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附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pdf_第1页
上海交大附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pdf_第2页
上海交大附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pdf_第3页
上海交大附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pdf_第4页
上海交大附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高考网 1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20092009 20102010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高一语文语文期中试卷期中试卷 满分 满分 100100 分 分 120120 分钟完成 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分钟完成 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一 阅读下文 完成一 阅读下文 完成 1 1 4 4 题 题 1111 分 分 谎言都是虚构的 但虚构的未必就是谎言 就如这世界的艺术舞台上最伟大的悲剧 喜剧大多是虚构的 但它们恰恰因为 虚构 才更有震撼人们灵魂 启迪人们心智的伟大力 量 因为这样的虚构是概括了千头万绪的社会表象之后而从中结晶出来的本质 几日前 央视的科学教育频道报道 史学界有专家对秦王朝的阿房宫真实性提出了有 根有据的否定 基本上已认定 司马迁在 史记 秦始皇本纪 中说到的 阿房宫 为子虚乌 有 即便往大了说 也仅仅认为那是个没有完工的 烂尾工程 听到这个消息真让我好伤心 我伤心的倒不是司马迁的 造假 而是我们当今的史 学专家们 千嘛非要戳穿这个比真实都更真实的谎言呢 阿房宫在中国朝野的所有人心中就 是秦王朝暴敛民脂民膏的见证 阿房宫就是秦始皇行淫寻乐的天堂 阿房宫就是秦王朝走向 灭亡的墓穴 因为有了司马迁笔下的阿房宫 才让历代的王朝在夺得江山后大兴土木 兴建宫殿的 狂欲有所收敛 司马迁告诫历代王朝 强大的秦王朝覆灭 虽然不全是阿房宫惹的祸 但在 这祸水之中 绝对有阿房宫的一瓢水 这己让历代帝王和谏官们都深信不疑 并成了一个王 朝在巩固自己的地位 教导徒孙们的一面镜子了 到了唐代 杜牧的 阿房宫赋 这篇文学作品使司马迁那寥寥的笔墨一下了就丰润饱 满了 这篇作品的史学警诫价值远远大于它的文学审美意义 杜牧凭着他的文学天赋 极力铺叙阿房官建造的豪华 五步一楼 十步一阁 能有 这么密的建筑吗 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太夸张了 从骊 山一直建到咸阳 遮蔽了天空和太阳 一天之内 一座宫殿里 竟有不同的气候 杜牧这样 竭尽笔力渲染阿房宫的奢华 其目的就是要告诫后人 这样穷凶极恶地暴殄天物 就是为自 己掘墓 秦人不暇自哀 而后人哀之 这才是杜牧写 阿 房宫赋 的目的 别小看了这两篇虚构的文字 它们在某些时候真能起整个封建王朝想大兴土木时的 一个 诽谤木 作用了 这可不仅仅是几句简单的告诫 因为那伟大的文字后边 还有个强 上海高考网 2 大王朝的覆灭作了注脚 哪个皇帝都不怕诅咒和谩骂 但哪个皇帝不怕自己的江山动摇呢 所 以中国的历代封建皇帝在建造宫殿时 没人再敢超过那个虚构的阿房宫了 这不仅是皇帝宝 座的万幸 也是老百姓的万幸 伟大的虚构如此看来也是有力量的 因为虚构的是细节 真 实的却是事物内在的本质 否则谎言怎么会有力量呢 中国的儒家文化中没有忏悔的宗教性质内存 为了限制皇权的无边 调控人的欲望膨 胀 文人们便美好地虚构了许多神话 寓言 来拐弯抹角地劝诫帝王 甚至包括平民 虚构 的阿房宫 我想就是其中的一个范例吧 这个虚构的 寓言 性质的作品 就成了封建社会里帝王们大兴土木之前的一个 舆 论监督 的报警器 专制暴政的帝王 当然不会从老百姓的角度考虑自己的行为 但他们不 能不从自身的利益上来思考历史上的教训 如今再打破这个 虚构的阿房宫已不会让更多的人悲哀和痛心了 因为我们现代的政 治体系中已有了相对能彼此制约一下的力量了 否则谁要先戳穿阿房官这个 虚构的谎言 那一定会遭到众人更多的咒骂 诽谤木 也叫 谤木 华表木 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树立木牌让人在上面写谏言 1 下列理解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2 分 A 世界艺术舞台上伟大的悲剧 喜剧有震撼灵魂 启迪心智的伟大力量的原因就是 虚构 B 史学家根据现有的确凿证据 否定了司马迁 杜牧笔下的阿房宫的真实性 C 杜牧写 阿房宫赋 极力虚构阿房官的奢华 目的是为了告诫后人不要重蹈秦王朝灭亡的 覆辙 D 现代政治体系中具有能彼此制约的力量 已不再需要只依靠 虚构 来起到警戒作用 2 最符合文意的标题是 2 分 A 虚构 B 虚构的阿房宫 C 阿房宫的启示 D 虚构的力量 3 作者认为 历史上 虚构阿房官 的具体作用是 3 分 4 文章中说世界艺术舞台最伟大的悲剧 喜剧因为虚构而有着 伟大力量 请举出一部文 学作品 或影视作品 说说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100 字左右 4 分 二 阅读下文 完成二 阅读下文 完成 5 5 9 9 题 题 1414 分 分 万里写入胸怀间 上海高考网 3 屈小强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这既是古代士子的一种自激自励 