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2 基础夯实 自我诊断 一 超重和失重1 实重和视重 1 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 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2 视重弹簧测力计 或台秤 的示数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 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或对台秤的压力 将不再等于物体的重力 3 基础夯实 自我诊断 2 超重 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 4 基础夯实 自我诊断 5 基础夯实 自我诊断 二 整体法和隔离法1 整体法当连接体内 即系统内 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时 可以把系统内的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 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2 隔离法当求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时 常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 分析其受力和运动情况 再用牛顿第二定律对隔离出来的物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6 基础夯实 自我诊断 3 外力和内力如果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 受到系统之外的物体的作用力 这些力是该系统受到的外力 而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时不考虑内力 如果把某物体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 则内力将转换为隔离体的外力 阅读教材 分析超重 失重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提示物体向上加速或者向下减速运动时都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处于超重状态 物体向上减速或者向下加速运动时都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处于失重状态 7 基础夯实 自我诊断 1 多选 质量为m的物体放置在升降机内的台秤上 现升降机以加速度a在竖直方向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若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则 a 升降机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b 台秤示数减少mac 升降机一定向上运动d 升降机一定做加速运动 答案 解析 8 基础夯实 自我诊断 2 如图所示 将物体a放在容器b中 以某一速度把容器b竖直上抛 不计空气阻力 运动过程中容器b的底面始终保持水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都一定为零b 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物体a受到的重力c 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物体a受到的重力d 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都等于物体a受到的重力 答案 解析 9 基础夯实 自我诊断 3 如图所示 质量分别为m和2m的两个小球置于光滑水平面上 且固定在一轻质弹簧的两端 已知弹簧的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现沿弹簧轴线方向在质量为2m的小球上施加一水平拉力f 使两球一起做匀加速运动 则此时两球间的距离为 答案 解析 10 基础夯实 自我诊断 4 多选 2016 山西大同模拟 如图所示 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a b 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运动 用fab代表a b间的相互作用力 则 a 若地面是完全光滑的 fab f 答案 解析 11 基础夯实 自我诊断 5 如图所示 质量均为m的a b两物体叠放在竖直弹簧上并保持静止 现用大小等于mg的恒力f向上拉物体b 当运动距离为h时 物体b与a分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和a刚分离时 弹簧长度等于原长b b和a刚分离时 它们的加速度为gc 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d 在b与a分离之前 它们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 解析 12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对超重 失重的理解 自主悟透 1 不论超重 失重或完全失重 物体的重力不会变 只是 视重 改变 2 物体是否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不在于物体是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 而在于物体是有向上的加速度 或分加速度 还是有向下的加速度 或分加速度 3 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 重力只产生使物体具有a g的加速度效果 不再产生其他效果 此时 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 如天平失效 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 液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4 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下的液体的浮力公式分别为超重状态下 f浮 v排 g a 失重状态下 f浮 v排 g a 13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突破训练1 2016 福建莆田模拟 关于超重和失重现象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电梯正在减速上升 在电梯中的乘客处于超重状态b 磁悬浮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行驶时 列车上的乘客处于超重状态c 荡秋千时秋千摆到最低位置时 人处于失重状态d 神舟十一号 飞船在绕地球做圆轨道运行时 飞船内的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答案 解析 1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 多选 一人乘电梯上楼 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 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a t 2s时最大b t 2s时最小c t 8 5s时最大d t 8 5s时最小 答案 解析 15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 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 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 乘客的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 