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农业统计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农业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一、农业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农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 农业经济现象包括质与量两个方面,它不仅有自己质的规定性及其运动规律,而且有自己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农业生产是在人的劳动参与下,利用动植物的生命过程,取得各种动植物原始产品的生产活动。它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和自然再生产过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二、农业部门的范围与农业部门的基本分类农业:指在人们劳动参与和控制下,利用动植物的生命过程取得产品的生产活动。构成农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植物作为劳动对象;二是必须有人们的劳动参与和控制。 农业的两个基本内容,又具体地分为四个部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四)农业部门的基本分类1.农业(小口径农业)(1)种植业,包括谷类、油料、豆类、棉、麻、烟叶、药材、薯类、蔬菜、瓜类等作物种植业和茶、桑、果树种植业;(2)其它农业,包括野生植物的采集和农民家庭兼营商品性工业。2.林业,包括营林和林产品采集。3.畜牧业,包括各种牲畜、家禽的饲养,野兽、野禽的捕猎及其它动物饲养。4.渔业,包括海水与淡水的各种水生动物、植物(指海藻类)的养殖与捕捞。三、农业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统计的影响农业生产有以下主要特点:(一)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和动物(二)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三)农业的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第二节农业统计的研究方法农业统计主要是论述如何运用统计方法研究农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它的基本内容是:如何科学地组织农业统计调查;如何运用分组和指标体系反映和计量农业经济现象整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如何分析统计资料,研究农业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其规律性的数量表现。一、农业统计调查方法农业统计在调查方法的设计和组织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下列要求: 1.调查方法必须建立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力求消灭登记性误差,减少代表性误差。2.根据农业统计调查的任务、调查对象的特点以及调查的条件,分别采用或结合运用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其它非全面调查,实际调查与科学推算方法。3.提高调查效率,必须对整个农业统计调查有一个总体设计,建立一个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的农业调查体系。 二、农业统计指标体系(一)设置农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1.科学性 2.完整性 3.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4.需要与可能相结合(二)农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1.农业生产条件指标2.农、林、牧、渔各业的生产规模、实物产量和生产率指标3.农业的产值指标4.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指标5.农业经济效益指标6.农产品供需指标7.农产品价格水平与价格指数8.农村经济收入分配指标9.农民生活消费与生活质量指标三、农业统计分析方法(一)对比分析方法(二)因素分析法(三)相关关系分析法(四)投入产出法(五)农业生产函数法第二章农业生产条件统计第一节 农业生产条件统计的内容和基本指标一、农业生产条件统计的内容 进行农业生产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生产条件,这就是农业劳动力,农业土地资源,农业固定资产、农业机械设备、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科学技术等。