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用药护理.ppt_第1页
中药用药护理.ppt_第2页
中药用药护理.ppt_第3页
中药用药护理.ppt_第4页
中药用药护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用药护理 教学目标 了解 常用剂型的制作方法和使用 常用易中毒的中草药分类 熟悉 中药的特殊煎法 外用的膏药 油膏 箍围药 掺药 洗剂 酊剂的调制方法及应用 八法 的护理方法 中草药中毒的原因 掌握 各种剂型的应用 汤药的煎煮法 内服中药的服药法 中药 八法的基本概念 中药中毒的解救及护理 第一节中药给药法 一 中药剂型 一 汤剂药物配成方剂 加水煎煮成汤液 去渣取汁饮服或外用 称为汤剂 特点 吸收快 作用迅速 加减灵活 适用于一般病证和急性病证 服法 内服 灌肠 熏洗 二 散剂 将一种或数种药物碾碎 研成混合均匀的干燥粉末 特点 制作简便 节省药材 不易变质 便于携带 吸收较汤剂慢 服法 内服 即可直接冲服或用汤剂 米汤等调服 外用 即将药物外敷或掺撒于疮面和患部 三 丸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 与水或蜂蜜 米糊 面糊 酒 醋等赋形剂混合制成圆形固体剂型 丸者缓也 特点 吸收缓慢 药力持久 体积小 服用 携带 贮存方便 常用于慢性和虚弱性疾病 服法 吞服 嚼服 四 膏剂 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而成的剂型 特点 服用量小 外用可缓慢吸收 持久发挥疗效 服法 内服膏药用开水冲服 多用于滋补 外用膏剂有软膏 用时直接涂抹于患处 常用于疮疡病人 硬膏 用时先以文火烤热 使其变软 待全部软化后 贴于患处 双手用力压匀 皮肤过敏者禁用 如十香暖脐膏 常用于风寒痹痛 五 丹剂 用含汞 硫磺等矿物质 经过精炼 升华 熔合等技术处理的化合制剂 特点 剂量小 作用大 常用于急性病证 服法 内服 外用 六 酒剂 又称药酒 是以酒为溶媒 一般以白酒或黄酒浸泡药物 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入酒中 得出澄清浸出液的剂型 特点 阴虚火旺之证的病人禁用 服法 内服 多用于体质虚弱 风湿骨痛 外用可消肿止痛 杀虫止痒 七 冲剂 将药物浓缩浸膏与适量辅料混合制成的颗粒状散剂 特点 比丸剂 片剂作用迅速 较汤剂 糖浆剂体积小 重量轻 易携带 服用简单 但易吸潮 需密封保存 多用于外感 肝胆 脾胃等病证 服法 服用时冲入开水 使其溶解后 即可服用 八 糖浆剂 将药物煎煮后去渣取汁 再熬成浓缩液 加入适量蔗糖而制成的药物水溶液 特点 有甜味 便于服用 便于儿童服用 九 针剂 又名注射剂 将中药经过精制提炼而制成的灭菌溶液 特点 作用迅速 剂量准确 给药方便 药液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 能直接进入人体组织 常用于各种病证和危重病人的抢救 用法 皮下 肌肉 静脉 穴位注射 十 露剂 用新鲜芳香药物通过蒸馏收取蒸馏液的剂型 特点 气味清淡 芳香无色 便于口服 一般作为治疗中的辅助饮料 十一 其它 片剂 胶囊剂 茶剂 气雾剂 滴丸 安瓿口服液等 如何正确煎药 二 煎药方法 重点 医学源流论 煎药之法 最宜深讲 药之效不效 全在乎此 一 煎药用具1 合适器具砂锅 瓦罐 陶瓷罐为佳 搪瓷类 玻璃器皿次之2 禁忌器具铁 锡 铜 铝 1 水质洁净 矿物质少为原则多用自来水 井水 蒸馏水或纯净水自来水不应现接现煎 最好先接在盆中静置一定时间 以减少其中所含的氯 井水煎药宜放置一段时间 以便沉淀后除去其中的杂质 保证药物煎煮质量 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二 煎药用水 注意事项头煎用凉水或凉开水 不可用开水煎药 2 水量 煎药的水量一般应根据药物的性质 吸水量的大小 煎煮时间 治疗所需药量等因素决定 