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更具实用性的移动RFID认证协议.pdf_第1页
一种更具实用性的移动RFID认证协议.pdf_第2页
一种更具实用性的移动RFID认证协议.pdf_第3页
一种更具实用性的移动RFID认证协议.pdf_第4页
一种更具实用性的移动RFID认证协议.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 9 卷 第2 期 2 0 1 6 年 2 月 传 感 技术 学 报 CHI NE S E J OUR NAL OF S E NS O RS AND AC TU AT O RS Vo 1 29 No 2 Fe b 2 01 6 A M o r e Pr a ct ic a l M o bile RFI D Aut h e nt ica t i0 n Pr o t o co l ZHOU Zhi pin g ZHANG Hu ige n De p a r t me n t o fI n f o r ma t i o n T e ch n o l o g y J i a n g N a n U n i v e r s ity Wu x i J i a n g s u 2 1 4 1 2 2 C h i n a Ab s t r a ct I n v ie w o f t he s h o r t a g e s o f Do s s S pr o t o co l a n imp r o v e d lig h t we ig h t mo b ile RF I D a u t he n t ica t io n p r o t o co l is p r o p o s e d Fir s t ly we a d o p t t he me t h o d o f u s ing mix e d q u a d r a t ic r e s id ue a n d r a n d o m n u mb e r e ncr y pt io n t o im p r o v e t he r e co g n it io n r a t e o f t h e ba ck g r o u nd s e r v e r s e co n d ly a d d t i me s t a mp g e n e r a t o r in t h e r e a d e r s i de t o r e s is t r e a d e r impe r s o n a t io n a n d r e p la y a t t a ck s The p r o po s e d s ch e me r e a liz e s s e cu r e a u t h e n t ica t io n un d e r t h e mo b ile e n v i r o n me n t a nd f o llo ws t h e EPC C 1 G2 s t a nd a r d b e ca us e we us e o n ly lo w co s t co mp u t a t io ns s uch a s p s e u d o r a n d o m n u mb e r g e n e r a t o r mo d u la r s q u a r e a n d XOR o p e r a t io n in t h e t a g s id e T h e o r e t ica l a n a ly s is a n d e x p e r ime n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ne w p r o t o co l n o t o n ly imp r o v e s t he b a ck g r o u n d r e co g n it io n s pe e d o f Do s s S pr o t o co l bu t a ls o pr o v id e s t a g a n d r e a d e r S a n o n y mit y r e a d e r p r iv a cy t a g f o r wa r d p r iv a cy s imult a ne o u s ly t he p r o po s e d p r o t o co l r e s is t s t h e e x is t in g v a r io us a t t a ck s r e p la y imp e r s o n a t io n de s y n ch r o ni z e a t t a ck s mo r e e f f