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西部大开发西安市商贸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实施西部大开发西安市商贸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实施西部大开发西安市商贸业发展规划.doc_第3页
实施西部大开发西安市商贸业发展规划.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为指导,抢抓机遇,推动西安商贸业实现跳跃发展,促进西安经济的腾飞,依据西安市实施西部大开发经济社会发展纲要(2000年2010年),特做实施西部大开发西安市商贸业发展规划。 一、西安商贸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商贸业以建设我国北方西部地区商贸中心为目标,发展大商贸,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经过不懈努力,初步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流通格局,为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一)流通规模不断扩大。199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98.18亿元。比1995年的180.17亿元增长65.56%,占当年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7.07%。 (二)商贸市场设施建设发展迅速。1999年全市商业网点超过10万个,千人拥有网点数14.3上个。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总数478个,成交金额180.36 亿元,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市场20个,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商场21个。 (三)商贸业国企改革取得明显成效。通过抓大放小,转换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西安商贸业形成了一支以上市公司为主导的商贸骨干企业群。围绕产权置换,制度创新,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小企业,深化了国有企业改革。 (四)商贸业非国有经济成份增长迅速。1999 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18亿元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仅占30%。70多万从业人员中,非国有经济成份占85%。 (五)新型业态及营销方式发展势头良好。超市、便民店、专卖店、仓储商场等不断涌现,邮购、电视购物、信用消费、网上购物等从无到有,代理、配送、租赁等业务有了一定发展。1999年,全市有连锁企业40家,门店508个,总面积25万平方米,当年实现销售额15.6亿元。 (六)服务消费领域稳步拓展。1999年,全市餐饮服务网点达3.3万个,营业收入33.4亿元。依托旅游、发展餐饮服务业,新建和改造了一批面向大众、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餐饮服务和休闲度假设施。 西安商贸业虽有长足发展,但与全国同类城市相比,仍存在许多差距和问题。商贸业网点布局过于集中,批发、分销环节薄弱,缺乏辐射力强的现代化批发市场,要素市场发展缓慢,传统百货业仍占主体,新型业态规范化和规模化水平不高,新型营销方式尚处在起步阶段,缺乏现代营销理念,商业科技化含量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滞后,国企改革尚未完全到位,非国有商业竞争力不强。 二、西安商贸业发展环境 (一)有利条件 1、西部大开发为西安商贸业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作为中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西部大开发,西安必将成为重要的战略依托地,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的扶持,吸引更多国内外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必然有力地促进西安商贸业实现跳跃式发展。 2、区位优势为西安商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西安在全国区域布局上,承东启西、东联西进。随着内陆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和经济战略重心西移,这种区位优势对商贸发展十分有利。 3、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商贸业带来无限商机。西安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驰名的国际旅游热点城市之一。旅游业已成为西安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购物、娱乐、吃住等商贸服务业的发展。 4、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达617.17亿元,同比增长12.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98.78 元,同比增长5.8%;农民人均纯收入2202元,同比增长7.3%。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为西安商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本地市场基础。 (二)不利因素 1、加入WTO,将给西安商贸业带来严峻的挑战。鉴于目前西安商贸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入世后,随着国外大型商业企业凭借其经济实力、经营方式、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抢占西安消费市场,对西安商贸业将形成强烈的冲击。 