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素质升级检测4 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素质升级检测4 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素质升级检测4 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素质升级检测4 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素质升级检测4 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素质升级检测第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殷红(yn) 檐廊(yn) 隘道(y) 坍缩(tn)b戗兽(qing) 木屑(xi) 梗节(gng) 鳟鱼(zn)c毗邻(p) 亭榭(xi) 窠臼(k) 冢穴(zhng)d仓廪(ln) 属意(sh) 薄田(b) 崛起(ju)【答案】c(a.“殷”读yn,“隘”读i;b.“梗”读gng;d.“属”读zh。)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凯旋华表点缀富丽堂皇b营建迟缓发掘雄心勃勃c赋予匹配栖息包罗万象d混沌狭隘辐射头昏脑胀【答案】d(胀涨)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b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c如今,视觉文化方兴未艾,在这图像和文本相互转换、相互模仿、共同存在的现实情况下,图文关系正在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跨学科研究热点。d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答案】d(d项,毋庸置疑:毋庸,不必。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符合语境。a项,亡羊补牢:羊丢了,才修理羊圈。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b项,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用“耳目一新”更恰当。c项,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事物正在蓬勃发展。视觉艺术不是新生事物,可用“如火如荼”。)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b一旦确定了某个特定节日的纪念物,商家、企业就可以设计、生产、经营相关的物品,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就有了重点宣传的目标。c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d某院医护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输入到患者体内,致使这些患者旧病未除,又染新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答案】d(a.成分残缺,在“而且”后加入“做到了”;b.不合逻辑,“商家、企业”改为“企业、商家”;c.主客颠倒,“对我们”后加入“来说”。)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大传统与小传统在西方国家,所谓大传统和小传统,也可以叫做“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正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学者文化和通俗文化”。在所有的社会里,有一种属于少数上层文化人的文化传统,叫做“大传统”,它是经学院、寺庙的教育而形成的,哲学家、神学家等其他文化人的这个传统,是有意识培养和延续的产物,主要是通过有计划的设计过的教育来传播;但是,还有一种属于非文人的文化传统,它产生于日常生活,而且这种传统也没有人专门去培养和发展,它是自然生成的。这种说法,在中国也大体适用。大传统在中国古代是由私塾、学校、书院的教育来传播的。现在受过新式学校教育的人可能会看不起私塾,虽然那些私塾先生很早以前就常常是文学讽刺的对象,比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嘲笑先生摇头晃脑念“金筐箩”,但是,他们实际上在文化传播中是最重要的。这个大传统,就通过一些有财产、有教养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上层社会的通行规则逐渐建立起来。在古代中国,一个在这样传统里生活的人,从小就受家塾教育,从小就读经典,长大考经典,成人以后按照经典的礼仪规则参加社会活动,依靠书信、诗词往来的必要知识,就形成互相认同的一个阶层。他们的行为、举止、谈吐是他们互相认同的标志,这个传统的延续,也由一代一代的教育来保证,同时,他们还通过科举考试、婚姻关系,使这个阶层保持开放性和流动性。而民众有民众的传统,我们不要以为民众没有“知识”,他们只是没有书本的、抽象的、学校教出来的“知识”,实际上他们有另一套“知识”。这些知识构成小传统,而这些知识主要通过一些途径来传播。乡土中国在几千年里已经形成一些习俗和规则,像亲与疏、荣与耻、好与坏、怎么对人、如何做事,一个人在家中、在乡下、在和小时同伴一起玩的时候,就渐渐受到这样的教育,这种教育是无形的。