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补白、还原:千回百折的父母之心王益民 江苏省,镇江市外国语学校(梦溪路50号) 212003要:“三送、三要”,“送”也好,“要”也罢,都源于父母的爱子之心,但每次的“送”“要”都是一次理性与情感的抉择,文本的意义正是在于省略了“抉择”的过程,让小小说充满着一种川端康成小说特有的淡淡的忧郁与紫色的哀怨。在课堂教学中,“补白”父母的“四次商量”有利于把握贫穷父母面对“过上好日子”与“全家团聚”的两难选择,还有“手背也是肉,手掌也是肉”的情感割舍。关键词:补白 还原 千回百折 母性光辉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的小小说父母之心(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父母的心讲述了一对贫穷父母,他们有四个孩子,在去北海道的船上偶遇财主夫人向他们要一个孩子“继承财产”。父母从一开始的犹豫不决,到先后三次送大儿子、二儿子、小女儿给财主夫人,又三次要回的故事。因其在教材中属于“自读课文”,长期被忽略甚至误读,有人认为这篇小说情节简单、情感单纯,更令人不安的是一些老师把它当成“散文”,在情感体验上做足了文章,有点接近“父母之爱”的主题班会了。如何确定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笔者曾有如下探索。一、于情节“补白”中感受千回百折的“父母之心”小说的文体特征,是绕不开人物、情节、环境的。但是,并非每部小说都要面面俱到的学习。孙绍振先生在解读川端康成的一文中指出:“作者的用力全不在于形容,而在于故事的结构,反反复复,再三反悔,不成理由的理由,蕴含着叠加和对比。” 孙绍振,名作细读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238页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拟侧重于“情节”上,而不旁生冗枝。但“侧重”,不能流于常规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这样的物理切割是有损于文本的整体性的。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学活动存在于“作家作品读者”这个动态流程中。三个环节中,最重要的是读者。作家写出文本后,就不再是自己的了,因为对于读者而言,文本潜在包含着许多“不确定性”和“留白”,而它们的意义确定,必须依靠读者阅读,对它具体化,读者把文本转变为作品,作品的价值是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读者成了文学活动中最活跃的主体。因此,我在小说的情节的“留白”上切入,我们来看看这个教学环节:师:小小说情节“小小”,但思想内容却“大大”。如何实现的呢?方法很多,有一种叫“留白”。两个字会写吗?(生:会的。)我们来看课文第六段,齐读PPT:(第6小节)“这可得谢谢啦”这位父亲本想立刻表示同意,但是一想这样不妥,便说反正这事得和孩子妈妈商量之后才能决定。”师:大家看看第7小节,(生看)发现第6小节省略了什么?生:省略了父母“商量”的过程。师:全文“三送”“三要”,父母一共“商量”了几次?(生:四次)第一次是送大儿子之前;第二次是(生:送二儿子之前);第三次是(生:送小女儿之前);第四次是(生:要回小女儿之前)。这些所有的“商量”都被作者省略了,也就是作了“留白”处理,我们来“补白”好吗?小说以情节取胜,小小说更是如此,其特质,一是情节的一唱三叹、一波三折,或者是它结尾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二是情节的“留白”。后者的“二次创作”的空间更大,从行动的外表看,是“三送、三要”,“送”也好,“要”也罢,都源于父母的爱子之心,但每次的“送”“要”都是一次理性与情感的抉择,文本的意义正是在于省略了“抉择”的过程,让小小说充满着一种川端康成小说特有的淡淡的忧郁与紫色的哀怨。在课堂教学中,“补白”父母的“四次商量”有利于把握贫穷父母面对“过上好日子”与“全家团聚”的两难选择,还有“手背也是肉,手掌也是肉”的情感割舍。我问孩子们,“第一次商量,他们会商量哪些内容?”,孩子们答,有三项内容,“送不送?送谁?谁去送?”,关于“送谁”,一位孩子是这样“补白”的:一开始,父、母意见有分歧,父亲说送大儿子,认为大儿子略懂一点事了,财主夫人给他们报酬,他们要对人负责。但是,母亲说送最小的,小的不懂事,不会记恨亲生父母,并且我们养最小的孩子成本也会高一些。况且,大儿子大些,很快就能替家庭分担责任了。父亲接着说,大儿子大了,更容易记住亲生父母,明白我们今天的选择是迫不得已,真要有一天“继承财主的家业”说不定还能帮助他的弟弟、妹妹们一把。我曾经问过身边很多的母亲与父亲,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送最小的,但贫穷父母为什么要送“大儿子”,这里的一反常态一方面是替人着想的社会责任的“公心”,另一方面也是替自己家庭和孩子考虑的“私心”。这种纠结是文本表面看不出来的,只有深入情节、深入人物的内心去“补白”,才能体会得出。“谁去送”?又是一段纠结:师:送谁都是割自己身上的肉,谁去送呢?我来请一位同学扮演“父亲”,王老师来扮演母亲。师(母亲):孩子他爸,你去送吧!我实在是受不了。生(父亲):唉,我也不想看到孩子哭呀!师(母亲):要不,我们一起去送孩子?生(父亲):好,那就傍晚一起去。这样也显得郑重些。我看人家财主夫人是个不错的人。四次“商量”,孩子们一一“补白”出;当然,方法有别。第一次的商量,虽然纠结,但纠结中透露着理性,到第四次已经“不讲道理”了。终是爱子之心完美胜出。爱孩子是人的天性,任何外在的因素,包括巨大的利益诱惑和灾难似的贫穷都无法最终战胜这种美好的天性。但最后,父亲说,“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或许,爱到极致就是毁灭吧。二、于字里行间中体悟财主夫人被忽略的母性光辉冯为民老师说,“小说文本是一种非在场的语言符号系统,这样的文本只有经过各种形式的解读才能进入鲜活的生命形态,因此我们进行小说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主动走进小说自身所呈现的形象世界,去领略小说所展示的特有的艺术魅力,上出小说教学的特质来。” 冯为民,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J,语文教学通讯(A),2011年第11期,第8页父母的心小说主题比较统一的看法是贫穷父母有一颗崇高的爱心。一般的教法也都围绕“三送”“三要”的情节展开。“但这样解读忽略了财主夫人身上所展现的母性光辉,忽略了她对于表现作品主旨的作用。” 叶映峰,财主夫人的母性光辉J,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4期 第40页为探寻财主夫人的母爱光辉,我采取从语言入手的方法。