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9课 说木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ppt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9课 说木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ppt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9课 说木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ppt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9课 说木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ppt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9课 说木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第九课说 木叶 经典晨读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 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 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 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 西楼望月几回圆 作者背景 韦应物 737 约792 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 人 少年时期任侠负气 15岁时成为唐玄宗的近侍 后入太学 立志读书 代宗朝入仕途 历任洛阳丞 县令 滁州刺史 江州刺史 苏州刺史 卒于任所 在他早期所写的一部分作品里 不乏昂扬开朗的人生意气 罢官后 作品中慷慨为国的昂扬意气消失了 代之以看破世情的无奈和散淡 其诗多写山水田园 清丽闲淡 平和之中时露幽愤之情 其反映民间疾苦的诗 颇富于同情心 他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李儋 字元锡 是作者的诗交好友 此诗作于唐德宗兴元元年 784 春 此时韦应物仍任滁州刺史 主旨感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感怀时事 思念友人的情怀 开头意在说明花落花开 别来不觉又是一年 中间四句触景生情 写一年来的感受 世事渺茫难料 因而愁绪满怀 从自身来讲 既多病而思归 又为没有做好父母官而自愧 最后两句表示渴望和友人畅叙 艺术鉴赏 质朴的语言风格 诗一开始 便用质朴的语言 亲切地叙说别离之情 去年花里逢君别 今日花开又一年 从去年春天花开时节分别写起 说到今年又见花开 睹物思人 很自然地表达了思念之情 中间四句 转述自己的情况 世事茫茫难自料 春愁黯黯独成眠 这两句诗反映了当时作者的处境不佳 内心烦忧 身多疾病思田里 邑有流亡愧俸钱 这两句诗意思是说 自己年已衰老 身多疾病 因此思归田里 再说 自己身为一州之长 却没能替老百姓解除疾苦 使他们安居乐业 在自己的辖区 尚有无衣无食四处逃荒的穷人 徒拿俸钱 深感愧疚 从诗的结构上看 后一句是补充思归田里的原因 也是主要的原因 最后两句 闻道欲来相问讯 西楼望月几回圆 作者的心情既然如此愁苦 当然希望友人前来 相聚谈心 以慰思念之情 现在得知友人有意前来 因此非常高兴 几个月以来 一直计算着与友人相聚的日期 他登楼望月 月亮都圆了好几回了 还不见友人的到来 西楼望月几回圆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盼望友人到来的迫切心情 这首诗通过怀念友人 表达了作者为未能为老百姓解除疾苦而自愧和痛苦的心情 流露出思归田里不愿为官的思想 在封建时代 像韦应物这样表露忧虑民生疾苦的诗作不少 但像他这样真诚地表示居官自愧的诗却不多见 无怪乎范仲淹读了 邑有流亡愧俸钱 叹为 仁人之言 高考导航 2016年高考全国卷 原文在第八课 2 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解析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要结合文本 本着由近及远的原则筛选相关信息 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第三段 小说写于1985年 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 所以首先要和小说联系 第四段中还有 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 所以泰国之行也是分析的一部分 在第五段中有一个关键句 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 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也是一个重要理由 答案 他意识到要像自己笔下的蓝袍先生一样接受时代的变化 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自己 他认识到必须写出史诗般的长篇小说 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的位置 他认为自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 产生对社会的独特理解和表述 每点2分 共6分 3 文中认为 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为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这句话是对陈忠实作品的高度赞美 然后结合文本和相关链接内容筛选他成就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 最后分条作答 答案 3 他的小说艺术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他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容量和审美境界在20世纪中国是无可取代的 他的作品是当代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的文学经典 每点2分 共6分 学习目标 1 学习古诗词语言暗示的表现技巧和归纳的方法 积累古诗名句 提高学生学习鉴赏的能力及从相关资料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的能力 2 借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 