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五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考纲要求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和评价 3 一 二 三 自主学习明确高考怎么考 4 一 二 三 一 2016 浙江高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第1 2题 5分 墨子 节用 圣人为政一国 一国可倍也 大之为政天下 天下可倍也 其倍之非外取地也 因其国家 去其无用之费 足以倍之 圣王为政 其发令兴事 使民用财也 无不加用 而为者 是故用财不费 民德 不劳 其兴利多矣 注 加用 更有用 更有价值 德 通 得 1 从这段文字看 节用 的含义是 不超过6个字 1分 参考答案 去无用之费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结合文段内容和注释可以看出 节用 就是 去无用之费 5 一 二 三 2 根据选文 理解并概括墨子的 为政 思想 4分 参考答案 不赞成通过对外掠夺来增强国力 合理地节约用度 珍惜人力物力 减轻百姓负担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可以采用提取关键词法 如文中的 非外取地 去其无用之费 用财不费 民德不劳 等 都体现着墨子的观点 据此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墨子 节用 圣明的君王在一个国家执政 一个国的好处可以加倍 更大范围的在天下执政 天下的利益可以加倍 加倍的方法不是在外面夺取别人的土地 是依靠自己的国家 去除没有用途的费用 足够用来加倍的 圣明的君王执政 他发布命令做某事 让老百姓使用财物 没有不朝更加有用的角度思考的 因此 使用财物没有靡费 百姓能够没有辛劳 带来的好处却很多 6 二 一 三 二 2015 浙江高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第1 2题 5分 知言者 尽心知性 于凡天下之言 无不有以究极其理 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 浩然 盛大流行之貌 气 即所谓体之充者 本自浩然 失养故馁 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 盖惟知言 则有以明夫道义 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 养气 则有以配夫道义 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 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选自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孟子集注 1 根据材料可以判断 朱熹这段话是对 孟子 中 我知言 我善养吾 一句的注释 2分 答案 浩然之气解析 结合课文 利用成语和名句可以想到这四个字 7 二 一 三 2 从画线句中概括 知言 和 养气 的功能 3分 参考答案 1 知言 能明道义 于事无疑 2 养气 能配道义 于事无惧 解析 此题选用朱熹关于 孟子 的一段注释 即对名言 我知言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的解读 在设题上注重中学教学和高考选拔双重实际 连接课内外 彰显文化性 以填空 概括等题型进行考查 本题要求概括 知言 和 养气 的功能 扣住 功能 二字从画线句中截取关键词语整合答案即可 8 三 一 二 三 2014 浙江高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第1 2题 5分 孔子曰 益者三友 损者三友 友直 友谅 友多闻 益矣 友便辟 友善柔 友便佞 损矣 论语 季氏 子曰 孰谓微生高 直 或乞醯 焉 乞诸其邻而与之 论语 公冶长 注 微生高 春秋时鲁国人 醯 x 醋 1 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观 1分 答案 择友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观点 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如何交朋友 说的是孔子的 择友观 9 三 一 二 2 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 对孔子这种评价 你怎么看 4分 参考答案 第一问 醋是小物 有就说有 无就说无 微生高应据实相告 而他却向邻居求讨 以应求者 用意委曲 并非正直之人 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 第二问 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 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 要正直 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 于细微事不可不谨 解析 本题考查对孔子思想的领会和分析能力 以理解分析为主 答题时要紧扣材料 友直 益矣 以及对 乞诸其邻而与之 的理解 挖掘孔子评论的用意所在 10 11 一 二 方法探究寻求考题怎样答 12 一 二 一 论语 探究题通过梳理发现 论语 考查有两个基本题型 一是填空题 一是探究题 填空题相对简单 或成语或名句 这里不多说 探究题有三种类型 基础理解型 评价分析型 是非判断型 让考生鉴赏语言 借鉴表达 探究观点 达到砥砺思想的目的 13 一 二 一 基础理解型试题解题技巧典题 2011 浙江高考样卷 阅读 论语 中的一则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哀公问于有若曰 年饥 用不足 如之何 有若对曰 盍彻乎 曰 二 吾犹不足 如之何其彻也 对曰 百姓足 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 君孰与足 1 从上述文字中 找出与 战国策 中的 苟无民 何以有君 思想相通的一句 2 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 为了践行这一思想 有若希望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14 一 二 解析 首先是要读懂材料 再提取关键词句 第一题的 苟无民 何以有君 中的 民 和 君 显然与 百姓足 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 君孰与足 中的 百姓 君 相同 这样答题就容易了 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规范答题 参考答案 1 百姓不足 君孰与足 或 百姓足 君孰与不足 2 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有若希望哀公采取 彻 制 减轻赋税 15 一 二 二 评价分析型试题解题技巧 设问方式 1 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 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 