系 do re mi fa sol la si法国体系(ut) do Re mi fa sol la si现在世界上广泛应用的是英美体系的音名,意大利体系的音名则作为唱名使用。5、 唱名用于唱歌的do、re、mi、fa、sol、la、si七个固定音节叫做唱名。1. 固定唱名唱名与音名的关系固定不变,即如论什么调都以C唱do。但需按调号升高或降低某些音。如G调中的#F仍唱成“升fa”。2. 首调唱名唱名与音名的关系不固定,即以大调名唱do。如G大调就把G唱“do”,#F应唱成“si”。钢琴键盘和音名、唱名对照如下:例1-2大写音名 C D E F G A B小写音名 c d e f g a b 固定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6、 半音 全音 乐音音高的最小计量单位,叫做半音。键盘乐器相邻两个琴键构成半音。两个半音之和为全音。隔开一个琴键的两键构成全音。 第三节 音的分组 八度 音域 音区1、 音的分组音列中许多高低不同的音,循环重复七个基本音级的音名,因此便产生了许多同名音。为了区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各音,我们将音列分成许多个“组”。在音列中央的一组叫做小字一组。它的音级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比小字一组高的组顺次定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小字二组的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2来表示。比小字一组低的组,依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及大字二组。小字组各音的标记用不带数字的小写字母来表示。大字组用不带数字的大写字母来标记。大字一组用大写字母并在右下方加数字1来标明。大字二组用大写字母并在右下方加数字2来标明。音的分组与钢琴键盘对照如下:例1-32、 八度相邻音组的两个同名音叫做八度。如a1a2、Bb等。 第四节 音域及音区 1、音域 音的高低范围叫做音域,通常指乐器、人声和音乐作品的最低音到最高音的范围。如钢琴的音域是A2c5,歌曲我爱你中国的音域为c1g2.有时音域也指乐音体系的总范围。2、 音区 音区是音域中的一部分,有高音区、低音区、中音区三种。在整个音域中,小字组、小字一组和小字二组属于中音区。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和小字五组属高音区。大字组、大字一组和大字二组属低音区。各音区的特性音色在音乐表现中,有着重大的意义。高音区一般具有清脆、嘹亮、尖锐的特性;而低音区则往往给人以浑厚、笨重之感。 第五节 音律1、 音律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叫做音律。精密制定乐音高度的方法叫做定律法,也叫律制。不同的律制便超生了不同结构形式的音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采用各种各样的定律发来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的高度。其中主要的由五度相生律、纯律和十二平均律。2、 五度相生律根据分音列第二分音与第三分音的纯五度关系作为生律要素而产生的音律,叫做五度相生律。即由某一音开始向上构成纯五度,产生次一律,再由次一律向上构成纯五度,产生再次一律,如此继续相生所定出的音律即五度相生律。这样便产生了五度相生律的七个基本音级:f-c-g-d-a-e-b我国古代用“三分损益”法求得五度相生律,即将发音体长度均分为三部分,去其1/3留其2/3为“三分损一”,产生比原音高纯五度的音。将发音体长度增加1/3,为“三分益一”,产生比原音低纯四度的音。以此法上下互生,就构成了五度相生律,又称三分律。例1-4我国古代记载五度相生律的科学理论,最早见于公元前7世纪管子地员篇。相传该书为春秋时齐国人管仲(公元前730公元前645)所作。欧洲最早用数学来研究五度相生律的,是古希腊哲学家兼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他在公元前6世纪时提出五度相生律。3 纯律在分音列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之间加入第五分音构成和弦形式,作为生律要素而产生的音律,叫做纯律。即在纯五度之间加上纯律大三度,如此产生的音律即纯律。这样便产生了纯律的七个基本音级。4、 十二平均律将纯八度分为频率比均等的十二个半音的音律,叫做十二平均律,也叫等比率。早在古代希腊便有人提出十二平均律,但并未加以科学计算。