发展农业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农业的投入就是农业生产条件的投入。农业经营应做到投入少、产出多,在相同的投入下取得尽可能大的产出效果,或在同样的产出下尽可能节省投入,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二、农业生产条件统计的基本指标1.投入的数量指标 农业中拥有和使用的各种生产条件的数量,它反映投入的规模,并表明其质量和水平 2.生产条件利用情况指标 对农业中拥有的各种生产条件必须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提高其利用程度3.投入的效果指标 农业投入的效果指标,如单位面积产量,每个农业劳动力的生产量等。 第二节 农业人口与农业劳动力统计一、农业人口统计(一)农业人口的概念及其与农村人口的区别 农业人口是指从事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渔业)的劳动者及其供养的人口,不论其居住在农村或城镇均算作农业人口。 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结构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人口城市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农村人口是指居住在农村属农村户籍的常住人口,不包括居住在农村的国家职工及属城市户籍的家庭人口。农村人口包括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但农村人口中的农业人口未包括国有企业从事农业生产的职工及其赡养的人口。 农村人口比重及其变化也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二)农业人口变动情况统计农村人口变动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人口的出生和死亡引起的自然变动,它使人口数绝对增加或减少;二是由于人口的迁出和迁入而引起的迁移变动或机械变动,它影响人口数的地区变动。农村人口的增减变化主要受人口出生、死亡以及迁出(到城镇)的影响。综合反映农村人口变动的指标是农村净增加人口和人口增长率。农村人口增长率 =二、农业劳动力统计 (一)农业劳动力资源的概念 农村劳动力资源是指农村人口中,在劳动年龄以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数。它包括实际已参加农业劳动和其他社会劳动的劳动力,以及具有劳动能力而未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如家务劳动者、在校学生和失业人员。一个人是否属于劳动力的主要标志是年龄,劳动年龄有上限和下限,各国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劳动年龄界限也不同,我国规定男16-60岁、女16-55岁为劳动年龄,在劳动年龄以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不算为劳动力。农村劳动力是指农村人口中经常参加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劳动力。包括劳动年龄内或劳动年龄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不包括户口在家的在校学生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和家务劳动者。农业劳动力是指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劳动力,包括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兼业劳动力。 (二)农业劳动力构成统计 2.按文化程度分组大专、高中、初中、农中、小学和文盲等。3.按生产部门分组 种植业劳动力、林业劳动力、牧业劳动力、渔业劳动力。4. 按专业技术分组如农业劳动力中列出农业技术员、畜牧技术员、拖拉机手、汽车司机人数等 (三)农业劳动力变动情况统计农业劳动力的变动情况可以通过编制劳动力平衡表来全面反映,平衡表的内容主要是: 1.期初劳动力人数;2.期内增加劳动力人数,其中按增加原因分列;3.期内减少劳动力人数,其中按减少原因分列;4.期末劳动力人数。(四)农业劳动力利用情况指标1.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参加劳动天数2.工作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农业工作量,或完成单位工作量所耗用的劳动时间,如平均每个工作日耕地亩数或耕一亩地所用工日数。(五)农业剩余劳动力统计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农村劳动力资源与从事现有的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实际需要的劳动力人数之间的差额。 