并加以评析 2 结合上述话语 对孔子的 交往观 作简要评析 3 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 你如何理解孔子的 忠恕观 试作简要评述 考查的是对孔子 儒家 思想的评析 评价分析型解题思路 摆明观点 回归课本 点明内涵 紧扣材料 发散思维 意义 个人 家庭 社会 国家 古代 现今 道理 事例 16 一 二 典题 2009 浙江高考 阅读 论语 中的两则文字 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子曰 子欲无言 子贡曰 子如不言 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 根据上述材料 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 并加以评析 解析 首先要摆明观点 材料反映了自主学习原则 孔子这一原则至今仍具先进性 其次 联系文本 点明内涵 孔子重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不到学生想说而又说不出来 想求明白而不得时不去启发 强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最后发散思维 联系当下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学以致用 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当代教育必须重视并遵循这一原则 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开创型人才 17 一 二 三 是非判断型试题答题技巧 设问方式 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 仁 的思想理解是否正确 请简要说明 上面这段文字对孔子 治国 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 请简要说明 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 中庸 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 请简要说明理由 上面这段文字对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 请简要说明理由 上述文字是否符合孔子的思想 请简要说明理由 18 一 二 典题历史上人们对孔子关于利欲的正义观长期以来存在着误解 以为孔子以 义 反 利 拒斥利欲 为此 这里必须指出 按照孔子的观点 对利欲的节制并非对利欲的消灭 事实上孔子尽管 罕言利 却并非不言利 孔子甚至未必罕 言利 事实上 仅 论语 所记载的孔子言利之处就相当多 上面这段文字对孔子 正义 思想的理解分析是否正确 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正确 虽然孔子更多地关心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等 公利 但也并没有反对人们追求正当的 私利 对于孔子来说 私利和正义并不是截然对立的 孔子希望 私利 能够取之有道 不要见利忘义 因此 在人们追求正当的 私利 时 孔子提倡 君子喻于义 和 君子义以为质 的思想 要见利思义 达到利与义的统一 19 一 二 知识小结掌握孔子主要思想以及先秦诸子的基本观点及其优缺点 复习时要特别注意 论语 选读课后的 课文解读 文言练习 相关链接 等知识 通过实战练习 掌握相关题型及解题方法 1 注意审题 2 知章论题 3 学会分析 合理探究 4 规范答题 分条表述 20 一 二 即学即练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第1 2题 论语 乡党 厩焚 子退朝 曰 伤人乎 不问马 这段文字 据唐人陆德明 经典释文 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 子退朝 曰 伤人乎 不 问马 1 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 马的态度 解析 解答本题应注意分析两种停顿方式各自强调的重点内容 参考答案 贵人贱马 人 马并重 或 先人后马 2 对照孔子的仁爱观 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解析 解答本题应明确孔子的 仁爱观 的内容 再联系题中所给的句子的内涵 分析其中所包含的观点态度以及与孔子观点的关系 参考答案 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 但 人马并重 并非孔子的本意 因为孔子的 仁 并非兼爱 他主张在 亲亲 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21 一 二 参考译文马房烧了 孔子退朝回家 问道 伤了人吗 没有问马 第二种厩焚 子退朝 曰 伤人乎 不 问马 译文 马房烧了 孔子退朝回家 问道 伤了人吗 回答说 没有 接着询问马的情况 22 一 二 二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延伸拓展题 一 孟子及 孟子 孟子生平孟子 约前372 公元前289 名轲 字子舆 战国中期鲁国邹人 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 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 孔子学说的继承者 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 幼年丧父 家庭贫困 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 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 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到过梁 魏 国 齐国 宋国 滕国 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 争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扩张 孟子继承了孔子 仁 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 仁政 思想 被称为 亚圣 23 一 二 1 学过的课文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寡人之于国也 2 名言名句 尽信书 不如无书 孟子 尽心下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 告子下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孟子 公孙丑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孟子 尽心上 人有不为也 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 离娄下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公孙丑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 