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翩翩诗作2.doc_第1页
景翩翩诗作2.doc_第2页
景翩翩诗作2.doc_第3页
景翩翩诗作2.doc_第4页
景翩翩诗作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景翩翩 五十二首 列朝詩集閨集第四桃叶歌侬自唤桃叶,侬只似桃花。花(四库全书为“桃”)花容易落,郎去宿谁家?萧子显的春别相比:“衔悲揽涕别心知,桃花李色任风吹。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其中的传承关系是显而易见的。五日泛舟得男字浴罢试冰蚕,重扶碧玉簪。操舟临雒水,作赋吊湘潭。曲误郎应顾,卢回客自酣。此时论黛色,谁复斗宜男。雒水见洛水条。源出四川什邡县西北六十里之章山,东南流经广汉至金堂县合帛湔诸水,一名石亭江,亦曰后江,汉书地理志雒县章山,雒水所出,南至新都谷入湔。洛水(西汉时称为雒水),是一条神奇的河流,它发源于陕西,但关于它的那些有声有色的故事,却都在河南,在洛阳。河出图,洛出书。洛出书的地方,就在洛宁县,所以自古以来洛河就被视为神河。伏羲氏的女儿宓妃,相传溺死于洛水,遂成了洛水之神.襄阳蹋铜蹄(三首)郎自襄阳人,惯饮襄阳酒。未醉向郎言,郎醒应回首。汉水自盈盈,男儿自远征。不知别後梦,底夜到宜城。骏马蹋铜蹄,金羁艳陇西。郎应重意气,妾岂向人啼。萧衍襄阳蹋铜蹄歌三首陌头征人去,闺中女下机。含情不能言,送别沾罗衣。草树非一香,花叶百种色。寄语故情人,知我心相忆。龙马紫金鞍,翠眊白玉羁。照耀双阙下,知是襄阳儿。襄阳蹋铜蹄歌【诗人】:沈约【年代】:南北朝一 分手桃林岸。送别岘山头。若欲寄音信。汉水向东流。二 生长宛水上。从事襄阳城。一朝遇神武。奋翼起先鸣。三 蹀鞚飞尘起。左右自生光。男儿得富贵。何必在归乡。隋书乐志曰:“梁武帝之在雍镇,有童谣云:襄阳白铜蹄,反缚扬州兒。识者言:白铜蹄,谓金蹄,为马也。白,金色也。及义师之兴,实以铁骑。扬州之士皆面缚果如谣言。故即位之后,更造新声,帝自为之词三曲。又令沈约为三曲,以被管弦。”古今乐录曰:“襄阳蹋铜蹄者,梁武西下所制也。沈约又作,其和云:襄阳白铜蹄,圣德应乾来。天监初,舞十六人,后八人。”主小垂手金罍溢倡酬,媚眼转惊秋。折腰随鹭下,垂手与龙游。夸容未再理,明月在西楼。自汉代设立“乐府”以来,到魏、晋都没有太大的改变。而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地域的分裂,原在北方的统治者向江南迁徙。北方基本归于各少数民族统治。(主要为匈奴、鲜卑、藏、羌)。对舞蹈艺术而言,南北风俗、习性、人们对艺术的喜好以及时代崇尚等,均有很大的不同。南方继承了汉代以来的舞蹈旧系,并有所发展。于是王朝庙飨有雅舞,宫廷宴会有杂舞。北方则多好“胡舞”(匈奴族之舞)、“戎舞”(羌族之舞)。 南朝除雅舞杂舞外,还有乐曲的西曲歌子夜吴歌等。乐府诗集说:“西曲歌出于荆、郢、樊、邓之间,而其声节送和与吴歌亦异,故其方俗谓之西曲云。”古今乐录说:“西曲歌有三十四曲,其中石城乐等十六曲并舞曲,舞歌均存。”今按石城乐乌夜啼莫愁乐估客乐襄阳乐三洲乐襄阳蹋铜蹄采桑度江陵乐青骢白马共戏乐安乐平那呵滩孟珠翳乐寿阳乐等,都系队舞,舞时16人,至梁代减为8人,当时的荆、襄、樊、邓以至江陵,都是商业城市,商人来往其间,这些舞也大概为“商女”(所谓商女,即指为商人服务的女子,也泛指歌舞女子,唐诗: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六朝唐人的习俗,诗人借南朝“商女”唱“后庭花”来暗喻唐朝时局)的歌舞。