e ct iv e ly Co mp a r e d wit h t he s i mila r RFI D a u t h e n t ica t io n p r o t o co ls t he u t ilit y o f n e w p r o t o co l is be t t e r Ke y wor ds mo b ile RFI D s e cu r e a u t h e n t ica t io n q ua dr a t ic r e s id ue t h e o r e m pr iv a cy p r o t e ct i o n E E AC C 6 1 5 0 P d o i 1 0 3 9 6 9 is s n 1 0 0 4 1 6 9 9 2 0 1 6 0 2 0 2 0 一 种更具实用性 的移动 R F I D认证协议 周治平 张惠根 江南大学信息技术系 江苏 无锡 2 1 4 1 2 2 摘 要 针对D o S S 协议的不足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轻量级移动 R F I D认证协议 首先使用二次剩余混合随机数加密的方法 提高后台服务器识别速度 在阅读器端添加时间戳生成器 抵御阅读器冒充及重放攻击 新协议标签端只采用成本较低的伪 随机数生成 模平方以及异或运算 遵循了E P C C 1 G 2标准 且实现了移动 R F I D环境下的安全认证 理论分析及实验显示了 新协议提高了 D o s s 协议后台识别速度 并满足标签和阅读器的匿名性 阅读器隐私 标签前向隐私等安全需求 更有效抵抗已 有的各种攻击 重放 冒充 去同步化攻击等 与同类 R F I D认证协议相比 实用性更佳 关 键词 移动 R F I D 安全认证 二次剩余定理 隐私保护 中图分类号 T P 3 0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4 1 6 9 9 2 O 1 6 O 2 一 O 2 7 1 一 O 7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在设计保护标签或用户隐 私 的 R F I D认证协议方面做 了大量的工作 但在考 虑 R F I D技术实际应用的扩散及标准化 的进程 中仍 然存在着一些安全 隐私和识 别效率 的问题n 现 有 R F I D认证协议应用的普及大多主要受限于 3个 方面 许多协议未满足 E P C C 1 G 2 标准 故难以 在低成本轻量级标签 不支持复杂计算 如哈希 函 数运算 椭圆曲线加密b 等 中使用 遵循 E P C C 1 G 2标准的轻量级协议 难 以同时提供认证及通 信实体隐私的安全防护 后台服务器搜索开销随 着数据库标签数量 的增加而线性增长 低识别率 的认证协议不适用于大规模 的 R F I D系统 此外 上述所有协议都是基于 阅读器 固定 且 阅读器至服务器是安全连接的假设 随着移 动智 项目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6 1 3 7 3 1 2 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用专项资金项 目 J U S R P 5 1 5 1 0 江苏省 自然科学基金 项 目 B K 2 0 1 3 1 1 0 7 收稿 日期 2 0 1 5 0 8 0 5 修改 日期 2 0 1 5 1 1 1 6 传感技术学报 2 7 2 W W W ch in a t r a n s d u ce r s co n 第2 9 卷 能终端及近场通讯 N F C技术的快速发展 将 阅读器 嵌入移动智能设备形成移动 R F I D系统开始受到诸 多学者 的关注 由于阅读器工作方式 的改变 上述 假设 已不再适用 故未考虑阅读器匿名性及安全隐 私 的传统 R F I D认证 协议无法在无线 移动便携式 阅读器 的环境下使用 针对 移动 R F I D系统 的应用 2 0 1 3年 D o s s 等 人r i o 2 基于二次剩余定理提 出了隐私保护的移动 R F I D认证协议 该协议遵循了 E P C C 1 G 2 标准 适合 低成本标签的应用 同时后台识别耗时不随标签数 量的增加而线性增长 但该识别过程仍须执行 多次 匹配 认证效率较低 另外 服务器对接收的消息缺 少新鲜性检测 易遭受重放攻击 文献 1 1 提 出一 种基于时间戳和标志位的移动 R F I D相互认证协议 该协议有效抵御了去同步化攻击 但该协议的密钥 更新方式并非是单向不可逆的 当敌手获取特定标 签 内部秘密信息后 能通过公开信道截获 的标签历 史信息识别该特定标签 因此该协议亦不具前向安 全性 此外 后台服务器需通过遍历数据库计算 