一般第一煎是将药物饮片适当加压后 加水至淹没药物表面2 3cm为宜 2 水量 质地坚硬 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略多 质地疏松 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 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 则加水量可略少 第二煎的加水量为第一煎加水量的1 2或1 3为宜 煎药时应一次将水加足 避免煎药过程中频频加水 如不慎将药弄糊 应弃去 不可加水再煎后服用 注意 花 叶 全草类药物 加水量要适当增多些 矿物类 贝壳类药物 加水量稍减 煎药过程中 不可频频加水 更不可把药煎干 药煎糊后 不可服用 也不可加水再煎 3 煎前清洗浸泡 以花 叶 草类为主的浸泡20 30分钟 一般复方汤剂浸泡30 60分钟 以根茎 种子 果实类为主的浸泡60分钟 迅速清洗 冷水浸泡 火候 煎药温度高低 文火 小火慢煎武火 大火急煎 注意事项解表类 清热类 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 防药性挥发滋补药文火久煎 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4 煎药火候与时间 原则 先武后文 5 煎煮次数与方法 中药煎煮一般要煎煮2 3次 最少应煎两次 6 特殊煎药法 先煎 对于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材 如牡蛎等贝壳类后下 对于含挥发油有效成分的药物 如金银花 鱼腥草 砂仁等 有效成分久煎易被破坏的药材 如大黄等 包煎 易漂浮于水面的药材 如海金沙等 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的药材 如辛夷等 使药液浑浊的药物 如蒲黄 灶心土等 先煎 目的 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或降低药物毒性 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 难溶于水的药物 矿物类 介壳类药物 质地坚硬 药味难出 打碎后先煎30分钟再下其他药 龙骨 石膏 赭石 牡蛎 先煎 有毒药物 生南星 生附子 为降低或消除毒性先煎1 3小时泥沙多的药物 灶心土等 质轻量大的药物 芦根 茅根等 先煎 澄清后取汁 以药汁代水再煎其他药物 附子 灶心土 芦根 茅根 后下 药物类型 气味芳香类药物目的 为防其药物挥发方法 一般药物煎好前10分钟放入 再与其他药物同煎 薄荷 藿香 砂仁 沉香 包煎 药物类型 粉末类 含绒类药物目的 防止煎后药液混浊及减少对消化道 咽喉的不良刺激 方法 纱布包好 再放入锅内与其他药物同煎 车前子 滑石 青黛 旋覆花 另炖 药物类型 贵重药物 人参 羚羊角片 鹿茸等 目的 为保存贵重药的有效成分 尽量减少损耗方法 将药物切成小片 单味煎煮2 3小时 煎好后 单独服用或兑入汤药中同服 烊化 药物类型 胶质类或黏性大且易溶的药物 阿胶 鹿角胶 饴糖等 目的 防止药物粘锅煮糊 附着他药而影响药效方法 单独加温溶化或置于刚煎好的去渣药液中 微煮或趁热搅拌 使之溶解 机器煎药 根据处方将各药混合装入以特殊布料制成的煎药袋内 用冷水浸泡30 60分钟 加入适量水 将水和浸泡好的中药连袋投入煎药机内 调节温度和时间 优点 方便卫生 剂量均匀 省时省力 可随时服用 一剂或多剂一次煎成 一 内服法1 服药时间 三 用药方法 一般中成药宜在进食前 后0 5 1小时服用 一日2 3次 急性病 热性病应随煎随服 治疗咽喉疾患的药 清热解暑药宜不拘时间频服 止泻药宜及时给予 按时再服 泻止停药 滋补药宜空腹服用制酸药宜饭前1小时服用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消导药 健胃药饭后1小时服用 饭前服药 饭后服药 定时服药 平喘药 截疟药发作前2 