农业剩余劳动力有两层含义:一是常年剩余劳动力,或叫绝对剩余劳动力二是季节性剩余劳动力农业(村)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是向城市转移 二是就地转移 第三节 土地面积统计一、农业土地资源统计(一)土地统计的意义特点:第一,土地数量的有限性第二,土地的不可替代性。第三,土地质量可以不断提高。(二)土地总面积与土地分类土地总面积是指全国或某地区、某村、或某农业生产单位的全部土地面积。包括土地、丘陵、盆地、平原、草原、道路和建筑物占地等陆地面积与河流、湖泊、水库、塘堰等水域面积。根据研究任务不同,土地总面积的主要分组如下1.按土地占有和土地使用的经济类型分组(1)国营农场经营;(2)国营农场农工家庭承包经营;(3)集体经济统一经营(4)农民家庭承包经营;(4)农民自留地、自留山、宅基地;(6)其它。2.按土地主要经济用途分组(1)耕地;(2) 园地;(3)林地;(4)牧草地;(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6)交 通用地;(7)水域;(8)未利用土地 。 (三)耕地面积统计1.耕地面积的概念和分组耕地是指专门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锄的田地。 耕地按水利条件分为:(1)水田与灌溉水田(2)旱地与水浇地。 2.耕地面积变动平衡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是经常变动的,其变动的原因是:一方面由于开垦荒地、基建占地还耕等原因而增加耕地面积;另一方面由于基建占地、农民建房占地、改林改牧改渔、因灾废弃等原因而减少耕地面积。 (四)农田水利统计1.水利设施情况统 2. 农田水利设施的效果指标 3.农田水利化程度二、农业土地利用统计(一)土地资源开发程度指标1. 国土开发系数 2.农业开发指数 3.垦殖指数(亦称垦殖率) 4.森林覆盖率5.农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二)农业用地利用程度1.复种指数是指耕地在一年内平均种植的次数。具体内容及计算在下一章农业生产统计中讲述。2.草原载畜量(三)耕地集约化经营程度所谓集约经营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更多的活劳动和生产资料,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 1.单位耕地面积投入的农业固定资产总值。2.单位耕地面积投入的农业生产费用。3.单位耕地面积投入的各种生产资料数量。4.单位耕地面积的用工量。第四节农业资产统计一、 流动资产统计(一)流动资产数量和构成统计1.流动资产的概念和特点 流动资产是指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特点:流动性大、周转期限短、不断改变其实物形态,且其价值一次性消耗或转移或者实现。2.流动资产数量和构成统计流动资产数量指标有两种:一是时点指标,它反映某一时点全部流动资产总额;二是平均指标,它反映某一时期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二)流动资产利用统计利用情况的指标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标;另类为流动资产占用水平指标。(一). 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统计 (1)流动资产周转率。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周转额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报告期内农业流动资产周转额/农业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流动资产周转率(天数)报告期天数/流动资产周次数(2)应收帐款周转率指赊销净额与应收帐款平均余额的比率。(3)存货周转率。指产品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伪比率(二)流动资产占用水平指标国营农场流动资产占用水平指标通常用每百元产值所占用的流动资产来表示。(三)流动资产报酬率 指一定时期内净利润与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的比率。该指标反映流动资产利用综合经济效益。二、农业固定资产(一)农业固定资产的概念和数量指标1.农业固定资产的概念农业固定资产是指农业生产中可供长期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改变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手段和其他物质资料,如农业机械设备、运输工具、役畜、房屋、建筑物等。具备两个条件:(1)使用年限较长 (2)单位价值较高2.农业固定资产数量指标农业固定资产的数量指标有两类:实物量指标和价值量指标。 