尽心上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孟子 滕文公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孟子 梁惠王下 24 一 二 典题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第1 2题 王何必曰利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 叟 不远千里而来 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 王 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 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 何以利吾家 士庶人曰 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 弑其君者 必千乘之家 千乘之国 弑其君者 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 千取百焉 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 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 何必曰利 25 一 二 1 根据文意 请分别解释 仁 义 的含义 2分 参考答案 仁 是一种广泛的道德观念 是各种善的品德的概括 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义 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准则 26 一 二 2 孟子认为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所以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 何必曰利 韩非子认为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 没有道义关系 彼此是 用计算之心以相待 的 都是为了追求各自的 大利 见 韩非子六反 请你对此二人的观点作分析和评论 参考答案 孟子主张重义 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轻利 另外 孟子的主张会调和君与臣 人与人的关系 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好转 而这也正是孟子所要追求的 大同社会 的基础 韩非子完全是功利主义的 他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 绝对化 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 但从长远来说 会给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破坏人际关系 败坏社会风气 27 一 二 参考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 孟老 您不远千里到这里来 将对我国有什么利益 孟子回答说 大王何必只谈利呢 只要强调仁义就够了 大王说 怎样才对我国有利 大夫说 怎样才对我的封地有利 那么 一般士子以至老百姓也都会说 怎样才对我本人有利 这样 上上下下互相牟取私利 那国家可就危险了 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 杀君篡权的一定是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 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 杀君篡权的一定是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 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中 大夫拥有千辆兵车 在兵车千乘的国家中 大夫拥有百辆兵车 这些大夫的产业不是不多 但是 假若轻道义 重私利 那么 大夫若不把国君的产业完全夺去 是不会满足的 从来没有讲仁义的人会遗弃自己的父母 也从来没有讲仁义的人会怠慢他的君主 所以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 何必要讲利呢 28 一 二 即学即练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第1 2题 齐人伐燕 胜之 宣王问曰 或谓寡人勿取 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 五旬而举之 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 必有天殃 取之 何如 孟子对曰 取之而燕民悦 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 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 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 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岂有他哉 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 如火益热 亦运而已矣 选自 孟子 梁惠王下 29 一 二 1 上述文字中 除了 箪食壶浆 外 还有成语 也源出于此 参考答案 水深火热2 请简要概括孟子的战争观 并结合孟子的思想谈谈对孟子战争观的看法 参考答案 反对非正义的战争 支持正义的符合百姓意愿的战争 孟子的战争观体现了 民本 或 仁政 思想 他的观点是辩证的 变通的 30 一 二 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第1 2题 孟子曰 仁之实 事亲是也 义之实 从兄是也 智之实 知斯二者弗去是也 礼之实 节文 斯二者是也 乐之实 乐斯二者 乐则生矣 生则恶可已也 恶可已 则不知足之蹈之 手之舞之 选自 孟子 离娄上 注 节文 礼节 礼仪 在这里用作动词 31 1 对上面选段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认为智的实质在于明白仁和义的道理 且在行动上不背离 b 孟子认为能恭敬地遵循礼仪侍奉父母 是礼的实质之一 c 孟子认为 乐的实质是乐于依礼侍奉父母 顺从兄长 d 孟子认为人之所以手舞足蹈 是因为由礼 智产生了快乐并消除了厌恶的情绪 d 解析 文中说乐于做 仁 和 义 两方面的事 就产生了快乐 抑制不住这种快乐 就手舞足蹈起来了 一 二 32 2 孔子曾说过 人而不仁 如礼何 结合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孟对于 礼 的看法有什么相同点 参考答案 两人都认为 礼 与 仁 密不可分 或 仁 是 礼 的思想核心 或 礼 的实质是 仁 孟子讲要依托节对待自己的父母和兄长 孔子也讲到的 礼 是不离开 仁 而单独存在的 参考译文孟子说 仁的实质是侍奉父母 义的实质是顺从兄长 智的实质是明白这两方面的道理而不背离 礼的实质是在这两方面不失礼节 态度恭敬 乐的实质是乐于做这两方面的事 