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2.9 诗歌与小说优化作业 岳麓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2.9 诗歌与小说优化作业 岳麓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2.9 诗歌与小说优化作业 岳麓版必修3.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诗歌与小说一、综合题1.一位同学说:“春秋的楚辞,吸收了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句式以四言体为主。”他的话违背历史事实的有()a.1处b.2处c.3处d.4处解析:楚辞形成于战国时期,不是整齐的四言体,句式灵活。答案:b2.“西晋时期,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板印刷,导致纸的价格提高了好几倍。”某同学认为这段表述与史实相悖,其理由是()赋兴起于汉代,西晋人不会使用这一文学体裁造纸术还没有发明印刷术还没有发明赋这种形式还没有诞生a.b.c.d.解析:赋是西汉时期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西晋时盛行;西汉时期,已经制成了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进一步改进了造纸术。由此可见,不能成为作出判断的理由。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时期,明显不符合史实。答案:c3.有人对右图中的人物作出了这样的评价:“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图中的诗人应是() a.孟浩然b.王勃c.李白d.白居易解析:题干提供的材料,体现出浪漫主义的色彩,因此,c项正确。答案:c4.“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后人为纪念宋代的一位豪放派著名词人而作的楹联。这位词人应是()a.苏轼b.辛弃疾c.李清照d.柳永解析:在题目给定的四个人物中,只有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苏轼生活在北宋,不可能“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答案:b5.宋代词人张孝祥于1168年创作浣溪沙一首,其中有“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的诗句。该诗句反映出()宋代出现了南北分裂诗人对南宋偏安江南非常不满宋代君主专制已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理学已得到统治者的推崇和重视a.b.c.d.解析:“万里中原烽火北”,反映出南北分裂的局面已经出现;“酒阑挥泪向悲风”,反映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答案:a6.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该评价主要是肯定元曲()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d.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解析: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主要是因为它接近和反映了市民的日常生活。答案:a7.西游记开刻于明万历二十年,主角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这反映出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崇尚法制、反对专制、理性至上的思想解析:“自由自在”,反对约束,这是一种追求自由的思想,而不是民主和法制思想。答案:a8.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推广解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词、散曲、小说都是为了适应其需要而出现的。答案:b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材料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材料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请完成:(1)以上三位人物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著名诗人。请分别指出其文学作品的体裁。(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屈原的诗歌体裁的主要文学特色和他的代表作。(3)从材料二、材料三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4)从以上描述中,你从中能得到哪些认识?答案:(1)屈原:楚辞;李白:唐诗;辛弃疾:宋词。(2)特色: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代表作:离骚。(3)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国家分裂、政府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特征,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4)诗歌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言之有理即可)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材料二(把)红楼梦当历史读,这是读(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视角,一个高明的视角,马克思主义者读红楼梦这样的小说,尤其不能忽视这个视角。毛泽东请完成:(1)材料一是对哪部文学作品的概括?(2)据材料二分析,毛泽东从红楼梦中主要看到了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楼梦属于哪一文学体裁?这一作品问世的社会背景有哪些?(4)某一研究小组准备围绕上述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设计一个恰当的题目。答案:(1)红楼梦。(2)清朝统治时期,封建社会正在走向衰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