固定资产价值量的主要指标如下:(1)固定资产原值(亦称完全原始价值)是指购买或建造各种固定资产时实际支付的全部金额。 固定资产原值是指:第一,购置的固定资产按购买时实际支付的全部金额计算,包括买价、运费、安装费等;第二,自制自建的固定资产;第三,自繁自育的幼畜成龄后转作役畜、产品畜;第四,国家奖励和外单位赠送的固定资产;第五,清点财物时发现未入帐的固定资产;。(2)固定资产净值(亦称保存原始价值)是指固定资产原值减去历年提留的累计折旧额后的余额 3.农业固定资产评估(1)固定资产完全重置价值(2)固定资产保存重置价值(二)农业固定资产构成1.按经济用途分组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用固定资产。 2.按部门和生产用途分组按部门分为农、林、牧、渔业用固定资产 3.按所有制分组国有、集体所有、以及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外资和其他所有等。 (三)农业固定资产变动统计1.固定资产折旧指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逐渐磨损而转移到产品成本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 (1)平均年限法固定资产年折旧额2.固定资产磨损指标(1)固定资产折旧额和折旧率(2)工作量法。是以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之内可能提供的工作量(或工作时数)为标准来计算折旧的方法。(1)按照行驶里程汁算折旧(2)按照工作小时计算折旧:3.固定资产增长指标固定资产增长额期末固定资产原值 - 期初固定资产原值或=报告期新增固定资产原值 - 报告期折除固定资产原值第五节农业机械设备和农业机械化统计一、农业机械设备数量统计(一)农业机械设备的分类农业机械设备除了像农业固定资产一样,按部门和生产用途,按所有制和经营 形式分组外 还按技术进步程度和功能大小分组。农业机械按技术进步程度分为机械化设备、半机械化设备和旧式农具。(二)农业机械设备数量指标1.一定日期的拖拉机台数它要计算混合台数和标准台数两个指标。拖拉机折合标准台系数全部拖拉机标准台数=(某种牌号拖拉机混合台数该牌号的折合系数)2.一定时期内拖拉机平均台数拖拉机平均混合台数平均标准台数就是把各种拖拉机平均混合台数乘以该牌号拖拉机折合标准台系数,其计算公式如下:拖拉机平均标准台数=(某种牌号拖拉机平均混合台数该牌号折合系数)例如,某农业生产单位4月1日有:丰收27型号拖拉机5台,东方红54型号拖拉机4台,红旗80型号拖拉机1台;4月11日 调入红旗80型号拖拉机台1,4月16日调出丰收27型号拖拉机2台。试计算该单位4月月初、月末拖拉机混合台数和标准台数,4月份拖拉机平均混合台数和平均标准台数。型号每台的牵引马力4月1日台数月内增减4月30日台数总台日数平均混合台数平均标准台数4月11日4月16日丰收27155-2312044东方红54364412049.6红旗80601+12501.676.68合计1092909.6720.28(1)该单位4月1日拖拉机台数混合台数= 5 + 4 + 1 =10台标准台数(2)该单位4月30日拖拉机台数混合台数 3 + 4 + 2= 9台标准台数(3)该单位4月份拖拉机平均台数平均混合台数标准台数 二、农业机械设备利用情况统计1.拖拉机完好率2.拖拉机出车率3.拖拉机作业量三、农业机械化水平指标1.农业机械使用普遍程度 2.农业机械装备程度 3.农业动力资源机械化、电气化程度4.农业生产工作机械化程度5.农业劳动机械化程度第三章 农业生产统计第一节种植业生产统计一、种植业生产的特点和统计范围(一)种植业生产的特点1.种植业的劳动对象主要是草本植物,生产周期较短。2.生产季节性相对明显,收成也相对不太稳定。3.耕地是种植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它与林业相比,生产集约经营的要求和水平较高。(二)种植业统计范围我国种植业的统计范围,除包括农作物生产以外,还包括果(水果)、茶(茶叶)、桑(桑 叶) 生产。二、农作物的分类(一)农作物分类按其产品的主要经济用途 通常可分为:粮食、油料、棉花、麻类、糖料、烟叶、药材、蔬菜瓜类以及其他作物等基本类别。(二)按农作物播种季节或季节1.按农作物播种季节春播作物、夏播作物、秋冬播作物2. 1.按农作物收获季节夏收作物、秋收作物三、农作物产量统计(一)农作物总产量统计 农作物总产量是指本年度内生产的各种农作物产品总量,不论耕地上与非耕地上的农作物产量,也不论哪种经济类型生产的农作物产量,都应统计在内。 在统计农作物产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农作物产量要以实际收获量为准。实际收获量是指收获后入库的产量或收获了可供使用的产量。第二,要统规定产品的形态标准和质量标准。 农作物总产量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二)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1.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播种面积是指播种季节结束时,实际播种或移植有农作物的土地面积。