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止戈为武”的释义.doc_第1页
也说“止戈为武”的释义.doc_第2页
也说“止戈为武”的释义.doc_第3页
也说“止戈为武”的释义.doc_第4页
也说“止戈为武”的释义.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吴松老师科研成果展示】也说“止戈为武”的释义作者:不详阅读:490 次时间:2007-5-26来源:长江大学现代汉语精品课程网也说“止戈为武”的释义芜崧摘要:有人认为,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楚庄王说“止戈为武”是在强调使用武力(武器),等战争胜利后再收藏武器,这恐怕是一种误解;“止戈为武”实则是在强调停止使用武力(武器),避免战争涂炭更多的生灵,以追求一种武德。“止戈为武”体现的是和平的思想,而不是战争与和平并重。关键词:止戈为武;和平思想;武德季素彩先生在“道可道,非常道”试论“俗说文解字”的若干问题一文中谈到“俗说文解字”时说:“这种辩证法(按:指战争与和平的关系),饱经春秋战国战乱之苦的仓颉们,早就有所领悟,并归结为一个武字,用俗说文解字做了科学、精辟、简明的表述:止戈为武(左传宣公十二年),强调用武力解除敌人的武装。于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可以过和平生活了。说文戈部:武,楚庄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季先生对“止戈为武”的解释,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先动(干)戈,再止戈”,即“以动(干)戈(武力)为手段,达到止戈(平息战乱后,不再使用武器,过上和平的生活)的目的”。与季先生观点相同的,还有以下一些著作: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一册):“意思是以武力止息干戈,保卫和平。”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第二册):“春秋时人因赋予以哲学意义,所谓战以止战,亦犹刑期无刑、杀以止杀之意,而造字之初固未必能了此。”孙钧锡汉字通论:“意思是用武力止息干戈(战争),保卫和平。”有些成语词典注解“止戈为武”虽没有明确地注明“使用武器(武力)”,但从文字表述可以看出还是在强调“使用武器(武力)”。西北师院编的汉语成语词典:“楚庄王根据武字是止和戈两字合成的,从而认为消灭暴乱,永远停止动用武器,才是真正的武功。”朱祖延主编的汉语成语大词典:“意思是平定暴乱,使干戈平息下来,才是真正的武功。”中国成语大辞典:“谓消灭战乱,停止使用武器,才是真正的武功。”罗竹风主编的汉语大词典:“武字从止从戈。意为能平息战乱,停止使用武器,才是真正的武功。”古汉语大词典:“谓平定暴乱,止息兵戈,方是真正的武功。”湖北大学古籍研究所的汉语成语大词典:“止、戈两个字合成一个武字,意指平定暴乱,使干戈平息下来,才是真正的武功。”刘万国、侯文富主编的中华成语大词典:“指平定叛乱,止息兵伐,才算是真正的武功。”上述词典所引第一书证均为楚庄王的“止戈为武”。那么,左传宣公十二年中的楚庄王说“止戈为武”究竟是在强调使用武力(武器)(等战争胜利后再收藏武器),还是在强调停止使用武力(武器)(避免战争涂炭更多的生灵,以追求一种武德/美德)?首先,说文解字在“戈”部注解“武”时,没有直接作注,只引了楚庄王的“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的话语。然这段话并非原话,原话以及有关的背景是这样的:丙辰,楚重至于,遂次于衡雍。潘党曰:“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楚子曰:“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载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夫(21第27卷第5期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7No5 2004年10月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Oct.2004)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今我使二国暴骨,暴矣;观兵以威诸侯,兵不戢矣。暴而不戢,安能保大?犹有晋在,焉得定功?所违民欲犹多,民何安焉?无德而强争诸侯,何以和众?利人之几,而安人之乱,以为己荣,何以丰财?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武非吾功也。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祀于河,作先君宫,告成事而还。从楚庄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庄王是很强调“化干戈为玉帛”的,打仗不能乘人之危,应适可而止,得胜便收藏兵器,让百姓安居乐业,而不是看重使用武力。他是把止息干戈当做一种美德来追求的。他明确指出:“武有七德,我无一焉武非吾功也。”他虽然赞同古代圣明的君王讨伐对上不恭敬的国家,但他同时又主张惩办罪魁祸首,不搞大面积的杀戮;尤其是楚庄王打了胜仗后没有继续对晋国使用武力,而是罢兵回国,这是最有说服力的。