亦是他们对人生美好目标 的一种憧憬和期盼 因为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实在不易 它往往受到诸多社会条件和个人条件 的制约 不过 在唐代 特别是盛唐时代 这样的目标却几乎是触手可及的事 那时的诗人 们 虽不敢说都能达到 读万卷书 的境界 可是 行万里路 却不是什么大问题 只要 他自己愿意去这么做 这是前朝诗人从来没有做过 甚至连想也没敢想过的 甲 盛唐的诗人尤喜漫游旅行 最为浪漫的李白也堪称最能漫游的大师 他 25 岁即 仗剑 去国 辞亲远游 直到 62 岁病逝于安徽当涂 李白自述 一生好入名山游 足迹遍及黄河 上下 长江南北 他用豪迈的个性 飘逸的灵气 将盛唐诗人的精神洒遍他漫游过的山山水 水 将盛唐诗人勃发的自主 自立 自强 自尊意识和独立不羁 纵横天地的气慨铭刻于蜀 道天梯上 高写在长江孤帆上 融化入庐山瀑布间 烙印进峨眉山月里 盛唐诗人尽管都怀有强烈的思乡情结 但大多以四海为家而终老异乡 王维前半生宦 游四方 写了许多气势雄阔 充满激情的优秀诗章 运笔雄健苍劲 用情热烈豪迈 令人意 气激荡 如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作为布衣的孟浩然 长期隐居襄阳 又曾北上关中 中州 南下潇湘桂海 东去吴会故郡 西涉巴蜀之地 笔下的诗歌就像他的为人 淡墨浸染 浑然无迹 却韵味悠长 醇如美酒 他的诗以冲澹恬适为基调 也不时会以 壮逸之气 作 兴象 高唱 然而无论他们以什么面目示人 都始终漫溢出一种时代精神 那是唐代 诗人特别是盛唐诗人所具备的傲然高洁的风骨 坦荡如砥的胸襟和包容宇宙的情怀 杜甫也是一个漫游大家 他在开元十九年刚 20 岁出头就开始 壮游 之举 在 15 年 间三次漫游大河上下 长江南北 饱览祖国大好山 在经历了十年的困守长安和三年的蹇滞 敌营 为官华州的日子后 又向着相对安宁的巴蜀 作远游 杜甫人生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 旅途中 在漂泊中度过的 祖国秀丽的山川 壮美的景观和沿途的风土人情都一一融化于脑 海 倾注于笔端 他将自己的人生理想 生命忧患 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考 对故乡亲朋 的眷念以及得意与失落 回顾和前瞻 通通融入进笔下的洪波高岸 青松碧天之中 星垂 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及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 江滚滚来 等诗句 让人们读到一个高朗峻拔 心胸开阔而又似水柔情的杜甫 读到一个忧 国忧民却又多姿多彩的杜甫 读到一种作为唐代诗人所拥有的积极进取 万难不屈的文化精 神 上海高考网 4 乙 盛唐诗人因其文化精神的冥冥左右 在大统一的大唐帝国的辽阔版图上风尘仆仆 往 来穿行 北及大漠 南至岭表 西越葱岭 东涉海右 唐代诗人的漫游在脚底下是行万里路 在思想上是神游太虚 魂飘八极 在血脉里涌动的是对祖国 理想 人生 人民及大自然炽 热的感情 丙 盛唐诗人有一个好传统 就是虚怀若谷 不拘一格提携新人 张九龄提携王维 而他 自己则是被张说提携的 张说还提携了贺知章等三十余名文人 诗人入朝做官 或升官晋爵 放到重要地位 贺知章则对李白一见如故 称他为 谪仙人 将身上的金龟解下来换酒 与 李白共饮 还促成唐玄宗在金銮殿接见这位布衣诗人 是漫游 开阔了诗人的心胸 也带给 青涩诗人以机遇 盛唐诗人之间也少见传统的文人相轻 相妒的毛病 彼此间互相尊敬 互相唱和 达 成忘形之交者众 如王之涣 王昌龄 高适 旗亭画壁 故事 王孟为至交故事 李杜 杜 甫和岑参的亲密友谊 酒中八仙 的风流轶事等等 都是通过漫游产生的 是无间壁 无阻 碍的诗人大漫游 大串联拉近了素未谋面的诗人的距离 让他们得以认识和亲近对方 并最 终形成诗友 结成挚友 从而才有励情励志的故事传世 丁 安史之乱 后大唐帝国的每况愈下为诗人们的漫游笼罩上一片阴影 兵燹竞起 关 河阻断 诗人们的心绪纷乱 但路在脚下 生活还得照常进行 人生还得去努力拼搏 虽 然历经国家政治的时悲时喜 生活的时好时坏 但他们继续向着北国的大漠边关 南国的绿 野碧水 西部的莽莽群山 东部的朗朗平川仗剑出游 负笈远行 一路风尘一路诗 尽管 不时有忧郁惆怅袭上心头 但哀怨之中仍有希望 仍有灵气 仍有旷达 仍有自由自在 有 白日地中出 黄河天外来 但使故乡三户在 彩丝谁惜惧长蛟 这样的雄阔激进之吼 有删改 5 李白 字太白 号 世称 1 分 6 唐代诗人的漫游活动应是同大唐帝国空前的统一 强盛 文明 富庶相关联的 但也并 非绝对如此 一句是从原文中摘出来的 请将这句话还原到正确的位置 2 分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7 选出对文章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 4 分 上海高考网 5 A 盛唐时代诗人的 行万里路 出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盛极一时 多彩多姿的繁荣局面 B 李白 杜甫 王维 孟浩然的诗歌风格虽然各自不同 但又都体现了盛唐时代的文化精神 C 安史之乱之后 因战争影响造成交通阻断 所以诗人的漫游平添了许多惆怅和哀怨之情 D 本文紧密围绕唐代诗人的漫游 旁征博引 举例丰富 给人以纵横捭阖之感 E 本文多用排比 对偶手法 句式骈散交错 文章语言风格华丽 富有感染力 F 本文运用记叙 描写 抒情的表达方式 主要是为了赞美盛唐社会强盛的气象和唐代文人 积极进取的精神 8 根据全文内容 分条概括漫游对唐代诗人产生的影响 3 分 9 本文第 段划线句说李白 将盛唐诗人的精神 将盛唐诗人勃发的自主 