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录 (2).docx_第1页
教学实录 (2).docx_第2页
教学实录 (2).docx_第3页
教学实录 (2).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兰河传课堂实录师:(导入)在中国北方著名的河流松花江北岸,有一条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河流,名叫呼兰河,却因诞生了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写下了一部以这条河流命名的作品,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文化坐标。这位作家就是萧红,这部作品就是呼兰河传。今天我们就走进课文呼兰河传(节选),品读发生在呼兰河畔的故事。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拿出笔,默读全文。一边读,一边可对文中的一些精彩句子圈点勾画,并在读完全文后试着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把这句话写在课文最后的空白处。师:好,同学们都完成得差不多了,下面请几位同学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他们所概括的课文内容。生:我在呼兰河的童年生活。生:我的童年是在祖父的花园中度过的。生:我和我的祖父在呼兰河畔的花园中过着快乐的生活。师:听了三位同学的概括,我们一起来提炼一下他们概括语中的关键词。三位同学都提到了“我”“祖父”“花园”(生呼应,师板书“我”“祖父”“花园”)。这三者都是名词,还不能组成一个句子,应该怎样组织比较好?我在祖父的花园里过着快乐的童年生活。(生呼应,师板书“快乐”)师:(对应板书内容)刚才我们从同学们的概括中提炼出了这些关键词,现在我们对应这些关键词,把这句话进行一些内容的扩充。在这篇文章中,“我”的年龄大概是“四五岁”(生呼应);“祖父”的年龄大概是“快七十岁”(生呼应);“花园”里有些什么?有动物(鸟儿、蜻蜓、蚂蚱、蚯蚓),有植物(大榆树、小白菜、黄瓜、玉米),还有很多趣事(栽花、拔草、认谷子、捉蚂蚱)(生呼应)师:总结一下,这些都是花园中的“人”“物”“事”,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园中“人”“物”“事”的共同特征?(幻灯片展示:用一个词来概括园中“人”“物”“事”的共同特征)生:自由自在。师:为什么用这个词语?生:因为文章当中有这样的句子:“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所以我觉得可以用“自由”来概括园中一切“人”“物”“事”的共同特征。师:这位同学非常自信,用文中的这个词语“自由”来进行概括,(师板书“自由”),那文中哪些语句让你读出了“自由”的味道?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和大家分享。(幻灯片展示:你从课文哪些语句读出了“自由”的味道?)生:我觉得课文最后一句话让我读出了“自由”的味道。“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文中的女孩子想睡就睡,随便找个地方都能睡觉,体现出了她的自由自在。师: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好似以天为被、以地为床,随便找个阴凉地方就能睡觉,真是自在随性呵。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其他同学呢?生:我从这段文字读出了“自由”:“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都不结,一朵花都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师:为什么选择读这段文字?生:因为这段文字写出了园子中的动物、植物没有约束、自由自在的感觉。师:这位同学,你刚才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段文字在语言组织上有什么特征?生:这段文字用了大量的排比修辞,如几个“就”构成的排比句,还有几个“愿意”构成的排比句。师:这段文字老师也特别喜欢,所以我把它展示在幻灯片上。大家和我一起来看,这段文字中一共出现了几个“就”?11个“就”。(生呼应)师:“就”放在这个语段中有什么作用?强调作用。(生呼应)师:那11个“就”连在一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生:11个“就”连在一起,构成排比句式,读来语气轻松,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形象有力地表现了园中一切都在自由生长的状态。师:分析得非常好!同学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来表现这种生机勃勃的“自由”?(生读幻灯片展示语段,师评价)师:通过朗读,同学们可以感受到这个语段所呈现出来的事物自由自在的状态,也折射出人物内心的心理状态是自由自在(生呼应)。但凡在阳光下的一切,都是健康的、快乐的,都是自由的。那这一切的自由都是谁给的呢?祖父(生群答)师:为什么说是祖父呢?生:因为这个园子是祖父的。(师、生笑)师:仅仅是这个原因么?再读课文,同学们能不能从文章中找出相关语句,支持我们刚才的结论?生:我找到了这个句子:“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祖父戴着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这几句话写出了小女孩一天到晚跟在祖父身后,写出了对祖父的依赖。师:祖父做什么,女孩就做什么,这还写出了什么呢?生:(补充)文章中描写的情形感觉女孩就像是祖父的小跟屁虫、小影子、小尾巴,祖父做什么女孩就做什么,还写出了小孩子爱模仿的天性,从中可以看出祖孙两人的关系特别亲密。生:我觉得这些句子也可以说明是祖父给了我自由:“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地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小女孩用锄头“乱勾”给祖父帮“倒忙”,其实是在添乱,还把韭菜当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即便这样祖父也不怪她。师:小女孩模仿祖父没有受到任何干涉,她给祖父帮倒忙也被宽容着。她把祖父精心照料的韭菜、庄稼割掉了,祖父却不责备我,可见我更是祖父的“宝”,这里处处体现了祖父对我的关爱,甚至是溺爱。师:文中有一段祖孙俩的对话,为我们再现了花园中祖父和女孩在一起时的情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男生读祖父部分,注意他的年龄特征,要读出沧桑的感觉,女生读小女孩的部分,注意女孩的年龄特征,要读出天真烂漫的感觉,旁白部分由老师来读。(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10-22自然段)师:在这样简短的对话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祖孙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们先来看,作者是如何来刻画祖父的?生:我觉得最突出的,就是文中祖父的“笑”。师:短短的文字中一共出现了几处“笑”?生:有三处,分别是“大笑”“笑得够了”“还在笑”。师:三处“笑”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祖父?生:祖父被小女孩的天真烂漫逗乐了,对小女孩犯的错误也不追究,笑中含着慈祥,饱含着祖父的宽容。师:同学们抓住动词“笑”分析了祖父这一形象,读出了祖父的宽容、慈祥,能不能用相同的方法来分析一下女孩的形象?生:我觉得文中“抛”这个动词很值得分析。女孩子从屋里拿出谷穗“抛”给祖父,而且是“远远地”“抛”,写出了女孩子想急于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充满着自信。生:我觉得“抛”字还写出了女孩当时的心理,因为被祖父“笑”,让她感觉到莫大的委屈。所以用“抛”这个动作,也写出了女孩子的任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