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云南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云南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云南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云南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第i、ii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习家池的修禊习俗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说:“禊者,洁也。谨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但从诗经溱洧来看,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赠花草。韩诗载:“郑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这应该就是修禊的前身。但是到了两汉,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征性的,在水曲隈处喝酒吟诗成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官民同乐的高雅有趣的节日活动。到了宋代其内容已经是根据喜好随意增减了。文人雅士多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歌咏。一般民众则游春踏青,赏览春光。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等共41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水赋诗,纵酒狂欢。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禊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吟诗作词。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习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湖广通志襄阳府载:“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习凿齿居焉,因名习家池。”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阳府载:“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极可能源于东汉。但是,从东汉到隋没有文字记录。发现最早的修禊诗文是孟浩然襄阳公宅饮诗:“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写修禊之时,习家池风景无限。“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则写禊饮者的神态和曲水流觞的场景。记载比较详尽的一次习家池修禊是清道光五年(1866),习家池改扩建及灌溉工程完成,应官民要求,太守周凯亲自主持了这次庆祝落成暨修禊活动。是日,习家池松簧交翠,桃柳夹岸,泉涌石洑,潺湲邅回,七十多位嘉宾、耆旧、士人、幕僚列坐池滨。曲水流觞,大家各赋诗一首。可惜这些诗今日未能目见。从周凯其它诗中我们约略可见,“盈盈水一泓,清浅鉴毛发”“胜事不可追,兰亭久消歇”“烹泉坐池上,默默问残碣”,便勾勒出当时的情景。这次修禊,成为襄阳历史上传为美谈的盛事。孟浩然诗曰:“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襄阳,胜迹如林,修禊之事为何独情于习家池?习家池亦称高阳池,乃东汉初襄阳侯习郁所修建,为中国私家园林鼻祖。此处藏气聚风,名士辈出,为文人骚客垂青偏爱。高僧曾在此“弥天”,孟浩然有涧南居;李太白且醉池上亭,杜工部清思汉水上;李商隐曾共山翁把酒时,皮日休十宿高阳忘却回;白居易赋诗借良驹,欧阳修醉翁亭记续新词。习家池为文人雅士提供了最好的山水环境。他们的逸志闲情,往往在乐山爱水中,托酒而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故习家池有“醉酒诗千篇”美誉也。习家池修禊,在乎山、在乎水、在乎酒、在乎意境矣!1下列对修禊习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从诗经及相关资料来看,修禊是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成后来带有节日性质的活动的。b到了两汉时期,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已经消除,祭祀只是象征性的。c兰亭集会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活动,发生在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为此作兰亭集序,字如蛟龙之舞,成为天下第一行书。d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举行的三次“红桥修禊”活动影响巨大甚至波及全国,由名士主持,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2下列对襄阳习家池的修禊情况的介绍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很有可能源于东汉,也可以说是从习家池修建起来便渐渐开始有了修禊习俗。b清代襄阳太守周凯于道光五年亲自主持的习家池修禊活动是文献记载比较具体的一次修禊活动。c.唐代孟浩然的襄阳公宅饮诗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录了习家池修禊习俗的文献,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有重要意义。d.襄阳习家池举办的修禊活动从东汉到清代均有相关记录,比如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就是记载习家池修禊仪式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修禊活动产生后形式渐渐发生了变化,但直到明清都还是保留了洁身、饮酒作诗、游春踏青等高雅趣事的习俗。b到了宋代,修禊活动的内容可以根据喜好随意增减,原本作为节日余兴的活动成为主要内容,人们常常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游春踏青、赏览春光。c清代襄阳太守周凯于道光五年亲自主持的习家池修禊活动和兰亭修禊一样也仅仅是一次文人名士集会,别无他由。d襄阳习家池为历代文人骚客垂青偏爱是因为这里风景优美,并且修禊习俗活动的举办为他们提供了抒发性情的平台。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47题。张良传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及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属沛公。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后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行,烧绝栈道。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封功臣,乃封张良为留侯。