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3 把握 木 字的艺术特征 课前预习 1 走近作者林庚 原籍福建闽侯 今福州市 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 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 1933年秋天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 夜 1934年以后 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开始尝试新的格律体 先后出版了诗集 北平情歌 冬眠曲及其他 一 知人论世 开阔视野 作为一名学者 林庚教授的研究主要涉及楚辞 唐诗 文学史等方面 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色 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 在唐诗研究方面 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 盛唐气象 与 盛唐气象 紧相连接的 是他对盛唐诗歌的另一艺术概括 少年精神 其研究成果汇集在 唐诗综论 里 林庚教授的楚辞研究和他的唐诗研究可称为 双璧 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是他多年研究楚辞的一部论文集 其中大多数是关于屈原生平及其作品中的文字 地理等问题方面的考释 也有一些论述屈原的人格 艺术成就和作品特色的文章 林庚教授对明清小说也很关注 并提出了颇多精辟的创见 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 燕京大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出版过 春野与窗 问路集 等6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 诗人李白 中国文学简史 等 2 了解背景新诗的创作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万马奔腾 千帆竞发的辉煌 发展到现在 当代诗坛呈现出一派萎靡不振的景象 专门发表诗歌的报纸杂志寥寥无几 知名的诗人如 海子卧轨自杀 食指进了精神病院 顾城杀妻后自杀 针对这种现状 林庚曾说 当代诗歌的路子不对 诗歌的语言 是艺术的语言 诗化的语言 精练的语言 需要从日常的生活语言中不断进行提炼 既不能脱离生活语言 又要超越生活语言 他写的 说 木叶 一文 正是通过对古代诗歌中 木 字的艺术特征的阐释 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 二 通读文本 疏通字词 ni o zhu zh n y l i qu n l ng pi o pi n ti o ji o g j zh ng 2 掌握词义 1 亭皋 水边的平地 亭 平 皋 水旁地 2 萧萧 文中形容草木摇落的声音 3 灼灼 形容明亮 4 袅袅 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5 寒砧 秋后的捣衣声 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萧瑟的景象 砧 捣衣石 6 歧路 岔路 7 冉冉 毛 枝条等 柔软下垂的样子 8 翩翩 形容轻快地跳舞 也形容动物飞舞 9 绵密 言行 思虑 细密周到 10 迢远 遥远 11 相去无几 互相间存在的距离不大 4 积累熟语碌碌无为 平平庸庸 无所作为 如 近年来 各地向庸官开刀的事屡见报端 诸多机关干部因为不思进取 受到问责 一些干不了事 干不好事 连续误事的干部 因为平庸混日子和 不在状态 而受到问责 年高德劭 劭 美好 年纪大 品德好 如 前纳斯达克交易所主席马多夫曾是一位 的商界楷模 是全球顶级对冲基金 私人银行和超级富豪们衷心信赖的资金管理人 其马多夫投资证券公司管理的资金长年拥有两位数的回报率 强词夺理 强词 强辩 夺 争 指无理强辩 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如 陈水扁明明是恶迹昭昭 罪证确凿 却还 玩弄雕虫小技 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 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如 民主少一点 便成了 民王 民王与民主虽只有一点之差 但其意义则天悬地隔 这就是 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的道理 进入课堂 第一部分 第1 3自然段 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 就是 木叶 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而 木叶 形象的关键在一个 木 字 第一课时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一 精读文本 自主研讨 1 第一段列举四个名句说明了什么观点 答 列举四个名句 说明木叶之美 说明 木叶 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喜爱的形象 为下文的分析张本 2 第二段开头列举 后皇嘉树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 等名句 证明了什么现象 答 证明有 树 的名句多 有 树叶 的名句少 3 含 树叶 的名句少 含 木叶 的名句多 证明了什么观点 答 说明洗练并不是独用 叶 的理由 4 第二段中 而事实上正是这样的 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 木叶 的奥妙 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 为什么说屈原 以惊人的天才 答 因为只有从屈原开始 才吟唱出了具有 木叶 的鲜明形象的动人诗句 这一鲜明形象 影响了此后历代诗人 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所以说 这是 惊人的天才 1 第二段最后 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 落木 一词确乎并非偶然了 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再进一步指出宁用 落木 而不用 落叶 又非偶然现象 悬念的设置使人急欲弄清原因 此处言简意丰 一是指出创新的途径 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 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 