我国明朝朱载(1536-1611)世界上最早根据数学来制定十二平均律的伟大音乐家。他在1584年所著律学新说中提出了这种定律法。因历史条件所限使这种定律法没有得到应用的机会。在欧洲,法国音乐理论家美孙(15881648)于1636年在所著和声学一书中提出十二平均律的定律法,比朱载堉约晚半个世纪。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巴赫(16851750)分别于1722年和1744年创作了上下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以表明十二平均律的科学性与实用价值,从此,十二平均律便盛行于欧洲。十二平均律的运用,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将三种律制的基本音级的音高关系用音分值注比较如下:例1-5 三种律制基本音级的音高 五、三种律制的应用五度相生律是根据分音列纯五度而定律,因此在音的先后结合上自然、协调,适用于演奏、演唱单声音乐。纯律是根据自然三和弦而定律,因此在和弦结合上纯正、和谐,适用于合奏、合唱等多声音乐。十二平均律虽然在音的先后结合和同时结合上都不十分自然、纯正,但便于转调,从而推动了音乐创作技术的发展,同时在键盘乐器制造、演奏上具有许多优点,因此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6、 标准音 中央C1 标准音国际统一标准的音高,叫做标准音或国际标准音。以小字一组a(a1)标记。音的国际标准高度随时代而异。17、18世纪时,a1约为415Hz430Hz,称“古典高度”。到19世纪,1834年,德国斯图加特物理学家会议决定a=440Hz。1859年,法国巴黎音乐家和物理学家委员会决定a1=435Hz。1939年,英国伦敦国际会议恢复斯图加特会议决定的a1=440Hz。此后,称a1=440Hz为第一国际高度,因通用于演奏会上,又称演奏会高度。而a1=435Hz被称为第二国际高度。现在世界上通用第一国际高度。2. 中央C位于乐音体系中央的C,叫做中央C,以小字一组c(c1)标记。 第六节 变音记号一、变化音记号 把固定的音升高或者降低叫“变化音”用来表示这种变化的符号叫“变音符号”。 2、 变音符号共有五种。 1、 “#”升号 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2、“b”降号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 这两种符号都表明符号后面紧跟着的音要升高半个音,或者降低半个音。3、“”重升号 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全音。4、“bb”重降号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全音。 3、4两种符号表明紧跟在后面的那个音要升高全音或降低全音。 注释1:全音是大二度, 半音是小二度。 关于全音和半音的问题我们在以后的课时里会给大家介绍5、“”还原号 用来表示在它后面的那个音不管前面是升高还是降低都要恢复原来的音高。(二)变化音的位置:变音符号必须对准所要升高或者降低的音。(升号和还原号的斜方孔,降号和重降号的孔,重升号的交叉点。) (三)变化音的用途有两种:1、调号 一种是写在谱号后面的,这种变音记号也叫“调号”。 谱例1:这表明在这个调(调性以后会讲到)里面标到的音,不管音的高或低,都要固定的升高或者降低。比如: 是#F #G #C,那么在这个旋律里所有的F、G、C都要升高半个音。(如果遇到临时变音记号以临时变音记号为准)。 在乐谱中写在某一个音前面的变音记号叫做“临时变音记号”也叫临时升降号。 谱例22、这是表明这个音要临时改变音高。这种临时升降号可以管一小节,在一小节之内有同样音名的音都要服从第一个变化音,也要跟着变化同样的音高。它的前面在就不需要有再画相同的符号。但是这种临时升降号只有在同一小节之内有效,这一小节之后就不再起作用了,可以说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3、在写变音记号时的注意事项: a)变音记号可以记在五线谱的“线”上和“间”内。但必须对准后面所要表达的音,才能使后面的音有准确的音高。 b)升号和还原号都有两条横线,这两条横线要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并且要比两条竖线画得粗一些。 谱例3: 第七节 自然半音 自然全音 变化半音 变化全音变音记号的运用,使基本音级之兼半音和全音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从而形成了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