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引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注释:赤松子:相传为上古时神仙,各家所载,其事互有异同。4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长跪履之 履:鞋子。这里作动词用,替穿鞋b秦将果畔 畔:通“叛”背叛c秦兵竟败 竟:最终d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 食:吃饭5关于文中画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b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c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d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6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老人把鞋子掉下桥去,又要张良下去取回来。张良认为这是在戏弄他,很生气,几乎要动手打老人。b作为一个谋士,张良料事如神,他从秦将是“屠者子”推断出“易动以利”,并让沛公“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真如张良所料。c由于汉王分封功臣时有失公正,“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以致有些军吏想相聚谋反,幸亏张良及时献计,让汉王封平生最憎恨的雍齿为什方侯,才平息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叛乱。d无论是秦朝末年还是汉王平定天下之后,张良都为汉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并被封为留侯,但张良却“置荣利而不顾”,辞官归隐,以致吕后也感慨“何至自苦如此乎”。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4分) (2)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3分) (3)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齐安郡晚秋杜 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注】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8.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5分) 答: 9.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比喻手法表现自己对自由的田园生活的向往的名句是“ , ” 。(3)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文笔洗练,自然有致。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 , ”写水,短短16个字就将兰亭周围之景描绘出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 14题。 大明湖之春老 舍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了;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由灰而黄,而深黄,而黑黄,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像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济南的秋冬,风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有这样的风在这儿等着,济南简直可以说没有春天;那么,大明湖之春更无从说起。济南的三大名胜,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响亮好听!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艇行沟内,如穿高梁地然,热气腾腾,碰巧了还臭气烘烘。夏天总算还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绿叶儿。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所以,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湖之不大与不明,都因为湖已不湖。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了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湖面原本不小,而济南又有的是清凉的泉水呀。这个,也许一时做不到。不过,即使做不到这一步,就现状而言,它还应当算作名胜。北方的城市,要找有这么一片水的,真是好不容易了。千佛山满可以不算数儿,配作个名胜与否简直没多大关系。因为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可太难找了。济南城内据说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是还非有个湖不可。泉,池,河,湖,四者俱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这个湖是少不得的。设若我游湖时,只见沟而不见湖,请到高处去看看吧,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则见城北灰绿的一片大明湖;城外,华鹊二山夹着弯弯的一道灰亮光儿黄河。这才明白了济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这样多呀。况且,湖景若无可观,湖中的出产可是很名贵呀。懂得什么叫作美的人或者不如懂得什么好吃的人多吧,游过苏州的往往只记得此地的点心,逛过西湖的提起来便念叨那里龙井茶,藕粉与莼菜什么的,吃到肚子里的也许比一过眼的美景更容易记住,那么大明湖的蒲菜,茭白,白花藕,还真许是它驰名天下的重要原因呢。不论怎么说吧,这些东西既都是水产,多少总带者些南国风味;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我写过一本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烧掉了。记得我描写过一段大明湖的秋景,词句全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是什么什么秋。桑子中先生给我画过一张油画,也画的是大明湖之秋,现在还在我的屋中挂着。我写的他画的,都是大明湖,而且都是大明湖之秋,这里大概有点意思。对了,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济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无风,处处明朗。这时候,请到城墙上走走,俯视秋湖,败柳残荷,水平如镜;唯其是秋色,所以连那些残破的土坝也似乎正与一切景物配合:土坝上偶尔有一两截断藕,或一些黄叶的野蔓,配着三五枝芦花,确是有些画意。“庄稼”已都收了,湖显着大了许多,大了当然也就显着明。不仅是湖宽水净,显着明美,抬头向南看半黄的千佛山就在面前,开元寺那边的“橛子”大概是塔个塔吧静静的立在山头上。往北看,城外的河水很清菜畦中还生着短短的绿叶。往南往北,往东往西,看吧,处处空阔明朗,有山有湖,有城有河,到这时候;我们真得到个“明”字了。桑先生那张画便是在北城墙上面的,湖边只有几株秋柳,湖中只有一只游艇,水作灰蓝色,柳叶儿半黄。