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 日出(节选)同步练习 语文版 (2).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 日出(节选)同步练习 语文版 (2).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 日出(节选)同步练习 语文版 (2).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 日出(节选)同步练习 语文版 (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 日出(节选)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嗫嚅(ni r) 萧条(xio) 踌躇(chu ch)凄楚(q) 咳嗽(sou) 狞笑(nng)半晌(shng) 存蓄(x) 惧怕(j)愤慨(ki) 庶务(sh)2读准多音字(1)厌恶w 其他读音: 组词:恶心其他读音: 组词:恶毒(2)晕过去yn 其他读音:yn 组词:黄晕二、重要词语1嗫嚅:口动,吞吞吐吐,欲言又止。2萧条:寂寞冷落,没有生气。经济危机之后出现的生产停滞、物价低落、商业萎缩的不景气景象。本文是第个义项。3踌躇: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4凄楚:凄惨痛楚;凄凉悲哀。5周济:对贫困的人在物质上给予帮助。6世故:处世经验;(处事待人)圆滑,不得罪人。7呆若木鸡: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三、知识储备1作家作品曹禺(19101996),现代著名剧作家,本名万家宝,字小石。原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代表作品有戏剧雷雨日出原野王昭君等。2写作背景在创作日出之前,作者曾冒着危险,忍受着屈辱深入到社会底层最污浊的角落观察生活、搜集素材。在这个过程中,他为旧中国大都市的黑暗糜烂的生活所激愤。他说:“一件一件不公平的血腥的事实,利刃似的刺进了我的心,逼成我按捺不下的愤怒。”“我忍耐不下了,我渴望着一线阳光,我想太阳我多半不及见了,但我也愿望我这一生里能看到平地一声巨雷,把这群盘踞在地上的魑魅魍魉击个糜烂,哪怕因而大陆便成为海。”作者怀着这样的激愤,创作了日出。在日出中,作者通过一个个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无情地批判了旧中国那种“损不足而奉有余”的极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展现了黑暗已到极点、曙光即将到来时的社会景象。1没有戏剧冲突就没有戏剧。剧本主要是靠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总结黄省三和李石清、潘月亭之间的三次矛盾冲突,从这几次冲突中可以看出黄省三怎样的性格特点?点拨:第一次冲突:黄省三向李石清求情遭到拒绝;第二次是李石清让黄省三去拉洋车、上街要饭、去偷东西,最后竟让他去自杀;第三次是潘月亭无情地拒绝黄省三的请求。黄省三的性格特点:软弱、无能、本分。2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1)哼,你这个傻子,这时候你还讲良心!怪不得你现在这么可怜了。点拨:这句话既体现了黄省三的正直诚实,也体现了李石清的冷酷。(2)我告诉你,你一层一层地爬上去。到了顶高的一层,你可以迈过栏杆,站在边上。你只再向空,向外多走一步,那时候你也许有点心跳,但是你只要过一秒钟,就一秒钟,你就再也不可怜了,你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点拨:这几句话李石清竟然给黄省三指出了让他去死的办法,使这两个人物的矛盾更加激化,突出了李石清阴冷的性格。3核心图解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嗫嚅(ni r) 萧条(xio)踌躇(chu ch) 凄楚(q)b咳嗽(sou) 周济(j)着慌(zhu) 狞笑(nng)c爆发(bo) 岂有此理(q)半晌(xing) 存蓄(x)d惧怕(j) 愤慨(fn ki)庶务(sh) 颤动(zhn)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a仁义道德 魔鬼 呆若木鸡 规矩b世故 警告 乞求 天地良心c安分首己 半晌 耐烦 裁员d哀痛 厉声 抽咽 恐慌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1)(嗫嚅地)李先生,您没有瞅见我那一堆孩子,我实在没有路走(2)(踌躇地)李先生,银行现在不是还盖着大楼,银行里面还添人,添了新人。4说说下列句中画线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意思。(1)李石清(冷冷地)你到这儿就有饭吃么?这是旅馆,不是粥厂。(2)黄省三李先生,我在银行没做过一件错事。我总天亮就去上班,夜晚才回来,我一天干到晚。(3)黄省三(愤恨地)你们真是没有良心哪,你们这样对待我,是贼,是强盗,是鬼呀!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5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a日出以小城镇生活为背景,反映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b本文写了黄省三和李石清、潘月亭之间三次大的冲突。c黄省三由一开始的懦弱不堪逐渐变得有了反抗精神。d课文中的戏剧冲突是围绕着小职员黄省三和银行襄理李石清及银行经理潘月亭而展开的,矛盾从发生、发展、高潮到结局,脉络十分清晰。6曹禺戏剧的特点之一是擅长通过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试各举一例,并分析黄省三和李石清的性格。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黄省三 我没有求您周济我,我只求您赏给我点事情做。我为着我这群孩子,我得活着!李石清(想了想,翻着白眼)其实,事情很多,就看你愿意不愿意做。黄省三(燃着了一线希望)真的?李石清 第一,你可以出去拉洋车去。黄省三(失望)我我拉不动。(咳嗽)您知道我有病。医生说我这边的肺已经(咳)靠不住了。李石清 哦,那你还可以到街上要黄省三(脸红,不安)李先生,我也是个念过书的人,我实在有点李石清 你还有点叫不出口,是么?那么你还有一条路走,这条路最容易,最痛快,你可以到人家家里去(看见黄的嘴喃喃着)对,你猜得对。黄省三 哦,您说,(嘴唇颤动)您说,要我去(只见唇动,听不见声音)李石清 你大声说出来,这怕什么?“偷!”“偷!”这有什么做不得,有钱的人可以从人家手里大把地抢,你没有胆子,你怎么不能偷?7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说说你对下面人物的认识。