自立 自强 自尊意识和独立不羁 纵横天地的气慨 洒遍他漫游过的山山水水 请以李白的具体诗歌 为例阐述这一观点 4 分 三 默写 三 默写 5 5 分 分 10 秦人不暇自哀 而后人哀之 使其中坦然 借书满架 万籁有声 三五之夜 明月半墙 珊珊可爱 一水中分白鹭洲 不忍登高临远 尽西风 季鹰归未 澄江一道月分明 万里归船弄长笛 是处红衰翠减 四 诗歌鉴赏 四 诗歌鉴赏 6 6 分 分 上海高考网 6 夜泊牛渚怀古 李 白 牛渚西江夜 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 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 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 枫叶落纷纷 注 谢将军 谢尚镇守牛渚时 偶遇家贫的袁宏 十分欣赏 彻夜长谈 袁宏从此名声 大振 11 本诗从题材上看是 诗 1 分 12 下列诗句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诗的一开头 便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 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B 诗人夜泊牛渚 想起了谢尚 对袁宏在贫寒中被谢尚赏识的际遇非常羡慕 C 望秋月而思古人 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 呼唤那赏识自己旷世才华的伯乐 D 这首诗简明而又单纯 没有深刻复杂的内容 却有着一份悠然不尽的神韵 13 针对尾联的内容 具体谈谈诗人的无尽情思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3 分 五 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 五 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 1111 分 分 然余居于此 多可喜 亦多可悲 先是 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 内外多置小门 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 客逾庖而宴 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 已为墙 凡再变矣 家有老 妪 尝居于此 乳二世 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 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 某所 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 汝姊在吾怀 呱呱而泣 娘以指扣门扉 曰 儿寒乎 欲 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 余泣 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一日 大 母过余曰 吾儿 久不见若影 何竟日默默在此 大类女郎也 比去 以手阖门 自语曰 吾家读书久不效 儿之成 则可待乎 顷之 持一象笏至 曰 此吾祖 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他日汝当用之 瞻顾遗迹 如在昨日 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 人往 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 得不焚 殆有神护者 上海高考网 7 庭有枇杷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14 本文作者是 朝代 的 人名 1 分 15 选出加点字与 客逾庖而宴 中的 宴 字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骊山北构而西 折 B 亦足以称快 世俗 C 未云何龙 D 燕赵之收藏 16 选出和 庭中始为篱 中的 为 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2 分 A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B 朝歌夜弦 为秦宫人 C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 庭中通南北为一 17 选出和 轩凡四遭火 得不焚 句式相同的一项 2 分 A 快哉此风 B 函谷举 C 振之以清风 D 又北向 18 选出不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 2 分 A 墙往往 而是 B 室仅方丈 C 窃会计 之余功 D 瓦缝参差 19 本文结尾对枇杷树的描写有何作用 2 分 六 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 六 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 1313 分 分 鞅少好刑名之学 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 公叔痤知其贤 未及进 会痤病 魏惠王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