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大水沟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符合题意,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每小题3分,8题,共24分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100cmb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c小明上学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0m/sd人的体温大约是502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a牛顿(n)b米/秒(m/s)c千克(kg)d帕斯卡(pa)3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经过捕获、缓冲、拉回、锁紧四个步骤,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如图所示,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那么,对接后的“神舟八号”飞船相对下列哪一个参照物是静止的()a月球b地球c太阳d“天宫一号”飞行器4十八大作出人性化特别安排,中央允许四川省代表团的蒋敏代表和罗玮代表携带出生后刚4个多月孩子参会下列关于小孩子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10b质量8kgc身高1.65md大声啼哭时,噪声达到1000db5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被悬吊起来的小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你会观察到的现象是()a小球仍能被弹开,也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b小球不能被弹开,也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c小球不能被弹开,但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d小球仍能被弹开,但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6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下列物理现象正确的是()a“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b“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c“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d“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男低音”和“女高音”歌手同台演出,这里的“低”、“高”是指声音的响度b城市道路两旁修建隔音板是为了从声源处减弱噪声c声呐系统利用超声波可探知海洋的深度d医院中用“b超”诊病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8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现象b“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是因为水分蒸发吸收了人体的热d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热空气遇冷液化现象二、填空题(把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每空1分,10小题,共20分)9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64m=m; (2)2m/s=km/h (3)15s=ms10我国南海油气资源储量丰富,“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在南海开展钻探活动时,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已知海水中的声速是1531m/s,则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m,石油和天然气属于(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1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歌词中“竹排江中游”是以为参照物,“青山两岸走”是以为参照物12闻到花园传来淡淡的花香,这是现象;热天在教室地面上洒上清水会感到凉爽这是利用了水吸热实现了降温的目的132009年春晚的小品不差钱,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欢,小艳在现场听到“小沈阳”的声音是由产生的,靠传播过来的14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明,他把闹铃关掉,这是在(填“人耳处”、“传播过程中”或“声源处”)控制噪声的这里所说的逐渐变强,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改变了15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特征可判断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加热到第10min时,该物质的状态为(选填“液态”、“固态”或“固液共存”)16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17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干冰使空中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熔化成水形成雨冷藏室中取出的盒装酸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酸奶盒表面会附有一层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热量液化形成的18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m/s三、作图、实验题(按照题中要求,请把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5小题,共32分)19(1)如图1所示,木块的长度是cm(2)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20如图,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斜面的作用是;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原因(3)若图中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21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选填“左”或“右”)图;(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说明此时的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22研究声现象:(1)如图1所示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填写序号,下同);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研究声音特征有关的是(2)图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3)在探究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小明将一把钢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一定,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向上拨动钢尺的另一端,钢尺拍打桌面发出声音(如图2所示),发现向上拨动钢尺的幅度越大,桌面被拍打得越响根据上述现象,小明得出了“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结论你认为小明得出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的理由是(4)小明还用钢尺探究了音调与频率关系,实验时他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等的力拨动钢尺,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低了,同时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由此可得结论是:;实验中小明发现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23小明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有关(2)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3)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液面上方空气流动有关,该实验的研究方法是(选填“转换法”、“控制变量法”)四、综合题(按照题中要求,请在答题卷指定位置作答2小题,共24分)24一列长为300m的火车匀速穿过一条长1700m的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100s,求:(1)火车运行的速度;(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25以下表格是北京到上海d301的列车时刻表 车次站次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运行时间里程/kmd3011北京始发站21:350分0d3012常州06:2906:318h54min1298d3013上海07:39终点站10h4min1463请根据列车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1)d301次列车由北京到上海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千米/小时?