黄省三:_李石清:_8从内容理解的角度,选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概括为:_。9从语言品味的角度,说说选文中画线的两处舞台提示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类文阅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5题。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是你?a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周朴园 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b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c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d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e鲁侍萍(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10a句表现周朴园说这话的感情是()。a惊喜 b惶恐 c惊呆 d惊疑11b处两句是剧本中属于_的文字,是剧本中不可缺少的部分。12c、d两句是周朴园的连声责问,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a自私虚伪 b冷酷阴险c老于世故 d伪善残忍13e句有言外之意,未尽之言(即潜台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三十年了,你还是念念不忘我。b三十年了,你终于还是找到我了,我还是没躲过你的追寻。c已经三十年了,你到我这里来,还有什么用呢?d你没有死,这将对我的名誉、地位构成严重的威胁。14鲁侍萍不止一次地说到命运:“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对鲁侍萍的命运观,分析正确的项是()。a鲁侍萍不能解释自己三十年来为什么受那么多苦,不得不自认是“不公平的命”所使然。b鲁侍萍在苦难中挣扎,悲叹自己的“命苦”,她相信命运,但也表现出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与不平。c她虽然一再说“命运”如何,但并无深意,只是客观反映了她对自己苦难一生的悲叹。d三十年的苦和恨,使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侍萍觉醒了,她所说的“命”,从根本上看,是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与抗争。15对这个片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戏使周鲁两家三十年前旧恨的冲突实质明朗化了。b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丑恶灵魂。c鲁侍萍的突然出现,使周朴园马上意识到,这将危及到他的名誉、地位,因而他一下子变得冷酷无情起来。d周朴园思念的是年轻貌美的侍萍,眼前的侍萍使他很失望。这段戏表现了他复杂的心情和性格。【表达交流】16鲁迅说,所谓悲剧就是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也有哲人说,悲剧就是撕开伤口给人看,这些流经生命,又从生命中渗漏出去的水,可以酿酒,可以醉人,可以醒世,可以洗心。这些痛苦使躯体千疮百孔,却让灵魂得到了升华。读完日出(节选),你对这两段话有怎样的认识,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看法。【体验中考】17(2011湖北咸宁中考)读下面文字,完成题。今年,物价快速上涨,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物价问题作为八大民生问题之首,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焦点。“通胀压力”走进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随之,“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煤超疯”等物价现象,成为网络热词蹿红。“姜你军”中的“军”字,最后一笔的笔画是()。a横 b竖请说说画线的网络热词蹿红的理由。参考答案:1. 解析:b项,“着”应读“zho”;c项,“晌”应读“shng”;d项,“颤”应读“chn”。答案:a2. 解析:“安分首己”应改为“安分守己”。答案:c3. 参考答案:(1)嗫嚅:口动,吞吞吐吐,欲言又止。(2)踌躇: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4. 参考答案:(1)这里不是施舍救济的地方,表现了李石清的冷漠无情。(2)从早到晚、任劳任怨地工作换来的却是被辞退的下场。(3)怒骂声声,显示的是黄省三的觉醒,这是对李、潘的声讨。5. 解析:日出是以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所以a项理解有误。答案:a6. 答案示例:(黄省三)例句:“好啦!(泪汪汪的,低下头)李先生,真对不起您老人家。(苦笑)一趟一趟地来麻烦你,我走啦。”性格:懦弱无能,一味退让。(李石清)例句:“哼,你这个傻子,这时候你还讲良心!怪不得你现在这么可怜了。好吧,你走吧。”性格:冷酷无情,良心泯灭。7. 参考答案:穷困潦倒,疾病缠身,老实安分,心存幻想。麻木不仁、冷酷无情。8. 参考答案:李石清厚颜无耻地为黄省三设计出路,唆使他走向死亡之路9. 参考答案:“脸红,不安”是因为黄省三明白要饭对于读书人有辱斯文,是丢人的事情;“只见唇动,听不见声音”则是他明白“偷窃”之事更是违背良心,非他这样的本分人所为。这两处舞台提示都反映了黄省三为人本分老实、胆小懦弱的性格特征。10. 解析:周朴园没想到那么多年之后鲁侍萍会出现在自己面前,因而非常惶恐。答案:b11. 答案:舞台说明12. 解析:周朴园曾经爱过鲁侍萍,然而当时侍萍真的又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却如此连声责问,表现了他的冷酷阴险。答案:b13. 解析:周朴园根本没有考虑鲁侍萍的处境和感受,他只是考虑到自己的名誉和地位。答案:d14. 答案:b15. 答案:d16. 答案提示:这是一道个性化阅读赏析题,围绕“悲剧人物”黄省三这一形象来理解“悲剧”的意义。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黄省三的性格发展,懦弱卑微,苦苦哀求,努力抗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