二是指出个例中体现的普遍性 三是含蓄地告诉我们 这样细致地揣摩是欣赏诗的精妙 二 教师点拨 引领思路 2 第三自然段中 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 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 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 也就由此可见 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什么 这句话指出诗歌语言和一般语言的不同 诗歌的形象思维 意象 和一般的概念 指表示事物名称的一般名词 有很大差别 这是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 这句话非常关键 下文的探幽发微的分析实际上以此为基础 3 我国古代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用 树叶 而多用 木叶 我国古代诗歌中多用 木叶 而少用 树叶 是因为 一 树 与 叶 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 而且是十分一致的 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 树叶 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 叶 字多带来一些什么 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 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 树叶 这个词汇了 至于 木叶 呢 则全然不同 二 木叶 比 树叶 显得 单纯 它能准确地用在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 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 它带来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而 树叶 就缺少艺术的暗示性 4 木 与 树 树叶 与 木叶 落木 与 落叶 的意味有什么不同 1 木 就是 树 在概念上是一致的 但在意味上 木 一般是在秋风叶落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 而 树 则要借助树叶的多来表达饱满的感情 2 树叶 树 与 叶 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 而且十分一致 它们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 因此 树叶 可简化为 叶 木叶 木 具有一般 木头 木料 木板 的影子 使人常想起树干 很少会想到叶子 叶 常被排斥在 木 的形象之外 木 与 叶 的形象之间是不一致的 3 落木 与 落叶 的不同 以曹植 美女篇 为例 落叶 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而 落木 比 木叶 还进一层 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 而且连 叶 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第二部分 第4 6自然段 说明了 木 的两个艺术特征 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 作者在一系列的举例分析之后 得出了 木 字具有的两个艺术特征 其一 木 比 树 更显单纯 它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其二 木 是干枯的黄色 是触觉上的干燥之感 它必定是瑟瑟秋风中的产物 透过它 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 想起了游子的漂泊 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第二 三部分 总结全文 一 精读文本 自主研讨 第三部分 第7自然段 在艺术形象的领域 木 与 树 相差千里 原本相差不了多少的词 在艺术领域中却有天壤之别 这一结论能给予读者的震撼可想而知 虽然文章写完了 但留给读者的 余震 却不断 每一位读者都会掩卷深思 自己在今后阅读诗歌时 阅读文学作品时 该怎样字斟句酌地看待每一处细微的差别呢 这表面细小的差别之后 有着多少霄壤之分 有着多少感情的波澜 能引起我们这一番思考 本文的成功之处就十分明确了 1 阅读第四自然段 说明 木 和 树 相同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答 木 和 树 在概念上是一致的 木就是树 但在形象意义上不同 木 一般是秋风叶落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 空阔 单纯 而 树 则要借助树叶的多来表达饱满的感情 落木 比 木叶 更显空阔 洗净了 叶 这个字所保留的一点绵密之意 2 为什么说诗歌的暗示性 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 答 所谓 暗示性 是指词语的形象色彩和联想的意义 因其不是词语的一般意义 词典可查的 而又与一般意义有关 它是词语潜在的 需要读者自己体会挖掘的意义 所以说 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 1 木 的意象有哪些艺术特征 第一 木 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它有着一般 木头 木料 木板 等的影子 这使读者更多地想到了树干 而很少想到叶子 叶 因此常常被排斥在 木 的形象之外 这排斥暗示着落叶 例如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这里 扫高木 显然是落叶的景况 显出 落木千山 的空阔 二 教师点拨 引领思路 第二 木 还暗示了它的颜色 可能是透着黄色 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我们所习见的门栓 棍子 桅杆等 就都是这个样子 于是 木叶 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 它带来了整个疏朗而清秋的气息 至于 落木 则比 木叶 显得更加空阔 木叶 中 叶 带有绵密的意思 落木 则连 叶 这个字所保留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2 课文第五段 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暗示性 是指什么 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是指什么而言的 