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 如图所示 当此车减速上坡时 则乘客 仅考虑乘客与水平面之间的作用 a 处于超重状态b 不受摩擦力的作用c 受到向后 水平向左 的摩擦力作用d 所受合力竖直向上 答案 解析 16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方法归纳超重和失重现象判断的3个技巧1 从受力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受向上的拉力 或支持力 大于重力时 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 等于零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 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 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 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3 从速度变化角度判断 1 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 超重 2 物体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 失重 17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二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连接体问题 多维探究 1 连接体的分类根据两物体之间相互连接的媒介不同 常见的连接体可以分为三大类 1 绳 杆 连接 两个物体通过轻绳或轻杆的作用连接在一起 2 弹簧连接 两个物体通过弹簧的作用连接在一起 3 接触连接 两个物体通过接触面的弹力或摩擦力的作用连接在一起 18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 连接体的运动特点轻绳 轻绳在伸直状态下 两端的连接体沿绳方向的速度总是相等 轻杆 轻杆平动时 连接体具有相同的平动速度 轻杆转动时 连接体具有相同的角速度 而线速度与转动半径成正比 轻弹簧 在弹簧发生形变的过程中 两端连接体的速率不一定相等 在弹簧形变最大时 两端连接体的速率相等 特别提醒 1 轻 质量和重力均不计 2 在任何情况下 绳中张力的大小相等 绳 杆和弹簧两端受到的弹力大小也相等 19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 整体法和隔离法的选取原则 1 整体法的选取原则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 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 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 分析整体受到的合外力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 或其他未知量 2 隔离法的选取原则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 或者要求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 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3 整体法 隔离法的交替运用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 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 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 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 即 先整体求加速度 后隔离求内力 20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向1先隔离后整体例1如图甲所示 质量为m0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 小车上用细线悬吊一质量为m的小球 m0 m 用一力f水平向右拉小球 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时 细线与竖直方向成 角 细线的拉力为ft 若用一力f 水平向左拉小车 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a 向左运动时 细线与竖直方向也成 角 如图乙所示 细线的拉力为ft 则 a f f ft ftb f f ft ftc f ftd f f ft ft 答案 解析 21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思维点拨先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细线的拉力并求出加速度 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求出外力 22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向2先整体后隔离例2如图所示 质量均为m的a b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 在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a在光滑地面上 b在空中 已知力f 2mg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3 求弹簧对a的拉力和地面对a的支持力大小 答案 解析 23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思维点拨求弹簧对物体a的拉力用隔离法 求地面对a的支持力用整体法 2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向3整体法和隔离法的交替应用例3 2016 江苏无锡期中 如图所示的装置叫作阿特伍德机 是由阿特伍德创制的一种著名力学实验装置 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绳子两端的物体下落 上升 的加速度总是小于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 同自由落体相比 下落相同的高度 所花费的时间要长 这使得实验者有足够的时间从容的观测 研究 已知物体a b的质量相等 均为m0 物体c的质量为m 轻绳与轻滑轮间的摩擦不计 绳子不可伸长 如果m m0 求 25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 物体b从静止开始下落一段距离的时间与其自由落体下落同样的距离所用时间的比值 2 系统由静止释放后运动过程中物体c对b的拉力大小 答案 解析 26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思维点拨 1 物体a与b的加速度大小是否相等 方向分别如何 2 分析c对b的拉力时 选b还是选c为研究对象较简单 提示 1 物体a与b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2 选c为研究对象 27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规律总结1 整体法与隔离法常涉及的三种问题类型 1 涉及滑轮的问题 若要求绳的拉力 一般都采用隔离法 2 水平面上的连接体问题 这类问题一般是连接体 系统 各物体保持相对静止 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 解题时 一般采用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 建立直角坐标系时要考虑矢量正交分解越少越好的原则 或者正交分解力 或者正交分解加速度 3 斜面体与物体组成的连接体问题 当物体具有沿斜面方向的加速度 而斜面体相对于地面静止时 一般采用隔离法分析 2 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问题的关键正确地选取研究对象是解题的首要环节 