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测评(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阅读题(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马身人首(罗丹)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b.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 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解析:文中强调指出“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而b项所述则是历史事实。答案:b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c.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解析:c项说悲剧的“心理距离”让人们“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而原文认为欣赏悲剧时,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并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答案: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b.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双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d.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解析:d项,主要讲人们喜欢欣赏“悲剧”的原因,只着眼于欣赏者,没有谈及悲剧的“冲突、抗争、毁灭”;说其能让欣赏者“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原文是体验“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答案:d二、课内文本阅读(15分)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45题。(7分)阁夜唐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这首诗中,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与凄凉身世之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试作具体分析。(4分)答案:以“鼓角”“野哭”写乱世之音,以星影“动摇”暗写乱世之象,都寄托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情。在这样的景况下,他独处天涯,远方亲友音信全无,这自然又勾起了身世凄凉之感,然亦无可奈何,只能“强移栖息一枝安”而已。5.请找出诗中哪几个地方用了典故,试举其中一例分析其用典的妙处。(3分)答案:“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卧龙跃马终黄土”三句用典。如“三峡”一句表面写夜中所见,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联系典故出处,便可以认识到诗人真正要表达的是“百姓劳于兵革”,诗人深以为忧。诗人用典之妙在于事与诗中意境合为一体,而使人不觉得这是用典。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8分)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唐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从全诗来看,诗人的茫茫愁思因何而起?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4分)答案:(1)从首联来看,诗人登高临远,看到眼前苍茫的景象,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2)从尾联来看,诗人被贬蛮荒之地,难免有仕途失意之愁;(3)从诗歌标题和最后一句看,诗人与朋友彼此隔离,音讯不通;(4)加之远离故土,身居异乡,难免产生思念朋友、想念家人之愁。7.本诗颔联、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4分)答案:颔联与颈联主要运用了比喻的艺术手法。颔联表面上好像是在描写夏季的“惊风密雨”侵袭“芙蓉薜荔”的景象,实际上却是暗写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围攻、迫害,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含蓄;颈联以“曲似九回肠”的江流来比喻诗人百结的愁肠,自然贴切。(如答“象征”“双关”“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手法,分析合理也可)颔联、颈联在写景角度上有动与静、近与远的不同。颔联描绘风急雨骤中的景象,是近景、动景;颈联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静景。三、课外文本阅读(16分)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89题。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宋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艹频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解析:答题时读懂上片的内容,词人午睡醒来,觉室内异常清静,使人愁闷。于是词人打起帘子,把春愁全放了出去。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像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此处写得有特色,成功地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由此判断为比拟(拟物),然后分三步答题:明确手法,结合诗句阐释手法,说出表达效果。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解析:或抓住全词中能够透露词人愁绪的关键词,例如上片中的“春愁”“无侣”“自对”,下片中的“无人处”“未成”,自然把握此词抒发的孤独惆怅之感。或抓住全词中美好的意象,例如上片中的“黄鹂”,下片中的“絮影艹频香”“梨花雨”,自然会把握春景中寄寓的欣悦自得之情。或从整体上把握全词的感情,例如上片中的“卷帘”这个动作可以理解为“打开帘子,让外面清新的空气进来,把烦闷放出去,心情为之舒畅”。“自对黄莺语”也可理解成安逸、悠闲之举。下片的“春在无人处”也可以理解为发现春之所在的惊喜之情。当然还可以看到“春景”和“春愁”的并存,就可以答出第三种答案。