这些不识字或识字有限的人,也会受到文化阶层的影响,比如识字的人讲一些通俗的书,如福建的“礼生”、北方的“乡秀才”,在乡村是很尊重的,古代中国乡村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对读书人的仰慕和尊敬。很多关于宗教信仰的知识和道理,被记录在民间善书、皇历、家族规约等里面。有时,乡村学校教书,在教书中间,不知不觉就把这些道理和知识传到了下层社会。在农村的节庆日、祭祀日等,会有祠堂、婚礼、丧葬等仪式,那些仪式就告诉人们祖先的重要性,而祖先的重要就意味着家庭的重要。家庭放大就是家族,家族是互相认同和互相支持的共同体。而仪式上的站位、先后次序,也传达了很多道理,比如男尊女卑、家族关系、父党母党、家族的中心和边缘、道德伦理的报应等。乡村生活中很重要的,还有演戏、说书之类的娱乐活动,戏文、故事很有用,常常把最通俗也是最简单化了的伦理道德规则传达给大众。比如“四郎探母”,其中就有家庭与国家、个人、爱情和民族大义之间的大道理;“十五贯”,就有关于偷盗等的因果报应问题;“隔江救阿斗”,就传达了忠义的伦理。看了戏,人们就接受了这套知识和道理,他们常常会引用戏文说事,也会引用戏曲故事来教育小孩子。所以,古代中国民众的小传统和上层社会的意识形态是不同的。(节选自葛兆光古代中国文化讲义,有删改)5下列关于“大传统”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大传统”是经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它是属于少数上层人的正统文化、学者文化。b“大传统”一般由学校、书院、寺庙等场所传播,哲学家、神学家等其他文化人是传播这一文化的重要角色。c“大传统”通过上层社会的通行规则和有财产、有教养的家庭环境建立起来,在这种环境里生活的人由此形成相互认同的阶层。d“大传统”的延续和发展不仅有赖于学校,还有科举考试、婚姻关系等等,因而常常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的特点。【答案】d(“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的”不是“大传统”,且因果关系不成立。)6下列对中国文化中“小传统”传播途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传统”可以借助耳濡目染的经验来传播,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无形的教育,把千百年来形成的乡土习俗和规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每个人。b“小传统”可以借助文化阶层的影响来传播,通过乡里的读书人,以知识传授的方式,将宗教信仰的知识和道理等自然地传播下去。c“小传统”可以借助传统仪式的暗示来传播,通过乡村的节日或宗族活动,传达有关家族历史和伦理、家族等级关系等强调家庭重要的道理,以及因果报应等。d“小传统”可以借助乡村娱乐活动来传播,通过演戏、说书等最通俗的方式,在戏文和故事中传达最简单化的有关个人、家族和国家等的伦理道德规则。【答案】d(“演戏、说书等最通俗的方式”于文无据。)7结合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上层文化阶层通过多种正统教育,建立起他们的通行规则,把特定的行为、举止、谈吐作为他们之间互相认同的标志,通过一代一代的教育来保证这一传统的延续。b中国文化中的“小传统”没有形诸于书本,也不成体系,其表现方式是形象的。它通过日常生活中各种细节,潜移默化地使民众接受了一套知识和道理,极大地影响了传统社会中大众的生活。c中国社会中,尽管民众的“小传统”和上层意识形态不相同,但是“大传统”和“小传统”之间并没有完全割裂,民间的习俗、宗教信仰、道德观念与文化阶层抽象知识有相通之处。d私塾、学校中的先生是“大传统”和“小传统”间的一个重要结合点,他们既是“大传统”传播的最重要载体,作为读书人又是民间仰慕和尊敬的对象,无形中参与了“小传统”的建设和传播。【答案】b(“没有形诸于书本,也不成体系”错误,见原文第5段。)三、(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孔子游国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鲁昭公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缧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注:羖(gng):公羊。缧绁(li xi):用绳索捆绑。粥:同“鬻”(y),卖。有司:古代的官吏。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为季氏史,料量平料:统计,出纳b已而去鲁,斥乎齐 去:到达c昔秦穆公国小处辟 辟:偏僻d由大司寇行摄相事 摄:代理【答案】b(去:离开。)9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孔子“执政才能”、“好礼有才”的一组是()a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b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c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于是反鲁,鲁复善待d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吾即没,若必师之【答案】b(a“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说明的是孔子的经历,并未说明“好礼有才”;c“于是反鲁,鲁复善待”说明的是鲁国对孔子的态度,并未说明“好礼有才”;d“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说明的是孔子对职位变迁的态度,并未说明“执政才能”。)