1 所谓 暗示性 就是指词语的形象色彩和联想意义 从字面上讲 木 就是 树 二者是同一概念 但两个词形象色彩不同 引起的联想也不同 木 具有 木头 木料 木板 等的影子 或者说木质的形象色彩 使人更多地想起树干 而很少想到非木质的叶子 叶 因此常被排斥到 木 的疏朗的形象之外 这排斥也就暗示着落叶 2 第一 是说诗人应具备的条件是敏感而有修养 敏感 是指诗人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 就是说不但懂得词语概念的意义 而且熟悉它的丰富而微妙的形象色彩 感情色彩 有修养 是指诗人能够把语言形象中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起来 成为丰富多彩 一言难尽的言说 第二 是说诗歌应有的艺术效果应是 一言难尽 富于感染性启发性 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性特征 是由诗语的暗示性决定的 庄子 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 这个 意 就是词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意味 也就是文中所说的语言形象的 潜在力量 富于感染性启发性 是说诗语的暗示性最能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从而受到感染 如由 木 引起落叶的联想 3 文章是怎样进行比较分析的 文章一个重要特征是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 引领读者一起进入 树叶 与 木叶 的不同意境 品味 木叶 的形象魅力 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 采用由现象到本质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模式 先由诗句总结 木叶 出现的场合 再由此深入到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 由于作者紧扣诗句 并对诗句意境进行想象挖掘 使读者也一同进入诗歌鉴赏的境界 自然学会品味诗歌的内部和外部语言 4 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 而标题却拟为 说 木叶 若改为 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你以为如何 标题若拟为 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整个文章的行为思路就要改变 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 恐怕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 标题拟为 说 木叶 文章选取古诗中 木叶 意象作为论题 在结构安排上由引古诗到探意蕴 先排除古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 再从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探寻其含有 落叶 等因素 最后才触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问题并加以阐释 这样 把深奥的文学理论付诸并渗透于有关 木叶 诗句的品读玩味中 并逐层深入 探幽发微 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 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说 木叶 的拟题应该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本文围绕 木叶 举出古典诗歌中的大量实例 进行了精到的比较分析 阐发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作者对 木 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作了极为精细的辨析 对我们体察诗歌艺术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 1 选题小 论理深 文章旨在阐释文艺学原理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若从纯理论的角度写 恐怕会写成比较艰深的学术论文 故作者选取 木叶 形象作为论题 把深奥的道理附着并渗透于有关 木叶 的诗句的品读玩味中 这样言近而旨远 2 运用了例证法和比较分析的方法 作者围绕 木叶 列出了古典诗歌中的大量实例 例子略 可以让读者从具体可感的诗句中认识到这一意象的普遍性 诗中在分析 木叶 的独特意味时 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进行分析比较 诗中讲了 木叶 与 树叶 树叶 与 叶 木叶 与 落木 树叶 与 落叶 等几个方面的比较 使读者对意象有了具体的感知 比如 曹植诗中的 落叶 是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是碧绿柔软的叶子 屈原诗中的 木叶 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 二者的颜色 质感 密度 动感均有差别 司空曙诗中的 黄叶 没有 木叶 的干燥之感 飘零之意 而且颜色湿黄而非枯黄 木叶 是风中窸窣飘零的枯叶 属于风而不属于雨 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 是典型的清秋性格 3 逐层剥笋式的结构 古代诗人为什么用 木叶 而不用 树叶 作者不急于兜底 而是以探寻的目光层层分析 先排除文字洗练的因素 再由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发现含有落叶等因素 最后才触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释 这样逐层深入 探幽发微 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 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名著博览 论语 人物欣赏子路 前542 前480 姓仲 名由 字子路 又作季路 春秋末鲁国之卞 今山东泗水县东 人 孔子的著名弟子 孔门十哲 之一 子路出身贫贱 为 鄙人 荀子 大略 常食藜藿之实 说苑 建本 少孔子9岁 是孔门弟子中年龄较长的一个 为人豪爽 自述其志道 愿车马 衣轻裘 与朋友共 敝之而无憾 论语 公冶长 性格耿直 好勇 果敢 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