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扬子成矿省.doc_第1页
下扬子成矿省.doc_第2页
下扬子成矿省.doc_第3页
下扬子成矿省.doc_第4页
下扬子成矿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下扬子成矿省学习本 2008-02-25 19:45 阅读45 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2008/02/22 下扬子成矿省(-11) 1成矿省范围 下扬子成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东临黄海,南靠华南成矿省、北与昆仑秦岭活动带相邻,西联上扬子成矿省,总面积约34万km2,长江中下游河道由西向东穿过成矿省全境。 2区域地质构造概述 (1)构造单元划分 成矿省属华南板块中的扬子陆块,并指出绍兴萍乡北海是一条重要的构造带(程裕淇等,1994),绍兴江山宜春彬州凭祥一线为华夏岛弧系与扬子陆块的分界线。成矿带包括下扬子地块、浙西地块和江南地块东部地区。成矿省内盖层广布、褶皱多样、沿长江是成矿省内主要的构造岩浆带,两头由苏北、江汉二个白垩纪新生代断陷盆地,中间由宁芜、庐枞和鄂东南的梁子湖三个中生代上叠火山岩盆,沿江鄂东南、九瑞、铜陵、宁镇和苏西为隆断区内的中酸性侵入岩区,称构造岩浆带。绍兴江山萍乡长沙一线既是两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又是岩浆侵入喷发的有利空间,组成了以火山喷发侵入岩为主的构造岩浆带,沿该带两侧分布的德兴等燕山期上叠火山盆地,属火山岩和侵入岩类都发育的构造岩浆区,其地质构造特征、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反映了两大构造单元之间的过渡特征,称为过渡带(叶庆同,1988)。 (2)区域地层 成矿省内出露最老的地层有中元古界的双桥山群(赣西北)、上溪群(皖南)、双溪坞组(赣东北、浙西)及金山群(苏南),代表了下扬子地块陆结晶基底形成后陆缘拉张裂陷环境的沉积作用。新元古代的青白口系为复理式火山建造,属过渡型建造,以修水群、落可岽群和上里组为代表的火山型红色磨拉石盆地沉积,经晋宁运动进一步固结。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形成,随后陆缘封闭,扬子与华南陆块初始对接,扬子陆块基底固结。晋宁运动后,古地理面貌呈现极大变化,扬子地区基本稳定下来,在成矿省内,早期为碎屑岩,晚期以碳酸盐岩为主,代表了盖层发育阶段的滨浅海沉积。前者以南沱组、雷公坞组为代表,后者以陡山沱组、灯影组为代表。 (3)断裂系统 区内存在不同时代、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三类断裂系统(图10-55)。北东向断裂极发育,控制地壳演化并与燕山期滨西太平洋活动有关,北西向不很发育,具走滑性质;北北东向规模较小,多数不具区域性,属张性断裂。省内几条重要的断裂有: 1)杨子陆块北缘(9)、郯庐(11)和嘉山响水断裂构成与昆仑秦岭活动带的界线; 2)绍兴江山鹰潭(21)断裂,是下扬子陆块与华南活动带的界线; 3)歙县德兴断裂(15)为成矿省内蛇绿混杂岩带的出露带; 4)莲花长沙宜昌断裂(50)为隐伏基底断裂,是根据物探资料推断的断裂带,可能是上扬子和下扬子成矿省的分界线。 (4)岩浆岩 成矿省内自中元古至第四纪都有岩浆岩活动,侵入岩和火山岩类都很发育。晚太古代元古宙,以海相火山喷发和中酸性岩浆侵入为主;古生代以侵入岩类为主;中生代岩浆活动是成矿省内的高峰期,中酸性岩类的侵入岩和火山喷发岩类极为发育,特别是晚侏罗世中白垩世,成矿省内多种成因的中酸性侵入岩类和不同火山岩相的喷出岩类极为发育,构成滨西太平洋岩浆活动带的组成部分;新生代岩浆活动较弱,主要是玄武岩有关的喷发作用。