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湿地主要是指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读图,回答12题。1上图中非湿地为()ab cd【解析】湿地仅仅包括水深不超过6 m的浅海区,所以不属于湿地。【答案】c2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解析】对湿地的利用应该不改变其功能。【答案】b3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与森林相比独有的功能是()a调节气候 b涵养水源c美化环境 d净化水中的污染物【解析】湿地和森林都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的作用,但净化水中的污染物只有湿地才有此功能。【答案】d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回答45题。4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a湖滩面积大,水浅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解析】鄱阳湖成为候鸟栖息地,条件在于:气候(纬度低、气候适宜,适宜越冬)、湿地面积广、滩涂、浅滩等鸟类活动的场所多。【答案】a5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b围湖造田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解析】湖泊面积减少受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影响,但人为原因占主导,即:围湖造田、湿地开发或引水灌溉致使湖水水量下降。新中国成立以来,鄱阳湖区人口增长很快,人地矛盾尖锐,用围湖造田来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答案】b对比遥感图像发现,近年来我国新增土地最快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加幅度减小。据此回答68题。6黄河三角洲湿地泥沙的主要来源是()a黄河上游泥沙 b黄土高原泥沙c地上河河床 d渤海海底泥沙【解析】黄河三角洲湿地泥沙主要来自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答案】b7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幅减小带来的影响有()a耕地面积减少b地下水水位下降c黄河三角洲海岸后退加剧d土地盐碱化面积增加幅度上升【解析】湿地增幅减小,耕地面积未减少,而是湿地增长幅度比原来减小;地下水水位不受影响;土地盐碱化面积增幅下降;而三角洲受海浪侵蚀后退幅度加大。【答案】c8近年来,黄河三角洲湿地增长幅度减慢的原因不可能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成效b小浪底水利工程蓄水拦沙c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发挥作用d渤海风浪强度增加【解析】黄河三角洲新增土地增幅减小不是由渤海风浪增强造成的,而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有效和小浪底工程所发挥的作用,此外黄河中上游防护林也起了一定作用。【答案】d西藏自治区和黑龙江省是我国沼泽湿地分布最多的省区。读下表,回答910题。占全国沼泽湿地面积比/%省区1990年1995年2000年黑龙江省22.1320.9717.67西藏自治区24.1725.5526.759.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沼泽湿地成因的相似处是()a降水丰富,集中于夏季b气温低,蒸发微弱c冰雪覆盖,有利于地表水下渗d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解析】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分别由于纬度较高和地势较高造成气温低,蒸发弱,为湿地发育提供了条件。【答案】b10下列关于两地湿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黑龙江省湿地大幅度减少主要是由于农业开发b湿地减少加剧了黑龙江省的洪涝灾害c西藏自治区湿地面积增加与全球变暖有关d旅游业开发是西藏自治区湿地增加的原因之一【解析】黑龙江省湿地多年来被大量开垦成农田,导致湿地减少。湿地有蓄洪功能,湿地减少,洪涝灾害会增加。全球变暖导致高山冰川积雪融化,西藏自治区湿地面积扩大。旅游业开发并不能使西藏自治区湿地增加。【答案】d2014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与农业”。宣传口号是“湿地与农业:成长中的伙伴”。据此回答1112题。11下列对湿地的理解错误的是()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是因为其能净化水体湿地是“水资源调节器”,说明湿地能调节水循环湿地是“生命的摇篮”,是因为湿地是所有鱼类生存的场所湿地是“鸟类的乐园”,说明湿地是鸟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a bc d12河北省衡水市确立了“以人为本,以水为魂,以河为脉,以湖为韵,以绿色生态为特色,以历史文化为内涵”的保护和利用湿地的路子。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a充分利用湿地保护区的资源,扩大耕地面积,增加捕捞船只数量b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湖区渔民粗放经营的理念,发展观光农业、休闲渔业c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将湿地生物多样性与古冀州文化多样性保护相结合d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注入,吸引大批的环保志愿者来保护湿地1112.【解析】第11题,湿地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对水体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所以被称之为“地球之肾”;湿地是“鸟类的乐园”“生命的摇篮”,但只是部分鸟类的栖息地,部分鱼类生存场所。第12题,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湿地,增加捕捞船只数量会使湿地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答案】11.b12.a读下表,完成1314题。某区域20122014年湿地的转化单位:hm2 转化来源湿地类型旱田城镇用地工矿用地草地其他河渠4897023548海涂431552 027017 627水库坑塘25 657332115 694926水田767931 05300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13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涂d河渠水库坑塘海涂水田【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以水库坑塘为例,根据表格中数据计算可知,正向转化32 277 hm2,逆向转化244hm2,其面积变化幅度最大。【答案】b14与2012年相比,2014年该区域()a. 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b水鸟栖息地减少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d湿地面积减少【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总体而言,该地湿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湿地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等方面都能起到重要作用。【答案】c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主要湿地分布图(下图)。材料二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生态湿地,也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12月22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获得“中国最美湿地”奖。材料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置示意图(下图)。(1)根据材料一可知我国_地区湿地最少,主要原因与_有关。(2)根据材料二分析鄱阳湖湿地对湖区周边城市生态环境所起的作用有_、_、_、_。(3)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区位优势。【解析】第(1)题,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隔,降水少,形成了干旱半干旱区,湿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地区。第(2)题,主要考查湿地的作用: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解有毒物质,净化水体保证城市用水安全;增加地表水下渗,增大地下水资源总量。第(3)题,分析鄱阳湖的区位优势可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文、交通、劳动力、国家政策等方面分析。【答案】(1)西北;降水少,气候干旱 (2)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解有毒物质,净化水体保证城市用水安全;增加地表水下渗,增大地下水资源总量(3)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湖众多,水资源充足;京九、浙赣铁路干线和便利的水运条件;农业基础好,历史悠久,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国家政策大力扶持。16阅读下面表格,回答下列问题。湿地的分布区主要的湿地类型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地区海南和广东沿海地区(1)将下列湿地类型的序号填入表中相应位置。红树林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亚热带人工湿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