哈希匹配值的方法识别阅读器和标签的合法性 因 此并不适用于大型 R F I D系统 2 0 1 4年 S h i等人 引 提出一种低开销的移动 R F I D认证协议 该协议中各 标签采用相同密钥 且无密钥更新运算 服务器采用 共享密钥异或的方式能提取 出各标签索引值实现后 台快速搜索 但易导致捕获攻击和前向隐私的威胁 此外 后 台对接收的消息无新鲜性检测 易遭受重放 攻击 Va id y a B等人 提出了一种基于 E C C的移动 R F I D认证协议 该协议将复杂度较高的标量乘运算 交由阅读器及 服务器处理 标签端计算开销相对较 小 但协议 中标签端无密钥更新操作 且后台为提高 识别效率需标签 明文传输索引值 不具备标签位置 隐私和前向隐私防护 最近 S u n d a r e s a n等人 提出 了一种无服务器式的移动 R F I D安全认证协议 该协 议满足 E P C C1 G 2标准 并采用盲因子绑定随机数的 方式增强了公开信道秘密信息传输 的抗猜测性 该 协议初始化阶段须分别在阅读器和标签端预先存储 对方身份 的访 问列表 对标签 内存开销考验较大 另 一 方面 通信实体双方为验证对方合法性均需遍历 访问列表计算匹配值 因此该协议对于标签端计算 负担和认证延时较大 实用性欠佳 为设计出一种满足 E P C C1 G 2标准的具有实用 性的移动 R F I D认证协议 本文首 先指 出并分析了 D o s s 协议存在的安全及低识别率隐患 然后针对其 认证方式 和安全威胁提 出改进方案 最后 详 细分 析 了新协议 的安全性 效率及开销 1 相关 工作 1 1 D o s s 方案隐患分析 此部分着重分析 D o s s 协议存在 的安全及效率 2 个方面的隐患 该协议相关流程参见文献 1 0 1 1 1 重放攻击 冒充攻击 D o s s 等人声称该协议能抵御重放攻击 但我们 可做如下假设 敌方 A侦听并记录了阅读器 R 标 签 T 和 服 务器 的第 i 次 通 信记 录 后 继续 向服务 器重放 消 息 由于 h R I D 1 不 变 且 Y是 由 s和 u生成 服务器端 通过 解得 的模平方根迭代计算无疑能认证 阅读器 的合 法 性 服 务 器 进 一 步 通 过 计 算 x i s Gt h T I D Gr 也 能认 证 的真实性 另外 敌手 A还 可 以用 s向一新标签 发动 s e n d查 询n 获得 新 标 签 的 回复 后 敌 方 可 组 合 出 一 消 息 再 重放 至服务 器 服务 器仍 能 匹 配成 功后 台数 据库 记录 中的 h O R I D 1 认证 了阅读 器 的真实性 后 后 台还会 进一步验证标 签 的真 实性 由于 为合法标签 其亦能获得后台的认 证 敌方甚 至可 以向服务器发送 为任意内容 虽然后台最终识别标签信息为非法 但 阅读器 自始至终 被视为合法 故 D o s s 方 案具有 重 放 攻击 阅读 器 冒充 威 胁 当敌 手 不 断发 送 服务器若不能检测 出所接收消息 的真 实性 则易 遭受 后端 资 源耗 尽 而引 起 的系 统 崩溃 1 1 2 后台识别低效 D o s s 协议 中 当服务器从 阅读器收到消息后 需从解得的剩余集 l 中反 复迭代所有可能 的 Y 和 计算 Y i s eu h R I D 以验证阅读器合法 性 因为解得的 Y和 各有 1 6个 故最坏情况下该 迭 代 匹 配 需 执 行 2 5 6次 同 样 后 台 在 计 算 X i s Ot h T I D Or r 以验证 标签合法 性时 最 坏 情况下也需迭代并搜索数据库 2 5 6次 因此该协议 对后 台计算开销及 带宽 消耗负载较 大 识别 效率 低下 2 改进协议描述 类似 D o s s 协议 新协议 同样包含初始化 双向 认证 2个阶段 并仍采用 了轻量级运算 满足 E P C C 1 G 2标 准 协 议 中所 用 符 号 注 释 说 明如 表 1 所示 第2 期 周治平 张惠根 一种更具 实用性的移动 R F I D认证协议 2 7 3 表 1 协议使用符号及相应注释 符号 注释 R T s RI D TI D I D ln u T P q g h 玎 s u t P R N G J 0 l l At 阅读器 标签 服务器 阅读器 标签的标识符 标签当前 先前的索引值 标签与服务器当 先前的共享密钥 4个大素数 私钥 两个大素数的乘积 公钥 阅读器端生成的伪随机数 标签端生成的伪随机数 单向哈希函数 伪随机数生成器 取字符串 的低 f 位 将字符串 右移 z 位 按位异或运算 按位串联符 传输延时阈值 2 1 初始化阶段 新协议初始化阶段大致与 D o s s 方案相同 不 同 之处在 于 系统 为各移动 阅读器加 载时 间戳 生成 器 并默认阅读器与服务器之间保持时钟 同步n 服务器产生 4个大素数 P