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课时2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 岳麓版.ppt_第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课时2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 岳麓版.ppt_第2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课时2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 岳麓版.ppt_第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课时2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 岳麓版.ppt_第4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课时2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 岳麓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2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主干排查 考点一先秦时期的思想 一 孔子与老子1 孔子 仁 礼 为政以德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2 地位 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 老子 辩证法 无为而治 二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 原因 1 经济 井田制崩溃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 政治 周王室衰微 诸侯纷争 分封制瓦解 3 阶级关系 士阶层活跃和受到重用 4 思想文化 私学出现 形成一些思想流派 2 表现 3 影响 1 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2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三 孔子的思想 选修4 1 政治 1 仁 是核心 最基本的含义是 爱人 但它是一种有等差的爱 2 礼 是指周礼 主张 克己复礼 为维护 礼 提出 正名 主张 3 中庸 思想 中庸是最高品德 要遵循中庸之道 主张用中庸思想来协调 礼 和 仁 的关系 2 教育 1 教育思想 提出 有教无类 的教育思想 2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 主张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的启发式教学原则 3 思想 考点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1 科技 1 天象观测 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 彗星 哈雷彗星及太阳黑子的记录 2 天文著述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 石氏星表 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3 战国时期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 4 春秋战国 出现九九乘法口诀 发明 甘石星经 司南 筹算计算法 2 汉字 甲骨文 金文 3 绘画艺术 1 新石器时代 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 2 战国时期 出现用 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 帛画 人物龙凤图 构图精到 墨线细若蚕丝 4 文学成就 1 诗经 地位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内容 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 分风 雅 颂三部分 毛笔 2 楚辞 概况 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 采用楚国方言 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特点 句式自由灵活 瑰丽华美 想象奇特 代表作 离骚 地位 与 诗经 合称 风骚 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巧学妙拨 微点拓展 仁 与 仁政 的区别 孔子的 仁 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 其最基本的精神即 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 仁 出发 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 政治 经济 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 即 仁政 巧学妙记 数字法记忆 百家争鸣 易错辨析 儒家 仁爱 与墨家 兼爱 的范围不同 前者的范围狭窄 主张 克己复礼 为仁 讲究阶级性 后者具有广泛性 不分等级贵贱 前者代表统治阶级利益 后者代表小生产者利益 思维升华 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 误区警示 老子是道家学派但不是道教的创立者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不是道教的创立者 道教是东汉时期创立的 道教理论来源于道家思想 图解历史 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关系 知识拓展 诗经 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诗经 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为后来的现实主义诗歌提供了范例 2 赋 比 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被历代诗人不断学习和发展 成为我国诗歌创作特有的民族艺术特色 3 诗经 中民歌作品的巨大成就 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归纳总结 先秦时期文学艺术的特点 1 创始性 从文学艺术的起源 文学体裁的产生 思想体系的形成 艺术手法的探索 文学流派的开创等方面都具有创始性的意义 2 综合性 先秦时代的诗歌 音乐和舞蹈密不可分 从原始歌谣到 诗经 楚辞都是如此 3 实用性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动荡 大变革 大改组的形势 文学普遍具有体现社会变革的实用性 4 随意性 东周时代 天子的权威日益下降 逐渐名存实亡 诸侯异政 百家异说 分裂的政治局面为思想的活跃和言论的自由创造了客观条件 主题一异彩纷呈的治国理念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史料研读 史料一子曰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 为政 王如施仁政于民 省刑罚 薄税敛 深耕易耨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入以事其父兄 出以事其长上 王往而征之 夫谁与王敌 故曰 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孟子 史料二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 实其腹 弱其志 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 则无不治 老子 史料三 时移事易 变法宜矣 废先王之教 而实行变革 以法为教 事在四方 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 四方来效 万乘之主 千乘之君 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 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史料四韩非与其他法家人物都具有一种极端独裁的秩序观 关于什么是正确 什么是错误 不存在发表私人看法的空间 法律是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而发布的东西 加以广泛宣传和坚定地推行 它就会使人民去做他们本不愿做的事 如努力工作和战斗 这样 百姓的意见在体制中就没有存身之处了 在法家的思想中 没有哪条法律凌驾于或独立于统治者意愿 伊佩霞 剑桥插图中国史 1 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 为政以德 体现了儒家孔子的 德政 治国理念 施仁政于民 仁者无敌 体现了孟子的主张是 仁政 让农民得到土地 勿夺农时 轻徭薄赋 减轻刑罚 2 史料二为原始文献史料 主要体现了道家 无为而治 的治国主张 3 史料三为原始文献史料 表明韩非主张 法治 和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 4 史料四为后人的历史评论 反映了法律是君主意志的体现 不考虑人民意愿的特点 1 根据史料二 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如何认识道家和法家的治国主张 答案 1 道家 在约束统治者的暴政 恢复社会秩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但在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社会环境下 难以实现 是一种消极应对社会变革的治国思想 2 法家 不仅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全国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理论借鉴 2 根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法家思想对战国时期政治形势的影响 答案促进各国变法和富国强兵 有利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史论归纳 从时代背景角度说明儒 法 道 墨家思想的特点 1 儒家 孔子主张 仁 克己复礼 反映了面对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社会矛盾剧烈 希望缓和社会矛盾 继续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战国时期的儒家孟子 荀子分别主张 仁政 仁义 反映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调和阶级矛盾 改造社会的愿望 2 法家 韩非子主张改革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法治 