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诗词五首》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诗词五首》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诗词五首》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诗词五首》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五从军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读通顺古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文本,深入诗歌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紧扣单元目标,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2难点:从文章朴实的语言中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主题。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激情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5分钟)1回忆一下,你们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解诗题 知作者 晓字义 明诗意 悟诗情 拓视野)2导入:在人类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里始终有战争相随,无论是那个朝代,都留有战争的刀痕,以战争为题材的诗印在浩若繁星的文学诗词中,成为一朵瑰丽的诗苑奇葩。每一首诗都像一颗颗晶莹、温润的珍珠洒落在诗海的托盘上,让人长吟,使人苦叹,叫人流泪。乐府诗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了,这首诗是两汉时期的乐府诗,选自乐府诗集,还记得我们曾学过的第一首乐府诗吗?生齐背:江南。乐府诗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是文人模仿乐府古题所作.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它来自劳动人民中间,没有具体的诗人。齐读课题:十五从军征 二、破解题意,咬文嚼字激感情师;读课题你们知道了什么?生:十五岁就参军/当兵了。师:从军是参军,征是什么意思?“由国家召集或收用”这里是被征入伍,有被迫的感觉。那诗题的意思是什么?三、再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10分钟)1、默读诗歌,边读边想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十五从军征这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军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诗中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1、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说说你读完诗歌的感受,你会用哪个字或者词语来形容?好诗在手,须得朗朗上口,带着这种感受自己读读这首诗吧。齐读2、文中出现了几个生僻字,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容易读错的字:(出示课件,生跟读:冢,窦,雉,舂,羹,贻.) 3、诗歌预习了,诗中的词语你都理解了哪些,和大家分享一下。4、了解了词语的意思,请大家结合刚才的交流,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不要忘记结合插图。(生自己说一说)评价:你的理解已经很不错了,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三、品词析句,对话文本悟诗情(20分钟)1、千古美诗,须得悟出诗情。这是一位15岁参军,80岁才得以回乡的老兵。这首诗开篇第一句就给我们介绍了老兵一生的经历。(生接读: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是怎样的一生? 3、 在这长长的65年里,65年啊,两万三千七百二十五个日日夜夜啊,这样漫长的岁月,他是怎样度过的呢?(他风餐露宿、南征北战、浴血搏斗,多少危险,、艰苦、思念、期盼都在战场上),暮年时的他终于归来,这是何等的惊喜,但是等待他的是怎样冰冷严酷的现实。4、请同学们再静静地读诗,划出如下相关的诗句:老兵回到家乡,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汇报。a、听到什么-师:他听到了什么?(生读)“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用你自己的话说说。师:同学们,那是坟墓吗?那不仅仅是坟墓啊,那里是他的亲人啊,那里躺着的是他的父母兄妹啊!师:假如你就是老人,听到乡里人的话,这时候的你会是什么反应,什么心情?生师:乡里人”的回答却如站在冰天雪地里当头浇下一盆冰凉的水。满心的期盼满心的希望化为乌有,又怎能不心凉呢?心中设想的种种和家人团聚的场景,可谁知道却是这样的消息,这让人怎能不悲伤呢?六十五年的风霜雨雪,六十五年的苦苦思念,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这让人怎能不心碎呢?读一读b、看到什么-他又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呢?指一名生与教师一起:读(配乐)师:这是怎样的画面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你们的想象。你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把你的感受写在脸上。师:这就是他现在的家,就是他几十年魂牵梦绕的故园呀?在他的记忆里,在65年前他离家时,他的家,可能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请同学们猜一猜?学生回答老人少年时,家中的情景。是啊,曾经是炊火融融、庭园整洁;如今是 引读: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读曾经是家人团聚,共享天伦;如今却是:读师:人去屋空,人亡园荒,这是何等的凄凉呀!c、做什么-师:这样的家园,这样的场景,老人做了什么?(指名读: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师:离家几十年,终于回来了,他本想做一顿热腾腾饭菜来孝敬父母,如今却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指名读师:他本想在家里和兄弟姐妹欢聚一堂,如今却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师:白发苍苍的母亲,年迈多病的父亲,亲爱的兄弟姐妹,他们在哪里?他们已是松柏冢累累。这样的一顿饭,吃起来是什么味儿呀?让我们读出他心里的苦吧!齐读: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d、小结,想象-师: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六十五年的思念,听到的是令人悲伤的消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六十五年的期盼,看到的却是荒凉破败的家园;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六十五年的艰辛,却依然过着悲苦不堪的生活。面对这一切,老人又能怎么样呢?他只能是:(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师:这滴滴流淌的是怎样的泪啊?(这是无奈的泪、痛苦的泪、悲伤的泪)他会想什么?(家没了,亲人没了,原来的生活没有了,以后的生活又当如何呢?,他活着还有什么希望?他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嚎啕大哭,只能将那凝聚着65年的艰辛、思念、期盼,沙场风尘、人世沧桑的老泪,扑簌簌落到满布征尘的衣襟上。)画面中的老人的眼中,你看到了什么?(绝望、茫然、无助、精神恍惚、表情呆滞.)师:汉代连年征战,民不聊生。曹操的蒿里行这样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老兵的遭遇仅仅是他一个人、仅仅是他一个家庭吗?e、师:是什么原因造成百姓们悲惨的生活呢?正是无休无止的残酷的战争、黑暗的社会使无数的家庭成了:松柏冢累累(背景音乐响起)f、师:用你们动情地诵读展现老兵的悲苦吧!能背吗?师引:十五岁的少年被征从军,直到八十始得归他急切地往家赶,心中设想着和家人团聚的情景,在路上,他遇见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乡里人用手一指前方,很不忍心地告诉他: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他来到家中一看,这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啊!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家是这样破败,但生活还得继续呀!于是他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舂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做好了饭菜无人可以分享,他只能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g、和同桌背一背四、总结全课,感悟内涵升华情(5分钟)1掩卷沉思,内心感慨颇多啊。你对战争有什么看法?2师总结:无论是怎样的战争,带给百姓的只能是无尽的苦难,今天的世界上,依然硝烟不断,依然有无数的家庭因战争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因此,渴望和平,古今中外,是咱们每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