q g h作为私钥 计 算出对应的公钥 n P q和 m g h 并确定一单 向 哈希 函数 及伪随机数 发生器 P R N G 再分别 为 每 一 合 法 阅读 器 和 标 签 分 配 唯 一 的标 识 符 R I D T I D 服务器为系统中每一个标签计算索 引 值 R m h T I D r R h T I D r 初 始 状 态 下 共享 密钥 r r 服务器对于每个有效 的标签 和 阅 读 器 分 别 存 储 其 记 录 系 统 再 分 别 加 载 至各标 签和阅 读器内存 2 2 双向认证阶段 该 阶段 由阅读器发起 具体流程如 图 1所示 并按下述步骤进行 S t e p 1 阅读器首先生成随机数 和 h e llo消息 并记 录此时时间戳 再向标签发送 消息 S t e p 2 标签收到消息后 生成随机数 t 并计算 h ffI D 0 0r 0 s l l x mo d n t t mo d n 再将 t 发送至阅读器 S t e p 3 阅读器收到标签 回复后 生成随机数 再 计 算 Y h R I D l0u Y s l l y ro o d m z mo d m z h R I D I Imll x l iT 1 再 将 发送至服务器 S t e p 4 服务器收到认证请求后 首先检测时间 戳i f J 一 I P R NG 一 一 利用C R z 定理计算出4 个模平 U 2 m0 dm 及 其 h R I DI I I I II S I I I I II 通过 唯一确定 L 平方根 f t 3 以及 其 中 检i tl Ae k 0 唯一确定 o J三一 A ck A ck 0 卿 b Ack h T I D t 0 P R NG 一 一 A ck A ck U 0 更新 r r P R NG r t P R NG0 h T I D 0r 0f ll mo dn t mo d n 检测 Ack h T I D Ct 0 P R NG x 更新 P R NG r 图 1 新协议认证流程 w in羹 o 报m 2 92 7 4 c o rn 2 9 卷 w w w c h i n a tr a n s d u c e r s 昏 采用中国剩余定理从 s l l x ro o d n和 t t ro o d n 中分别计算 出 和 t 的值 解得 4个模平方根 t t t t 和一个确定 的 由 s 从解得的 4个模平方根 中 提 取 而 得 服 务 器 再 计 算 if x t 壬 R m R m 对应查找后台数据库 中有无该标签 的记 录以确定 t 的值 最坏情况下该过程同样也 只需执 行 4次 若有 则认证 了该标签身份 的真实性 同 时后台若使用 尺 m验证了标签后 则更新该标签密 钥 r 一 r r P R N G r 否 则密 钥不进 行更新 服务 器再 计算 A ck h T I D Ot 0P R NG x 和 A ck A ck l l u M 并将 A ck 发送至阅读器 S t e p 5 阅 读 器 收 到 A ck 后 计 算 并 验 证 u A ck 0 其 中 f 为 u的位长 左式成立则验 证 了 服 务 器 的 真 实 性 阅 读 器 再 计 算 A ck l A ck 0 并将 发送至标签 S t e p 6 标 签 收 到 后 计 算 并 验 证 A ck h T I D Ot OP R N G x 1 认证 通过后更新密钥 r P R N G r 3 改进协议 性能分 析 本节从安全性分析 所需开销分析 实验仿真 3 个方面对现有协议和新协议进行分析 比较 3 1 安全性分析 双 向认证 对标签来说 标签接收到响应消息 后 通过 S t e p 6可以对服务器和移动 阅读器 进行验证 因为只有有效 的服务器才能产生原始的 响 应 消 息A ck h T I D Gt 0P R N G x 和A ck A ck ll u h y 1 有效的阅读器才能通过异或和右移运 算得到正确的 A ck A ck 0 标签通过计算 A ck h T I D Ot GP R N G x 1 对后端服务器 和移动 阅 读器 同时进行了验证 对后端服务器来说 服务器 接收到移动阅读器发送的消息 后 执行 S t e p 4先检测消息的新鲜性 再对阅读器及 标签分别进行验证 只有有效的标签和阅读器才能 计算出合法的散列值在后台服务器端通过验证 标签 阅读器匿名性 首先 认证通讯过程 中 标签和 阅读器 的标识符未 明文传输 由于标签 的 应答消息为 s l l x roo d n t t m o d n 其中 s 和 t 为随机数且均只使用一次 同时 t 和 受二次剩余 的保护 在缺少P q的情况下 敌方无法计算 出 t 和 更无法从 h T I D 0 Or t 中提取出 h T I D 或 T I D 同理 由于 Y 和随机数 u 受二次剩余的保护 