湖外,他画上了千佛山;湖光山色,联成一幅秋图,明朗,素净,柳梢上似乎吹着点不大能觉出来的微风。对不起,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可谁教亢德先生出错了题呢!(载一九三七年三月宇宙风第三十六期)【注】亢德先生:即陶亢德,老舍先生的好友,时任宇宙风杂志编辑。大明湖之春即是由他出题目向老舍先生约的稿。11. 文中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虽如此,这个湖到底得算个名胜”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2. 文章结尾处,作者说“对不起,题目是大明湖之春,我却说了大明湖之秋,可谁教亢德先生出错了题呢”,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用不少篇幅“说了大明湖之秋”的原因,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4分) 13. 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请就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做出赏析。(6分)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像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 在夏天,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 14.老舍被公认为“语言艺术大师”,请结合你阅读过的老舍散文,对其语言艺术特点作一两点简要分析。(6分) 第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5分)1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a嗔目(chng) 不惮(dn) 攒射(zn) 妖童媛女(yun)b弭谤(m) 肄业(s) 喋血(xu) 切齿拊心(f) c徘徊(hu) 酝酿(ning) 混沌(hn) 长歌当哭(dng)d公姥(m) 弄堂(lng) 一椽(chun) 游目骋怀(chng)16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a荫庇 眷顾 作揖 夙兴夜寐b仓促 急躁 沉缅 怨天忧人c笙箫 寥阔 落漠 义愤填赝d喋血 桀傲 屠戳 陨身不恤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3分)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真是令人 。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 。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巍峨绵延的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等,品种齐全,真是 。a. 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b.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c. 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d.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3分)a有学者认为,当“网生代”的观众成为决定电影市场权力支配者的时候,应防止不要过度娱乐走向低俗的偏向,避免出现伦理虚无主义,制止美学的粗鄙化现象。b. 虽然蔡元培在担任北大校长时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没有被明确定为校训,但是对之后北大较长时间的办学发挥了重要作用。c第三届郁达夫小说奖颁奖典礼将于12月7日在郁达夫故乡富阳举行,同时本届获奖作品名单、得票数及最终评委评语将在明年第1期江南杂志和相关网站上公布。 d. 3d打印机可以使用数字文件打印出实际物品,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渐进入普通家庭,将极大地改观人们的生活。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证明。可是他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 ,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 ,但他的五尺之躯却见容不了当权派。 ,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a b c d20将下面的短语按要求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新春对联: (上联) (下联) 教师办公室对联:(上联) (下联) 21.请为下面的这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0字)并点评(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字)。(6分) 新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学。由于受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无人问津成了摆设。学子们的爱心变成了伤心。标题(2分)点评(4分) 五、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文章,必须写成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许套作,不得抄袭。 忆作者:邓芝兰 一枝很瘦的往事有幽香 来自淡淡的故人题号1234561516171819答案bdcdcddbcb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 b ( “已经消除”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2自然段明确说“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2. d (据原文第5自然段“但是,从东汉到隋没有文字记录”可知“从东汉到清代均有相关记录”并不客观,且开篇引述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是为了说明“修禊”传统的起源和祭祀有关,并不是襄阳习家池的修禊记录。)3. c (第6自然段表述的很清楚“习家池改扩建及灌溉工程完成,应官民要求,太守周凯亲自主持了这次庆祝落成暨修禊活动”这次活动还有庆祝灌溉工程完工之目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 d ( 食:让吃饭。)5. c6. d ( 以致吕后也感慨“何至自苦如此乎”。因果联系不对。)7.(1)(4分)老人离开了一里左右,又回来了,说道:“小伙子值得教导。过五天,天刚亮的时候,和我在这儿相会。”(去,离开,1分;里所,一里左右,1分;会此,于此会,在这里相会,省略句,补充“于”即“在”,1分,状语后置,这里相会,1分。)(2)(3分)张良曾多次用太公兵法给沛公讲说,沛公认为他说得很好,经常采纳他的计策。(数,多次,1分;善,认为好,1分;用,采用,1分。)(3)(3分)雍齿尚且能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尚,尚且,1分;属:这些人,1分;患:担心,1分。) 【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张良曾经有空闲,从容地在下邳桥上信步闲游。