快乐就产生了 一产生就抑制不住 抑制不住 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 一 二 33 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第1 2题 孟子曰 今之事君者皆曰 我能为君辟土地 充府库 今之所谓良臣 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乡道 不志于仁 而求富之 是富桀也 我能为君约与国 战必克 今之所谓良臣 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乡道 不志于仁 而求为之强战 是辅桀也 由今之道 无变今之俗 虽与之天下 不能一朝居也 选自 孟子 告子下 注 与国 盟国 一 二 34 一 二 1 当时的 良臣 常以具备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 三方面的才能而自诩 每空填2字 参考答案 军事外交财政 财经 经济 2 选段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主要反映了孟子的仁政和王道思想 孟子认为 如果君王不以正道和仁德为追求 臣子只一心帮助君王搜刮民脂 开疆辟土 这无异于残害百姓 这样的君臣 即使把天下都给他们也是坐不长的 35 一 二 参考译文孟子说 如今服事国君的人都说 我能为国君开拓土地 充实府库 如今所说的好臣子 正是古代所说的残害百姓的人 国君不向往道德 不立志行仁 却去想法让他富有 这等于是去让夏桀富有 又说 我能够替国君邀约盟国 每战一定胜利 如今所说的好臣子 正是古代所说的残害百姓的人 国君不向往道德 不立志仁行 却去想让他武力强大 这等于是去帮助夏桀 从当今这样的道路走下去 不改变当今的风俗习气 即便把整个天下给他 也是一天都坐不稳的 36 一 二 二 荀子及 荀子 荀子的生平荀子 约前313 前238 名况 字卿 华夏族 汉族 战国末期赵国人 今河北邯郸 著名思想家 文学家 政治家 时人尊称 荀卿 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 因 荀 与 孙 二字古音相通 故又称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 后为楚兰陵 位于今山东兰陵县 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 在人性问题上 提倡性恶论 主张人性有恶 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 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 性善论 比较 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37 一 二 典题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第1 2题 王者之等赋 政事 财万物 所以养万民也 田野什一 关市几而不征 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 相地而衰政 理道之远近而致贡 通流财物粟米 无有滞留 使相归移也 四海之内若一家 故近者不隐其能 远者不疾其劳 无幽闲隐僻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 夫是之谓人师 是王者之法也 节选自 荀子 王制 1 请写出 寡人之于国也 中和选文中画线句意思相近的两句话 参考答案 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河内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 移其粟于河内 38 一 二 2 荀子又认为秦国 威动海内 强殆中国 然而忧患不可胜校也 讠思讠思 担心害怕貌 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 荀子 强国 结合选文有关内容 请简要评析荀子的国家 统一观 参考答案 荀子认为 秦国即使能够赢得全国统一 也很难持久 因为国家的统一不应单纯建立在武力征服下 而应建立在诸侯国的共同利益和共识上 只有这样 才能建立一个稳固而强大的国家 另外 经济的统一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但是 这种统一不是靠强力剥夺 而是建立在互惠 互利基础上 建立在一种道义的力量上 39 一 二 参考译文奉行王道的君主的法度 规定好赋税等级 管理好民众事务 管理好万物 这是用来养育亿万民众的 对于农田 按收入的十分之一征税 对于关卡和集市 进行检查而不征税 对于山林湖堤 按时封闭和开放而不收税 考察土地的肥瘠来分别征税 区别道路的远近来收取贡品 使财物 粮米流通 没有滞留积压 使各地互通有无来供给对方 四海之内就像一家人一样 所以近处的人不隐藏自己的才能 远处的人不厌恶奔走的劳苦 即使是幽远偏僻的国家 也无不乐于前来归附听从役使 这种君主叫作人民的师表 这就是奉行王道的君主所实行的法度 40 一 二 即学即练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第1 2题 子路曰 卫君待子而为政 子将奚先 子曰 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 有是哉 子之迂也 奚其正 子曰 野哉 由也 君子于其所不知 盖阚如也 名不正 则言不顺 言不顺 则事不成 事不成 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 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 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言之必可行也 选自 论语 子路 彼国者 亦有砥厉 礼义节奏是也 故人之命在天 国之命在礼 人君者 隆礼尊贤而王 重法爱民而霸 好利多诈而危 权谋倾覆幽险而亡 选自 荀子 强国 41 一 二 1 孔子认为治理好一个国家 首先要正名 而荀子认为治理好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 参考答案 隆礼 或 礼 2 请结合上面的材料分析 从治理国家角度来看 荀子与孔子观点有无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有不同之处 孔子的 正名 也就是为了 复礼 兴礼乐 从 国之命在礼 人君者 隆礼尊贤而王 重法爱民而霸 中可以看出 荀子在强调 礼 的同时 也重视 法 在荀子看来推礼治 固然是儒家思想的治道 但是如果纯粹的王道无法在现实中推行 那么退一步实行以法强国的霸术也是可以的 42 一 二 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第1 2题 孟子谓戴不胜 曰 子欲子之王之善与 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于此 欲其子之齐语也 则使齐人傅诸 使楚人傅诸 曰 使齐人傅之 曰 一齐人傅之 众楚人咻之 虽日挞而求其齐也 不可得矣 引而置之庄岳 之间数年 虽日挞而求其楚 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 善士也 使之居于王所 在于王所者 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 王谁与为不善 在王所者 