敌 方 缺 少 P q亦 无 法 从 阅 读 器 的 应 答 消 息 Y s ll y roo d m u M m o d n中计算 出 Y和 更 无法从 Y中提取出 h R I D 1 或 R I D 位置 隐私 对 于标签 而言 虽 然 h T I D 固定 不变 但每次会话 中消息 内容 均 由新随机数 t 经过组合计算 而得 具有随机性和新 鲜性 敌 方无法 通过上述信 息对特 定标签进 行跟 踪 同样 对 于 阅读器 而 言 每 次会话 中消息 内容 s T Y u z 和 均具有 新鲜性 而 由标签端加入新随机数生成 无法联系至阅读器 故阅读器亦具有位置隐私保护 标签前向隐私 假设敌手破译了标签当前内部 秘密信息 并掌握了标签先前通信 内容 因为 s 和 m是阅读 器端先前发出的随机数和时戳 与标签 内部秘密信息 并无关联 同时 t 是 由随机数 t 计算而得 具有随 机 性 和不 可 猜测 性 而 和 A ck 均是 由 h T I D O T o Or 0 经复合计算而得 尽管敌手获得 了h T I D 1 但 因r r 且 t 具有随机性 因此 和 A ck 独立于标签当前内部的秘密信息 即敌手无法将 标签内部秘密信息与该标签先前通信记录相关联 重放攻击 为防止敌方重放先前会话 内容 新方案中服务器收到认证请求消息后 先对消息时 戳进行检测 若时延大于设定 阈值 服务器拒不 回复 即使敌方能将先前会话 内容 中的时戳更新 但 因敌方缺少 R I D 无法计算出正确的 服务器在 验证阅读器合法性 时因计算 h R I D I I m ll x lI T t 不 通过而判定消息非法 故新协议能抵御重放攻击 冒充攻击 一方面 敌方在未知标签标识 T I D h T I D 以 及 密 钥 r的情 况 下 无 法 计 算 真 实 的 h T I D O Or Ot 和 s l l x mo d F t 而服务器求 解 出 和 t 后计算 的 x Ot 0T 无法 与数据库 中 的 h T I D Gr r 匹配 同理 敌方缺少 h R I D 无法计算出 真实的 Y h R I D GT 0u 和 Y s l l y ro o d m 进而不 能通过服务器的认证 因此新协议能抵御冒充攻击 去同步化攻击 当敌手能够截获或可 以成功 伪造 出 时 标 签端 由于更新密钥失败或错 误 的更新会 引起 服务器 和标签端 密钥不 同步导致 D O S攻击 若敌手 阻截了 标 签 由于更新 密钥 失败 其在随后的认证会话 中仍然使用原密钥 r做相应计算 而 因为后台服务器端存储 了标签 的 新旧密钥r 和r 服务器通过验证R 仍能识别该 标签 若 敌手能成功伪造 出 并发送 至标 签 后 将导致 标签 密钥错 误更新 后 的永 久性拒绝 服 务 如前 文所述 敌手无法获取 当前会话 中标签端 生成的 以及标签伪标识 h f r I D 1 因此标签计算 第2 期 周治平 张惠根 一种更具 实用性的移动 R F I D认证协议 2 7 5 A ck h T I D 0t P R N G x 无法验证通过 故新协议 能抵御去同步化攻击 此部分将 新协议和现有典型 R F I D认证协 议 2 就应用场景及安全性进行 比较如表 2所 示 经比较 由于文献 基 于安全信道的假设 无法 适用于移动 R F I D环境 仅本文所提协议和文 献n 满 足安全性需求 能应用于无线移动环境 且遵循 了 E P C C 1 G 2标准 3 2 所需开销分析 此部分对 比了现有协议 和新协议的所 需开销如表 3所示 开销对 比主要侧重 于一次成 功认 证过程 中通信实 体 的交互 轮数 标签 端 的计 算 存储和通信开销 阅读器和服务器端的计算和 通信开销 以及最坏情况下后台搜索匹配开销 8个 方面 为便于分析 比较存储及通信开销 设定时钟 值 计数值 h e l lo 消息和标志位为 2 4 b i t 位 伪 随 机数 身份标识 哈希输 出 共享密钥及组密钥均为 9 6 b it 位 公私钥均为 1 2 8 b it 位 表 2 安全性能 比较 安全性能 2 斋 1嚣1 1 3 1 5 斋 1嚣0 袤 I l l l l l l I I 协 议 注 Y表示满 足 表示部分满 足 N表示不满足 表示不 安全 表示安全 一 表示不涉及 表 3 协议所需开销 比较 注 P R 伪随机数生成 R 随机数生成 M 模乘 M 模 开方 H 哈希散列 G T 时戳生成 N M 标签 阅读器数量 如表所示 文献n 只需 2次握手便可实现阅读 器对标签合法性的验证 但该协议对标签 内存 需求 较高 扩展性不强 而新协议 中标签端存储开销与 D o s s 协议持平 均为 5 2 b y t e 同时为防止重放攻击 时间戳和校验器的使用使得阅读器至标签端 阅读 器至服务器端的通信开销均高于 D o s s 协议 计算开销方面本文忽略了异或 