2、商贸业在行业规划、网点建设等方面存在职能交叉,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现象,行业主管部门部分管理职能不到位,无法实施;一些指导行业发展的设想或政策难以落实,加大了政府部门对全社会商业调控、管理的难度。 3、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全国已有许多大中城市先后颁布了社会商业管理、商业网点建设管理、酒类专卖等地方性法规和管理办法,西安在市场法制化建设方面明显落后于发达地区。 三、西安商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落实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以市场建设为先导,以扩大内需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战略方针,突出抓好商贸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企业经营机制的根本转变;发挥比较优势,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着力培育商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使西安商贸业服务功能更完善、市场运行更规范、消费环境更优美,在区域经济中发挥更强的幅射和带动作用。 (二)战略目标 到2010年,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形成按照市场需求运行的高效畅通的商品流通格局,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组建适应大市场、大流通的商贸企业集团,带动形成与国内外市场有广泛联系的、竞争实力更强的产业群;商贸业在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明显提高,在城市经济协调发展中居重要地位;一些重要商品的交易在周边地区乃至周边国家产生影响,西安市场价格水平在区域市场价格形成中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把西安建成我国北方西部地区的商贸中心。 1、2000年2002年: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11%,2002 年达到400亿元; 全市商业网点总数由1999年的10万个发展到13 万个; 商贸业在全市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由1999年的 25%提高到28%。 2、2003年2005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10%,2005年达到530亿元; 商业网点总数达到15万个; 商贸业在全市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达到30%。 3、2006年2010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9.8%,2010年达到850亿元; 商业网点总数达到18万个; 商贸业在全市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达到35%。 四、主要任务 (一)建设完善三级商业服务网络 按照我市中心集团、外围组团、轴向布点、带状发展的城市布局形态和完善商贸服务体系的规划要求,在中心集团建立三级商业服务网络和中央商务区(CBD),规划发展外围组团区商业中心。 1、充实提高一级商业服务网。除建设城区内的东西南北大街和解放路外,逐步发展以南北大街为轴,解放路与洒金桥大街相对,东西五路、莲湖路与东西大街相对的“中”字型商业区。重点是优化和调整网点布局结构,开发商业区功能,完善环城内书院门、德福巷仿古步行商业街,将传统特色与现代气息相结合。 2、建设发展二级商业服务网。围绕土门、小寨、胡家庙、张家堡等建设二级商业中心;在城郊结合部、大集镇、交通干道附近合理布置一些农副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工业品生产资料、日用商品等市场和相应的商贸服务设施。 3、配套建设三级商业服务网。在全市人口居住密集区、住宅新区、开发区等建立一批方便群众消费的便民店、超市、连锁店等商业网点,形成三级商业区。重点建设群众日常生活必需品供应设施,具备网点合理、行业齐全、服务配套的特点,以完善新建区的商贸服务功能。 4、建立中央商务区(CBD)。在东起翠花路南延伸线,西至朱雀路南延伸线,北起水厂路、南至三环路,开辟建设一座占地3.4平方公里的“中央商务区”,使之成为现代化的与国际接轨的示范区。围绕金融、会展、证券、信息、娱乐、外国领事馆区等的发展,配套建设现代化的商贸服务体系,形成环境高雅、设施超前、功能齐全、风格独特的外向型城市新区,进而成为西安城区副都心。 5、围绕城市外围组团区,建设商贸服务设施。 2010年围绕外围组团的发展,逐步完善未央、闫良、临潼、韦曲、草滩等9个现代化、大容量的组团式商业服务体系。 (二)培育和发展新型批发与零售系统 1、建设新型批发流通网络系统 建立新型工商关系,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以大型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公司和物流配送中心为主体,以日用品、副食品、生产资料和农特产品为对象,重塑西安商品流通批发体系,形成具有现代化水平和较强吞吐能力的商品流通网络。 2005年前,加强“龙头”批发市场建设,强化其综合功能,通过改造和提高,逐步完善市场的信息、结算、价格等功能,建立电子报价、信息发布、结算和物流配送体系,提高批发市场信息的集中、处理和传播能力。提高现有生产资料市场现代物流技术水平,增强面向中小用户交易的功能,重点建设国家级的西安旧机动车交易中心、西部汽车商城和大型物资配送中心。同时,建成810个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轻工、医药、粮食、农副产品、旅游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利用集团化和规模化经营方式,发挥“龙头”市场的整体优势,使之发展成为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商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交换和购销活动服务中心。 