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 王谁与为善 一薛居州 独如宋王何 选自 孟子 滕文公下 注 戴不胜 宋国大夫 庄岳 庄 街名 岳 里名 都在齐都城临淄城内 这里代指齐都中的闹市区 薛居州 宋国人 43 一 二 1 孟子对戴不胜讲述了 一傅众咻 的故事 其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环境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思维方式以及善恶观 孟子用 一傅众咻 的故事告诉戴不胜 要想让君王 向善 推行仁政 仅靠薛居州一个人的影响力是十分有限的 要让君王身边的人都像薛居州一样 营造起良好的 善 的氛围才行 2 三字经 中提到孟母 择邻处 荀子 劝学 中说 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 请结合选文并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 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孟子 孟母 荀子都谈到了环境之于人的重要 无论是学习还是修德 因此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 要与品学兼优的学生多接触 从而使自己的学习 品德都有提升 44 一 二 参考译文孟子对戴不胜说 你希望你的君王学好吗 我明白地告诉你 假定有个楚国大夫在这里 想让他的儿子学齐国话 那么请齐国人教他呢 还是请楚国人教他呢 戴不胜说 请齐国人教他 孟子说 一个齐国人教他 许多楚国人哇啦哇啦干扰他 即使天天鞭打他 逼他学会齐国话 也不可能学会 如果带他到齐国都城的闹市上住上几年 即使天天鞭打他 要他讲楚国话 也不可能 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 让他住在宋王宫中 如果在王宫中的人 不论年龄大小 地位高低 都是薛居州那样的人 宋王还能同谁一起干坏事呢 如果在王宫中的人 不论年龄大小 地位高低 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人 宋王又能同谁一起做好事昵 仅仅一个薛居州 能对宋王起什么作用呢 45 一 二 三 老子及 道德经 老子生平老子 约公元前571年 前471年 姓李名耳 字聃 一字或曰谥伯阳 华夏族 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存世有 道德经 又称 老子 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 主张无为而治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 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46 一 二 老子的思想总论 以 虚无 的 道 来解释为世界的根本 一因循自然的 无为 逍遥 为处世的方法 1 用 道 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 他说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 是永恒不变的 2 老子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 幻想回到 小国寡民 的社会 47 一 二 典题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第1 3题 甲 治大国 如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 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 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 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 故德交归焉 选自 老子 道德经 第六十章 乙 烹小鲜而数挠之 则贼其泽 治大国而数变法 则民苦之 是以有道之君贵静 不重变法 故曰 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选自 韩非子 解老 1 甲乙两段文字谈的都是方面的主张 烹小鲜 与 治大国 之间的共同点是清静无为 不扰民 答案 治国 48 一 二 2 老子和韩非子关于治国的主张有哪些异同 参考答案 相同点 以民为重 不伤民 或 无为而治 不同点 老子观点 主张以道来治理 遵循自然之道 互不干扰 以德互交 韩非子观点 以法治理 要保持法律的稳定简明性 不要轻易改变 让百姓安心 3 如何理解材料中所说的 道 和 法 请你结合现实发表评论 参考答案 老子的 道 是指遵循自然的规律 各自不伤对方 自然德到 这种境界是更高的境界 是人达到一定的自觉后才有如此行为 韩非子是强调在法治的前提下各自相安无事 各自遵循自己的规则 不违背法律 统治者不朝令夕改 执法公正 如此达到清静无为 在当今社会 自然德到 大多数人无法达到 应该制定严格的法律来约束人的行为 两者应是相辅相成 互补治国更合理些 49 一 二 参考译文治理大国 好像煎烹小鱼 用 道 治理天下 鬼神起不了作用 不仅鬼不起作用 而且鬼怪的作用伤不了人 不但鬼的作用伤害不了人 圣人有道也不会伤害人 这样 鬼神和有道的圣人都不伤害人 所以 就可以让人民享受到德的恩泽 烹饪小鱼而屡次翻动 就伤害它的光泽 治理大国而经常变更法令 就会使老百姓受苦 因此懂得治国之道的君主推崇安静 不重视经常变更法令 所以说 治理大国就像烹制小鱼 50 一 二 即学即练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第1 2题 太上 不知有之 其次 亲而誉之 其次 畏之 其次 侮之 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 悠兮 其贵言 功成事遂 百姓皆谓 我自然 道德经 太上 不知有之 1 源自这段文字的成语有参考答案 功成事立 如写 功成名遂 亦给分 写 功成事遂 不给分 2 此段材料体现了老子怎样的思想 参考答案 统治者无为而治 很少发号施令 政府只是服从于人民的工具而已 政治权力丝毫不得逼临于人民身上 即人民和政府相安无事 各自过着安闲自适的生活 51 一 二 四 庄子及 庄子 庄子生平庄子 约前369 前286 名周 战国中期宋人 著名的哲学家 文学家 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 庄子 是道家经典之一 有很高的哲学成就 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对 庄子 散文的辉煌艺术成就 鲁迅曾说 晚周诸子之作 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 在诸子百家中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世有 老庄 之称 52 一 二 著作 庄子 又名 南华经 现存33篇 其中内篇为庄子本人所作 外篇 杂篇可能出自其门人及后学之手 其文构思巧妙 想象奇幻 词汇丰富 尤以巧用寓言见长 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 不仅在先秦诸子中独具一格 而且对嵇康 阮籍 陶渊明 李白 苏轼 曹雪芹乃至鲁迅 郭沫若等后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创作 