3小时月经不调药在月经前3 7天服 安神药宜睡前半小时服用 缓下药宜入夜睡前服用 病情严重者 可不拘于此 应酌情给药 睡前服药 2 服药剂量 一般服法 一般汤剂一日一剂 分2 3次服用 间隔4 6小时为宜 小儿酌减 顿服 病情紧急者 可一次一煎 大量顿服小量频服 呕吐病人和小儿患者宜少量多次服用 2 服药剂量 不拘时服 病在口腔 咽喉宜缓慢频服或随时含服 不拘量服 对发汗 泻下 催吐等 服药剂量不必拘泥 一般以中病即止为宜 定时服用 丸剂 散剂 膏剂等中成药 按说明 3 服药温度 一 温服温服是指将煎好的汤药放温后服用 或将中成药用温开水 酒 药汁等温热液体送服的方法 一般汤剂均宜温服 一些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 如乳香 没药等宜温服 注意 1 汤剂放冷后 要温服时 应再加热至沸 放温后服用 2 不应舍去沉淀部分而只服清液 二 热服 热服是指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 或将中成药用热开水送服的方法 寒证宜热药热服 真热假寒证宜寒药热服 以减少病人服药格拒 回阳补益药 发汗解表药 活血化瘀药 透疹药等宜热服 三 冷服 冷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 或将中成药用凉开水送服的方法 热证宜寒药冷服 真寒假热证宜热药冷服 止血 收敛 清热 解毒 祛暑等汤剂宜冷服 1 助药力 2 察病情 3 慎饮食服中药期间 饮食宜清淡 易消化 尤其对于实证 对于一些久病体虚或平素年老体弱者 在清淡易消化饮食前提下 适当喝些鸡汤或鱼汤 有利于体虚的康复 4 药后调护 二 外服法 1 膏药一切外科病证初起 已成 溃后各个阶段 均可应用 2 油膏适用于肿疡 溃疡 皮肤病的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 肛门疾病等也可应用 3 箍围药凡外疡无论初起 成脓或溃后 肿势散漫不聚 无集中硬块者 均可使用本法4 掺药 1 消散药用于肿疡初起 而肿势局限于一处者 2 提脓祛腐药溃疡初起 脓栓未落 腐肉未脱 或脓水不净 新肉未生的时候 均可使用 3 腐蚀药与平胬药 4 生肌收口药 5 止血药 6 清热收涩药 5 洗剂一般用于急性 过敏性皮肤病 酒齄鼻和粉刺等6 酊剂一般用于疮疡未溃及皮肤病7 草药一切外科病菌之肿疡 具有红肿热痛的阳证 创伤浅表出血 皮肤病止痒 毒蛇咬伤等均可使用 三 其他方法 1 含嗽给药法2 阴道给药法3 药擦浴降温法4 中药保留灌肠法5 中药注射给药法6 超声雾化吸入法7 中药离子导入疗法8 中药穴位介入疗法 第二节中药用药 八法 及护理 八法 通常是指汗法 吐法 下法 和法 温法 清法 消法 补法 每一种治法都是经过四诊合参 审证求因 辨明证候 病因 病机之后 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 一 汗法及护理 概念 解表法 是一种疏散表邪 促使人体微微出汗 将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治法 适用证 外感表证 疹出不透 疹发不畅 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水肿实证兼有表证 护理措施 服药期间 饮食宜清淡 易消化的食物 忌食酸性和生冷 油腻的食物 汤药宜武火快煎热服 饮热水 热饮料等以助药力 服药后 宜卧床加盖衣被休息 促发汗 观察生命体征及出汗特点 发汗应以遍身微汗为宜 即汗出邪去为度 汗出不彻 继续用药 汗出过多 口服糖盐水或输液 大汗不止 易致伤阴耗阳 应及时报告医师 采取相应措施 汗出热退时 应及时用干毛巾或热毛巾擦干 忌用冷毛巾擦拭 以防毛孔郁闭 不利病邪外达 大汗淋漓者 暂时不要给予更衣 可在胸前 背后铺上干毛巾 汗止时再更换衣被 注意避风寒 防止复感 护理措施 病位在表 药后无汗者可针刺大椎 曲池穴以透邪发汗 发汗要因时因人而宜 暑天炎热 汗之宜轻 