(1)间种、混种作物的面积计算。(2)复种、套种作物的面积计算。(3)多年生作物的面积计算。(4)在园地、林地的树木行间空隙地上种植作物的面积。(5)补种、改种作物面积计算(6)移植作物的面积计算(7)蔬菜面积的计算2.农作物全年总播种面积的计算全年总播种面积是以收获产品时间为标准计算的,即凡是在本日历年度内,预计可以收获产品的农作物的播种面积,都属于全年总播种面积的统计范围。因此,这样计算的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又称为全年收获作物的总播种面积。全年收获作物的总播种面积 = 上年秋冬播越冬作物面积 + 本年春、夏播作物面积+ 本年秋播当年能收获的作物面积3.复种面积和复种指数的计算复种面积是指一年内在同一块耕地上复种、套种作物的面积之和。耕地复种指数是指在一年内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也就是全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总耕地面积之比,它是衡量耕地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复种指数=(三)农作物收获面积统计1.收获面积的概念 收获面积是指实际收获产品的农作物面积,它等于播种面积减去无收面积。无收面积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播种面积调查核实后因基建或其他原因 而被毁掉的面积;(2)因灾减产九成以上的面积:(3)当年未能收获产品的多年生作物的面积。 .收获面积的计算收获面积一般按实际收获产品的面积计算对某些有再生能力一年内可以连续收获多次产品的作物。全年的总收获面积等于本日历年度内实际收获产品的各种作物收获面积的总和。 (四)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统计1.农作物单位产量的概念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是指单位面积上(如公顷、市亩)收获或收获率。2.按播种面积计算的单位面积产量 它是指某种(类)作物单位播种面积上的平均产量,简称播种面积单产。3.按收获面积计算的单位面积产量 它是指某种(类)作物单位收获面积上的平均产量,简称收获面积单产。 四、农作物生产情况的分析(一)农作物生产结构的分析农作物生产结构是指农作物内部的生产构成,它表明各种作物之间的比例关系。(二)农作物产量增长因素分析现运用指数法分析这两个因素的变动对总产量的影响。2.谷物平均单产提高的影响因素分析谷物平均单产是可变构成指数,它是由于各种谷物播种面积和单产二者变动共同影响的结果。 (1)计算平均单产提高的各因素影响程度。(2)计算平均单产提高的各因素影响的增减量。(三)农业自然灾害统计及其对产量影响的分析反映自然灾害情况的统计指标主要是:受灾面积、成灾面积、谷物减产面积以及主要农产品减产的数量。 受灾面积是指因自然灾害使农作物产量较常年产量减产一成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成灾面积是指因自然灾害使农作物产量较常年产量减产三成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五、果、茶、桑生产统计(一)水果生产统计水果生产包括苹果、梨、桃、葡萄、红枣、柿子、香蕉等等。 1.果园面积统计 果园面积是指一定时点上实际成片种植果树的土地面积,包括原有的和本年新植定株的面积2.水果产量统计 水果产量是指从果树上实际采摘的鲜果重量。 (二)茶叶生产统计 茶园面积是指一定时点上实际成片种植茶树的土地面积。 茶叶产量是本年内采摘,经过初步加工的干毛茶的重量。(三)桑园面积、柞坡面积统计 桑园面积是指一定时点上成片种植桑树的土地面积。 柞坡面积包括人工成片栽植的和宜于放养柞蚕的天然柞林面积。 第二节农产量调查一、农作物预计产量和实际产量调查(一)农作物预计产量调查 农作物预计产量调查是指在农作物收获前,对农作物产量进行预测的一种调查。 1.目测法(即目测估产或经验估产) 2.查测法(即查穗数粒或要素分析法)(二)农作物实际产量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1.一般乡村地区。2.有条件的乡、村。3.农作物预计产量调查搞得比较好的乡、村二、农作物产量抽样调查我国农作物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抽选部分调查单位和地块,实割实测,推算全面产量的一种调查方法。这次调查,一般分为三个步骤进行:(一)选定农作物产量调查点1.多阶段抽样和各阶段样本数目的确定2.随机起点对称等距抽样方法3.样本轮换问题。 (二)样本地块产量的调查实割实测法实割实测(简称割测法)是在农作物成熟后期,在农户(或生产单位)要收割的前一两天,由调查人员亲自去田间对调查地块或测点上的作物进行收割,并脱粒、晒(烘) 干、去杂、称重,以此推算产量的一种方法。实割实测可根据割测地块的大小,采取整块割测或抽样割测两种方法。 (三)各级产量的推算1.核实调查作物的面积,调整推算产量时的面积的口径2.各级产量的推算第三节林业生产统计一、林业生产的特点与林业统计的范围(一)林业生产的特点第一,生产周期长,劳动时间短,自然力独立起着作用。 