现在,舞早已不存在,要想知道舞蹈的内容也不难,因为上述诸舞基本都有歌曲。如子夜吴歌是吴地一位叫子夜的姑娘所唱的情歌,被“商女”们编做了舞,并广为流传。所以,但从歌词的内容就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歌、舞多为女子怀人相思的情觞,由此推断出是女子舞蹈无异。 在南朝唐人的诗中,前溪舞与子夜歌常连类并举,前者是一种民间歌舞,颇受封建士大以及富绅喜好,而后者也广为流传,文人学士、贵胄都曾有笔墨仿效。其它还有大垂手小垂手。这可能是根据舞姿取的名。有大垂手诗“垂手忽昭昭,飞燕掌中娇。罗衣恣风引,轻带任情摇。讵是长沙地,促舞不回腰。”还有小垂手诗:“舞女出两秦,蹑影舞阳春。且复小垂手,广袖拂红尘。折腰应两袖,顿足转双巾”。从诗中不仅可以看出大垂手小垂手的主要舞姿、舞服一罗衣广袖、垂手折腰,还知大垂手出于湖南,小垂手来至关中。 南朝还有一种盛行于宫廷的舞蹈叫做白紵舞,它起源于汉、晋时代。原本是织造白紵的女工,赞美自己劳动成果的舞蹈,白紵是吴地特产,所以舞蹈属吴舞。宣城图经说:“(汉代)恒温领妓游楚山,奏白紵舞,因改名白紵山。”晋代张华著白紵舞歌诗,则知白紵舞己由民间进入了宫廷。 关于白紵舞舞的表演情况,晋白紵舞歌词:“质如轻云色如银制以为袍余作巾,袍以光躯巾拂尘。丽服在御会佳宾,醪醴盈樽美且淳。清歌徐舞降祗神,四座欢乐胡可陈。”诗中舞人穿着白紵制的舞蹈服装,飘然如风,似轻云一般。贵族们饮着美酒,观赏着舞蹈还有,白紵舞多在夜晚表演。在许多诗中均有描述,如王建白紵歌“天河漫漫北斗粲,宫中鸟啼知夜半。新缝白紵舞衣成,来迟邀得吴王迎酒多夜长夜未晓,月明灯光两相照,后廷歌声更窈窕。”在张率的白紵歌中更有很好的描写:“歌儿流唱声欲清,舞女趁节体自轻,歌舞并妙会人情,依弦度曲婉盈盈,杨娥为态谁目成。”在丝竹的伴奏下,表演者尽态尽妍,长袖拂面,玉钗挂缨,流目送笑,宾客忘归,于是得到了极大的艺术享受柳恽是齐梁时有成就的诗人之一。他年轻时以擅长赋诗闻名,晚年在吴兴任官也作许多诗篇。名篇江南曲是作者在汉乐府诗的影响下,创作的有代表性的五言诗。诗描绘妻子见到久别的丈夫,半喜半忧的复杂心理。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久不返,春华复应晚。不道新知乐,空言行路远。诗中刻画人物心理细致,景情交融,特别是起句为后人赋诗中奉为典故引用。江南曲一直和吴筠的小垂手及梁简文帝的夜曲一起,被视为五言律诗的滥觞。中国古代舞衣主要的民族特色,是长袖、束腰、轻逸。这和中国是丝织和的故乡有关。韩非子五蠹:“鄙彦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鄙彦就是俗语。俗语旭是说,足见在战国末年,舞衣长袖已成时尚。当然这是指观赏性的女乐而言。周代用于庙堂的文舞、武舞,舞人都是男性,手中持有干、戚、羽、等舞器,舞衣若是长袖就不便了。古代的常服尚博袖,便于袖物,出于实用的目的。所谓“袖里乾坤大”,像张良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力士袖百二十年重的铁椎,袖子不大,怎么能行。