(2)某次列车速度为120km/h如果此列车从北京开往上海,那么从北京到上海坐此列车需要多长时间?2015-2016学年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大水沟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符合题意,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每小题3分,8题,共24分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100cmb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c小明上学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0m/sd人的体温大约是50【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估算法【分析】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初步的估测能力【解答】解:a、错误,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15cm;b、正确,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c、错误,小明上学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d、错误,人的体温大约是37;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度、质量、速度、温度的估测,在学习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逐步培养自己的估测能力2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a牛顿(n)b米/秒(m/s)c千克(kg)d帕斯卡(pa)【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速度的单位有:m/s和km/h两个,其换算关系为:1m/s=3.6km/h【解答】解:a、牛顿是力的单位;b、米/秒是速度的单位;c、千克是质量的单位;d、帕斯卡是压强的单位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中各个物理量单位的认识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和千米/时(km/h)3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经过捕获、缓冲、拉回、锁紧四个步骤,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如图所示,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那么,对接后的“神舟八号”飞船相对下列哪一个参照物是静止的()a月球b地球c太阳d“天宫一号”飞行器【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推理法【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与参照物相比,物体位置有变化,说明物体在运动;物体位置没有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运动方向和快慢都相同的两个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解答】解:“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以对方为参照物,两者都是静止的所以选择“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州八号”是静止的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参照物的选择,不仅考查基本知识,还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十八大作出人性化特别安排,中央允许四川省代表团的蒋敏代表和罗玮代表携带出生后刚4个多月孩子参会下列关于小孩子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10b质量8kgc身高1.65md大声啼哭时,噪声达到1000db【考点】质量的估测【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一些常见物理量的估测能力,需要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物理量单位、大小有所认识,此题就会得到正确答案【解答】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小孩的体温与此温度差不多此选项错误;b、刚出生4个月的小孩质量在6kg10kg之间此选项正确;c、中学生的身高在1.65m左右,刚出生4个月的小孩身高不可能达到1.65m此选项错误;d、啼哭的小孩,声音再大,不可能达到1000db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5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被悬吊起来的小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你会观察到的现象是()a小球仍能被弹开,也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b小球不能被弹开,也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c小球不能被弹开,但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d小球仍能被弹开,但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与能量【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产生原因是振动;声音的传播条件靠介质根据这两条来判断【解答】解:在月球上,敲击音叉时仍会振动,这种振动会使小球弹开;但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听不到声音故选d【点评】掌握好声音产生的原因(振动)和传播的条件(介质),会用这些知识点分析现象6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下列物理现象正确的是()a“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b“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c“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d“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分析物态变化时,首先分析生成物的状态,然后看是由什么状态形成的,最后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来判断【解答】解:a、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正确;c、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解答这类题我们首先要判断出生成物的状态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男低音”和“女高音”歌手同台演出,这里的“低”、“高”是指声音的响度b城市道路两旁修建隔音板是为了从声源处减弱噪声c声呐系统利用超声波可探知海洋的深度d医院中用“b超”诊病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声现象【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女声一般情况下音调比男声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利用回声现象可以测量海洋深度;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a、由于声带的特点不同,所以女高音的振动快,音调高男低音振动慢,音调低所以我们经常说的“男低音”、“女高音”中的“高”和“低”指的是音调此选项错误;b、城市道路两旁修建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此选项错误;c、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声呐系统利用超声波可探知海洋的深度此选项正确;d、医院中用“b超”诊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了解病人身体的情况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声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声现象,包括音调与响度的区别,减弱噪声的途径、回声测距和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都是声现象单元的重要规律,需要熟练掌握8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现象b“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是因为水分蒸发吸收了人体的热d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热空气遇冷液化现象【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出热量的物体变化过程有:凝固、液化和凝华【解答】解:a、冬天室内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是需要放出热量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雪熔化时吸热,使气温降低,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身上的水蒸发吸热,从人体带走热量,所以会感觉冷,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饮料罐上的“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不是由空气液化来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六种物态变化,并且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二、填空题(把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每空1分,10小题,共20分)9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64m=6.4105m; (2)2m/s=7.2km/h (3)15s=1.5104ms【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本题根据不同物理量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解答】解:(1)1m=106m,64m=64106m=6.4105m;(2)1m/s=3.6km/h,2m/s=23.6km/h=7.2km/h;(3)1s=103ms,15s=15103ms=1.5104ms故答案为:(1)6.4105;(2)7.2;(3)1.5104【点评】本题考查了不同物理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属于考试的基础知识题,注意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和指数的运算10我国南海油气资源储量丰富,“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在南海开展钻探活动时,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已知海水中的声速是1531m/s,则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2296.5m,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能源的分类【专题】声现象;能源的利用与发展【分析】(1)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2)能够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得或可以重复利用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不能够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得或不可以重复利用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解答】解:(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3s=1.5s;由v=可得,该处海水的深度:h=vt=1531m/s1.5s=2296.5m;(2)石油和天然气不能够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得,也不能重复利用,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故答案为:2296.5;不可再生【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二是能源的分类,知道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能源的概念1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歌词中“竹排江中游”是以岸为参照物,“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照物【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了则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物体是静止的”判断题中所选参照物是什么【解答】解:竹排相对于岸位置不断变化,则“竹排江中游”是以岸为参照物;两岸的青山相对于竹排的位置不断变化,则“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照物故答案为:岸;竹排【点评】知道: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了则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这是解题的关键12闻到花园传来淡淡的花香,这是扩散现象;热天在教室地面上洒上清水会感到凉爽这是利用了水蒸发(汽化)吸热实现了降温的目的【考点】扩散现象;蒸发及其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1)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蒸发属汽化现象,需要吸引热量,蒸发有致冷作用【解答】解:(1)闻到花园传来淡淡的花香,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热天在教室地面上洒上清水会感到凉爽这是利用了水蒸发(汽化)吸热实现了降温的目的故答案为:扩散;蒸发(汽化)【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扩散现象以及蒸发现象的应用实例,属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132009年春晚的小品不差钱,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欢,小艳在现场听到“小沈阳”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靠空气传播过来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声现象【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解答】解:人发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人发出的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里故答案为:振动;空气【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是一道基础性题目14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明,他把闹铃关掉,这是在声源处(填“人耳处”、“传播过程中”或“声源处”)控制噪声的这里所说的逐渐变强,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响度改变了【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响度【专题】声现象【分析】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解答】解:他把闹铃关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闹铃声逐渐变强,说明声音的振幅增大,则响度变大故答案为:声源处;响度【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15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特征可判断该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加热到第10min时,该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选填“液态”、“固态”或“固液共存”)【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是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2)分析图象发现物质从第1min开始熔化,到第4min熔化结束,熔化之前是固态,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熔化结束后变成液态【解答】解:由图可见,该物质图象上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为晶体;物质的熔化过程是从第5min到第15min,因此在第10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故答案为:晶体;固液共存【点评】观察物质熔化或凝固图象时,首先要根据是否有一定的熔点或凝固点来确定物质的性质,再通过寻找关键的时间点与温度点来判断其所处的状态16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熔化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放出(“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称为熔化,该过程是吸热的;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称为凝固,该过程是放热的【解答】解:让白糖变成糖浆,即由固态变为液态,故是熔化;在石板上蘸上糖浆,等糖浆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糖画故答案为:熔化;放出【点评】本题考查熔化和凝固应用的,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特点17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干冰使空中的水蒸气凝华(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熔化成水形成雨冷藏室中取出的盒装酸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酸奶盒表面会附有一层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出热量液化形成的【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解答】解:(1)人工降雨的原理是: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在下落过程中熔化变成雨;(2)从冰箱冷藏室中取出的盒装酸牛奶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酸奶,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酸奶盒上,液化放热故答案为:凝华;放出【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的了解情况,物态变化到处可见,要学会观察,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判断出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18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12.50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0.150m/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照片中小球两位置之差就是小球运动的路程,读取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求出小球的路程s及走这些路程所用时间t,然后由速度公式求速度v【解答】解:(1)由照片可以看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小球在a点的位置坐标为0cm,在f点的位置坐标是12.50cm,则小球由a到f的路程为s1=12.50cm(2)小球由b运动到f所用时间t=0.2s4=0.8s,通过的路程为s2=12.50cm0.50cm=12.00cm,则它的平均速度为v=15.0cm/s=0.150m/s故答案为:12.50;0.15【点评】这是一道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是:看清频闪照片,由照片求出物体的路程、运动时间,然后由公式v=求速度三、作图、实验题(按照题中要求,请把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5小题,共32分)19(1)如图1所示,木块的长度是2.90cm(2)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4【考点】长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定量思想;图析法;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1)刻度尺的使用要首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3.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3.