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文言文阅读-语言.doc_第1页
课内外文言文阅读-语言.doc_第2页
课内外文言文阅读-语言.doc_第3页
课内外文言文阅读-语言.doc_第4页
课内外文言文阅读-语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昆明市第九届骨干教师推评材料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寓言教学设计 昆明市官渡区冠益中学 李廷廷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寓言教学设计【课标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实施建议部分建议“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关于阅读教学又要求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材分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文言文阅读加大了考试力度。纵观近年来中考试题,不难发现文言文阅读题具有以下特点:所选语段多以课内的基本篇目为阅读材料,课内外兼顾,注意考察知识迁移能力。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强调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加强课外文言文阅读迁移的训练。【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八年级学生,有一定文言文阅读能力,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共有5篇文言文寓言故事,但学生对“启示”和“寓意”概念模糊,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不够。因此,课外文言文学习应当通过梳理课内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有效的解答思路和方法,将其运用到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中。【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并熟悉课外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的出题角度,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明确寓意,能正确分辩解答“寓意”和“启示”(道理)。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内文言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明白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的出题角度,总结解题方法,进而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找出寓意的“源”,并准确回答“寓意”和“启示”(道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中国古代人们智慧的赞叹,学习含蓄而深刻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学重点】能找出寓意的“源”,并准确回答“寓意”和“启示”(道理)。【教学难点】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明确寓意。【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实践法、合作探究法【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 知识唤醒思方法1、 文体知识寓言看图讲故事,你知道这个故事吗?龟兔赛跑,故事倒是熟悉的,你知道是谁写的吗?对,伊索。这是伊索寓言中的一篇。 “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明确: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寓言的类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用夸大的手法,勾画出某类人的特点和思想;另一种是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类以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或某种人的特点。2、引导探究“寓意的源”龟兔赛跑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告诉我们: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引导学生思考“寓意的源”:你是如何发现并归纳出来的? 方法点拨:要想弄明白寓言给我们的启示,就要学会找“寓意的源人(物)形象。3、回顾教材内容初一课本中学到的文言文寓言有以下篇目:郑人买履刻舟求剑两小儿辩日 (人)狼黔之驴 (物)二、试题回放明考点我们来看看初中阶段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都会出怎样的考题呢?材料一:阅读古代寓言故事二则,完成810题。(10分)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ng)信度,无自信也。”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j q)其舟,曰:“是吾(w)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解释加线字词(4分)自度其足( ) 反归取之( )遽契其舟( ) 不亦惑乎( )句子翻译(4分)(1)何不试之以足?(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10两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并说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材料二:阅读黔之驴,完成811题。(10分)黔之驴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异:(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去:9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B驴不胜怒,蹄之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蔽林间窥之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技止此耳!译文:11请说说这篇寓言的寓意,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明白了什么道理。(4分) 寓意: 道理:明确:通过整理考题发现,文言文寓言阅读训练都会涉及寓意或启示(道理)。三、练习反思辨概念(一)活动一:以材料一为例,请同学完成练习第10题。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寓意:讽刺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启示: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墨守成规,要懂得灵活变通。发现:学生可能不能分辨清楚寓意和启示的区别。明确:寓意:寄托或隐含的意思。(批判、讽刺) 启示(道理):指看完某种事物后,有所启发、领悟。(我们应该怎么做)黔之驴寓意:讽刺像驴一样外强中干、蠢笨无能的上层官吏。道理:告诉我们要有真才实干。 还告诉我们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终将会取得胜利。(二)活动二:1、完成材料二,第11题。明确:人(物)是两个,启示(道理)考虑从两个方面来谈。