舞服袖长,则求多姿,出于审美的目的。乐府杂录说:“舞者,乐之容也,有大垂手、小垂手,或像惊鸿,或飞燕。”许多舞姿是借助舞袖才得以表现的。而长袖只有轻柔的丝织物才能取得挥舞自如、飘多姿的最佳效果。傅毅舞赋说:“罗衣从风,长袖交横”,“纤俄飞”,“袖如素 ”。张衡舞赋也说:“服罗之杂错”,裙似飞燕,袖如回雪”。罗和都是轻盈柔软极薄的丝织物,有“云罗雾 ”之称,所以才能交横错杂,形成“素 ”、“回雪”般的景观。小垂手,为乐府歌辞写兰(二首)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但吹花信风,莫作妒花雨。我欲采琼枝,换得同心住。休洗红(二首)休洗红,洗多红色减。色减无时归,质弱难重染。祗将红泪共流东,褪却无由缀落红。休洗红,洗多渐成故。能无故色殊,番将新色妒。新新故故递相因,莫教浅淡尤它人。晏起晏起茶香解宿醺,阑干花气午氤氲。侍儿指点湘廉外,若个春山多白云。夜坐柳底繁阴月易藏,无端寒露泣寒螿。残秋莫坐空堂夜,二十五声点点长。野外晓雨泉争向,春山莺乱啼。流云两三片,移过石桥西。与苏生话别(三首)十日平原酒,三秋江上船。一经摇落後,明月几回圆。月出人未来,月缺人已去。好共借余辉,相求直至曙。道是愁无极,还教仗醉魔。谁知醒时意,说向醉中多。怨辞(二首)岂曰道路长,君怀自阻止。妾心亦车轮,日日万余里。妾作溪中水,水流不离石。君心杨柳花,随风无定迹。紫兰碧玉参差簇紫英,当年剩有国香名。风前漫结幽人佩,沣浦春深寄未成。舟发沙溪清溪九曲白云乡,溪上行舟欸乃长。谁把金丸打野鸭,偏惊几处睡鸳鸯。闺情(四首)飞飞双蛱蝶,底事过邻家。邻家海棠树,春来已见花。忆自折杨柳,长亭赠玉骢。如今杨花白,日日解随风。夜静还未眠,蛩吟遽难歇。无那一片心,说向云间月。窗前六出花,心与寒风折。不是郎归迟,郎处无冰雪。寄远(二首)驱车一以疾,相见何迟迟。思君平昔意,不似薄情儿。江上望归棹,君归未有期。试看圆缺月,是侬断肠时。解嘲闺中自昔论红线,侠气纵横频掣电。来作处女君未知,去矣脱兔容谁见。世上徒夸屋是金,明珠换骨不换心。一自临邛罢绿绮,只今千载无知音。女儿子(二首)哀猿一声夜未半,峡峡柔肠寸寸断。回川逆折声潺潺,枕边流泪摧朱颜。清商乐 中国东晋南北朝间(370589),承袭汉、魏相和诸曲,吸收当时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伎乐的总称,亦名清 商曲,隋唐时简称清乐。主要用于官宦、巨贾宴饮、娱 乐等场合,也用于宫廷元旦朝会、宴飨、祀神等活动。由于它与汉代相和旧曲都是汉族传统音乐,因此,在当时各种乐伎中,被称为“清商正声相和五调伎”,为宫 廷所重视。清商乐的兴盛 东晋以后的200多年间,除东晋末和 梁末的两次大战乱外,南方社会稳定,经济有显著发展, 形成了众多的商业都市。在城市里,汉代以来的相和旧 曲将近一半已经散佚,而南方的民间谣讴吴声、西 曲,由于城市各阶层人士的喜爱而日益兴盛。吴声、西曲的流行,也引起了宫廷的兴趣。尤其是梁武帝和陈后主,曾命乐工谱写了大量新曲。北魏孝文帝时,南方的清商乐传到了北方,在宫廷中作为“华夏正声”受到较大的重视。此后,清商乐就成为盛行于中国南北方的重要乐种。 清商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声、西曲 吴声原是建康(今江苏南京)一带的民间徒歌,西曲则是荆、郢、樊、邓地区(今湖北)的民间徒歌。两者的风格虽较柔婉抒情,但由于语言、风俗习惯等差异,各具不同的特色。