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功夫源于细节的积累 (马 虹) 有云:“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决定成败”,“要从整体上出色,就必须使每一个细节做到尽善尽美”。我们大家练的这套传统陈氏太极拳,是一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一门学问。由于它内涵丰富、编排细腻严谨,它的拳理拳法涉及多门学科(武术、健身、哲理、心理、生理、体育、养性),也可以说它是比较难学的一门科学。巴甫洛夫说过:“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所以,陈照奎老师常讲:“要学好这套拳,必须从难、从严、过细地下功夫。”同时,这套优秀的传统拳,经过先辈们几百年的实践,不断充实、改进,使其拳理拳法体现在每一个大大小小的动作之中。我们只有把此拳的规矩、拳理、拳法这三门功课钻深吃透,并且细心地体现在实践当中,才能达到健身防身、增强应变能力、增强心理健康、启迪思维、拓宽视野、修身养性、塑造人格的全面效果。 近日,报刊文摘上有一篇文章,题目为健康靠的是积累,4月20日文汇报上也有一篇文章,题目为生活细节决定寿命,都是从健康角度出发,讲的细节问题。由汪中求编著、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讲的是企业管理,也是从细节看企业管理水平。其中一个典型实例:一个中国老板和一个外企老板谈筹办一个合资企业,几次洽谈后,基本达成协议,但在最后签合同时,中企老板当着众人的面,毫无顾忌地随地吐了一口痰,使这一合作项目告吹了。外企老板认为,一个堂堂企业老板,不顾自身公众形象和公德,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怎么能管好一个企业。从中可以看出往往是细节决定成败。 目前,国内外喜欢这套传统太极拳的人士越来越多,特别值得欣慰的是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士喜欢这套拳的越来越多。实践出真知,经本人及我的众多学员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太极拳好”,尤其我们学的这套传统陈氏太极拳更好。我搜集了20多本太极拳的拳谱,对各家风格、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鉴别,认为我们这套拳最好。此拳有五大优势:1、拳架正宗的可靠性。2、武术本质的鲜明性。即每个拳式都有技击含义,一个金刚捣碓就有25个劲。当年我学拳时,我老师就两次给我拆拳讲劲,使我坚信这套拳的本来面目是武术。3、拳理拳法的哲理性。即每个拳式每个动作都符合阴阳哲理。4、适应群体的广泛性。这套拳“男女老少儿童团,各行各业都喜欢”。不仅中国人练,外国人也练。仅从我们这里传到国外,已达18个国家。郑州的弓大鹏,一家三口都在练,他办的传授站,上至80多岁的老者,下至4、5岁的儿童都在练,而且打的有模有样,很是规矩,很好。我市长安公园一个81岁的老翁,比我还长两岁,去年开始学这套拳。半年之后,我们俩聊天,我问他有什么效果,他说了两句话:“一是体重减了,二是力量增了”。 5、锻练身心的科学性。即“养浩然之气,练通灵之体”。昨天上午,我接到一封信,湖南医大帅建中教授写来的,他说:“每打一遍拳,如同服一剂活血化阏的药”。我们现在的社会竟争激烈,工作压力大,脑子紧张,下肢活动少。出门坐汽车,上楼有电梯,旅游坐缆车(我说越坐越懒),处理问题用手机和电脑,许多人患上了“现代病”,出现了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肥胖症等等。而我们练这套拳,就是练低架子,增强下肢力量,加大肌肉力量(现在人们健康的一个标志,就是留住肌肉,减少赘肉)。练丹田内转,关键是松胯,还可减肥、降压、预防和减缓骨质疏松(现在有的人光靠吃钙、补钙不行,补的重要方法,是靠肌肉的泵力输送营养)。我们练这套拳,正好符合现在提倡的有氧代谢运动的六个条件。同时身心兼练,练体格又练人格,改变人的思维方式,使人的思维富有哲理性,平衡人的心态,让人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下,学会放松,在紧急的情况下,学会沉稳,与人相处时,学会宽容等。 实践证明,要想全面体现以上五个方面的优势,必须下功夫过细地学好练精。可是,请大家观察一下,为什么有些人练拳多年,甚至几十年,动作仍不规范,水平仍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练拳者学拳不认真,练拳不细心,钻拳没耐心,粗枝大叶,偷工减料,丢三落四,手眼身法步不到位,许多细节表达不出来,劲点不明,甚至有些动作违背拳理拳法,走形变样,忽略了此拳丰富而细致的内涵。 当年,我学拳时,一是认真模仿老师外形,守规矩;二是老师给我讲课时,发挥自己的优势,认真听,仔细记,明拳理;三是老师给我拆拳时,细心揣摩,刻苦练习,要领掌握的准,懂得如何运劲。