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都是含蓄的、隐蔽的、召唤性很强,教学中,紧扣语言文字,结合作者的主观情感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顺着作者的思路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进而推敲出作品实体语言所深蕴的真实的原始意义,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完整的,厚实的。通过这一教学设想,使学生的文本解读有了超越的可能。师:听完这段(第16小节),你怎么评价财主夫人?生:特别的有爱心。(师:具体的?)“不由得”是情不自禁,发自肺腑。“含着眼泪”,同情别人的处境。(师:有爱心行动吗?)有。“孩子还给你们”了;100元钱还照给。师:有一句话,叫做爱自己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财主夫人是爱别人的全家就是(生:上帝。)对!上帝。如果说贫穷父母是爱子之心,财主夫人则是,(生:爱人之心。)师: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财主夫人的“爱人之心”?大家浏览下文本,思考下。生:“当然行!财主夫人高高兴兴地同意了”。这句话是对财主夫人的语言描写。师:这句话体现了财主夫人什么样的品质,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生:从“当然行”以及后面的惊叹号可以看出财主夫人通情达理,非常爽快。师:为什么不把提示语写在前面,把财主夫人的话写在后面?生:这样更能突出财主夫人毫不犹豫的决定。非常果断。三、于结尾的“还原”中体悟作者对爱的渴望其实,课堂进行到这似乎已经能很好体现财主夫人的爱人之心了,但总觉得少了一把火,教材的结尾“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是喜剧,还是悲剧的开始?我发现了川端康成的原结尾竟然是“于是,那位父亲由于那位有钱的妇女帮忙,受雇于函馆的某公司,一家6口过上了好日子。”我适时出示这个结尾,“还原”出小小说的“本相”。然后师:现在你对“财主夫人”有哪些新的认识?生:财主夫人为自己财产后继有人而需要领养一个孩子,此时,她并不真正明白“父母之心”,领养,对于别人,是剥夺。三天,三个孩子的得而复失,便有了父母的体验。不仅明白“父母之心”,更让自己也拥有一颗爱人之心。从而实现了由“风度极佳”的气质到灵魂完美的升华。财主夫人“年过四十还没有孩子”,但最后她用行动展示了自己的博爱,所以,一个人是否是母亲,并不取决于她是否生育了孩子;而取决于她身上是否有平凡的母爱。妇女的生育让人类得以香火延续;而母爱却让人类成为温暖的人间。可惜的是,我们的课堂,包括“教师用书”里的一组文章都忽略了这点。其实,这也符合川端康成的心理,作者15岁前五位至爱的亲人相继离开了自己,越是缺少爱的滋润,越是渴望爱的抚慰。童年的不幸,使作者从小就充满着爱的梦想和欲望。教材的结尾忽视了财主夫人善良的心、忽视了穷人的美好未来、甚而至于是忽视了川端康成,一个孤独症患者的对于父母之爱的深情呼唤。文学作品永远是作者心灵的折射,并且与创作技巧无关。孙绍振先生说:“应该有一种自觉,老师的任务,就要从学生的一望而知指出他的一望无知,甚至再望也还是无知。” 孙绍振去蔽:闽派语文根本精神J,福建基础教育2010年第1期,第7页在课堂初始阶段,孩子们的认识也许还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一望而知”的“父母爱子女”的表层上,即冰山浮出水面的那一部分。这个“情节还原”,补充原文的结尾,还原文本的本来面貌,尊重文本,从文本出发,在比较阅读中,通过细致和反复的阅读,对文本所蕴涵的深厚意蕴做出丰沛的阐释。所以,当我在这节课结束的时候问到贫穷父母的“父母之心”与财主夫人“爱人之心”哪个更让你感动的时候。孩子们有的说,贫穷父母十分伟大,当他们无力抚养时仍对儿女不离不弃直到最后一刻,是令人心疼的折服。 也有孩子说,财主夫人爱陌生的人,爱的那样彻底,有佛心。师:“心疼的折服”、“有佛心”都是人间爱,父母之心加上爱人之心,就是整个世界。这节课我们通过小说情节的“补白”与结尾的“还原”,还有不同阶层人的爱心,深切体会了所谓的“爱心”,原来与贫富无关,与至爱相连。“初中小说教学的实践体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主题类实践体式、形象分析类实践体式、表现手法类实践体式。” 林玉碧,体式思维与初中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D,闽南师范大学,2013年“补白”与“还原”的实践体式属于表现手法。但它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泰州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题库综合管理岗
- 张家口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综合知识专练题库及答案
- 阿坝自治州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题库含答案
- 中国广电云南地区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中国联通山南市2025秋招行业常识50题速记
- 山东地区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国家能源邯郸市2025秋招法学类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2025年山西宪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国家能源苏州市2025秋招笔试题库含答案
- 山西地区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性格测评专练题库及答案
- 创建平安医院课件
- 2025年高压电工考试题库:基础理论知识要点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
- 商场保安礼仪培训课件
- 全国2025年质量月活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金税四期培训
- 现浇空心板桥梁施工方案
- 托管班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
- 产品配送方案及措施
- 教学课件正文字体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