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完整版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完整版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完整版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武穴市四望中学 洪学智【教学目标】: 1、朗读全诗和品读关键字句,感受边塞雪景之“奇”。 2、学习作者的景物和场境描写,感受诗歌的画面意境之“壮美”。 3、体会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及面对苦寒环境表现出的豪迈气概。【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画面意境之“壮美”。【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及面对苦寒环境表现出的豪迈气概。【学情分析】: 学生不爱学古诗文,首先是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距离较远,且诗歌内容多是根据诗人自身经历有感而发,学生年龄尚轻,人生阅历尚浅,所以难以理解诗歌内涵,看似诗中花草树木,实则都是诗人的情深一片,而学生不能领悟,也不能苛责学生领悟更深。再就是应试教育逼迫我们必须要掌握各种相关知识,老师一着急就容易满堂灌,学生就更加反感。鉴于此,这节课从表面到深层,从外在到内心,去体会作者的独特情感,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话描写的是哪个地方和哪个季节的情形?你的根据呢?说起唐代就有这么一位诗人,他投笔从戎,征战沙场,一批催人奋进而又奇丽多姿的边塞诗,从他的笔下喷薄而出,他就是以独具特色的边塞诗享誉天下的著名诗人-岑参。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岑参的名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去领略他的一腔豪情和塞外的奇丽风光。题目重点落脚到哪个字上?“送”,从题材上看,可见这是一首送别诗。那么,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送别呢?“雪地”。二、读大意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以适合的音量和速度读一遍,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正字音:散(sn) 裘(qi) 衾(qn) 薄(b) 着(zhu) 阑(ln) 羌(qing) 掣(ch)2、学生朗读。3、老师范读。 三、观“奇”景1、早在岑参写此诗之前,他的好友杜甫就曾指出“岑参兄弟皆好奇”,唐代文学家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也说“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可见用“奇”来概括岑参诗作的特色很切贴。那么就此诗而言,你认为最“奇”的是哪一句呢?(加入读法指导,赏析字句)示例:我认为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最奇,因为它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妙在由风而见雪,一个“卷”字,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提示:我认为_最奇,因为_。) 胡天八月即飞雪飘雪奇早。千树万树梨花开雪花奇繁,雪花奇美。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胡天奇冷,将士奇苦。 瀚海阑干百丈冰结冰奇厚。 .小结: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边地风雪之奇妙,也能感觉到边地环境的苦寒。同时你会发现诗句之中仿佛有一幅幅奇异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带着对西北边塞的奇丽壮美风光的赞美,和对戍边将士苦寒生活的同情。(把诗歌前十句齐读一遍,男生读前四句,女生读后六句。)小结:咏雪 边塞奇寒 雪景壮丽(写景:描绘了边防军营中的奇寒和天山的壮丽雪景。)四、品“深”情南朝文学家江淹也有说过“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这首送别诗中,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最销魂的两句话。(1)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送别时(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送别后(1)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提问:这条路好不好走?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的?“满”字如何理解? “满”写出旅途艰难,对友人的关切和担忧,这个“满”字不仅写了雪满天山路,亦是情满天山路。作者将这种离别之情恰到好处的描写到极致!(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提问:友人已经离去,而诗人依然伫立在风雪之中,望着远去的马蹄印而不愿离开,此时此地诗人在想什么?是“相见时难别亦难”感叹,还是“长路关山何时尽”担忧?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安慰,还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怨恨?悠悠情思如同那茫茫白雪一样,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在这里行者所去之处,正是他们梦魂萦绕的家园,这留下的又何止是雪上的马蹄印迹,一缕缕离愁和相思也渐渐地被吞没在边地的风雪中了。(全班读第一句,老师读第二句。)小结:送别 担忧关切 依依不舍(抒情:表现了边塞将士们团结精神和深厚情谊。)五、悟“壮”意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本是伤感之事,在这奇冷苦寒的边地送别友人,更是让人感伤。可这首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这样的浪漫情怀之下,塞外风雪也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环境如此苦寒,离别又如此惆怅,为什么在诗人的笔下边塞的雪景是这么的雄奇、壮美?背景资料:岑参,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唐天宝年间,朝廷与西北少数民族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趁机投入军人幕府,实现自己抱负,岑参就是其中之一。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旅生涯,他在诗中说“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39岁写此诗,正值壮年。通过这段材料,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有理想有追求,在文中尽管有“北风卷地百草折”凄凉,也有“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温暖;尽管有“愁云惨淡万里凝”阴暗,更有“胡琴琵琶与羌笛”的热烈,所以无论环境多么苦寒,在面临朋友离别之时,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他不会悲哀,更多的是蔑视一切困难的乐观与豪迈。提问:听到这些,你觉得岑参是一位怎样的文人? 有着一腔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豪迈。其实,他的这种豪迈气概在他的很多边塞诗歌中都能够体现。如 男儿称意得如此,骏马长鸣北风起。-岑参卫节度赤骠马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九月风夜吼,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品析完这首诗歌情感后,同学们再把这首诗深情地朗诵一遍,把握好每句话的情感之间的变化。)六、课堂小结 “瀚海冰雪有豪情,送别琵琶亦铿锵。”自古以来,“送别”已是古代文人创作的一大主题,大多数送别之作给人以凄凉之景,但不是所有的别离都如“执手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