无论怎么选择,一定不要忘记思想感情题的解题四步:明感情,释句意,点氛围,点手法。答案:(1)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2)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柳絮脉脉艹频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3)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011题。(8分)长安春望唐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注:卢纶(739799),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生不得重用。诗中刻画了怎样一位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诗中刻画了一位思乡盼归、怀才不遇的游子形象。主人公白发苍苍,在春风吹拂、春草如茵的季节独自一人漂泊流荡在荒远的秦关,家如在梦中。远望家乡,浮云缭绕,遥不可及;近看宫阙,错落有致,落日笼罩,而独自神伤。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愁苦万状和无限悲叹。11.尾联表现了诗人哪几种情感?(4分)答案:(1)对遭逢世难的伤感;(2)孤独寂寞的愁苦;(3)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4)客居他乡的羁旅的惆怅。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面对美如西施一样的西湖,竟然伸出光脚,把西湖当作洗脚盆,把西湖水当洗脚水,这跟焚琴煮鹤一样大煞风景,既没有文化,也没有文明。b.随着指挥员一声口令,顿时战车轰鸣,硝烟弥漫,枪炮声振聋发聩。在直升机编队的掩护下,坦克、步兵战车、反坦克导弹车组成的前沿攻击队迅猛冲击。c.皇马新援伊斯科遗憾地表示:厄齐尔被皇马转卖给阿森纳,令他的皇马队友们都如丧考妣;c罗更是满心郁闷,因为厄齐尔是为他输送“炮弹”最多的队友。d.原来,在贫困山区,还有那么多贫困失学的少年。我暗下决心,将来有能力了,一定要对他们鼎力相助,让他们也能上学,让他们摆脱贫困,改变命运。解析:b项,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c项,如丧考妣:像死了父母一样,形容非常伤心和着急(贬义词)。d项,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以上三项均与语境不符。答案:a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嫦娥”三号的成功落月,首次做到了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具有里程碑意义。b.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想问题、办事情都应该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c.江山胜览图描绘了仲春季节江南山水风光和人们日常生活,不仅是研究元代社会的“百科全图”,而且是研究元代绘画的重要图像资料。d.政府如果不能推动官员财产公开,把权力晒在阳光下,就难以真正改变目前公款消费、权力寻租,也就无法保证反腐的有效性和长久性。解析:b项,句式杂糅,“从出发”与“以为出发点”杂糅;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是研究元代绘画的重要图像资料,而且是研究元代社会的百科全图”;d项,成分残缺,“改变”后面缺中心语“的现状”。答案:a1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从笔到电脑,汉字的书写正在经历一场颠覆性的变化,认识汉字和书写汉字逐渐成为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大家现在可以预见的是,不太遥远的未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会表现出一些普遍的共性。,所以,重点在于,让我们的文化生态稳定而绵长地延续下去。汉字的书写能力是否真的到了需要拯救的时候如何在传统和现代的裂缝之中,找到维系文化的纽带输入法的时代中,汉字的书写究竟何去何从认识汉字、受过汉字书写的训练,但却更多地依赖间接书写我们又该如何解决汉字书写问题不管人们喜欢还是不喜欢,书写的变化会越来越快a.b.c.d.解析:前面三处横线是关于汉字书写问题的设问,按照“何去何从是否需要拯救如何拯救”的逻辑顺序连续发问,对应句子的排列为;句体现的是输入法时代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的“共性”,应填入破折号后的横线处;句摆出书写变化的现实,是后面表述内容的原因,应填入倒数第二处横线;句中的“维系文化的纽带”对应后句的“文化生态延续”,应填入最后一处横线。答案:c15.阅读下面的信息,总结微信的几个特点。(不超过20字)(5分)微信是一款即时通讯服务应用软件。微信支持跨系统平台操作,多款系统平台均可使用。用户可通过网络用手机、平板或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文字。微信还附带“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多个服务插件。不仅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大部分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答案:平台多,通讯内容多样,功能丰富,免费。16.下面是某种发光中性笔的产品介绍,请你据此写两句能反映该产品特点的广告词,每句要求采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6分)本产品由书写装置和发光装置组成,笔帽上端设一开关体,通过打开开关可实现照明功能。本产品在保留了中性笔原有的书写功能的同时,满足了在黑暗的环境下可以照明使用的功能。本产品采用上圆盘形灯座与下圆盘形灯座的结构大幅度地提高了照明的范围和光线的强度。答案:(1)一笔于身,光明随行。(2)在黑暗中书写光明,在书写中照亮人生。五、作文(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温暖的巢穴的勇气。”蛹就问蝶:“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蝶告诉它:“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实现理想,要有不凡的人生,必须敢于为实现理想而经历艰苦的磨砺,在磨砺中重新更生,塑造一个“新我”。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解析:这则寓言不仅讲了生命升华的道理,还对管理创新有深刻寓意,即在创造中进行破坏,打破以往赖以成功的基石去寻找新的发展思路。答案:生命真意美丽的烛火在黑夜中静静地释放着生命的美丽。因为渴望光亮,她成了光明的宠儿,虽然牺牲了芯和油,甚至是生命,但她却成就了辉煌。烛的人生,何尝不是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