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福建专用)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五章 第13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doc_第1页
优化方案(福建专用)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五章 第13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doc_第2页
优化方案(福建专用)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五章 第13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doc_第3页
优化方案(福建专用)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五章 第13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doc_第4页
优化方案(福建专用)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五章 第13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平衡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co2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co2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o2的平衡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2,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o2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例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理环境中的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下面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3)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域的发展变化,如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周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就非常明显,示意如下: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化学能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2015三明测试)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可是这个大坝建成20多年后,人们发现: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壤肥力持续下降;下游土壤盐碱化面积扩大;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质恶化;下游的河床遭受严重侵蚀,海岸线内退根据材料,回答12题。1埃及阿斯旺大坝建成后的一系列现象体现了()a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d地理环境统一变化的过程2材料中所说的这些现象,是由于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a气候 b土壤c水文 d生物解析:从题干描述中可知,阿斯旺大坝的建设改变了水文条件,从而导致了其他要素发生改变,这说明地理环境有统一的变化过程。答案:1.d2.c地理景观演变示意图的判读【图表特征】地理景观演变示意图多以时间为线索,展示不同时间同一区域的景观变化,它往往以人类活动对景观变化的影响为主,同时也体现了区域的发展变化过程。图1速生桉树种植前、后变化示意图图2某地区城镇演变示意图图3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示意图在判读这一类示意图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图例,明确每个图例代表的地理事物;其次要逐图分析各个地理事物的变化过程;最后要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区域地理事物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在判读时要认真对比图,找出图中存在的差别,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1在对“某流域开发过程示意图”的判读中,一定要明确在流域开发过程中发生明显变化的因素及其带来的影响。从阶段到阶段,该流域发生的明显变化是植被不断减少,居民点明显增多(如图3)。2在对“我国西南地区速生桉种植前、后变化示意图”的判读中,可以明显的看出该地发生的显著变化。速生桉种植前(图a):天然次生林、灌丛茂密,沼泽面积大,地下水水位高,基本与沼泽的地下水水位持平。速生桉种植后(图b):天然次生林、灌丛退化,沼泽萎缩,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如图1)。3在对“某地区城镇演变示意图”的判读中,可以明显看出古代遗址和当代城镇分布位置的差异(如图2)。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环境调节作用减弱含盐量降低a bc d(2)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围湖造田b绿洲萎缩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d气候变干思维流程1问题探究简述艾丁湖面积减小的原因。提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注入湖泊水量减少。2信息解读标准答案(1)a(2)d考向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12题。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解析:第1题,特有动物种属的形成主要与该岛远离大陆,地理环境相对孤立有关,故b项正确。第2题,耐寒的企鹅是南极洲的特有动物,赤道地区本应分布喜暖的动物,企鹅在此处生存主要与该岛能受到秘鲁寒流的影响有关,故c项正确。答案:1.b2.c3(2014高考江苏卷)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解析:选d。由图中纬度位置可知,该岛纬度低,气温高;由“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可知该地干燥,降水少,d项正确。(2013高考安徽卷)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45题。4曲线、分别代表()a气温、降水、蒸发 b降水、蒸发、气温c降水、气温、蒸发 d气温、蒸发、降水5风化壳厚度()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解析:第4题,从图示三条曲线分析,线在热带森林带最大,且在森林带明显高于草原带和荒漠带,应为降水线;线在草原带和荒漠带明显高于森林带,应为蒸发线;线在热带森林带最高,依次向亚热带森林带和温带森林带递减,应为气温线,b项正确。第5题,甲地气温不如丁地气温高,热量不如丁地丰富,a项错误;乙地与丙地相比,为热带森林带,降水量大,蒸发量小,b项错误;刚果盆地主要植被为热带森林,格陵兰岛主要是苔原带和冰原带,所以刚果盆地风化壳厚度大于格陵兰岛,c项正确;伊朗高原植被为半荒漠草原及荒漠带,恒河平原植被为热带森林带,二者相比,伊朗高原风化壳厚度小,d项错误。