移位等超轻量级 运算 只比较 6 种计算量较大的 伪 随机数生成 时戳生成 模乘 哈希 模开方运算 新协议中标签端 和阅读器端模乘运算只需 2 次 相比D o s s 协议减少了 一 半 同时服务器端也只需 4次模平方根运算就能提 取出标签的索引值 大大减少了计算开销 另外 文献 1 1 1 5 中后 台识别标签采用遍历 计算 匹配 的方式 难 以适用于大型 R F I D系统 文 献 2 1 0 1 3 与所提协议则采用标签索引的方式避 免 了穷尽式搜索 后 台搜索复杂度均为 O 1 但在 最坏情况下 文献 2 和 D o s s 协议 n 中索引值的计 算仍需分别迭代并搜 索数据库 1 6和 2 5 6次 且文 献 2 基 于安全 信道的假设 文 献 1 3 中标签存在 前向隐私威胁 而新协议增强了 D o s s 协议抗重放攻 击能力 的同时 在识别标签过程中最坏情况下只需 执行 4次索 引匹配操作 大幅提高 了后 台识别效 率 因此相 比现有移动 R F I D认证协议 新协议在 安全性 识别效率等方面更具优势 3 3 实验及仿真 在满足安 全隐私的条件下 R F I D认证 系统的 性能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认证协议的通信 开销 和 服务 器在 数据 库 中搜索 并识 别 特定 标签 的耗 时 因此 本文仿真实验从通信开销和服务器端计 算搜索耗时两个方面展开 3 3 1 通信开销 本文采用 N S 2网络仿真软件和 MA T L A B工具对 R F I D网络通讯进行仿真 该网络模型部署如图 2 所示 司 一 冒 一 阅 读 器 圊 2 76 传感技术学报 W W W ch in a t r a n s d u ce r s C O B 第 2 9 卷 网络参数配置 如表 4所示 表 4 仿真实验参数 参数 取值 网络区域大小 阅读器 服务器数量 标签节点数量 节 点初 始能量 E 发送与接收功耗 E 放大器功耗 s 放大器功耗 1 5 0mX1 50IT I 1 1 0 20 30 40 50 2 J 5 J 5 0 n J b i t 1 0 p J b i t m 0 0 0 1 3 p J b it m 实验 环境 MA C层采 用 I E E E 8 0 2 1 1分 布式协 调 功能 D C F 和 R T S C T S D A T A A C K机制 采用 载波监 听多路复用带冲突避免 cs MA c A 技术传 输数据帧 不考虑消息计算和数据传输过程 中超时 重发 出错等 能耗 只考虑数据无线通信能耗 为 便于计算分析 实验 中将阅读器 标签 服务器设为 网络 中静止通讯节点 且阅读器与标签 间距 1 I l l 阅 读器至服务器 间距 1 0 0 I n 标 签数量分别设为 1 0 2 0 3 0 4 0 5 0个不等 测试文献 1 0 1 1 1 3 1 5 与新 方案认证一次所耗费的通讯开销 由于实际应用中服务器能量不受限制 故此部分 实验侧重于评估阅读器端 标签端的通信开销总和 仿真结果取 2 0次独立实验的平均值如图 3 所示 如图 3所示 随着应答标签数量 的增长 阅读器 和标签端的通信总开销也不断增长 其中文献 通信 开销最少 因为该方案是无服务器式的认证协议 且阅 读器和标签仅有两次握手通讯 故节省了大量通讯开 销 而文献 1 0 1 1 1 3 1 与新方案均为三方通讯的认证 协议 阅读器与标签需进行 3 次握手交互 且阅读器需 转发认证请求信息至 1 0 0 m远处的服务器 故产生相 对较高的能耗 相比文献 1 0 新方案为解决重放 阅 读器冒充 攻击而在认证请求信息中添加了时间戳 7 Tl 和校验器 z 当标签数量达到 5 0 个时 阅读器端和标 签端的通讯总开销达 8 2 9 6 8 因此新方案通信开 销在文献对比中稍处劣势 但考虑到近年来锂电池容 量的不断提升 实际应用中移动智能设备电源补给方 便 续航能力不断增强 因此该不足是可以接受的 标签数量 爪 图3 R F I D网络阅读器端和标签端的通信总开销 3 3 2 服务器端计算开销 实验 中 用 P C机模拟后 台服务 器 仿真环境 为 I n t e l C o r e i3 2 2 7 G Hz R AM 4 G B 编程语 言使 用 J a v a 在数据库中设定了 6 0 x 1 0 个标签 并将特 定标签分 别设置 为数据库 中的第 1 个 第 1 0 x 1 0 个 第 2 0 x 1 0 个 第 6 0 x i0 个 测试服务器从收 到标签 的认证请求信息 至搜索并识别特定标签 的 时间间隔 由于每次运行时间有细微差异 故测试 2 0次取平均值 此部分实验仿真了文献 2 1 0 一 I I 1 3 1 5 与新协议 的搜索耗 时对 比如图 4所示 其 中文献 