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好礼,得到了鲁国的大夫厘子的称赞,厘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b孔子一生中做过管理仓库、管理牧场的小官等等,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他喜形于色,这说明孔子从内心来讲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尽早地得到重用。c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受到了善待。d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然而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情不自禁和痴迷以及齐国人对此的赞赏,却让齐景公感到了宝座的倾危而没能重用他。【答案】d(齐景公不重用孔子的原因是,齐大夫欲害孔子的影响使齐景公感到自己年事已高,不能够保证他所喜爱的孔子在自己退任后仍能被赏识而不受到迫害。)第卷(120分)四、(23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译文:_(2)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译文:_【答案】(1)孔丘,是圣人的后代,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然不一定能当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能显达的人出现。现在孔子年少而好礼仪,他不就是要显达的人吗?我就要死了,你们一定要拜他为师。(2)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哄抬物价;男女都分路行走;在路上没有人捡拾别人丢失的东西;四方的游客来到鲁国的城邑,不必向当官的求情送礼,都给予借贷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参考译文】孔子出生在鲁国的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孔防叔。孔子十七岁时,鲁国的大夫厘子病重,快要死了,厘子告诫自己的后代懿子说:“孔丘,是圣人的后代,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然不一定能当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能显达的人出现。现在孔子年少而好礼仪,他不就是要显达的人吗?我就要死了,你们一定要拜他为师。”孔子家境贫寒,社会地位低贱。成年后,曾经在季氏的门下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官,出纳钱粮计量公平准确;又曾担任管理牧场的小官,畜牧繁殖增长。由此,担任司空。不久,他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到宋国、卫国遭到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围困,于是又返回鲁国,鲁国又很好地对待他。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已经三十岁了,齐景公和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从前秦穆公国家小,又处在偏僻的地方,他能称霸是靠什么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然小,但是他的志向很大,虽然处于偏僻的地方,但施政却很得当。他亲自推举用五张羊皮赎回的百里溪,授予他大夫的爵位,把他从拘禁中解救出来,和他谈了三天的话,然后让他执掌国政。用这种精神治理国家,就是称王于天下也能做到,他只称霸还小了一点。”景公听后很高兴。孔子三十五岁时,鲁国发生动乱。孔子到了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通过高昭子的关系接触景公。孔子和齐国的乐官谈音乐,听到韶乐,就学起来,三个月竟然尝不出肉味来,齐国人称赞他这种专心致志的精神。齐国的大夫想害孔子,孔子知道了。景公说:“我老了,不能任用你了。”孔子于是辞行,返回了鲁国。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了,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脸上露出喜色。他的弟子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惧怕,大福来到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有这个话,但不是还说乐在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吗?”于是杀了扰乱政治的鲁大夫少正卯。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哄抬物价;男女都分路行走;在路上没有人捡拾别人丢失的东西;四方的游客来到鲁国的城邑,不必向当官的求情送礼,都给予借贷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孔子七十三岁时,在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去世。