代表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改革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愿望 3 道家 主张 道 和无为而治的小国寡民社会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没落奴隶主贵族 面对诸侯争霸 割据林立 一种消极情绪与应世的态度 4 墨家 墨子主张 兼爱 非攻 尚贤 代表了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 渴望社会安定的愿望 主题二承前启后的社会大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史料研读 史料一初税亩者 非公之 去公田而履亩 十取一也 以公之与民为已悉矣 春秋 之中 弑君三十六 亡国五十二 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 自如 慎到 环渊之徒七十六人 皆赐列第 为上大夫 不治而议论 节选自司马迁 史记 史料二到战国之世 世变益亟 古代的贵族 其地位 是与君主相逼的 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 君主要整顿政治 扩充自己的权力 都不得不用游士 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 以打击贵族 贵族中较有为的 亦不得不引用游士 选举之局益盛 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 中国通史 史料三中国传统的以伦理为基础的国家观 由皇权神授推衍出 朕即国家 而国家 统治者 是家长 被统治者是子民 家长 对 子民 理论上具有无限的管理权与责任 在这种理论结构中 每个人都存在于严密的 三纲五常 之中 君主的权力来自 神授 因此其权威神圣不可侵犯 个体 无条件地受其宰控 没有个性 更没有自由 雷颐 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变迁与反传统思想源流 1 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 反映了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政治 经济等社会背景 2 史料二为后世的史学专著 从战国时期社会变革角度说明贵族政治的衰败 3 史料三为后人的史学评论 主要从思想角度阐述了古代 国家观 观念的形成 1 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 选举之局益盛 世袭之制愈微 的时代背景 答案 1 经济 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 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形成 2 政治 地主阶级日益崛起 士阶层日益活跃 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各诸侯国打击奴隶主贵族 加强中央集权 3 思想文化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学在官府 发展为 学在民间 2 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史料三中古代 国家观 形成的原因 答案小农经济 宗法观念 儒家思想 君主专制制度 史论归纳 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 1 儒家的 仁政 有教无类 等思想 具有和谐意识 对于调节人际关系 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 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 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 道家的 无为 思想 主张顺应自然 对于增强环保意识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 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 法家的法治 变革思想 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法家的变革精神 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 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 墨家的 兼爱 非攻 尚贤 思想 成为今天平等博爱 热爱和平 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 高考题组 考法1从治国理念角度考查儒家思想的特点 考题1 2015 课标全国 24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 往往称颂夏 商 周 三代 之美 甚至希望君主像尧 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解析据题干可知 古代儒家学者称颂夏 商 周 三代 之美 希望君主像尧 舜一样圣明 迁移古代儒学思想教化 贤明的主张 反映了儒学家要求统治者象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 表明了儒家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故选c项 答案c 考法2从思想传承角度考查儒学思想的影响 考题2 2016 课标全国 24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汉代崇尚儒学 尊 尚书 等五部书为经典 记录孔子言论的 论语 并不在 五经 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五经 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解析儒学在汉代称为 周孔之道 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 其思想多从西周时期的政治文化中汲取营养 而 五经 多记载了西周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制度 因此说儒家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故选c 五经 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 并非是为了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的 排除a 汉代儒学是对孔子儒学思想的延续和发展 排除b 秦始皇的 焚书坑儒 并没有断绝儒学传统 因为仍有人将儒家经典和其它一些古书埋藏起来 排除d 答案c 考法3从思想影响角度考查孟子的主张 考题3 2016 海南单科 4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 主张涵养 浩然之气 倡导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解析据题干可知 孟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导致 浩然之气 的形成 浩然之气 是一种个人的品质 并由此成为民族品德 故选a项 答案a 考法4从比较角度考查诸子百家思想的异同 考题4 2015 海南单科 1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 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 重农抑商b 强调制度与秩序c 厚古薄今d 重视道德与人伦解析据所学可知 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倡导实行法治 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儒家倡导 为政以德 在治国方面强调 仁 礼 注重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 故选b项 答案b 模拟题组 1 2017 四川绵阳模拟 春秋时期 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 孔丘为重建社会秩序 提出 克己复礼 的主张 希望重建 礼乐文明 的社会 这表明孔丘在当时 a 希望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b 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c 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d 不满社会现状回到远古社 解析据材料 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 孔丘为重建社会秩序 提出 可知 孔丘希望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 故选b项 答案b 2 2016 山东济南调研 春秋时期 孔子兴办私学 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 a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 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 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 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解析孔子兴办私学 主张 有教无类 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局面 a项正确 生产力的进步 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b项错误 孔子维护周王室的统治 c项错误 孔子的学说不适用于诸侯争霸 d项错误 答案a 3 2017 四川眉山 广安 遂宁模拟 战国时期 儒家主张仁政 德治 法家崇尚法治 道家要求无为而治 墨家希望选贤任能 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 铲除三代遗迹建立全新制度b 争夺对诸侯国家政权的控制c 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d 为统治者改善统治出谋划策 解析儒家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故a项错误 儒 法 道家都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 不是争夺国家政权 故b项错误 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 符合法家 不符合儒家和道家 故c项错误 儒 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