2、同学们思考总结文言文寓言寓意和启示的答题思路分析人(物)形象 明确寓意(讽刺、批判) 谈谈启示(应该)四、巩固练习拔高度(一)活动三:学生小组合作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16分) 甲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选自黔之驴) 乙 蛙于草中,视牛渐近,庞然大物也。嫉之。遂吸气鼓腹,欲逾于牛。谓伙曰:“吾腹稍大,似牛乎?”伙曰:“去远矣!”蛙怒,复吸气鼓腹,曰:“今如何?”曰:“与前无异。”蛙暴起,又吸气鼓腹,须臾,腹裂而死。牛历其旁,践蛙尸于泥中。此谓不自量力者也。 【注释】伙:同伴。须臾:很短的时间。历:经过。 (选自蛙与牛斗) 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 益习其声: (2) 稍近益狎: (3) 欲逾于牛: (4) 此谓不自量力者也: 2.下列句中加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于:欲逾于牛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B去:乃去 去远矣 C者:觉无异能者 此谓不自量力者也 D其:牛历其旁 断其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 驴不胜怒,蹄之。 (2) 牛历其旁,践蛙尸于泥中。4.驴和青蛙的结局都是可悲的,更加可悲的是它们至死都不知死的原因,你能从驴或青蛙的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4分)答案:1.习:熟悉。 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逾:超过、胜过。 谓:叫作、称为。 2.D 3.(1)驴子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2分)(2)牛经过青蛙的旁边,把蛙的尸体践踏在泥土中。(2分) 4.驴:要有真才实干,不能徒有虚表。青蛙:凡事要量力而行,要正确估量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提示:1、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2、运用抓物的形象的方法,找到“寓意的源”;3、分清寓意和启示,准确答题。(二)活动四:学生独立阅读夜狸取鸡,明确这篇寓言故事的寓意,说说你从中明白的道理。夜狸取鸡 郁离子居山,夜,有狸取鸡,追之,弗及。明日,从者获其入之所,以鸡,狸来而絷焉。身缧而口足犹在鸡,且掠且夺之,至死弗肯舍也。郁离子叹曰:“人之死货利者,其亦犹是也!”提示:1、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2、运用抓人(物)的形象的方法,找到“寓意的源”;3、分清寓意和启示,准确答题。寓意:讽刺了贪婪成性,舍本逐末的人。道理:告诉我们不要贪图金钱,因小失大。还告诉我们斗争要有策略。(选自郁离子虞孚)【注释】狸:亦称“狸子”、“狸猫”,善伏之兽,栖息于森林、草丛间,常出没于城市近郊。以鸟类、鼠、蛇、蛙等为食,常盗食家禽。絷(zh):捆缚。缧(li):本为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是被捆的意思。五、课堂小结谈收获学生回顾课堂,谈谈本节课收获。文言文寓言类阅读训练寓意及启示的答题思路:分析人(物)形象 明确寓意 谈谈启示(讽刺、批判) (道理)六、结束语寓言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智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还是一个灿烂的思想宝库,中国人的许多最卓越的思想往往蕴藏在寓言中,可以说不了解中国的寓言,不仅不能完整地认识中国文学,而且也不能完整地认识中国人的思想发展。希望大家喜欢文言文寓言故事,通过阅读这些故事,从古人那里汲取更多的宝贵的思想精髓。七、课后练习巩固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日:“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选自柳宗元集) 【乙】临江之麇 临江之人畋,得麋麂,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麂稍大,忘已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选自柳河东集) 注 畋( tin):打猎。麋(m):形体较大的一种鹿类动物。怛(d):恐吓。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1)以为且噬己也( ) (2)驴不胜怒,蹄之( ) (3)以为犬良我友( ) (4)走欲与为戏( ) 2翻译下列句子。 (1)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_ _ (2)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 译文:_ _ 3简答下列各题。 (1)源自【甲】文的成语有哪些? _ (2)【乙】主人家的狗对麋鹿的态度如何,其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_ _ _ 4 【甲】【乙】两都是寓言,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_ _ _ _ 答案:1(1)将要 (2)禁得住 (3)真是、确实 (4)跑 2(1)于是老虎一下跳跃过去,大声怒吼,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开。 (2)从此猎人每天抱了幼麋与狗接近,让狗看习惯了,不让(它们)伤害幼麋,并逐渐让狗和幼麋一起游戏。 3(1)黔驴技穷(黔驴之技)、庞然大物 (2)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4【甲】文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而实质虚弱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耳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乙】文告诉人们认识事物时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蒙蔽。(意思对即可)八、板书设计分析人(物)形象 明确寓意 谈谈启示(道理) (讽刺、批判) (应该)【课后反思】每一次课堂比赛都是教师研修蜕变的机会。我深深感谢市教育厅和区教育局给我一次自我挑战,学习成长的机会。这一次的课题是区进修学校定的,我在互联网上搜索了一下,几乎没有相关内容,心中不禁钦佩出题专家的智慧。我告诉自己,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于是,我决心靠自己独立思考、精心构思来解答这道难题。这堂课的设计我主要尝试了以下三点:第一, 注意提问和练习设计的层进性。本节课抓住寓言的“寓意”和“启示”两个概念,由寓言的概念到探索寓意的“源”,由学生试答考题到发现概念模糊问题,再到理清概念。习题设计由课内到课内外比较再到课外拓展。第二,倡导合作、注重引导学生探究解题方法。解题方法变“教师传授”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归纳”。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去解决问题,体会合作的成功与分享的喜悦,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努力使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究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第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真正“活动”起来。课堂上教师的的作用应该是“抛砖引玉”,一堂课的最终目的不是展示教师,而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方法,领悟道理,受到熏陶感染,并能够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