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寓言这一文学形式及其定名 即从庄子开始 其中 螳臂挡车 东施效颦 等寓言故事 至今仍常为人所称引 53 一 二 主要思想1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 天道无为 相对的认识论 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 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 否定客观真理 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2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 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 一切顺应自然 安时而处顺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3 在政治上 他主张无为而治 反对一切社会制度 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54 一 二 典题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 完成第1 2题 子贡问友 子曰 忠告而善道之 不可则止 毋自辱焉 论语 颜渊 子曰 不得中行而与之 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 狷者有所不为也 论语 子路 君子之交淡若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 小人甘以绝 彼无故以合者 则无故以离 庄子 外篇 55 一 二 1 孔子和庄子在交友上有怎样的共识 试用简明的话语概括 参考答案 适度交往 保持距离 2 上述材料对你交友有怎样的启示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把握交往的 度 过犹不及 反受其辱 交往中主张 中庸之道 但当结交中道不行时 要变通 可以结交狂狷者 坚持 君子之交 以 义 合而不以 利 合 清淡如水 56 一 二 即学即练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第1 2题 子曰 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论语 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晋 曰 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 曰 吾闻楚有神龟 死已三千岁矣 王巾笥 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 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 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 往矣 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 注 巾 覆盖用的丝麻织品 这里名词用作动词 用锦缎包裹 笥 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 名词用作动词 用竹匣装 57 一 二 1 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 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孔子 坚守仁义 安贫乐道 庄子 保全生命 享受自由 2 在孔子和庄子的两种不同快乐方式中 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请联系你的人生态度简要说一说 示例 1 更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富贵而在于内心是否充实是否高贵 孔子心怀仁义 安贫乐道 这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获取的快乐 而庄子追求的快乐只是一己避世隐居独善其身的快乐 缺少社会的责任感 所以 我不赞同 观点 理由 2 更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 生命与自由是人生快乐的源泉 庄予鄙弃名利富贵 因为在他看来 珍爱生命 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 他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 孔子追求的快乐只是 道不行于世 后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 自命清高而已 所以我并不赞同 58 一 二 五 韩非子及 韩非子 韩非生平韩非 约公元前280 前233年 汉族 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法家代表人物 尊称韩非子或韩子 荀子的学生 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 备受秦王嬴政赏识 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 最终被下狱毒死 他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 另一人为庄周 著有 韩非子 一书 共五十五篇 十万余字 其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 体现了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 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 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59 一 二 韩非子思想1 重 法 术 势 韩非总结法家三位代表人物商鞅 申不害 慎到的思想 主张君王应该用 法 术 人主驾驭群臣的统治之术 势 人主的权势 三者结合起来治理国家 此为法家之博采众长之集大成者 韩非主张加强君王集权 厉行赏罚 奖励耕织 2 功利主义的价值观 他们崇尚竞争 崇尚实力 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 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 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 绝对化 毒害了人们的思想 破坏了人际关系 败坏了社会风气 从长远来说 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 60 一 二 典题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第1 2题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夜书 火不明 因谓持烛者曰 举烛 云而过书 举烛 