弄清各物体之间哪些属于连接体 哪些物体应该单独分析 并分别确定出它们的加速度 然后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求解 28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突破训练4 如图所示 有材料相同的p q两物块通过轻绳相连 并在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运动 轻绳与拉力f的方向均平行于斜面 当拉力f一定时 q受到绳的拉力 a 与斜面倾角 有关b 与动摩擦因数有关c 与系统运动状态有关d 仅与两物块质量有关 答案 解析 29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5 2016 江西上饶模拟 如图所示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段长为l 质量分布均匀的绳子 在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 绳子中某点到绳子左端的距离为x 设该处绳的张力大小为ft 则能正确描述ft与x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答案 解析 30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三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多维探究 1 临界值或极值条件的标志 1 有些题目中有 刚好 恰好 正好 等字眼 明显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临界点 2 若题目中有 取值范围 多长时间 多大距离 等词语 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 起止点 而这些起止点往往就对应临界状态 3 若题目中有 最大 最小 至多 至少 等字眼 表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极值 这个极值点往往是临界点 4 若题目要求 最终加速度 稳定加速度 等 即是求收尾加速度或收尾速度 31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 处理临界问题的三种方法 32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向1用假设法和极限法分析叠加体系统临界极值问题例4如图所示 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 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 a b质量分别为ma 6kg mb 2kg a 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0 2 开始时f 10n 此后逐渐增加 在增大到45n的过程中 则 a 当拉力f 12n时 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b 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 当拉力超过12n时 开始相对滑动c 两物体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d 两物体始终没有相对运动 答案 解析 33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思维点拨物体b产生加速度的力的施力物体是谁 这个力最大是多大 提示 物体b产生加速度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 这个力最大是12n 3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例5如图所示 水平地面上的矩形箱子内有一倾角为 的固定斜面 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光滑球 静止时 箱子顶部与球接触但无压力 箱子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然后改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 经过的总位移为s 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 1 求箱子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 2 若a gtan 求减速阶段球受到箱子左壁和顶部的作用力 35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解析 1 设箱子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 经过的位移为s1 减速阶段经过的位移为s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有v2 2a s1 v2 2as2 且s1 s2 s 解得a 2 如果球刚好不受箱子作用 箱子的加速度设为a0 应满足fnsin ma0 fncos mg 解得a0 gtan 箱子减速时加速度水平向左 当a gtan 时 箱子左壁对球的作用力为零 顶部对球的力不为零 此时球受力如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n cos f mg fn sin ma 解得f m 36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思维点拨 1 加速过程与减速过程有哪些相关联的物理量 2 球恰好不受箱子的作用力时 系统的加速度是多少 提示 1 加速过程和减速过程的位移之和是箱子运动的总位移 2 如果球刚好不受箱子作用 应满足fnsin ma0 fncos mg 得系统的加速度为gtan 37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向2用数学知识解决运动类的临界极值问题例6如图所示 一儿童玩具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一名幼儿用沿与水平面成30 角的恒力拉着它沿水平面运动 已知拉力f n 玩具的质量m 1kg 经过时间t 2 0s 玩具移动了距离x 2m 这时幼儿将手松开 玩具又滑行了一段距离后停下 g取10m s2 求 1 玩具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 松开手后玩具还能滑行多远 3 幼儿要拉动玩具 拉力f与水平面夹角多大时 最省力 38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解析 1 玩具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9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 设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玩具要在水平面上运动 则fcos ff 0ff fn在竖直方向上 由平衡条件得fn fsin mg 40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方法归纳动力学中极值问题的临界条件和处理方法1 四种 典型临界条件 1 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 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 临界条件是弹力fn 0 2 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 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 常存在着静摩擦力 则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3 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 