第二,林木成熟期的差异和林产品效用的多样性。 (二)林业统计的范围具体包括:(1)营林(育苗、植树造林、抚育、迹地更新);(2)林产品(林木生长量、未经砍伐而获得的产品、抚育改造林木所取得的产品);除此之外,还包括村及村以下竹木采伐,但不包括村以上森林采伐,后者属森林工业。二、森林资源统计(一)林地面积统计 林地,即林业土地,它包括郁闭度0.3以上(不含0.3)的乔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和国家规定划的宜林地 。 (二)森林面积统计 (三)森林蓄积量统计三、林业再生产统计 林业再生产的全过程 包括采种育苗造林抚育采伐更新等环节 。(一)采种和育苗统计 (二)造林统计 (三)林木抚育与改造统计(四)林木的采伐与损毁统计 (五)林业再生产统计分析四、林产品产量统计(一)人造林木生长量 人造林木生长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造林木材积增加的数量,即林木在生长过程中,树木长高、直径加粗每年新增加的材积数量。 (二)其他林产品产量统计1.从经营林木获得的林产品。 2.林副产品。指经营林木过程中取得的各种副产品。 第四节 畜牧业生产统计一、畜牧业生产特点和牲畜分类(一)畜牧业生产特点1.畜牧业对象是采食性动物,它要经常对牲畜进行饲养或放牧。2.饲养空间可流动性和生产地域可变性。3.牲畜在再生产过程中,既是劳动对象,又是基本生产手段。 (二)牲畜的分类1.按牲畜的基本经济用途分类一般可分为役畜和产品畜两大类。2.按牲畜的性别、年龄分组按牲畜的性别可分为公畜、母畜和去势畜(即骟畜)。 3.按牲畜的品种分类按牲畜的品种一般可分为纯种、改良种和当地土种三类。 二、牲畜头数统计(一)牲畜存栏头数 存栏头数是指一个地区(或单位)调查日期实有的牲畜头数。 (二)牲畜平均头数牲畜平均头数(三)牲畜标准头数牲畜标准头数(某种牲畜头数该种牲畜的折合系数)三、畜群再生产统计与分析(一)畜群再生产指标1.繁殖成活率 2.牲畜出栏率 3.牲畜死亡率 4.牲畜淘汰率(二)畜群再生产情况分析 1.牲畜头数变动表和畜群周转表2.畜群再生产的保证程度指标四、畜产品生产统计(一) 畜产品产量统计的范围与指标1.畜产品产量统计的范围 畜牧业产品是指人们通过饲养家畜、家禽和其他经济动物而获取的各种原始产品,即获得的未经过加工的各种动物性产品。畜产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饲养牲畜、家禽等而获得的仔畜和畜禽的增长、增重产品;另一类是饲养活的牲畜、家禽等而取得的奶、蛋、毛等原始产品。 2.畜产品总产量和畜产率 畜产品产量有总产量和单位牲畜(或家禽)产量两个指标。 某种畜产品总产量生产该种产品的牲畜头数畜产率 (二)肉类产量统计1.肉用牲畜增重产量计算 它是在一定 时期内牲畜繁殖和增长、增重的产量,即期内繁殖仔畜和幼畜、育肥畜的培育而使畜群体重增加的数量。它表明本期结育性畜的成果。()收入法牲畜总增体重=本期出生仔畜体重+(从低年龄组转入高年龄组牲畜体重-转出时的牲畜体重)- 死亡损失牲畜体重(2)支出法牲畜总增重量=本期出售屠宰牲畜体重+(期末牲畜体重+期初牲畜体重)-本期购入牲畜体重2.出栏牲畜重量计算为了反映本期向社会提供肉用性畜产品的数量,有必要计算出栏活牲畜的总重量。肉用出栏活牲畜总重量= 出售屠宰牲畜头数平均每头出栏牲畜体重 3.肉类产品产量统计为了直接表明向社会提供肉类产品的情况,需要对肉类产量进行统计。应该明确,肉类产量是经过屠宰加工后的产品数量,不是原始产品,应不属于畜产品产量的范围,但这一指标可以间接反映肉用牲畜产品的生产情况。肉类产量是期内(通常按年度)出栏并经屠宰而取得的各种家畜、家禽肉产品的数量。 肉总产量=出售屠宰牲畜头数平均每头屠宰牲畜胴体重平均每头屠宰牲畜胴体重 (三)奶类产品产量统计奶类产品包括牛奶、羊奶以及马奶、骆驼奶等。奶产品产量又称挤奶量,它是乳用牲畜身上挤出的全部奶量,不包括仔畜直接吮食的乳汁。 饲养乳牛挤奶率产奶乳牛挤奶率=(四)毛类产品产量统计毛类产品种类繁多,包括绵羊毛、山羊毛、羊绒、驼毛、驼绒、兔毛及猪鬃等等。 第五节渔业生产统计渔业生产是为取得水产品而采(集)、捕(捞)和养殖水生动物和海藻的经济活动。它包括采集、捕捞渔业和养殖渔业两个部分。一、渔业生产的特点(1)渔业是以水域为生产场所,水域资源是渔业生产发展的基本条件。(2)鱼类既作为产品进行捕捞,又要利用鱼类本身的繁殖来增殖产品。(3)渔业的捕捞作业具有较大的流动性。(4)水产品鲜活质量要求高,需要及时进行销售、贮藏、加工。二、渔业的分类(一)按所有制类型分为国有渔场、集体渔场和农民家庭经营的渔场(二)按产品生产性质分为养殖和捕捞两类(三)按生产地域分为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两类。 三、渔业生产统计(一)养殖面积统计养殖面积是指养殖水生动物和藻类的水域面积,是反映渔业生产规模的指标。(二)捕捞规模统计捕捞规模是以参加捕捞的渔船、渔具和劳动力的数量来表示。(三)渔业产量统计 水产品总产量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在本日历年度内捕捞的水产品总量。 