那么,是否都练到身上呢?直到现在,我还在不断学,不断改,不断充实,不断提高。 根据本人四十四年来学拳、练拳、钻研拳的经验,要想学好练好这套拳,首先要尊重传统,尊师敬业,求真务实。为此,必须认真、细心地从细节上下功夫,永远当小学生,不断超越自我,把拳理拳法吃透,大小动作合乎规矩,力争把拳练精,达到一个高的水平,做合格的传人(即便不做传人,也会对自已健身、护身、养性有好处)。 如何在细节上下功夫?我认为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细抠拳谱,守规矩;二、精通拳理,找规律;三、钻研拳法,懂劲道。 正如台湾拳师杜毓泽(陈延熙的徒弟)先生讲的:“练好此拳,就必须把拳理打出来,把劲道打出来。”也就是说要使每一个动作都合乎拳理拳法。下面,我从这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细抠拳谱守规矩 孟子有云:“大匠诲人,必以规矩。”陈鑫说:“学太极拳,着着当细心揣摩,一着不揣摩,则此势机致情理,终于茫味。”陈照奎老师传授的拳谱,是几百年先辈们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不断改进的规矩。一个拳式,几个动作,每个动作之中手、眼、身、法、步、角度、方位,都有明确的要求及其内劲和要领。所以,学拳要先明规矩,细心记、细心体悟老师传的拳谱(即拳规、拳风、拳貌)。手形手法、步形步法、身法、眼法以及整体配合,都要搞得清清楚楚,一点也不含糊,做到大小动作都要到位,“无缺陷,无凹凸,无断续”。大家特别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规矩: 手形手法: 掌形及其变化(不同掌形不同用法)。如“单鞭的穿掌,力点在指尖;金鸡独立的托掌,手掌向上,力点在大鱼际;运手的切掌,横切,力点在掌根外侧;懒扎衣、单鞭的定式,掌形下塌外碾,力点在掌根;中盘的右手撩掌,力点在手背;运手一圈之中,手型有六种变化,穿、塌、掤、挒、沉、切等等。 勾手,何时捏拢,何时掤圆,都有规矩。如单鞭,先是五指指尖捏拢,而定式时,虎口要圆,表达内气鼓荡,外形饱满。 刁拿手形,提腕垂指,虎口要圆。 拳形及其特征(内虚外实)。如:掩手肱锤,拳形为拇指梢节扣住中指中节,外紧内松,拳有弹性。 肘的要求,一坠,二掤 ,肘不离肋,肘不贴肋。 步形步法:“根节不明,全身皆空”。“打拳先培根”拳论。 平行步(不丁不八)。体育原理里有一个人体站立时的“稳定角”,两脚基本平行,这样下盘稳定,腰转灵活,跟我们的拳基本吻合。我们有些习拳者,打拳八字步太多,应该特别注意。如:“倒拳肱”,退步时两脚走弧线,落脚时,两脚前后要骑在一条线上。 弓马分清。如弓蹬步的要求:前腿要弓,膝不能超过脚尖,小腿尽量垂直;后腿蹬,脚跟里侧后下蹬,膝盖内卷,大小腿上撑,胯松,劲力通过腿、腰而发到梢节。 “提足即有用”。我老师讲:“打拳不是走路,只要脚提起来,就有用。”如:运手,提脚不是蹬就是插等等。不同步法要分清。如:顿步、蹉步、踮步、跃步、盖步、并步、盘步、插步、绊步等等。 进退。“进要柔,退要促”。 身法: 上身中正,打拳过程中,要求式式立身中正,左右旋转,不出自已方圆。身子不要跟着手走,不可前后、左右幌,不可撅臀。陈长兴公,人称“牌位先生”。打拳始终要立身中正。如:初收,双手上掤,裆沉,命门后撑,立身中正;掩手肱锤,抖出右拳,左肘后撑,身子要正,不要往前倾。 头要正,杨澄甫讲:“丢掉顶头悬,白练三十年。”因此,打拳要虚领顶劲,眼睛平视。身法中正,胸腰开合才灵活。防止低头,仰头、歪头、耿颈。 眼神:我老师讲:“眼以看敌人为主,余光左顾右盼。”因此,打拳头不要歪,也不要向注视方向拧脖子,眼神要注视对方。如:六封四闭,挑右肘时,眼要看右前方。打拳无人似有人。 出手落脚方位角度,要一清二楚:如:三换掌,掌掌打在右前斜角(东南向);掩手肱锤定式,左肘、右拳发劲的方向为右拳偏右前,左肘偏左后。有些人打拳“偷工减料”,任意丢劲变形,或添枝加叶。如:掩手肱锤,丢双风贯耳劲,拳掌直接下插;玉女穿梭,丢穿掌;六封四闭,双掌不合,肘无力;转体,不先扣脚、拧胯、倒重心;跌叉,双腕未合即跌,未蓄即发;青龙出水,求快而忽略慢蓄动作。这些都不符合规矩。二、精通拳理找规律 陈鑫云:“拳虽小技,皆本太极正理。得其正理(即规律),无往不宜。”“理明则功进,功进则理更明。”太极拳,其原理即太极阴阳学说。把握了太极阴阳哲理的基本论点后,即可以“一通百通”。所以,要深研此拳,必须下功夫钻研基本理论(太极阴阳学说)。基本原理概括言之,三句话:“太极整体观,阴阳相济论,变化的螺旋形式”。 (一)太极整体观 即讲求整体运作,大小动作,处处要做到“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主宰于心,意领形随,丹田带动,上下相随,内外结合,整体运作。陈照奎老师讲:“力起于脚跟,腰为枢纽,丹田带动,发于梢节。”例如:懒扎衣接六封四闭,手合肘掤,丹田内转,上挤,下沉,周身一家;金刚捣碓动作六,外形为握拳,内劲为收腹、吸气、提肛、松胯,内外配合;倒卷肱,双臂双腿的上下开合,手进脚退的上下配合,全身“一动无有不动”,体现周身一家。