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然后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00cm处当作“0”刻度,末端刻度值为3.90cm,物体长度为3.90cm1.00cm=2.90cm(2)由图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所以显示的温度低于0,为4故答案是:(1)2.90;(2)4【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刻度尺和温度计的使用,要首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0如图,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进行测量的;(2)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车获得下滑动力加速下滑;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填“大”或“小”),原因便于记时测量时间误差小(3)若图中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0.12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实验题;信息给予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需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距离和运动时间;(2)实验时,用斜面可以使小车获得动力加速下滑,斜面放的坡度要小些,这样小车的运动时间时间长;(3)从图中秒表读出小车通过全程所用时间和小车运动距离,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求出上半程、下半程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上半程和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解答】解:(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其中s代表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刻度尺测量;t代表小车运动的时间,用秒表测量;(2)实验时,用斜面可以使小车获得动力加速下滑;斜面放的坡度要小些,这样小车的运动时间时间长,便于测量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以减小误差;(3)由图知,小车通过全程的距离s1=60cm=0.6m,运动时间t=5s,v=,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0.12m/s;由图知,上半程,s2=0.3m,t2=3s,v=,上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2=0.1m/s;下半程,s3=0.3m,t3=5s3s=2s,v=,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3=0.15m/s比较可知,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故答案为:(1)v=;(2)使小车获得下滑动力加速下滑;小;便于记时测量时间误差小;(3)0.12;小于【点评】此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测量和计算,重点考查分析实验数据得到实验结论的能力,属于基本的实验题目21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b;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左(选填“左”或“右”)图;(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99,说明此时的大气压小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保持向平,不能俯视或仰视;掌握沸腾时与沸腾前现象的区别: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2)(3)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并且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水沸腾时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4)由气态变液态属于液化【解答】解:(1)图中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相平,故a、c错误,b正确;由图乙知,左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图象,右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图象;(2)由实验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9,所以水的沸点是99由于沸点小于100,所以此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水沸腾时,烧杯口上方有大量的“白气”产生,这主要是因为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答案为:(1)b;左;(2)99;小于;(3)停止加热;(4)液化【点评】此题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沸腾时和沸腾前现象的区别及沸腾时的特点等,此题属于中等题22研究声现象:(1)如图1所示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填写序号,下同);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研究声音特征有关的是(2)图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3)在探究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小明将一把钢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一定,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向上拨动钢尺的另一端,钢尺拍打桌面发出声音(如图2所示),发现向上拨动钢尺的幅度越大,桌面被拍打得越响根据上述现象,小明得出了“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结论你认为小明得出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的理由是此实验应使钢尺振动发声,不能使桌面被拍打而发声(4)小明还用钢尺探究了音调与频率关系,实验时他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等的力拨动钢尺,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低了,同时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由此可得结论是: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实验中小明发现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钢尺发出的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控制变量法;图析法;声现象【分析】(1)据各个实验中所体现的问题逐个分析即可判断;(2)图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振动放大,即通过乒乓球的振动体现出音叉的振动,即转换法(3)实验研究钢尺振动时的响度跟钢尺振幅的关系,应该收集钢尺的振动幅度和钢尺响度,收集其他声音会干扰实验结果;(4)音调和物体的振动快慢有关;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解答】解:(1)发声的音叉溅起水花,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力越大,鼓声越响,即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该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该实验说明固体可以传声;该实验说明音调的高低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故如图所示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研究声音特征有关的是(2)图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3)实验时眼睛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耳朵听钢尺振动产生的响度,我们不是研究桌子振动的幅度和桌子的响度,不能收集桌面被拍打而发声(4)实验时他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等的力拨动钢尺,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低了,同时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由此可得结论是:音调和物体的振动快慢有关,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很慢,频率小于20hz,人耳感觉不到故答案为:(1);(2)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3)错误;此实验应使钢尺振动发声,不能使桌面被拍打而发声;(4)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钢尺发出的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点评】分清是研究哪个物体的振动的响度和幅度且掌握人听到声音的四个条件:频率在2020000hz,有一定的响度,有介质,耳朵完好等知识是解决最后两题的关键23小明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2)通过ac两图的对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流泥沙输移机制-洞察及研究
- 培训计划与实施步骤指南
- 新护理病历书写规范2讲课文档
- 2025年海南省文昌市辅警招聘考试题题库(含参考答案)
- 超市的实习报告(集合15篇)
- 2025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高中政治整体与部分课件
- 《智慧化税费申报与管理》课件 项目六 其他税智慧化申报与管理下
- 2026届海北市重点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高三班主任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 《高效能电机》课件
- 2025年新华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年中国老花眼镜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汽车维护与保养 任务工单1 发动机油液与滤清器检查及更换
- 外科腹腔镜手术护理
- 非专用化妆包项目质量管理方案
- 工程类公路培训课件
- 2024年度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课件
- 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EPC工程设计施工范围及主要工程量
- 《汽车电工电子》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