冬令严寒 汗之宜重 体虚者 汗之宜缓 体实者 汗之宜峻 服用含有麻黄的药物后 要注意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变化 服发汗解表药的同时 禁用或慎用解热镇痛类的西药 以防汗出过多而伤阴 二 吐法及护理 概念 涌吐法 是通过涌吐的方法 使停留在咽喉 胸膈 胃脘等部位的痰涎 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适用证 病位在上 病势急暴 体质壮实 实邪壅塞的病证 包括中风的痰涎壅盛 癫狂 宿食 食厥 气厥 胃中残留毒物等 慎用于 体虚气弱 尤其是孕妇 老人 小儿 护理措施 涌吐药一般分两次服用 如第一次已吐者 需根据医嘱 决定是否服第二次 服药后不吐者 可用压舌板刺激咽喉部 助其呕吐 卧床病人应将其头偏向一侧 避免呕吐物误入呼吸道 吐后用温开水漱口 及时清除呕吐物 服药得吐者 叮嘱患者坐卧避免风吹 以防吐后体虚 复感外邪 护理措施 呕吐不止者 可服少许姜汁或冷粥解之 严重呕吐者 应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呕吐物的色 量 质 有无出血等 并作好记录 呕吐后不应立即进食 稍后可给予清淡 易消化的素食 忌食生冷 肥甘厚味或粘腻之品 食物中毒或服毒患者 可根据需要保留呕吐物以便化验 三 下法与护理 概念 泻下法 是通过荡涤肠胃 通利大便 使停留在肠胃的有形积滞从大便而出的一种治法 适用证 适用于燥屎内结 宿食不化 结痰停饮 瘀血内停等证 护理措施 1 寒下 适用于里实热证 代表方有大承气汤 增液承气汤等 1 应安排在调节温湿度方面良好的病室 使病人感到凉爽 舒适 有利于静心养病 2 大承气汤正确煎煮方法是 先煎方中的枳实和厚朴 大黄后下 芒硝冲服 以发挥泻下作用 3 服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 观察排泄物性质 量 次数 颜色 腹痛减轻的情况 若出现虚脱 应及时救治 4 在服药期间必要时应暂禁食3 5日 待燥屎泻下后再给病人服米汤 面条等易消化 养胃气的饮食 忌食油腻 辛辣食物及饮酒 5 表里无实热者及孕妇忌用 护理措施 2 温下 适用于因寒成结之里实证 代表方有大黄附子汤 温脾汤等 1 里寒病人宜住向阳病室 注意保暖 2 在饮食上应给予温热性味之食品 3 温脾汤 方中大黄应先用酒洗后再与其它药同煎 药宜饭前温服 4 服药后应观察腹部疼痛减轻情况 宜连续轻泻 服药后 如腹痛渐减 肢温回缓 则病势好转 护理措施 3 润下 适用于热盛伤津 或病后津亏未复 或年老津涸 或产后血枯便秘 或习惯性便秘等 代表方有五仁汤 麻子仁丸等 1 润下药一般宜早 晚空腹服用 在服药期间应配合食疗以润肠通便 如香蕉 蜂蜜 果仁 菜泥有助于通便 2 对习惯性便秘病人应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也可在腹部进行按摩疗法 护理措施 4 逐水 适用于水饮停聚体内 或胸胁有水气 或腹肿胀满 凡脉证俱实者 皆可逐水 代表方有十枣汤等 1 逐水药多用于胸水和腹水病证 服药后要注意心下痞满和腹部胀痛情况 2 由于此药有毒而力峻 易伤正气 所以体虚 孕妇忌用 有恶寒表证者不可服用 5 攻补兼施 适用于里实证虚而大便秘结者 代表方有新加黄龙汤 增液承气汤 四 和法与护理 概念 和解法 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 使半表半里之邪 或脏腑 阴阳 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 适用证 适用于邪犯少阳 肝脾不和 寒热错杂等病邪在半表半里之证 护理措施 服药期间 饮食宜清淡 忌食油腻及辛辣之品 服和解少阳药期间 应忌食萝卜 服调和肝脾药期间 应作好情志护理 使病人心情舒畅 服调和肠胃药时应注意观察腹胀及呕吐情况 五 温法与护理 概念 温阳法 是通过温里祛寒的方法 