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春酒教学案.doc_第1页
19春酒教学案.doc_第2页
19春酒教学案.doc_第3页
19春酒教学案.doc_第4页
19春酒教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酒教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家醅、一马当先、挑剔、炮制、顾名思义、兴高采烈”等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声传情,领会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蕴。了解作者故乡杭州一带的新年习俗,领会文章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3、精读课文,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4、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二、学习重点感受作品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生活、诗一般的童年,珍惜花样年华,追求诗意人生三、学法指导1、同学之间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营造教学氛围。2、朗读学习法。朗读是领会文章情致的最好方法。宜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在反复朗读中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3、讨论点拨法。4、品读鉴赏法。四、学习过程预习导学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是极喜庆的字眼。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准备些象征来年幸福、美满的东西,如春糕、春馍、春酒等。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一)自查资料,将查到的关于作者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冲关”练习。1、加点字注音。 家醅()炮制()挑剔() 2、解释下列词语。 (1)一马当先:(2)顾名思义: (3)兴高采烈:3、用括号中的词语写一段话,要求语句通顺、句意连贯。(顾名思义、兴高采烈)4、文章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 5、认真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部分或者你比较喜欢的部分,大声朗读几遍,也可以读给你的同桌或周围的同学听。要求:A、声音要响亮,吐字清晰。B、注意合适的语气、语速、语调,读出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学习、研讨(一)导入。(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三)创设学习气氛:学生互相谈我们这里过春节的一些风俗和自己记忆中的过春节时的最难忘的事情。(四)合作探究,品味鉴赏1、文章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2、作者回忆儿时过年、喝春酒、喝会酒这几件事,有何意义?3、文章结尾写道:“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春酒的味道吗?4、品读课文,鉴赏精彩的语言: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说明理由。(1)(2)(3)总结:琦君认为:好的文章必须语语动人,字字珠玑。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到:平易、净化、蕴藉、真挚。我们在春酒一文中可以看到这些特征。琦君善于使用叙事抒情并行的方式;善于设喻,平易又蕴藉;善于刻画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细腻又传神;善于运用细节,随意点染,意境浑然天成。善良大度、慈爱温柔、勤俭朴实的母亲,活泼灵动、天真可爱的“我”,热情助人的阿标叔栩栩如生,形神毕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5、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琦君正是通过这些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抒发了她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情思。阅读文学作品,只有细细品味文中的细节,才能充分体味文中的感情,理解文章的意旨。细读课文,找出来,读一读,议一议。(1)(2)(3)巩固练习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家醅pi( ) 炮制po( ) 挑剔t( )2、思乡和思亲是古代诗歌中久唱不衰的主题,请把下列名句补充完整。独在异乡为异客,。洛阳亲友如相间,。日暮乡关何处是?。,巴山夜雨涨秋池。此夜曲中闻折柳,。烽火连三月,。海上生明月,。但愿人长久,。3、课内语段练习。(阅读课文5、6、7自然段,回答问题。)1、第五自然段中有两处运用了引号,这两处引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1)“十二碟”:(2)“我请你吃十二碟”:2、用一句话概括所选文段的内容。3、从文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第二段中对花匠阿标叔的描写属于细节描写,这个细节写出了他的什么特点?在文中再找一处细节描写。5、文段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拓展延伸(一)课外语段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问题。月光饼琦君月光饼也许是我故乡特有的一种月饼。每到中秋,家家户户及商店,都用红丝带穿了一个比脸盆还大的月光饼,挂在屋檐下。廊前摆上糖果,点起香烛,和天空的一轮明月,相映成趣。月光饼做得很薄,当中央上一层稀少的红糖,面上撒着密密的芝麻。供过月亮以后,拿下来在平底锅里一烤,掰开来吃,真是又香又脆。月光饼面积虽大,分量并不多,所以一个人可以吃一个,我总是首先抢到大半个,坐在门槛上慢慢儿的掰开嚼。家里亲友们送来的月光饼很多,每个上面都有一张五彩画纸,印的是“嫦娥奔月”、“刘备招亲”、“西施拜月”等等的图画,旁边还印有说明。我把这些五彩画纸抽下来,要大人们给我讲上面的故事。几年的收藏积蓄,我有了一大叠。长大以后,我还舍不得丢掉,时常拿出来看看,还把它钉成一本,留作纪念。我有一个比我只大两岁的表姑,她时常在我家度过中秋节,她喜欢吃月光饼。有一次,她拿了三张五彩画纸要跟我换一个饼,我要她五张,她不肯,两个人就吵起来。她的脸很大很扁,面颊上还长了不少雀斑。我指着她的脸说:“你还吃月光饼!再吃,脸长得更大更扁,雀斑就跟饼上的芝麻那么多了”。这句话真伤了她的心,就掩面哭泣起来,把一叠画纸撕成片片地扔掉,我也把月光饼扔在地上,用脚一踩踩得粉碎,心里不免又心疼又后悔,也就哇的一声哭起来。母亲走来狠狠地训我一顿,又捧了个刚烤好的月光饼给表姑,表姑抹去眼泪,看看饼,抬眼望着母亲问道:“表嫂,你说我脸上的雀斑长大以后会好吗?”母亲抚着她的肩说:“你放心吧!女大十八变,变张观音面。你越长大,雀斑就越隐下去了。”母亲又说又笑:“你多拜拜月亮菩萨,保佑你长得美丽。月光饼供过月亮,吃了也会使你长漂亮的。”表姑半信半疑地摸着月光饼上的芝麻,和我两个人呆愣愣地对望了好一会儿,她忽然掰下半个饼递给我说:“我们分吧!我跟你要好。”我看看地上撕碎了的画纸与踩烂的饼屑,感激万分地接过饼,跟表姑手牵手悄悄地去后院里,恭恭敬敬地向天上的月亮拜三拜,我们都希望自己长大了都有一张观音面。表姑长大以后,脸上的雀斑不但没有隐去,反而更多了。可是婚后夫妻极为恩爱,她生的两个女儿,都出落得玫瑰花儿似的,我们见面时谈起幼年抢吃月光饼和拜月亮的事情,她笑笑说:“月亮菩萨还是听我的祷告的。我自己脸上的雀斑虽然是越来越多,而她却保佑我有一对美丽的女孩子。”台湾是产糖的地方,各种馅儿的月饼,做的比大陆上更腻口,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中秋节,一年又一年,来了又过去,什么时候回家乡去吃月光饼呢?注释:琦君:本名潘希珍,现代散文作家,1917年生于浙江省永嘉县,1949年去台湾。作品风格温柔敦厚、清新自然。著有烟愁、三更有梦书当枕、橘子红了等。观音面:在这里指端庄美丽的容貌。腻口:因太甜或油腻不想多吃。1.选文开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月光饼的外形、用料、滋味等方面内容,事隔多年作者为什么还能记忆犹新?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3.结合上下文,分析划线句子中“又心疼又后悔”的原因。4.作者在台湾生活多年,可她仍感觉台湾的各种月饼“做的比大陆更腻口,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从全文看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5.文中记叙了中秋节作者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