举烛 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 曰 举烛者 尚明也 尚明也者 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 王大说 国以治 治则治矣 非书意也 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 节选自 韩非子 外储说上 注 郢 y ng 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 在今湖北省江陵县纪南城 郢人 借指楚国人 遗 动词 给予 送交 云 说话 过书 错写 说 同 悦 尚明 崇尚光明 白 禀告 报告 说 同 悦 1 上述文字中 成语 即源出于此 2 结合韩非的思想谈谈你对他 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 的感慨的理解 61 一 二 参考答案 1 郢书燕说2 韩非在寓言的结尾发出的感慨 治则治矣 非书意也 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 是说当时的学者为了替自己的学说找到依据 同时博得各国国君的青睐 多曲解古代典籍 作者的感慨 点明了这则寓言意在批评当时学者牵强附会解释古代典籍的现象 郢人和郢人的书信 即比喻古代学者和他们的著作 而燕相的形象 则是比喻当世的学者 韩非是一位具有革新思想的人物 对古代典籍中的许多观点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 62 一 二 参考译文楚国郢都有一个人给燕国丞相写信 夜里书写 由于烛光昏暗 就对持烛的下人说 举烛 说过后在信上错写上 举烛 二字 举烛 不是信的原意 燕国的相国收到了信后解释说 举烛 的意思 是崇尚光明 崇尚光明 就是要选拔有德才的人加以任用 燕国的相国把这个意思告诉燕王 燕王非常高兴 燕国因此治理好了 国家是治理好了 但这不是书信里的原意 现在社会上提拔的学者大多类似这样 63 一 二 六 墨子及 墨子 墨子生平墨子 约前468 前376 名翟 d 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 一说滕国人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 曾担任宋国大夫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 科学家 军事家 思想 兼爱 非攻 节用 尚贤 64 一 二 墨子是农民出身的哲学家 创立了墨家学说 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 与儒家并称 显学 他提出了 兼爱 非攻 尚贤 尚同 天志 明鬼 非命 非乐 节葬 节用 等观点 以兼爱为核心 以节用 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 物理学 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在当时的百家争鸣 有 非儒即墨 之称 墨子死后 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 相夫氏之墨 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 收集其语录 完成了 墨子 一书 65 一 二 典题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第1 2题 鲁阳文君将攻郑 子墨子闻而止之 谓阳文君曰 今使鲁四境之内 大都攻其小都 大家伐其小家 杀其人民 取其牛马 狗豕 布帛 米粟 货财 则何若 鲁阳文君曰 鲁四境之内 皆寡人之臣也 今大都攻其小都 大家伐其小家 夺之货财 则寡人必将厚罚之 子墨子曰 夫天之兼有天下也 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 今举兵将以攻郑 天诛其不至乎 鲁阳文君曰 先生何止我攻郑也 我攻郑 顺于天之志 郑人三世杀其父 天加诛焉 使三年不全 我将助天诛也 子墨子曰 郑人三世杀其父 而天加诛焉 使三年不全 天诛足矣 今又举兵 将以攻郑 曰吾攻郑也 顺于天之志 譬有人于此 其子强梁不材 故其父笞之 其邻家之父 举木而击之 曰 吾击之也 顺于其父之志 则岂不悖哉 66 一 二 1 概括语段所体现的墨子的思想 除此之外墨子的主要思想还有那些 参考答案 这则寓言讽刺了打着漂亮幌子而侵犯人家的无理行为 具体针对楚国的鲁阳文君借口助天进攻郑国的行为 它体现了墨子的 非攻 思想 墨子的主要思想还有 兼爱 尚贤 节用 贵义 等 67 一 二 2 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墨子这种思想的认识 参考答案 非攻 就是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对防御战 墨子是支持的 他自己就曾经带人帮人守城防御 非攻 和 兼爱 密不可分 只有 兼爱 才能做到 非攻 也只有 非攻 才能保证 兼爱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 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利都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而人与人之间的互怨互损将激发矛盾 引发祸乱 在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高举霸权主义的旗帜 借口 民主 人权 横加干涉别国内政 不断制造战乱 在此背景下 我们重读墨子 了解他的 非攻 思想 对认清美帝国主义本质 维护世界和平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意对即可 68 一 二 参考译文鲁阳文君将要攻打郑国 墨子听到消息就阻止他 对鲁阳文君说 现在让鲁四境之内的大都攻打小都 大家族攻打小家族 杀害人民 掠取牛 马 狗 猪 布 帛 米 粟 货 财 那会怎么样 鲁阳文君说 鲁四境之内都是我的臣民 现在如果大都攻打小都 大家族攻打小家族 掠夺他们的货 财 那么我将重重惩罚他们 墨子说 上天拥有天下的土地 也就像您具有鲁四境之内一样 现在您举兵将要攻打郑国 上天的诛伐难道就不会到来吗 鲁阳文君说 先生为什么阻止我进攻郑国呢 我进攻郑国 是顺应了上天的意志 郑国三世残杀他们的君主 上天降给他们惩罚 使他们三年收成不足 我将要帮助上天加以诛伐 墨子说 郑国三世残杀他们的君主 上天已经给了惩罚 使他们三年收成不足 上天的诛伐已经够了 现在您又举兵将要攻打郑国 说 我进攻郑国 是顺应上天的意志 这好比有一个人 他的儿子凶暴 强横 不成器 所以他父亲鞭打他 邻居家的父亲 也举起木棒击打他 说 我打他 是顺应了他父亲的意志 这难道还不荒谬吗 69 一 二 即学即练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第1 2题 子墨子 自鲁即 齐 过故人 谓子墨子曰 今天下莫 为义 子独自苦而为义 子不若已 子墨子曰 今有人于此 有子十人 一人耕而九人处 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 何故 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 今天下莫为义 则子如 劝 我者也 何故止我 节选自 墨子 贵义 注 子墨子 墨子先生 前一个 子 是尊称 如同说 老师 即 往 莫 没有人 处 居 闲居 如 宜 应当 劝 劝勉 鼓励 