答案:4.b5.c6(2013高考天津卷)读图,据图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a岛屿周围的浅海 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c温暖清澈的浅海 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解析:选c。从图中看,珊瑚礁(岛)分布在低纬海区,海水温暖且降水丰富,水循环速度快,海水清澈,因此珊瑚适宜生长在温暖清澈的浅海环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2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1近十几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降水量增加 b河流流量增加c植被覆盖率上升 d河流含沙量增加2下列现象与图示过程变化相关的是()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下游河道侵蚀加强地上河的形成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降低a bc d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2012年比1990年河流流量曲线更加平衡,含沙量减少,故上游地区的植被覆盖率上升。第2题,上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使下游地区含沙量减少,河口三角洲由于没有泥沙来源,受海浪侵蚀,面积萎缩;由于流量更加平稳,故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降低。答案:1.c2.d(2015北京海淀区一模)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回答34题。3图中()a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b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c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d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4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解析:第3题,图中过程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会减弱温室效应。开采矿产会影响地表和地下水循环;二氧化碳对臭氧层基本无影响;动植物遗体通过沉积作用变为煤炭和石油,没有重熔再生过程。第4题,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会使大气升温。二氧化碳的参与是石灰岩发生溶蚀作用的条件,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加强;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会使亚寒带针叶林向高纬度扩展。答案:3.c4.b(2015福建师大附中模考)自然植被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读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回答56题。5与我国目前自然植被分布相比,2050年出现的变化有()a热带季雨林面积缩小b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下移c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d植被地带性分异规律消失6自然植被分布随气候变化而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c区域性 d开放性解析:第5题,从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可知,2050年植被分布仍然呈地带性分异规律,热带季雨林分布的纬度比目前要高,说明其分布范围扩大,则说明气候比目前变暖了;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了;气候变暖,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应该上移。第6题,气候的变化导致自然植被分布范围的变化,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5.c6.a7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下列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生物和土壤四部分组成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解析:选b。地貌、岩石亦属于地理环境要素。c项中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d项中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属于整体性,而不是形成了地域差异。二、综合题8(2015泉州五中质检)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一样春风有两般,南枝盛开北枝寒”。1月10 等温线和10 的7 000 积温等值线通过南岭南侧,也是雨雪的分界线(为降雪或雨夹雪能达到的最南界线)。材料二南岭地势不高,海拔仅千余米,西段的盆地多由石灰岩组成,形成喀斯特地貌;东段的盆地多由红色砂砾岩组成,经风化侵蚀后形成丹霞地貌,低谷隘口构成南北交通孔道。毛泽东主席曾用“五岭逶迤腾细浪”来形容南岭的地貌特征。材料三中央电视台美食栏目舌尖上的中国曾介绍,南岭美食自成一派,如“清炒蕨菜蕨莱是最为普遍的野菜”;“石头猪肉精干瘦小、脾气执拗的山猪”;“米味十足肠粉本地的好水、靓米”;“紫苏爆炒螺奇香紫苏叶去螺蛳腥味”等。(1)南岭作为我国雨雪分界线的原因是什么?(2)以南岭地区喀斯特地貌或丹霞地貌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3)请结合材料分析“南岭美食自成一派”的地理原因。解析:第(1)题,降水雨、雪分异主要受气温影响,降雪多分布盛行冬季风的冬半年较高纬地带。南岭为重要东西走向山地,成为我国雨雪分界线应从纬度、冬季风、地形等方面考虑。第(2)题,结合气候条件,从材料介绍的岩石开始,分析喀斯特地貌或丹霞地貌环境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等地理环境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的整体。第(3)题,南岭天然食材丰富且环保,是形成美食文化的基础条件;“自成一派”说明受其他地方饮食文化影响小,这与山区内外联系困难有关。答案:(1)纬度低,太阳高度大,获太阳辐射多;距冬季风源地较远,少受冬季风影响;寒冷冬季风受山脉阻挡作用明显,气温高。(2)喀斯特地貌为例:岩石:石灰岩分布,可溶性、透水性好。气候: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利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形成和富集。水文:强烈的流水溶蚀作用,发育喀斯特地貌。地形:山地、丘陵广布,坡度大。生物:生物种属多,生物活动活跃。土壤:生物活动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它的形成和发育与该地区岩石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