现存吴声大都为晋宋时所作歌词,载宋书乐志、 乐府诗集等书,计有子夜歌、华山畿、欢闻歌、阿子歌、前溪等十几曲,内容多半用妇女的口吻描写爱情的欢乐、相思的痛苦,或婚姻不自 由的苦闷。此外,还有民间的祀神曲神弦歌11曲和陈后主的反映宫廷生活的吴声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等。现存西曲大都为齐、梁时所作歌词,载于宋书乐志、乐府诗集等书。计有三洲歌、采桑度、那呵滩、石城乐、莫愁乐、乌夜啼等30多曲,内容大都写贾客思妇的离愁别苦,有的也流露了船民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此外,还有梁武帝作词的西曲江南弄和祀神曲江南上云乐等。文献记载,吴声、西曲的曲调颇为动听。所谓“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 (大子夜歌)就说明了这一点。由于人们喜爱,有些乐曲不断变化、发展,从而形成了同一曲调的众多变 体。如吴声子夜歌就有大子夜歌、子夜四时歌、子夜警歌、子夜变歌 4种。有的利用一曲的素材另谱新曲,如西曲莫愁乐就是用石城乐的和声“忘愁”的曲调发展而成的;采桑度则 是用三洲曲的素材写成。吴声、西曲一般分为歌曲与舞曲两类。 吴声的歌曲有子夜、凤将雏等,舞曲有前溪、阿子、团扇、欢闻等。两者一般由1 首或多首五言四句短诗组成的唱段构成。在每首短诗之后有一段“送声”,简称为“送”。有时除曲尾的送声外,在曲中两句歌词之末也可用送声,这种送声可能就是后世民间乐曲中常用的合尾的早期形式。吴声中有一种变歌或变曲的称谓,如子夜警歌、长史变等。它不用送声,而有“变头”变化。所谓 变头,可能是每一首短诗开头一句的曲调总要有所变化, 也可能是多段的歌曲,其第一段在音乐上较其后诸段有 所不同。吴声中还有一种“三弄”,即上声弄、下声弄、 游弄。今人杨荫浏据古今乐录“上声歌者,此 因上声促柱得名;或用一调,或用无调名”与上声歌词“改调促鸣筝”句,认为上声弄、下声弄是指旋律的高低变化而言,而且这种高低变化并不限于高低八度的 变化,也有转调的关系在内。西曲的歌曲称为“倚歌”,一般结构比较短小,歌词均为五言四句短诗,如攀杨枝、寻阳乐等。偶 尔也有七言两句构成的,如女儿子。舞曲的结构较 为长大。歌词由多首五言四句短诗构成。西曲短诗常常使用“和声”帮腔,有时还兼用“送声”。如西鸟夜飞,每两句结尾的和声为“白日落西山,还去来”,最后面的送声为“折翅鸟飞,何处被弹归”。和声与送声的歌词可长可短,没有定规。其曲调推想也是如此。吴声、西曲的伴奏乐队也各有特色。吴声早期用篪、琵琶(阮)、箜篌伴奏,后来添用笙、筝。西曲中的倚歌专用吹管乐器及铃、鼓等打击乐器伴奏。清商乐中有一部分大型乐曲称大曲或清商大曲。清商乐的衰落 587年,隋灭陈统一中国后,仍设有清商署,专管六朝以来的清商乐和当时保存的所有汉魏旧曲,总名清商乐,简称清乐。隋文帝时,清乐作为“华 夏正声”在七部乐中列在国伎之后,受到相当的重视。 隋炀帝对清乐也十分喜爱,曾令乐工白明达等人利用其曲调大制新词艳曲,如泛龙舟、斗百草等。隋末战乱,清乐散佚较多。唐初,将包括隋时新声在内共63曲,总称清乐,列为九部乐或十部乐的第2部。武则天长安(701709)以后,宫廷不重古典,清乐逐渐散亡。开元(713)以前,能演奏的只有有君、杨叛儿、堂堂、春江花月夜等 8曲。开元时(713741),歌工李郎子尚擅长清乐旧曲。