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度的 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 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ft 0 4 加速度变化时 速度达到最值的临界条件 加速度变为0时 41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 四种 典型数学方法 1 三角函数法 2 根据临界条件列不等式法 3 利用二次函数的判别式法 4 极限法 42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突破训练6 多选 如图所示 a 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 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a 当f 2 mg时 a b都相对地面静止 答案 解析 43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7 一个质量为0 2kg的小球用细绳吊在倾角为 53 的斜面顶端 如图所示 斜面静止时 球紧靠在斜面上 绳与斜面平行 不计摩擦 当斜面以10m s2的加速度向右做加速运动时 求绳子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 sin53 0 8 cos53 0 6 g取10m s2 4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解析 先分析物理现象 用极限法把加速度a推到两个极端来分析 当a较小 a 0 时 小球受三个力 重力 绳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作用 此时绳平行于斜面 当a较大 足够大 时 小球将 飞离 斜面 此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未知 那么当a 10m s2向右时 究竟是上述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 解题时必须先求出小球离开斜面的临界值a0 然后才能确定 令小球处在离开斜面的临界状态 fn刚好为零 时 斜面向右的加速度为a0 此时对小球有mgcot ma0 45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所以a0 gcot 7 5m s2 因为a 10m s2 a0所以小球离开斜面 如图所示 向右加速运动 设绳子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对小球有ftsin mg ftcos ma 联立解得ft 2n 所以ft 2 83n fn 0 答案 绳子的拉力为2 83n 斜面对小球的弹力为零 46 思维激活 模型建立 典例示范 以题说法 类题过关 滑块 木板 模型如图所示 木板a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 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铁块b 大小可忽略 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不为零 木板长为l 用水平恒力作用在铁块上 试分析 若铁块与木板间发生相对滑动 当铁块运动到木板最右端时 铁块运动的位移xb 木板运动的位移xa与木板的长度l三者间的关系是什么 提示 xa l xb 47 思维激活 模型建立 典例示范 以题说法 类题过关 滑块 木板模型 如图a 上 下叠放两个物体 并且两物体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 该模型涉及摩擦力分析 相对运动 摩擦生热 多次互相作用 属于多物体多过程问题 知识综合性较强 对能力要求较高 另外 常见的子弹射击木板 如图b 圆环在直杆上滑动 如图c 都属于滑块类问题 处理方法与滑块 木板模型类似 48 思维激活 模型建立 典例示范 以题说法 类题过关 例1 15分 2016 云南昆明统测 如图所示 质量m0 1kg的木板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 1kg的铁块b 大小可忽略 铁块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 1 0 3 木板长l 1m 现用f 5n的水平恒力作用在铁块上 g取10m s2 1 若水平地面光滑 计算说明铁块与木板间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 2 若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 0 1 求铁块运动到木板右端所用的时间 答案 解析 49 思维激活 模型建立 典例示范 以题说法 类题过关 思维点拨 1 判断两者之间是否发生滑动 要比较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关系 若ff ffm 则不滑动 反之则发生滑动 2 两者发生相对滑动时 求得的两者运动的位移都是相对地的 注意找位移与板长的关系 50 思维激活 模型建立 典例示范 以题说法 类题过关 例2 14分 如图甲所示 质量为m0的长木板 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 有一个质量为m 可视为质点的物块 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左端冲上木板 从物块冲上木板到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 物块和木板的v t图象分别如图乙中的折线acd和bcd所示 a b c d点的坐标分别为a 0 10 b 0 0 c 4 4 d 12 0 根据v t图象 求 51 思维激活 模型建立 典例示范 以题说法 类题过关 1 物块冲上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1 木板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 达到共同速度后一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3 2 物块质量m与长木板质量m0之比 3 物块相对长木板滑行的距离 x 52 思维激活 模型建立 典例示范 以题说法 类题过关 2 对物块冲上木板的匀减速阶段进行受力分析 有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起重机械维修工国庆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抓岩机司机国庆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电子产品维修工操作技能培训手册
- 企业职工假期培训心得体会模板
- 预拌混凝土中控工节假日前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关于实验教学总结范文汇编7篇
- 生活垃圾填埋作业工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关于小学美术教学总结合集7篇
- 铝电解筑炉工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劳动力及材料机具配置保证措施
- 月骨脱位与月骨周围脱位-课件
- iOS面试题面试手册
- 《招标采购专业实务》培训课件
- 岩土工程词汇中英文对照大词典(很全)
- GB/T 41776-2022法庭科学弹药鉴定方法
- LY/T 2787-2017国家储备林改培技术规程
- GB/T 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
- 三级安全教育档案模板(完整版)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之《二十四孝图》详解 课件(共17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第三卷车体-第一分册70a-ccd sa02.半永久车钩
- 露天采石场供配电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