这些,都体现了楚庄王的“仁德”思想。可见,楚庄王说的“止戈为武”并非是在“强调用武力解除敌人的武装(得胜之后再收藏武器)”,而是指“停止使用武器(武力)(放对方一条生路,避免战争涂炭更多的生灵)”。也就是说,在楚庄王看来,停止对晋军使用武器(武力)(使晋国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德。其次,有些词典和左传的注解也可证明楚庄王的“止戈为武”是在强调停止使用武力(武器)。朱祖延主编的汉语成语辞海的释义是:“止与戈两个字组武。指不动武力而平息暴乱,才算真正的武功。”(按:朱先生修正了1985年主编的汉语成语大词典中的说法)张林川主编、朱祖延审订的中华成语全典的注解与此完全相同。现代成语巨典:“指能制止征战,才能算真正有武功。”台湾中文大辞典:“合止戈二字为武字。故武字之本义为能息止干戈乃为武。”王守谦译注的左传选译注:“武字的真正意义是止息干戈,而不是穷兵黩武。”汉语词典:“谓能止天下之干戈,乃为武。”其三,按季先生等学者的解释来理解“止戈为武”这条成语,便是“以动(干)戈为手段,达到止戈(平息暴乱)的目的,才是真正的武功”。这不合常理,因为这太普遍,太容易了。相反,不靠武力(诸如和谈、劝降)夺取战争的胜利才算真本事,才显得可贵。因为“真正”一词强调的是非同寻常的,不一般的。如果某一场战争使用武力可以获胜,不使用武力(诸如采取和谈、劝降的方式)也可以获胜,那么,只有后者才算得上真正的武功。停止使用武力(武器),无非是避免战争涂炭更多的生灵,给敌我双方造成更多的人畜伤亡或财产损失,这是仁德的体现,与我国儒家的仁义思想是合拍的。从这一点说,把“武”理解为“武德”更贴切。这也切合古代军事家的战略思想。孙子兵法云:“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楚庄王在楚晋之战中,没有听从潘党的话(“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而是罢兵回国,不能不说是上述思想的体现。其四,谓楚庄王说“止戈为武”是在强调使用武力(武器)(等战争胜利后再收藏武器),是对“武”字造字之初的意义(本义)的科学阐释,不是所谓“俗说文解字”,这不符合实际。事实上,楚庄王是把“武”之构件“止戈”之“止”理解为“停止、止息、制止”的。“武”之本义,应理解为“征伐、动武、威武”。对此,专家早有定论。于省吾释武是这样解释的:“武从戈、从止,本义为征伐示威。征伐者必有行,止即示行也。征伐者必以武器,戈即武器也。”朱振家主编的古代汉语指出:“武下面的止不是停止、制止,而是趾,即足,夸张其足,表示行走。全字像人荷戈而行,以此表示武的概念。”郭锡良、李玲璞主编的古代汉语指出:“武字的意符止,它的形象代表脚步的前进方向,并不是从字义上来表示停止。许慎在解释武字时引用了春秋以后流传的止戈为武的说法,把止理解为制止,这是不符合武字的造字意图的。”其五,春秋以后说“止戈为武”多指“停止使用武力”或“不再使用武力”,例如:(1)唐吴兢贞观政要征伐:“今陛下抚养苍生,将士勇锐,力有余而不取之,所谓止戈为武也。”(2)花月痕47回:“止戈为武,穷寇莫追。”(3)北齐书樊逊传:“然后除其苛令,与其约法,振旅而还,止戈为武。”(4)后汉书光武帝纪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牛马斯亦止戈之武焉。”例(1)说的是即使“将士勇锐,力有余”也不使用武力而“取之”;(2)说“穷寇莫追”,是想放对方一马,自然是在强调“停止使用武力是一种武德”;(3)的“振旅而还”,也表明是不再打仗了;(4)的“止戈之武”说的是武臣退下来,由文臣来治理国家,并把武器收藏起22来。也有说“止戈为武”是指先用武力制止暴乱再停止动武的。如:(5)汉书武五子传赞:“是以仓颉作书,止戈为武。圣人以武禁暴整乱,止息干戈,非以为残而兴纵之也。”今人也大都是把“止戈为武”理解为“停止使用武力(武器)”或“不用武力也能取胜”的。(6)武现在的解释是谈武字的真谛,可以诠释为武的最高境界是“止戈为武”,不必动武就能胜的意思。(委外市集甲骨文的乐趣)由此可见,季先生认为楚庄王说“止戈为武”是“强调用武力解除敌人的武装(然后再收藏武器)”,这恐怕误解了楚庄王的话。既然如此,季先生认为“武”(“止戈为武”)体现了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便站不住了。他把这种辩证法通俗地解释为“用武力解除敌人的武装。于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可以过和平生活了”,即以战争为手段达到和平的目的。这显然强调的是“战争”与“和平”并重。这是受王力、杨伯峻等大家的观点的影响所致。我们觉得“止戈为武”强调的应是“(维护)和平”的思想或精神。需要补充的是,对“止戈为武”的释义,也有持“二元论”的:成语词典:“本指平定暴乱,止息干戈,才算是真正的武功。后亦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持这种观点的还有以下词典:古今汉语成语词典,颜毓书主编的万条成语词典,中华成语典故大辞典历史事件卷。上述词典中的两种观点是对立的。第一种观点以动(干)戈为手段达到止戈之目的,才是真正的武功与季先生的看法完全相同。我们觉得“止戈为武”从楚庄王起都是指的后一种观点,即“停止或不使用武器(武力)就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或使敌人屈服),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