和新协议均为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开销 一 又献 一一 文献 一一 文献 一 文献 一一 文献 一 本文 1 0 2 U 3 0 4 0 5 0 6 0 特定标签位置 万 图 4 不 同位 置的特定标签 识别 所需耗时对比 如图 随着数据库中标签数量和待识别标签所在 数据库位置的增长 采用直接哈希值索引的方式 引 搜 索速度最快且搜索耗时涨幅最小 而采用哈希计算遍 历匹配n MD 5 和伪随机发生器遍历 匹配 方式的 搜索开销线性增长趋势 明显 另外 文献 2 1 0 和新 协议均采用模平方根提取哈希索引的方式 后台平均 搜索耗时增长相对平缓 因为该方式总收索耗时主要 是由模开方运算和根据索引值搜索数据库两部分组 成 但 D o s s 协议 叫 后台执行模开方运算后最坏情况 下需迭代 和搜索数据库 2 5 6次 搜索耗 时接近 1 0 0 秒 文献 2 中虽搜索开销较小 但最坏情况下也需迭 代搜索 1 6次 而本文协议 由于改进了加密方式 服务 器最多只需迭代和搜索 4次便能实现特定标签 的快 速识别 搜索开销略高于直接哈希值索引 实现了 服务器的低计算开销和低认证延时 此外 本文考虑 了实际应用 中影响 R F I D认证 系统性能的另一 因素 即服务器对伪标签的识别速 度 由于数据库 中无伪标签数据信息 现有认证协 议中采用遍历计算匹配 的方式 无疑给服务器造 成了巨大 的计算开销和认证时延 因此 伪标签 的 快速识别能力对 大规模 R F I D系统有着深远意义 不失 一般性 本文 同样 在上述仿 真环境 下设定 了 6 0 x 1 0 个标签 测试了上述不同标签搜索机制下服 务器识别伪标签的时间开销如图 5所示 尽管新 协议识 别伪标 签耗 时是 直接 哈希值索 引 的 4 5 鲫 加 鲫 加O l1 言 懈 m 0 咖 咖 咖 咖 咖 0 9 8 7 6 5 4 3 2 1 巨 呈 J 第2 期 周治平 张惠根 一种更具实用性的移动 R F I D认证协议 2 7 7 倍 但新协议克服了标签前向隐私 重放攻击等威 胁 此外 相 比同采用模平方根提取 哈希索引方式 的 D o s s 协议n 们 和文献 2 新协议搜索耗时分别减 少 了 5 6 3 3 6 6倍 因此本文所 提协议在满足安全 性的同时更适合应用于大规模的 R F I D系统 1 0 2 0 1 6 1 2 姊 5 0 8 辎 0 4 m 4 结束语 本 文总结 了现有 R F I D认证协 议 的性 能及特 点 并指出现有移动 R F I D认证协议 中存在 的一 系 列不足难 以确保实际应用 中的通信服务质量 迫切 需要构建一个后端服务器能够快速获取 阅读器 和 标签信息的高效认证协议 基于此 本文又详细分 析了 D o s s 方案的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改进并提出 了一个有效的移动 R F I D认证协议 改进协议虽在 通讯能耗开销方面有所增加 但实现了标签和后端 服务器 的双 向认证 提高了服务器端的识别效 率 同时也满足 E P C C 1 G 2标 准基础上 的所 有安全需 求 因此 新 协议更适 合应用 于移动环境 下低成 本 大规模的射频识别系统 参考文献 2 3 w o o S ik B F o r ma l Ve ri fica t io n o f a n RF I D Au t h e n t ica t io n P r o t o co l B a s e d o n Ha s h F u n ct i o n a n d S e cr e t C o d e J j Wi r e l e s s P e r s o n a l C o mmu n i ca t io n s 2 0 1 4 7 9 4 2 5 9 5 2 6 0 9 Z h o u J A Q u a d r a t i c R e s i d u e B a s e d L i g h t w e i g h t R F I D Mu t u a l A u t h e n t i ca t io n P r o t o co l w i t h C o n s t a n t T i me I d e n t i fi ca t i o n lJ J J o u r n a l o fCo mmu n ica t io n s 2 0l5 1 0 2 Liu Z L iu D Li L e t a 1 I mp le me n t a t io n o f a Ne w RFI D Au t h e n t i ca t io n P r o t o co l f o r E P C G e n 2 S t a n d a r d lJ j S e n s o