1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蚕刘基可笑春蚕独苦辛,为谁成茧却焚身。不如无用蜘蛛网,网尽蜚虫不畏人。野蚕于濆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注:焚身:指缫丝时先把茧投入沸水中烧煮。蜚:通“飞”。(1)试析两首写蚕诗中的蚕各自的特点。_(2)蚕吐丝成茧,有益于人;蜘蛛吐丝结网,则是为了自己。就平常而言,二者的优劣很是明显,然而刘诗却标新立异提出蚕不如蜘蛛。请结合全诗,简说诗人如此构思的用意。_【答案】(1)刘诗中的蚕“牺牲”带有盲目性,不知道“为谁成茧、焚身”;于诗中的蚕是野蚕,虽然吃“青桑”也“成茧”,却是自私自利的,不为“生人”奉献。(2)以蜘蛛的不畏人言、敢于除丑恶的精神来反衬春蚕的盲目献身,从而提出为什么献身的问题,以引起人们的思考。13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5分)(1)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_,_;_,_。(2)无路请缨,_;有怀投笔,_。(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_,_。【答案】见课本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晚饭花汪曾祺晚饭花就是野茉莉。因为是在黄昏时开花,晚饭前后开得最为热闹,故又名晚饭花。野茉莉,处处有之,极易繁衍。高二三尺,枝叶披纷,肥者可荫五六尺。花如茉莉而长大,其色多种易变。子如豆,深黑有细纹,中有瓤,白色,可作粉,故又名粉豆花。曝干作蔬,与马兰头相类。根大者如拳、黑硬,俚医以治吐血。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李小龙的家在李家巷。这是一条南北向的巷子,相当宽,可以并排走两辆黄包车。但是不长,巷子里只有几户人家。西边的北口一家姓陈。这家好像特别的潮湿,门口总飘出一股湿布的气味,人的身上也带着这种气味。他家有好几棵大石榴,比房檐还高,开花的时候,一院子都是红通通的。结的石榴很大,垂在树枝上,一直到过年下雪时才剪下来。陈家往南,直到巷子的南口,都是李家的房子。东边,靠北是一个油坊的堆栈,粉白的照壁上黑漆八个大字:“双窨香油,照庄发客”。靠南一家姓夏。这家进门就是锅灶,往里是一个不小的院子。这家特别重视过中秋。每年的中秋节,附近的孩子就上他们家去玩,去看院子里还在开着的荷花,几盆大桂花,缸里养的鱼;看他家在院子里摆好了的矮脚的方桌,放了毛豆、芋头、月饼、酒壶,准备一家赏月。在油坊堆栈和夏家之间,是王玉英的家。王家人很少,一共三口。王玉英的父亲在县政府当录事,每天一早便提着一个蓝布笔袋,一个铜墨盒去上班。王玉英的弟弟上小学。王玉英整天一个人在家。她老是在她家的门道里做针线。王玉英家进门有一个狭长的门道。三面是墙:一面是油坊堆栈的墙,一面是夏家的墙,一面是她家房子的山墙。南墙尽头有一个小房门,里面才是她家的房屋。从外面是看不见她家的房屋的。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一年四季,照不进太阳。夏天很凉快,上面是高高的蓝天,正面的山墙脚下密密地长了一排晚饭花。王玉英就坐在这个狭长的天井里,坐在晚饭花前面做针线。李小龙每天放学,都经过王玉英家的门外。他都看见王玉英(他看了陈家的石榴,又看了“双窨香油,照庄发客”,还会看看夏家的花木)。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浓绿的,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不得了的红花;非常热闹,但又很凄清,没有一点声音。在浓绿浓绿的叶子和乱乱纷纷的红花之前,坐着一个王玉英。这是李小龙的黄昏。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李小龙很喜欢看王玉英,因为王玉英好看。王玉英长得很黑,但是两只眼睛很亮,牙很白。王玉英有一个很好看的身子。红花、绿叶、黑黑的脸、明亮的眼睛、白的牙,这是李小龙天天看的一张画。王玉英一边做针线,一边等着她的父亲。她已经焖好饭了,等父亲一进门就好炒菜。王玉英已经许了人家。她的未婚夫是钱老五。大家都叫他钱老五。不叫他的名字,而叫钱老五,有轻视之意。老人们说他“不学好”。人很聪明,会画两笔画,也能刻刻图章,但做事没有长性。教两天小学,又到报馆里当两天记者。他手头并不宽裕,却打扮得像个阔少爷,穿着细毛料子的衣裳,梳着油光光的分头,还戴了一副金丝眼镜。他交了许多“三朋四友”,风流浪荡,不务正业。都传说他和一个寡妇相好,有时就住在那个寡妇家里,还花寡妇的钱。这些事也传到了王玉英的耳朵里,连李小龙也都听说了嘛,王玉英还能不知道?不过王玉英倒不怎么难过,她有点半信半疑。而且她相信她嫁过去,他就会改好的。她看见过钱老五,她很喜欢他的人才。钱老五不跟他的哥哥住。他有一所小房,在臭河边。他成天不在家,门老是锁着。李小龙知道钱老五在哪里住。他放学每天经过。他有时扒在门缝上往里看:里面有三间房,一个小院子,有几棵树。玉英也知道钱老五的住处。她路过时,看看两边没有人,也曾经扒在门缝上往里看过。有一天,一顶花轿把王玉英抬走了。从此,这条巷子里就看不见王玉英了。晚饭花还在开着。李小龙放学回家,路过臭河边,看见王玉英在钱老五家门前的河边淘米只看见一个背影她头上戴着红花。李小龙觉得王玉英不该出嫁,不该嫁给钱老五。他很气愤。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选自汪曾祺短篇小说选)1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中多处描写王玉英做针线活的情景,意在刻画她善于操持家务、勤劳淳朴、本分能干,同时又逆来顺受的形象。b王玉英在出嫁前,曾趁无人时,扒在未婚夫钱老五家的门缝上往里看,这一细节刻画出她对钱老五十分怀疑的心理。c这篇小说体现了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点,故事情节十分简单,人物着色清淡,细节处理富有个性,语言淡而隽永。