第四章 农业总产出统计第一节农业总产值统计一、农业总产值的概念和演变农业总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日历年度各种经济类型和各种经营方式所生产的农林牧渔业产品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服务活动总量。 二、农业总产值核算范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统计范围是辖区内各种经济组织类型、各个系统的全部农林牧渔业生产单位和非农行业单位附属的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单位。军委系统的农林牧渔业生产(除军马外)也应包括在内,但不包括农业科学试验机构进行的农业生产。 三、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农业总产出的基本计算方法是“产品法”,即将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各种农产品的实物产量分别与其价格相乘,得到各种农产品的总产出,然后加总,得到农业总产出。 1饲料、绿肥作物产值 一般是用播种面积乘以每亩成本计算。种植成本包括种籽、肥料、农药、灌溉等物质费用以及应摊的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畜力费及人工费等。2桑叶产值 按饲养家蚕耗用的桑叶量乘其价格计算。桑叶量按每担鲜蚕茧耗用的桑叶进行推算。3农作物副产品产值的计算 如秸秆、麦衣、薯藤等,均按晒干后的产量计算。一般是采用抽样调查或典型调查取得平均每公顷收获面积上的产量或主副产品产量的比例推算求得。4人造林木生长量产值 人造林木生长量是指林木当年新增加的材积量。人造林木生长量产值,一般按植树造林的成本进行估算。其生产活动项目包括:育苗、造林、幼林抚育、成林抚育、迹地更新和零星植树六项。5大小家畜的繁殖、增长增重产值(1)大家畜繁殖、增长增重产值 包括牛、马、驴、骡、骆驼等繁殖仔畜的价值=当年生仔畜头数仔畜的平均价格幼畜增长增重产值(各年龄组年末幼畜头数各年龄组的增长价格)简单估算 大家畜产值年末存活的仔畜头数成年畜价格大家畜的增长增重产值一般是在幼畜阶段计算,成年畜转为农业固定资产,不再计算产值,马、骡、骆驼计算到四岁,牛、驴计算到三岁。(2)小家畜产值计算 小家畜包括猪、羊等。猪的繁殖增长增重产值=(本年净增加头数/2+当年屠宰和净调出头数)肉猪平均价格 羊的繁殖增长增重产值=(本年净增头数+本年屠宰和净调出头数本年死亡只数/3)成羊价格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农业服务业,包括水利服务、植保服务、农产品初加工服务和其他农业服务。(2)林业服务。(3)畜牧业服务。(4)渔业服务。四、农业总产值指标的计算价格(一)现行价格 也叫实际价格,指报告期在市场交换中实际执行的价格,它反映报告期产品实际价值量及其价格比例关系。如,工业品的实际出厂价格,商品的实际批 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等等。现行价格产值 能准确反映报告期社会产品生产的实际规模和水平。农产品现行价格 是各种农产品产地当年出售的平均价格。一般是农产品产地国家收购部分、农民集市出售部分和自产自用部分产品的综合平均价格。现价计算遵循的原则:第一,凡是国家统购、收购(包括合同定购、议购部分)的产品,以收购的平均价格为现行价格。第二,国家收购、统购以外的农产品,应以产地初级市场大量上市时期的平均价格为现行价格。第三,有一些农产品,没有市场价格,一般采用生产成本代替现行价格。(二)不变价格不变价格 可比价格或固定价格,指在一定时期内全国统一按某一固定年份的价格作为计算产值的价格。意 义 按不变价格计算总产值可以消除产值动态对比时价格因素的影响。如不变价农业总产值,可以消除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价格变动的影响,使农业总产值指标在时间、地区间有可比性。方 法 农产品的不变价格是由国家统一编制,全国统一使用。国家编制目录中未包括的产品,由各地编制补充目录,报国家统计局备案。编制全国通用不变价格,应遵循的原则:第一,编制不变价格应选择农业生产发展比较正常,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代表性的年第二,每次编制的不变价格,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应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每隔一段时间(如五年或十年)要重新编出新的不变价格。第二节 农业增加值统计一、农业增加值的概念及基本计算方法 农业增加值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农业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消耗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以后,可供社会用于消费和投资的那部分价值,是农业生产的追加价值或附加价值。 