r s J o u r n a l I E E E 2 0 1 5 1 5 2 1 0 0 3 l0 1 1 重 周治平 1962一 男 江苏无锡人 博士 江南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检测技 术与自动化装置 信息安全等 zzp ji angnan edu c n l4 j G o p e P Hw a n g T A R e a l i s t i c L i g h twe i g h t A u t h e n t i ca t i o n P r o t o co l P r e s e r v i n g S t r o n g A n o n y mi t y for S e cu rin g R F I D S y s t e m J C o mp u t e r s S e cu r i t y 2 o 1 5 h t t p I d x d o i o r g 1 0 1 0 1 6 6 e o s e 2 01 5 0 5 00 4 l5 j B a g h e fi N S a f k h a n i M P e r i s L o p e z P e t a 1 We a k n e s s e s i n a Ne w Uh r a lig h t we ig h t RF I D Au t h e n t ica t io n P r o t o co l wit h Pe r mu t a t i o n RA P P lJ j S e cu ri t y a n d C o mmu n i ca t io n Ne t w o r k s 2 0 1 4 7 6 9 4 5 9 4 9 6 J i n C xu C Z h a n g X e t a l A S e cu r e R F I D Mu t u a l A u t h e n t i ca t io n Pr o t o co l f o r He a hh ca r e En v ir o n me n t s Us in g E llip t ic C ur v e C r y p t o g r a p h y J J o u r n a l o f me d i ca l s y s t e m s 2 0 1 5 3 9 3 1 8 I 7 l Kh a n G N Mo e s s n e r M L o w C o s t A u t h e n t i ca t i o n P r o t o co l for P a s s i v e C o mp u t a t i o n C a p a b l e R F I D T a g s J Wi r e le s s Ne t w o r k s 2 0 1 5 2 1 2 5 6 5 5 8 0 8 S r i v a s t a v a K A w a s t h i A K Ka n l s D e t a 1 A Ha s h B a s e d Mu t u a l RF I D T a g Aut h e n t ica t io n Pr o t o co l in T e le ca r e Me d icin e I n f o r ma t i o n S y s t e m J J J o u r n a l o f me d i ca l s y s t e m s 2 0 1 5 3 9 1 1 5 9 金永 明 吴棋 滢 石志强 等 基于 P R F的 R F I D轻 量级认证协 议研究 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 0 1 5 5 1 7 1 5 0 6 1 5 1 4 1 l0 J Do s s R S u u d a r e s a n S Z h o u W A P r a e t i e a l Q u a d r a t i c R e s id u e s B a s e d Sch e me for Au t h e n t ica t io n a n d P r iv a cy in Mo b ile RF I D S y s t e ms J J A dHo cN e t w o r k s 2 0 1 3 l1 1 3 8 3 3 9 6 1 1 1 j Xi a o q i n W Mi n Z Xi a o l o n g Y T i me S t a mp B a s e d Mu t u a l Au t h e n t ica t i o n P r o t o co l for Mo b i le R 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