d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安排了两条线索,分别叙述了男女主人公的故事,这两条线索看似是平行发展,实则是连在一起的。e作者以细描的手法勾勒出钱老五的不务正业、虚荣、朝三暮四等特点,主要目的是为下文写王玉英的悲剧结局埋下伏笔。【答案】cd(c项分析全面正确。d项分析正确。a项“逆来顺受”这个特点牵强。b项分析错误。e项描写手法应为“白描”,且以悲剧结局来形容王玉英有些言过其实。)15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1)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3分)_(2)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3分)_【答案】(1)在李小龙看来,如果没有王玉英的存在,生活也就不美好了,流露出李小龙对王玉英的默默爱慕之情,也从侧面烘托了王玉英的美好形象。(2)在李小龙看来,王玉英嫁给了浪荡子钱老五之后,她曾经恬静美好的形象就不复存在了,流露出他内心的失望、惋惜之情,也暗示了王玉英命运的悲剧性。16在王玉英出场前,作者对王玉英家的狭长门道作了详细介绍,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5分)_【答案】交代人物所处的环境,表明王玉英是一个平凡、普通人家的姑娘。渲染了古朴、宁静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淳朴、宁静之美。凸显了狭长、封闭的特点,暗示了王玉英内心世界静水微澜、不为人知,也暗示了社会环境的保守。17小说多次写花,请简要分析这样写对表现人物形象各有什么作用。(6分)_【答案】开篇对晚饭花的说明交代了开花时间及常见、实用的特点,为表现王玉英的平凡、质朴做铺垫。描写王玉英家的晚饭花则突出了其恣意开放而又无人欣赏的特点,意在烘托王玉英美丽、朴实、卑微、忧伤的形象。提到陈家的石榴花、夏家的荷花桂花,是以它们的引人注目和晚饭花的不起眼构成鲜明对比,烘托王玉英的平凡、恬静。婚后头上的红花,表现了王玉英新嫁娘的身份,体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六、(15分)18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4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意境,_,是由客观景物的客观诱发而在人们头脑中产生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意境既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意境”是一个由“意”和“境”相结合的美学范畴其中“意”指人的思想感情,“境”指客观现实环境意境就是人在审美过程中主客观的高度统一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_【答案】19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而形成的书面材料。_【答案】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写的书面材料,它常常对前一阶段的情况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以利于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道理,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20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个句子。(6分)如果说生命是一本书,那么时间则是一支笔,书写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张白纸,那么时间则是一把颜料,描绘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条长河,那么时间则是涌动的波涛,推动着人生;_【答案】如果说生命是一棵树,那么时间则是一片片绿叶,充实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扇门,那么时间则是一把钥匙,开启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幅画,那么时间则是调色盘,渲染着人生;如果说生命是一块绿地,那么时间则是一场春雨,滋润着人生。七、(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瑞士皮卡德家族,是个擅长冒险的家族,“变成鸟或鱼”一直是他们的梦想,他们信奉“一切重新开始”。将在深圳举办的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主题口号是“从这里开始”。请以“从这里开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向】“从这里开始”为2011年将在深圳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主题口号。其寓意丰厚、想象空间很大,同时又富有冲击力。构思该篇作文,一要抓住关键词语,纵横开凿,以求立意新颖深刻。“这里”是个代词,它指一个人的境况,可指一个人的困厄、失败甚至是绝境或辉煌后的冷静,狂欢后的沉寂,征途中的一次停驻,跋涉中的林间小憩。“这里”不仅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