岩浆岩与成矿关系密切,与双峰式海相火山岩类有关的有Cu、Zn、Fe等矿产,与火山喷发侵入岩类有关的是Fe、Cu、Au、Ag、Mo、W、Sn、Pb、Zn、REE、TRE等,与火山岩类有关的明矾石、叶腊石、高岭土等非金属矿也较发育。 3区域矿产 (1)矿床类型及基本特征 按全国统一标准成矿省内划分的矿床类型有岩浆岩型、斑岩型、接触交代型、海相火山气液型、陆相火山气液型、热液型、低温热液型(热卤水)、海相沉积型、陆相沉积型、受变质型、沉积改造型、风化壳型和砂矿型共十二类,各类矿床的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是: 岩浆岩型矿床分布在歙县休宁,婺源德兴弋阳的蛇绿岩带和赣东北过渡带边缘(葛源); 斑岩型矿床赋存在德兴中生代上叠火山岩盆地和火山岩盆地与断褶区的过渡带上(铜山口、安基山、阳储岭等); 接触交代型矿床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壳幔混源花岗岩类与碳酸盐岩分布区; 陆相火山岩型,特别是玢岩铁矿分布在中生代火山岩盆地宁芜和庐枞火山岩盆地; 海相沉积型矿床具有明确的成矿专属性,如含锰黑色岩系(湘谭锰矿、狮子立山天青石矿); 受变质型矿除具有成矿专属性,如溪滩滑石矿赋存在灯影组和朝阳磷矿赋存在陡山沱组朝阳含磷层位中外,尚与构造有关,如金矿受中元古界特定的火山沉积建造控制外,还受韧性剪切构造直接控制; 陆相沉积型矿床主要分布在苏北、洞庭凹陷区内; 成矿省内出现一系列的过渡型矿床:A.葛源花岗岩型铌钽钨锡(铜铅锌)矿床与苏州善安滨花岗岩型Nb、Ta矿床相似,矿床中云英岩型和石英脉型钨锡矿化具有南岭成矿带的基本特征,而南岭的W、Sn、Mo、Bi、稀土、稀有矿化向下扬子地台过渡的矿化元素组合标志;B.阳储岭斑岩型具有细脉、大脉型W、Mo矿化、与南岭的脉状W、Sn、Mo矿床有相似之处,但又具有接触交代型Cu、Pb、Zn矿床,与长江中下游的矿床特征接近,他是赋存在江南地块内南岭和长江中游成矿特征兼有的矿床类型;C.苏州迂里接触交代型铅锌银矿床属长江中下游的矿床类型,具有南岭Pb、Zn、Ag优势矿种的矿化组合;D.湘东北东岗山矿田中东岗山铅锌锑矿床可与湘西的W、Sb、Au组合相比,而矿田内的昂马龙和银矿村的Pb、Zn、Ag矿化,又与南岭的Pb、Zn、Ag矿化相似。这些认做过渡型矿床的事实明确说明,成矿省的接壤部位存在特定的区域成矿作用控制因素,将两个不同成矿省的成矿作用“中和”一体,称为“过渡型矿床”。 4成矿区带和矿床成矿系列划分 按全国统一要求,下扬子成矿省内进一步划分以下成矿区(带)。 51-苏北坳陷新生代油气盐类矿产成矿区; 52-长江中下游晚古生代、中生代铜金铁铅锌硫成矿带; 53-江南地块元古宙、中生代铜钼金铅锌成矿带; 54-江汉坳陷中生代、新生代金稀土盐类矿产成矿区。 5矿床成矿系列划分 成矿省内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对矿床成矿系列做过系统研究(A,常印佛等,1991;B,翟裕生等,1992;C,陈毓川等,1998)。此次划分,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补充近年勘查获得新成果和科研新资料按全国统一要求成矿区(带)内共划分16个和18矿床成矿亚系列、矿床系列。 6成矿区带构造环境的基本特征 成矿带地质环境不同矿床成矿系列各异。 (1)坳陷区:属沉积矿床成矿系列,主要是与盐类有关的矿床及油气资源,苏北和江汉凹陷区属此类。 (2)火山喷发上叠盆地 在长江中下游构造岩浆带范围内的新生代火山上叠盆地有宁芜、繁昌、庐枞、怀宁等火山盆地,典型代表为宁芜中生代火山盆地属玢岩型铁矿床(52),与壳幔混源的中基中酸性喷出岩和次火山岩有关;基底地层之上的上叠中生代火山盆地,如德兴中生代火山上叠盆地属壳幔混源的中酸性岩浆喷发次火山岩侵入岩活动的成矿作用(53)有关,德兴式斑岩铜矿床和银山式陆相火山气液型铜银多金属矿床是典型代表。 (3)深断裂带 成矿省内深断裂带有多条,控制了成矿作用,但休宁深断裂(又称蛇绿岩套)控制了钙碱性超基性中基性岩浆的侵入活动,赣东北深断与他类似,与其有关的矿床有西湾式岩浆型镍矿,绍兴江山东乡深断裂带属华南与扬子两成矿省的分界线,又是扬子与华夏两构造单元的分界线,它控制了两大构造单元地质历史演化和成矿的演化过程,控制了西裘海相火山岩型Cu、Zn矿床和岭后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型铜矿床,永平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等数个大型矿床的成矿作用。可划出与海相火山喷发沉积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53)。 (4)陆内隆起区的构造岩浆带 成矿省内属隆起区的构造岩浆带的典型地区有铜陵、宁镇、九江等隆起区,隆起区内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的侵位较低,主要矿床都赋存在泥盆、石炭和二叠系地层与中酸性岩浆岩类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及层间界面上的Cu、Fe,如铜官山、冬瓜山、大团山、狮子山等。苏锡江阴昆山断隆,九瑞的城门山铜矿都属此类。这些矿床归属为与壳幔混源中酸性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亚系列(52)。 (5)陆内坳陷区构造岩浆带 属该类构造成矿环境的有鄂东南大冶坳陷区、安徽月山坳陷区,湖北通山阳新坳陷区等,主要矿床赋存中酸性花岗闪长岩类侵入与晚古生代三叠系地层的接触带,侵入岩的侵入层位较高。如大冶铁山、程朝铁矿、金山鹰、铜录山、月山、铜山口等矿档。这些矿床属与壳幔混源中酸性中浅成超浅成侵入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亚系列(52)。 (6)陆内隆、坳过渡带 在成矿省内这类过渡带有多处,最典型的是宁芜中生代火山上叠盆地和宁镇陆内断隆区交接处的断隆一侧的碳酸盐岩为容矿的低温热液(超低温热液)矿床,主要有栖霞山铅锌银矿床、汤山金矿床等,属于与碳酸盐岩有关的矿床成矿亚系列(52)。 (7)陆内基底韧性剪切带:江南台隆的西蒋金山韧性剪切带是成矿省内典型的控矿、容矿构造单元,属与元古宙沉积变质岩容矿的矿床成矿系列(53)。 (8)造山推覆构造 成矿省内的推覆构造和逆冲断裂直接控制矿床的形成,如狸头桥、火龙岗、苏西、宁镇山脉推覆构造、徐家金子、茅西断裂、大幕枫林逆冲滑覆构造带,殷祖筠山逆冲断覆构造带,毛铺两剑桥推覆逆冲断裂,多数推覆体或逆冲断裂控制了矿床形成和成矿元素的富集,其中毛铺两剑桥断裂控制阮宜湾钨钼矿床(大型)、白云山铜矿床(中型)和银山铅锌矿床(大型)的产出位置,属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矿床成矿亚系列(52)。 综上所述,构造环境直接控制了矿床产出的类型、空间分布及矿化富集程度。 7区域成矿模式 (1)陆内隆起区接触交代型矿床的矿田模式 (2)陆内坳陷区接触交代型矿床的矿田成矿模式 (3)苏锡隆断区区域矿床成矿模式 (4)陆内上叠火山盆地成矿亚区区域成矿模式 (5)钱塘台褶区成矿亚区的区域成矿模式 (6)台隆边缘成矿作用的区域成矿模式 8区域成矿历史演化和区域成矿谱系 成矿省内进一步划分出四个成矿区带。成矿作用较复杂的是江南台隆成矿带,其次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较为简单的是江汉和苏北两个成矿区。成矿作用成矿元素富集、聚矿能力最强的燕山期,无论是长江中下游,还是江南台隆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占了主导地位。 9物化遥信息 主要超值元素组合:Fe2O3、Cu;Pb、Zn、Ag、Cd;Au、As、Hg、Sb;W、Sn、Bi;Ti、V、Cr、Co;Li、La、Y、Nb、Zr; SiO2、Al2O3、Zr、Ba、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