70 一 二 1 用两个词语概括语段中墨子的形象特征 各不超过4个字 参考答案 坚守正义 说理委婉 或 以理服人 崇尚实干 2 谈谈墨子行为给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要有坚守正义而不动摇的决心 有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 要讲究设喻说理的技巧 语言要委婉 态度要诚恳 做到以理服人 要崇尚实干 要求别人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 参考译文墨子从鲁国到齐国 探望了老朋友 朋友对墨子说 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 你何必独自苦行为义 不如就此停止 墨子说 现在这里有一人 他有十个儿子 但只有一个儿子耕种 其他九个都闲着 耕种的这一个不能不更加努力干 为什么呢 因为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 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 你应该勉励我行义 为什么阻止我呢 71 一 二 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第1 2题 棘子成曰 君子质而已矣 何以文为 子贡曰 惜乎 夫子之说君子也 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 质犹文也 虎豹之革享犹犬羊之革享 论语 颜渊 食必常饱 然后求美 衣必常暖 然后求丽 居必常安 然后求乐 为可长 行可久 先质而后文 此圣人之务 墨子 72 一 二 1 请分别概括出子贡和墨子对于 文 和 质 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 文质兼备 重质轻文 先质后文 2 结合生活实际或成长经历 谈谈你赞同哪种 文质观 并简述理由 示例 1 我赞同子贡的观点 有了好的本质 还要注重仪容 举止 节等外在修养 当代人 还是要注重内外兼修 不然纵有满腹才情 也可能会在人际沟通等方面出现问题 很难完全实现人生价值 2 我赞同墨子的观点 一个人的 质 是根本 是 文 赖以产生的条件 过多追求外在使人困惑 妨害内心淳朴 比如一个学生如果过分注重自己的仪容 就可能会妨害到自身的学习或内心的宁静 影响人生成长 73 一 二 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第1 2题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孟子 梁惠王上 视人之国若视其 国 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 兼爱 注 其 反身代词 指自己 74 一 二 1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 墨两家思想的异同 参考答案 两段文字都体现了爱的思想 但儒家倡导的是有等级的仁爱 以及表明的是推己及人 先后有别 墨家主张的是无差别的兼爱 若视 表明的是一视同仁 爱无等差 2 结合上述内容 联系现实 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提示可以从强调人的平等和社会的公平的角度 也可以强调将个人命运融于国家与社会利益之中 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角度 还可以从儒 墨兼同 各取所长 有助于维护人的尊严与实现社会和谐的角度等 联系实际谈看法 75 一 巩固训练提升答题表现力 二 三 四 76 一 二 三 四 一 阅读下面材料 完成第1 2题 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论语 述而 见利思义 见危授命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 宪问 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 灭人欲 朱子语类 卷四 77 一 二 三 四 1 根据上述材料 概括成语 参考答案 乐在其中 见利思义 见危授命 久要不忘2 结合材料 概述早期儒家和后世儒家的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早期儒家 重义崇德 见利思义 追求财富合乎道义 后世儒家 轻言利 讳言利甚至排斥利 利 没有了 义 也最终难以容身 解析 本题考查儒家义利观 儒家义利观有一个发展过程 论语 第六课内容及课后相关链接有较详细的介绍 早期儒家重义崇德 见利思义 追求财富合乎道义 而后世儒家轻言利 讳言利甚至排斥利 78 一 二 三 四 参考译文吃粗粮 喝冷水 把胳膊弯起来当枕头 快乐也就在其中了 干不正当的事获得的富贵 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韶关市仁化县城口镇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
- 2024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
- 2026届上海市宝山中学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辽宁省清原中学化学高一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教育培训机构品牌建设与2025年市场品牌竞争力提升策略报告
- 模具制造数字化设计仿真技术在高速模具中的应用分析报告
- 生鲜新零售行业供应链优化与冷链物流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报告
- 车间火灾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官方兽医牧运通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培优a卷)
- 2025年有害生物防制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三年级英语下册期末试卷(PEP版)(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 2025年特种设备电站锅炉司炉G2考前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重点题)
- 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三员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工期目标、工期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 《亚低温冬眠治疗》课件
- 2025年淫羊藿提取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山西中阳钢铁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四川攀枝花钒钛高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新版)电信网上大学智能云服务交付工程师认证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