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证 寒邪直中脏腑 寒饮内停 阳气衰微等证 忌用 真热假寒者 素体阴虚者 护理措施 1 辨别寒热真假 温法必须针对寒证 热证误用温热护法 可加重病情 要因人 因时 因地制宜 若素体火旺之人 或属阴虚失血之体 或夏天炎暑之季 或南方温热之城 剂量一般宜轻 且中病即止 若冬季气候寒冷或素体阳虚之人 剂量可适当增加 护理措施 温中祛寒药适用于久病虚证 由于药力缓 见效时间长 应嘱咐病人要坚持服药 温经散寒药适用于寒邪凝滞经脉之证 服药后 应注意保暖 尤以四肢及腹部切忌受凉 护理措施 回阳救逆药适用于阳气衰微 阴寒内盛而致的四肢厥逆 阳气将亡之危证 若昏迷病人可通过鼻饲法给药 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服药中出现咽喉疼痛 舌红 咽干等症时 为虚火上炎 应及时停药 服药期间 注意保暖 宜进温热饮食 忌食生冷寒凉 厚腻硬固之品 六 清法与护理 概念 清热法 是通过清热泻火 凉血等方法 使邪热外泄 以清除里热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证 里热证 禁用 真寒假热 虚阳上越等证 脾胃虚寒者 孕妇 护理措施 服药期间 饮食宜素淡 多食蔬菜瓜果 室内温度 衣被宜偏凉 服药时宜温服或凉服 服药期间 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热清邪除后宜停药 以免久服损伤脾胃 七 消法与护理 概念 消导法 是通过消食导滞 软坚散结的方法 使气 血 痰 食 水 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逐渐消散的一种治法 适用证 饮食停滞 气滞血瘀 水湿内停 痰饮不化 禁用 年老体弱 脾胃虚弱 孕妇等 消法和下法 共同 祛除有形实邪 病位 下法 以胃肠道为中心的 中下两焦的病变 特别是下焦 消法 全身 包括脏腑 包括肌肉 筋骨 经络 全身上下 内外 病位比较宽 病势 下法 病程较短 病势急暴 消法 渐积形成 病势较缓 病程较长 正气的状况 下法 适应病证是病程较短 病势较急 往往正气虚衰不太明显 或者不重 消法 病程较长 往往处于邪实正虚 护理措施 服药期间 饮食宜清淡 勿过饱 消导之剂 应根据方药的气味清淡 厚薄之别采用不同的煎药法 汤剂宜在饭后服 不可就服 中病即止 服药期间 观察大便次数 形状 一旦食消滞化 脾气得运 应停药 服消食剂不可与补益药 收敛药同服 以免降低药效 八 补法与护理 概念 补益法 是通过补养的方法 恢复人体脏腑或气血阴阳之间平衡的一种治法 适用证 各种虚证 禁用 凡实证而表现虚证假象者 如脾胃实热而食滞不化 护理措施 汤剂宜文火久煎 药宜饭前空腹服用 如遇外感 应停服 服药期间 饮食宜清淡 易消化 忌食辛辣 油腻 生冷之品 忌食萝卜和纤维素多的食物 服药期间 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血色素 体重及其他病情变化 鼓励病人坚持用药 第三节常用中草药中毒解救及护理 一 毒性的含义1 毒 是药物的总称2 毒 是指药物对人体的某种偏性3 毒 是指药物作用强弱的不同4 毒 是指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 二 引起中毒的因素1 误服伪品2 品种混乱3 剂量过大 服用时间过长4 炮制不当5 剂型问题与服法不当6 配伍不当7 体质因素 三 常用易中毒中药的分类1 生物碱类2 甙类3 毒蛋白类4 毒蕈类5 动物类6 矿物类 四 中草药中毒的解救护理 一 应立即停止接触及服用有毒药物 二 迅速清除毒物 1 催吐适用于口服有毒药物2 3小时以内 清醒 能合作的病人 一般先饮温开水后 再用压舌板刺激咽后壁 引起反射性呕吐 反复数次 直至胃内容物完全吐出为止 2 洗胃 是清除胃中残留毒物最有效的方法 适用于催吐无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