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生产与消费理论看我国扩大内需.doc_第1页
从马克思生产与消费理论看我国扩大内需.doc_第2页
从马克思生产与消费理论看我国扩大内需.doc_第3页
从马克思生产与消费理论看我国扩大内需.doc_第4页
从马克思生产与消费理论看我国扩大内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马克思生产与消费理论看我国扩大内需摘要本文在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以投资与消费不协调为特征的宏观经济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以及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应该采取的对策措施。关键词生产消费扩大内需2011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2012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其中“稳增长,就是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特别是对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做了极其全面精辟的分析,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地位,是我国着力扩大内需的理论依据。一、马克思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分析马克思在导言中对社会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科学分析。马克思认为“在生产中,人客体化,在消费中,物主体化;在分配中,社会以一般的、占统治地位的规定的形式,担任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中介;在交换中,生产和消费由个人的偶然的规定性来中介”。在这四个环节中, 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 而分配、交换、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关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马克思在导言中指出:一、生产和消费间存在直接同一性;二、生产和消费存在一种中介关系;三、生产和消费存在相互生产的关系。1.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同一性,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消费是双重的:主体的和客体的。个人在劳动中消费了自身的生命力,同时生产过程中会有生产资料的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人在消费过程中生产了自己的身体。2.生产和消费存在一种中介关系。“生产中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的材料”,“消费也中介着生产,因为正是消费替产品创造了主体,产品对这个主体才是产品”。3.生产和消费存在相互生产的关系。生产未消费提供材料、对象。同时生产也给予消费以消费的规定性、消费的性质,是消费得以完成。另一方面,消费也生产着生产,产品只有在消费中才证实自己是产品,同时,消费也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也就是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二、我国内需现状及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分析从消费需求对生产的拉动作用来看,生产与消费是互为中介,相互依存的,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同时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创造出现实的生产,因此,我们要重生产的同时也应重消费。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推动经济发展、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总量的不断攀升,但是从现实看,投资-消费失衡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在我国gdp不断增长的同时,消费率却呈现下降趋势,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消费率下降了14%。放眼世界,我国的消费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2007年我国消费率与美国、英国和法国相比分别低了38.6%、38%、32.5%;2008年则比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分别低了33.7%、19.7%、17.8%。由于分配制度不尽合理未接近帕累托最优以及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居民消费需求长期不足,对生产的带动作用明显滞后。1990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为46.2%,然而到了2009年这一数字下降为34%。与发达国家相比,2007年美国、英国居民消费率是我国的1.96、1.76倍。我国居民消费率也低于同期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伴随着2008年的金融危机,出口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重复投资又极易引发经济波动,单靠投资和出口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实现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实现我国经济均衡和稳定的发展,首要任务就是要扩大内需,尤其是要扩大消费需求,扭转投资与消费的失衡关系。只有把经济发展真正建立在消费需求的基础之上,我国经济发展才有持续稳定的增长动力,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增强我国经济抗风险能力的内在要求。要积极应对来自与外部的风险与挑战,我们必须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扩大内需,大力扩展国内市场需求,克服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更好的应对来自与外部的各种风险,增强我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此外,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三、我国扩大内需战略的路径选择马克思主义认为,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同时没有消费也没有生产。消费是社会生产的动力和终极目的。消费的发展反过来进一步刺激生产,并成为引导生产进一步发展的根本途径。从这个意义说,扩大消费才能使生产获得永恒的动力。当前,我国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促进生产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消费热点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来看,生产决定消费。生产是根本,是一切国民财富的根源。因此扩大内需的前提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调整投资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带动消费增长。大力推进科技进步,鼓励科技创新,孕育和孵化新兴产业,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消费升级将给相关的产品和服务行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顺应现代消费需求和消费方式的发展趋势,进一步鼓励和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开辟新的消费领域,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新兴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居民收入提高,从而促进消费需求增长。2.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城乡、地区和行业收入差距长期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对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已刻不容缓。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要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来看,扩大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一是要提高劳动要素的报酬,二是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其次,应调整财政支出格局,努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居民消费信心,促进居民消费。再次,应调整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根本上要求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缩小收入差距。从整体上来看,应限制过高收入者比重,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的规模。3.以发展县域经济为着力点推进城镇化进程,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100万到12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我国现在的城镇化率为40%以上,推进城镇化的空间巨大。在城镇化进程中,我们要着重发展县域经济,要重视培育本地区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把城镇经济建立在坚实的产业基础之上,以产业发展支撑和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大力推动农地流转,鼓励土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经营、集约化经营,让广大农民分享土地因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增值利益。扩宽收入来源,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工权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农民消费预期,充分挖掘农村消费市场。4.加大公共消费,并在减税的基调上改革优化税收制度公共消费是“十二五”拉动居民消费的重要部分。政府要不断加大对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财政支出,不断加大对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着力改善民生,加强人民生活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公共消费代替和带动居民消费,从而弥补社会总需求。面对近两年巨大的通胀压力,要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货膨胀的关系,实现经济稳中求进,就要实行优化税收制度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首先,优化税收制度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可以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