要大力发展商品市场,必须同时发展和完整房地产、金融、劳动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从而形成互促、互补、配套发展的格局。 2、优化和调整零售业态结构 调整大型百货商场经营策略,向集购物、商务、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方向发展;更新改造中型百货店,营造“专、精、新、特”的经营风格。在城市主要商业区,着重发展具有现代商业气息的专业店和专卖店,突出品牌经营;在居民区和新建小区发展便利店、小型超市;在东西南北四郊重点发展大中型仓储式商场或综合超市。2002 年至2005年在南郊或北郊建成西安第一个摩尔商业城(MALL)。 到2010年,建成以大型的购物中心(MALL)、百货商场和仓储式商场为骨干,以多种专业店、专卖店、超市、便利店为网络,布局合理、行业配套,设备先进、服务手段完善的零售商业格局。 (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开拓城乡市场。加大开拓农村市场力度,增加农民收入,发展适应农民需求的农资、果蔬、畜牧等专业公司,培育建设35个农副产品货源基地,逐步建立起渠道畅通、网络合理的农副产品和农资流通体系;发展会展经济,利用“东西部经贸洽谈会”和“西安经贸与投资洽谈会”等在全国及国际形成的影响,争办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各种会议和商贸活动,使会展经济成为西安经济的增长点;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地产品外销;搞好 “菜蓝子工程”、“三绿工程”、“厨房工程”、发展家庭服务、社区服务;积极争取进出口经营权,利用国际商业营销网络,发展对外贸易。 2、依托旅游促进商贸业发展。引导旅游商品向民族化、特色化、优质化方向发展;配合旅游景点、风景区,兴办配套服务体系,开发休闲度假娱乐旅游项目,开展商务、购物等观光旅游;健全旅游商品的营销组织体系,在我市建设12个旅游商品专业市场,逐步发展成为覆盖全国的旅游商品集散地;提高西安传统旅游餐饮业的档次和服务水准,实现服务质量和特色品牌上档次。全市商贸服务业依托旅游的经营收入2002年达到120亿元,2005 年达到185亿元,2010年达到370亿元。 3、发展以连锁经营为主的新型营销方式。重点发展以经营日用品和副食品为主的连锁便民店、连锁超市、连锁专业店和服务业连锁店;以直营连锁为支点,大力发展特许连锁,加速网络扩张;加强配送中心建设,实现集中批量进货;立足西安市场,向周边农村市场延伸,向省外、国外发展;组建一批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积极推行物流配送、代理、旧货、拍卖、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建设12个辐射全国的综合性物流配送中心和专业化加工配送中心,培育交易额在5亿元以上的大型旧货市场和35个年交易额超亿元的大型拍卖企业。 4、商为利用外资取得较大进展。进一步扩大商贸业对外开放,加速与国际商业接轨。到2002年,引进外资商业企业34家,引进外资2亿元人民币。业态以商业零售的物流配送中心、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为主。在食品加工行业引入23家外资企业,引进资金1亿元人民币,培育地方名牌产品。 2005年,引进外资商业企业15家,引进外资5亿元人民币,引资重点是批发、连锁、MALL大型购物中心、大型食品生产加工等。2010年,引进外资30 家,引进外资10亿元人民币,仍以新型业态和互补性强的项目为主。商贸业三资企业年营业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逐步增加到10%左右。实现商贸业结构布局调整上质的飞跃。 5、科技兴贸,实现流通方式的根本转变。大型综合批发、物流配送、大型百货零售、餐饮服务和连锁经营等规模较大的企业,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方面,逐步建立商品流通信息网络系统,搞好 “三金”工程(金桥、金卡、金关工程)的接轨工作,培训现代电子信息科技人才,加大商贸企业推行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力度;主要商贸企业普遍应用MIS系统,推行商品条码技术与企业代码技术,建立商业自动化检测、监控中心;积极有效地发展电子商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商业核心业务的管理,逐步实现商业与金融、税务、供应商及制造商在互联网上的对接,创建新型电子网络商业营销体系,实现流通方式的根本转变。 五、主要措施 落实商贸业发展规划是一项涉及经济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大工作力度,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一)加大商贸业发展规划的工作力度。加强对商贸流通先导作用以及商贸发展规划重要性的宣传,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各有关方面高度重视,提高落实规划的自觉性。强化规划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充分发挥规划对全市商贸流通发展的促进和调控作用,使西安商贸得到协调、有序、健康、快速发展。 (二)转变政府职能。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过渡,由侧重对国有商业的管理向全社会商业的管理过渡,政企分开、划清职责,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和发布市场信息,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服务,建立既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又有利于经济有序运行的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通过协会制定行规行约,实行行业管理,不断强化其协调、服务等职能。 (三)完善市场法规。强化法制经济观念,加强西安商贸发展中尚处于法律空白点的地方性立法工作。参照国家有关法规,制订和出台社会商业管理、商业网点建设管理等地方法规和政策,初步建立起市场管理的法规体系,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