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1课 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同步检测 北师大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1课 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同步检测 北师大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1课 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同步检测 北师大版必修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一课 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依据这则材料,如果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分析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最根本的是( )a.体制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 b.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c.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 d.人民群众对党的极端不信任 2.下列四幅苏联领导人物图像,在美国的time week中被称为“冷战的终结者”的是( ) 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70分)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531963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0.5,是美国的 2倍。1954年,苏联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1961 年,苏联发射的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地绕地球飞行并安全返回地面。材料二 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许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 3 270万吨。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材料三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20世纪 80年代上半期,苏联的人均生活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 13左右。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渴望改革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材料四 1985年,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提出了“加速发展战略”,并开始进行经济改革。19861988年,苏联经济不仅没有加速发展,相反,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 2.8,低于19811985年的 3.2 。戈尔巴乔夫认为,现行政治体制是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请回答:(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苏联在哪些方面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20分)(2)材料二、三、四中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分别有哪些缺点?其共同的不足是什么?(25分) (3)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三次改革的失败和苏联解体这些惨痛的历史教训中可以得出哪些重要启示?(25分)答案与解析1.a 苏共实行高度的集权制,党内缺乏民主机制,使权力从根本上失去了制约和监督。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脱离群众、人民群众对党的极端不信任都是这一原因产生的结果。 2.d 注意题干中“冷战的终结者”,是指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结合图片中各人物进行判断:a为斯大林、b为赫鲁晓夫、c为勃列日涅夫、d为戈尔巴乔夫。3.(1)在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和航天领域曾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苏联对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视;斯大林模式可以集中一切必要的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和设备研制;赫鲁晓夫改革的促进;美苏争霸的刺激;等等。(2)赫鲁晓夫改革不切实际,且不顾自然条件的差异而强行推广种植玉米,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进行军备竞赛,导致苏联经济停滞不前,人民群众不满情绪高涨;戈尔巴乔夫改革不仅没有实现“加速发展战略”的目标,反而使经济增长率进一步降低。共同不足是都没有真正解决因斯大林模式的僵化而导致的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的问题。(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曲折复杂的;社会主义的改革应该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改革一定要符合实际,遵循客观情况和经济发展规律;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等。解析:(1)问的第一小问直接从材料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