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5福州高一检测)右图中的人物神农氏为后世所称颂,主要是因为他()a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b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c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d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荆,以教天下解析: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农具耒耜,被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分析选项,故选d。答案:d2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劦田”的记载。据史学家考证“劦田”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集体耕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由题干中“劦田”为“三耒共耕”的解释可知商朝使用奴隶集体耕作。答案:d3(2015南京高一检测)1956年我国发现了一处古墓群,出土了包括兽骨、铁锛(一种工具)在内的大批珍贵文物。根据出土文物判断,这处古墓应不早于()a夏商b春秋战国c秦汉d隋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铁锛”,即铁农具,而铁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此墓不会早于春秋战国时期。答案:b4(2015安徽师大附中高一月考)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c男女分工明确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解析:诗中描写的是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故a、b、c三项均正确;在封建制度下,农民需要负担沉重的徭役、兵役和赋税,因此d项表述错误。答案:d5(2015广西学业水平测试)曲辕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农具改进的一大突破。曲辕犁最早出现在()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隋唐时期在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答案:c6(2015滨州高一模拟)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解析:表格内容既有农业工具的革新,又有水利工程、农业节气的完善,这些都是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因素。中国古代农业重视这些技术的总结和应用,说明这一时期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答案:d7(2015开封高一检测)宋代江苏吴郡“地沃而物夥,稼则刈(收割)麦种禾,一岁两熟”。这说明了()a垄作法得以推广b代田法的普及c一年两熟制出现d一年三熟制产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材料“一岁两熟”描述的是耕作制度。而a、b两项是耕作技术,d项未在材料中体现。答案:c8(2015河北学业水平测试)颜氏家训中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可见当时的经济形态是()a合作经营b集体劳作c重农抑商d自给自足解析:材料中“稼穑而食,桑麻以衣”是指种植庄稼和纺织桑麻;“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即不与外界接触而能充足的生活。综合判断,题干讲述的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a、b、c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答案:d9(2015福州一中高一期末考试)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是日益完善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下列对这种模式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断改进生产工具b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c逐渐完善水利设施d小农经济阻碍精耕细作的发展解析:小农经济下农民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在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有利于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发展。答案:d10(2015徐州高一检测)春秋战国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统治阶级的提倡b宗法制的解体c铁器牛耕的使用d社会人口的增加解析:“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指的是生产组织形式,属于生产关系范畴,而生产关系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产工具。因此本题中推动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使用。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材料二牛郎织女“夏绣邮票”一套四枚,分别为“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西汉晁错论贵粟疏(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2)材料二和材料三哪个更能真实地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3)综合上述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答案:(1)牛耕技术。(2)材料三。观点:农民长年累月劳累,生活困顿;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生产生活条件艰苦。(3)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优越的自然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12下列诗句反映了宋代太湖流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情况:春日田园杂兴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夏日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秋日田园杂兴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宋范成大注:“钟”:古代以六斛四斗为一钟;“斛”: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糠核”指米麦的粗屑。这句说的是农民每年收入两钟粮,就得忍痛输献一斛,只能把剩下的糠皮给孩子吃。请回答:(1)“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一句反映了农业生产是一种怎样的情况?(2)“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一句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一句反映了农民怎样的生活?(4)据你看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