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二 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2.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2.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2.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过关检测(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a.光荣革命的胜利b.权利法案的颁布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d.进行议会改革解析:1689年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从诸多方面对王权进行限制,使国王逐步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也就是给其套上了“紧箍咒”。答案:b2.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a.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b.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c.议会权力超过王权,国王“统而不治”d.国王与议会商讨国家大事成为一种制度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权利法案是为限制王权而设,是议会和国王权力的再分配,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3.下列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内阁的主要职权是对提交议会的政策作出最后的决定b.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c.首相是政府首脑即议会多数党领袖,掌握国家实权d.内阁和政府必须接受国王的监督和领导解析:解题时依据备选项,再现史实可知:英国实行责任制内阁,国王是虚君,没有实权,受议会限制,故d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答案:d4.1988年,法国一家民意调查机构与费加罗杂志联合进行的一次调查中,当被问及什么是法国革命的最好象征时,法国人把人权宣言放在首位。这主要是因为它()a.体现了西方近代民主思想b.否定封建专制和特权制度c.首次确定了君主立宪制度d.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解析:a、b、d三项都属于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但b项是a、d两项的主要目的,故b项符合题意;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基本框架形成,故排除c项。答案:b5.华盛顿认为“新宪法至少有一点可取之处,就是采取了比人类迄今所建立的任何政府所采取的还要多的防范和其他难以逾越的措施,以防止走向暴政。”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a.总统由选举产生b.地方分权c.立法、司法、行政权分立且互相制约d.可以通过修正案弥补宪法的不足解析:总统由选举产生,体现了民主,但不能防止专制暴政的出现;b项地方分权是与中央集权相对的,不能起到防止暴政的目的;c项三权分立且互相制约可以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到一个人手中,防止出现暴政;d项只是弥补宪法不足的手段,与防止暴政无关。答案:c6.法国人权宣言提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可见,人权宣言认为政治民主化就是要保证()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议会是立法机关c.私有财产不可侵犯d.人们的绝对自由解析:政治民主化是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前提的,但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d项错误。b、c两项与题干无直接关系。答案:a7.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这说明作者()a.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b.强调兴民权的重要性c.强调政治协商的重要性d.反对大规模社会变革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用协商手段”,由此容易判断出c项正确。答案:c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a.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b.实现三权分立c.保证司法的独立性d.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解析:法官终身任职制可以确保司法的独立性,从而有效地实现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答案:c9.以下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民主的源头”“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a.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b.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c.古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d.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解析:“民主的源头”是指古希腊民主政治;“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是指古罗马法律制度;“议会之母”是指英国议会制度;“驴象之争”是指美国两党制;“一票共和”是指法国民主共和政体确立。故由此可以判断b项正确。答案:b10.使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由思想理论传播发展为政治实践的事件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c.组织学会d.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解析:a项是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c、d两项是维新运动的发展,只有b项是由理论传播到政治实践的转折点。答案:b11.毛泽东认为“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这里的“不完全的,有缺点的”主要是指()对实现人民的基本权利缺乏确实的保障对责任内阁制的规定尚不完备规定采取责任内阁制没有明确规定反对帝国主义a.b.c.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可用排除法。约法规定责任内阁制是为了防止重蹈专制的覆辙,因此有利于民主的实现,故是其进步性、革命性的体现。排除b、c、d三项。答案:a12.鲁迅先生在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中说:“中山先生逝世后无论几周年,本用不着什么纪念的文章。只要这先前未曾有的中华民国存在,就是他的丰碑,就是他的纪念。”这表明()a.鲁迅先生不愿用写文章的方式来纪念孙中山b.鲁迅先生认为当时的中国不是中华民国c.鲁迅先生认为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是对孙中山先生的最好纪念d.鲁迅先生认为当时的中国就是孙中山建立的中华民国解析:根据“这先前未曾有的中华民国存在,就是他的丰碑,就是他的纪念”,结合当时民主共和名存实亡,即可判断选择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2014福建文综,41b)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独立宣言发表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在爱尔兰和印度的被压迫地区受到欢迎在法国,独立宣言被广为印刷,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独立宣言的文字被一再借用,表明这种对欧洲传统惯例的激烈而又具有创造性的挑战得到了认可。摘编自美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材料二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只需要这本“圣经”就足够了。时任驻法公使杰斐逊说:“法兰西被我们的革命唤醒了,他们现在的目标非常明确。”在同一时间,美国人却为法国人民对权利的热情所唤醒,为1789年10月美国报刊上刊登的法国人权宣言而激动不已。很明显,两个国家都在相互影响着对方。摘编自美苏珊邓恩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宣言在印度和法国受欢迎的不同原因。(10分)(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独立宣言怎样对“神圣权利”进行“绝妙阐述”。分析这一“神圣权利”在美、法两国革命时期的相互影响。(10分)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独立宣言。材料一反映了独立宣言对世界的影响;材料二反映了独立宣言对法国民主思想与法、美两国革命的影响。第(1)问,从材料一中的“被压迫地区”“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对欧洲传统惯例的挑战”等信息中可以得出答案。第(2)问,题目已经给出了历史结论,考生要结合所学知识找到合适的史料。分析影响时,要把相关的史料联系在一起进行作答,如独立宣言与启蒙思想。答案:(1)印度:增强了印度人民反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法国:成为反对英国的宣传工具;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认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张)。(2)说明: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民主权。分析:法国启蒙思想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武器;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法国大革命爆发进而颁布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推动美国颁布权利法案(宪法十条修正案)。(答三点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明史材料二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内阁小识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以后,内阁逐渐取代了枢密院,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18世纪初,形成了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42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反对,沃波尔辞职,创下了首相遭到议会反对时,应辞职向议会谢罪的惯例。17831784年,小皮特内阁遭到下院反对,内阁决定解散下院,提前进行议会选举,由新成立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这一惯例进一步完善了责任内阁制。世界史资料材料四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内阁成立。据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本内阁即总统制下的内阁,临时大总统为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1912年3月11日临时约法公布实施,同盟会会员唐绍仪担任国务总理,宋教仁、蔡元培等四名同盟会会员参加第一任内阁,7月15日内阁改组时均被迫辞职。1916年4月21日政府组织令制定公布,中华民国第11任内阁以国务卿总理国务,各部总长皆为国务员,树立责任内阁先声。5月8日袁世凯改政事堂为国务院。中国史资料(1)根据材料一、二说出明朝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4分)(2)根据材料三说出英国内阁制的特点及实质。(6分)(3)民国初年内阁及其政权组织形式更迭反复,但最终还是保留了民主共和政体。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原因。(8分)(4)上述材料反映了中英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2分)解析:第(1)问,从信息“大学士备顾而已”、“票拟”可知明朝内阁并没有实权,仅仅是皇帝的顾问机构;第(2)问,英国责任内阁制规定,首相是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的,须对议会负责;第(3)问,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成为历史发展潮流,而革命派的斗争也使得共和的观念进一步稳固;第(4)问,结合上述三问可以得知,明代内阁反映出君主专制的强化,而英国责任内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