有一老人,穿着麻布短衣,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鞋掉到桥下,回头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拿鞋!”张良很惊讶,想打他,因为他老了,勉强忍着气到桥下捡来了鞋。老人说:“把鞋给我穿上!”张良(想)已经给他捡了鞋,就跪着给他穿上了,老人伸着脚承受,(而后)笑着离开了。张良很惊奇,目送老人走了一里左右,老人又回来了,说道:“小伙子值得教导。过五天,天刚亮的时候,和我在这儿相会。”张良因此觉得奇怪,跪着回答:“好。”五天后天刚亮,张良去到桥上,老人已经先到了,(老人)发火说:“同老年人约会,(却)晚来,为什么?”(说罢)就走,(嘱咐)说:“五天以后早早相会!”五天后鸡叫头遍,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儿)了,又发怒说:“又来晚了,为什么?”(说罢就)走了,(嘱咐)说:“过五天,再早点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这样。”于是拿出一册书说:“读了这册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后,将应验。十三年(后),你去看望我,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那就是我。”(说完)就走了,没有说别的,没有再见面。天亮后,(张良)看那册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经常学习、诵读它。到陈涉等起义的时候,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年轻人,归属沛公。张良曾多次用太公兵法给沛公讲说,沛公认为他说得很好,经常采纳他的计策。后来和张良一起南下,攻下宛城,西入武关。沛公打算用两万人马攻打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生意人容易用利益来使之动摇希望沛公暂时坚壁留守,派一部分人先出发,准备了五万人的粮饷,在周围的山上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然后派郦食其带领贵重的财宝去引诱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并打算和沛公联合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听从。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乘他们懈怠时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沛公一直追击败兵到了蓝田,再次交锋,秦军最终大败。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封为汉王,在巴、蜀地区做王。张良因此劝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毁断绝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的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汉王于是一边走一边烧毁了栈道。后来击败项羽,平定天下,分封功臣,于是封张良为留侯。汉高祖已封赏了有大功的臣子二十多人,其余的因日夜争功不决,未能进行封赏。高祖在雒阳南宫里,从复道上望见将领们纷纷互相坐在沙地上谈说。高祖问道:“这些人在说什么?”留候说:“陛下不知道吗?这些人在密谋反叛呢。”高祖说:“天下刚刚安定,为什么要反叛呢?”留候说:“陛下出身于平民,用这些人夺取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的故旧亲朋,而所诛杀的都是陛下平时怨恨有仇的。现在军吏们在计算战功,因天下的土地不够全部封赏,这些人怕陛下不能都封赏,又害怕平时的过失被陛下怀疑而受到诛杀,所以就相聚在一起密谋反叛。”高祖忧愁地说:“怎么办呢?”留侯说:“陛下平时所憎恨的,而且是大家所共知的,谁最厉害呢?高祖说:“雍齿和我有旧仇,他曾多次使我受困受辱。我想杀掉他,因为他的功多,所以又不忍心。”留侯说:“现在赶快先封雍齿来给群臣看,群臣看到雍齿受到封赏,那么人人都会情绪稳定,”于是高祖设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吃完酒宴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能封为侯,我们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留侯常称说:“我家世代相韩,到韩国灭亡以后,不惜万金资产,为韩向强秦报仇,震动了天下。现在凭三寸之舌成为皇帝的老师,分封万户,位列侯爵,这是一个百姓所能达到的富贵的极点,对我张良来说很满足了。我希望丢开人世间的事情,打算跟从赤松子交游。”于是学起了辟谷、导引、轻身养生之术。适逢高帝驾崩,吕后感激留侯的恩德,就强让他吃饭,说:“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那么短促,何必自找苦吃到如此地步呢?留侯不得已,勉强听从吕后的话而进食。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为文成候。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5分)颔联中诗人游山赏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2分)颈联中雨夜人散,酒醒闻雁,诗人倍感孤独寂寞。(3分)9.(6分)对比(2分) 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2分)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遭人排挤,壮志难酬。(2分)秋风瑟瑟,柳影渐渐稀疏。我所居住的地方显得更加寂静、苍茫。游赏黄州的山水,闲云倒影在水中,让人赏心悦目,闲来吟啸抒怀,日子倒也过得闲适自得。残灯暗淡的雨夜,一起下棋的友人已经散去,酒醒后孤枕难眠,又看到北雁南飞。当年英雄豪杰争雄的赤壁还在,而如今只有我这样的蓑翁在此垂钓。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3)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11.(4分)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分)承接上文对大明湖不大、不明、不湖特点的概述,有转折意味,(1分)并引起下文对大明湖算作名胜的原因阐释(1分)12. (4分) 作者写大明湖“明朗”的秋景是为了与大明湖不大、不明、不湖的春景相对比(或衬托、反衬等),(1分)从而更突出了“大明湖之春”衰微破败的现实,(1分)和自己对这种现状的遗憾、失落,(1分)以及对大明湖秋景的喜爱之情。(1分)13. (3分)“煮过”形象地写出了紫丁香花在狂风肆虐中被摧残而枯黄、残破的景象(2分),其中透着作者的伤感(1分)。(3分)“阔气”是很幽默的说法(1分),本指家庭富有,这里表现了大明湖大白莲花蓇葖的名贵和丰富,(1分)其中流露出作者的喜悦的骄傲之情(1分)。14.(6分)自然质朴,简练亲切。如想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北京风土气息浓厚,善用北京方言,京味儿十足。老舍散文中大量的北京方言、俗语、惯用语、歇后语,特别明显的是儿化音和叠音词的使用。如想北平“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幽默诙谐,隽永深刻。老舍对苦难是笑中含着眼泪,对黑暗则是无情地讽刺与鞭挞,对友人则是诙谐中饱含着情谊。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