因此,我们学这套拳,首先要细研其周身如何配合,使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都要谐调一致。防止“单摆浮搁”,互不相干。 (二)阴阳相济 每个动作,都要想到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配合,对称平衡、对立统一,即所谓“阴阳相济”。细分起来,至少包括五种阴阳关系。 (1)阴阳对称(平衡) 我们现在讲的 “三维平衡”,即上下、左右、前后都要对称、谐调、平衡。逢上必下:如起势,双腕上提,身子下沉,金鸡独立,一手上托,一手下按,右膝上提,左膝下沉,有上有下,上下对称。逢前必后:如初收,双手上掤,身下沉;六封四闭,双臂前挤,身下沉;掩手肱锤,右拳前发,左肘后撑,有前有后,前后对称。 (2)阴阳互包(相寓、互孕) 开中有合:如白鹤亮翅,两臂上下斜向开,两手梢节合;单鞭定式,双臂开,左手塌掌根,指尖略内合,右手勾手,腕掤内合,腿开膝合,裆开脚合,有开有合,开合相寓。合中有开:如初收,两手合,两肘开;第一金刚捣碓动作一,两手左掤合住,两肘掤开,即所谓稍节合中节开。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如掩手肱锤,蓄势时,缓慢、吸气,发力时,松活弹抖,肩、肘、拳三个劲,螺旋前进,处处可打人,出左腿时轻柔,“迈步如猫行”,右腿则刚沉有力。太极拳的所谓掤劲之中,就包含松柔与弹性的涨力,从中体现刚柔相济。 (3)阴阳互根 阴阳互根,即为虚实互换,实为虚的根,虚为实的根。左右腿,分清虚实,行拳中快速倒换重心。如:金刚捣碓第三个动作,右为实,左为虚;第四个动作,左为实,右为虚,虚实互换。又如左蹬脚,重心右为实,左为虚;右蹬脚,重心左为实,右为虚,皆符合阴阳互根的哲理,这种虚实互换的中定劲,也正是保持人体随遇平衡的措施之一。 (4)阴阳折叠 陈家沟拳家有云:“不懂叠法枉徒劳。”阴阳交替,相反相成,欲阴先阳,欲阳先阴。拳论云:“意寓向上,必先寓下;意寓向左,必先右去;前去之中,必有后撑。”例如指裆锤,欲左先右,欲右先左,声东击西,左右往复,八次折叠;又如前招后招,左、右、前方,一波三折;双震脚,下按、上托再下按,上下折叠;金鸡独立,欲上托,先下按,两上两下,反复折叠,就像大树,树长的越高,根扎的越深,欲上必下;裹鞭炮,开之再开,合之再合,欲开先合,开合有序,变化微妙。 (5)阴阳消长(节奏) 即有快有慢,快慢相间。欲快先慢(蓄式):如青龙出水,合而后发;跌叉,打脚时快,双腕合时慢,跌叉时又快。行拳中,一般引化、蓄势时缓、柔,发力时快、刚,慢蓄快发,“常阈空间,节律振荡”。 (三)运作的螺旋形式 螺旋形式,是陈氏太极拳运作的主要特点。陈鑫公讲:“拳者,缠法也,不明此,即不明拳。”拳论曰:“手足之运,绝无直来直去。”我的体会是:“四肢顺逆缠,腰胸左右转,周身立体走螺旋”。阴阳变化,都是螺旋式的,波浪式的,没有直来直去的。例如: (1)梢节的顺逆缠丝:如单鞭、三换掌二式中手的顺逆缠丝;倒卷肱、运手、前蹚、摆莲四式中腿的顺逆缠丝。 (2)整体的螺旋升沉:如金刚捣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油漆类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38亩)
- 2025年罕见病药物研发激励政策对产业政策环境的影响与产业转型报告001
- 2025年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保护与治理:品牌保护策略研究
- 2025年生物质能源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智能调度与控制应用优化研究报告001
- 2025年生态渔业循环养殖项目养殖生产智能化与自动化研究报告
- 2025年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保护与电商知识产权保护与品牌建设报告001
- 消毒产品使用培训课件
- 消除疟疾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 消防风机销售知识培训课件
- 烤肉知识培训课件图片
- 标准化产品需求文档编写方法
- 2025年高考【数学】真题及答案(新高考Ⅱ卷)
- 2025年【高压电工】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 2025版《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解读 4
- 徒步小组管理办法
- 2025年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试卷真题(精校打印)
- 市政施工安全培训课件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5)》解读 3
- 医院保洁员考核管理办法
- 初中九年级(人教版)语文(上下册)课本全部(40篇)诗词文言文集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