此后,清乐旧曲在宫廷内 已很少有人能奏。它已被当时“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的 新声所替代了。实际上,它在民间仍以新的面貌在继续流传。五日泛舟得男字浴罢试水鸢,重扶碧玉簪。操舟临街水,作赋吊湘潭。曲误郎应顾,石回容自酣。此时论黛色,谁复闯宜男。晏起晏起茶香解宿熏,栏干花气午氤氲。侍儿指点湘濂外,若个春山多白云。紫兰碧玉参差簇紫英,当年剩有国香名。风前漫结幽人佩,沣浦春深寄未成。七夕楼前箫史忆吹箫,雁足西风倍寂寥。望断支机应化石,愁填乌鹊未成桥。素毫月冷吟梧叶,纨扇秋回织柳条。姊妹东邻如乞巧,莫教瓜果浪相招。夜坐柳底繁阴月易藏,无端寒露泣寒号。残秋莫坐空堂夜,二十五声点点长。舟发沙溪清溪九曲白云乡,溪上行舟欸乃长。谁把金丸打野鸭,偏惊几处睡鸳鸯。写兰之一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写兰之二但吹花信风,莫作妒花雨。我欲采数枝,挽得同心住。风雨风雨滞残春,岂但梨花闷。梦里万重山,叠起江南恨。飞蓬飞蓬羞倚合欢床,明月如冰夜欲霜。梦里新翻云髻样,暗尘铺满凤凰箱。飞蓬化用了诗经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四月一日雨九十春光已暗过,雕栏花信竟如何。应知雨意和愁约,雨到床头愁亦多。送张孝廉柳丝细织晓烟青,恻恻春寒长短亭。马度山腰蹄尚懒,湿云如梦未全醒。休洗红之一休洗红,洗多红色减。色减无时归,质弱难重染。只将红泪其流东,退却无山缀落红。休洗红之二休洗红,洗多渐成故。能无故色殊,番将新色妒。新新故故递相因,莫教浅淡尤它人。休洗紅休洗紅洗多紅色淺卿卿騁少年昨日殷橋見封侯早歸來莫作上箭(四库全书 集部2 昌谷集 卷4)四库全书 集部 竹素山房诗集 卷21 元吾丘衍撰休洗紅休洗紅洗紅紅在水舊紅因水來今復水中棄長安少年多負恩漂毋猶自哀王孫元張翥撰 四库全书 蜕菴集休洗紅二首休洗紅洗紅紅在水新紅換作裳舊紅翻作裏回黄倒緑無定期世情翻覆君所知休洗紅洗紅紅減色雖好不如新著時須愛惜阿母嫁女不擇人雞飛狗走長苦辛西菴集 明孫蕡撰休洗紅休洗紅洗紅顔色落莫思君思君懐抱惡君恩原不淺妾命由来薄君如白日不回光妾有芳情向誰托休洗紅洗紅生寂寞升菴集 明楊慎休洗紅休洗紅紅顔薄命恨難窮蛾眉傾國誰家女十五纎腰媒未通金屋盈盈嬌白日錦窗的的玩春風戎馬一朝生冀北黄巾萬騎滿山東金繒賤棄如泥土絶色爭擒獻鏑鋒火燒野田飛墅鴨雲映東方生螮蝀飄零自分身如葉憔悴誰甘首似蓬當時不識門前路今日能彎馬上弓婦女何能堅節操丈夫本自不英雄憫山東流賊之亂也 同上余於蜀棧古壁見無名氏號硯沼者書古樂府一首云休洗紅洗多紅在水新紅裁作衣舊紅番作裡回黄轉緑無定期世事反覆君所知此詩古雅元郭茂倩樂府亦不載李賀詩云休洗紅洗多顔色淡卿卿騁少年昨夜殷橋見封侯早歸來莫作上箭視前詩何啻千里乎采莲曲之一十里湖如镜,红莲个个香。大姑先戏水,荡散两鸳鸯。采莲曲之二小姑采莲花,莫漫采莲藕。采藕藕丝长,问姑姑知否。三月即事三月春无味,杨花惹晓风。莫行流水岸,片片是残红。安东平(五首)西风吹衣,北风吹面。郎既相迎,郎心未变。驱车终日,留侬喘息。徐语向郎,郎意毋亟。遗郎尺锦,是侬寸心。十日一线,五日一针。郎心不穷,报以温语。既郎此情,胜多多许。明神在右,明月在天。神愿鉴止,与月长圆。安東平古今樂錄曰安東平舊舞十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