农业总产出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中间消耗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另一部分为固定资产折旧。 农业增加值中之所以包括农业固定资产折旧,作为固定资产价值补偿的折旧就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生产费用,用于补偿固定资产磨损的价值,保证固定资产价值的简单再生产;另一方面,折旧并不马上用于固定资产的实物更新,在原有固定资产继续使用的情况下,它可以作为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新的固定资产。由于固定资产折旧的两重性,加之固定资产折旧在计算上比较麻烦,因此,把农业固定资产折旧包括在农业增加值之内。农业增加值有两种基本计算方法:一是生产法;二是分配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以生产法为主。(一)生产法农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出 - 农业中间消耗1.中间消耗物质产品价值 包括(1)用种(2)饲料(3)肥料(4)燃料(5)农药(6)农用塑料薄膜(7)用电(8)小农具购置(9)办公用品购置(10)畜牧用药品(11)原材料(12)物质性服务支出 (13)其它物质产品消耗2.中间消耗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价值 对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支出,包括贷款利息净支出、保险费、广告费、科技咨询费、外雇排灌费、外雇机耕费、配种费、职工教育费、差旅费、会议费等。(二)分配法 农业增加值=农业固定资产折旧(含大修理基金)+ 农业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 营业盈余 固定资产折旧包括两部分:一是当年按一定标准提取(或实际发生的)固定资产折旧基金;二是按一定标准预提(或实际发生)的固定资产大修理费。 农业劳动者报酬。指各种经济类型的农业劳动者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收入。 生产税净额。指农林牧渔业生产单位和农户向国家缴纳的生产税减去政府向其补贴后的余额。 营业盈余。指生产单位在农业生产上所得的盈余。 二、农业增加值的计算(一)农业总产出 由县级综合统计部门采用全面统计报表和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方法,取得农、林、牧、渔各业的各种产品产量和价格资料,内容 进行推算。(二)中间消耗 县级综合统计部门可采用与总产出同样的调查方法,取得农林牧渔各业各种产品的生产规模资料,单位规模的实际消耗量或消耗定额资料,据此推算出各业各种产品的消耗总量资料,在此基础上按现价计算出各业及整个农业的中间消耗额。(三)农业增加值及其分配 利用农业总产出和中间消耗数据,用生产法计算农业增加值。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查取得农业固定资产折旧及大修理基金、农业劳动者报酬、农业生产税净额,再用增加值减去上述各项,推出营业盈余。第三节 农业商品产值统计一、农业商品产值的概念和意义农业商品产值 指报告期农业生产单位在农产品总量中实际出售产品数量的货币表现。二、农业商品产值的计算计算方法 和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相同,即采用“产品法”计算,就是以各种农产品的商品量乘以出售价格计算。农业商品产值可以就一种农产品或同类农产品计算(通常用实物量),也可以就全部农产品商品量计算。农业部门商品产值 是反映农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向国民经济其它部门、向城市提供农产品商品总量的主要指标。算法是从农业商品产值中扣除农业内部的商品流转。农业内部的商品流转 是指农业企业之间、农户之间通过集市或其他方式相互交换和出售的农产品,以及国家通过供销、商业、粮食等部门返销给农村的农产品。 农业部门商品产值农业商品产值供销、商业、粮食等部门返销给农村的商品产值农业企业之间、农户之间直接交换的商品产值农业商品产值计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农业商品产值是按行政区划进行统计的,包括行政区域内国营农、林、牧、渔场,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家庭等农业生产单位所出售农产品的价值量。第二,农业商品产值只计算农、林、牧、渔四业产品产量中实际出售的商品量价值。不包括四业以外其他生产部门的价值。第三,农业商品产值的计算价格应与农业总产值一致,不论产品在何地出售均应按产品生产地的实际价格计算。产品由产地运往外地销售所增值部分,实际上是商业和运输业的产值,计算商品产值时应予以扣除。第四,从理论上讲,农业商品产值应按各种农产品生产年度进行计算,但是,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年度和销售年度往往不一致,当年生产的农产品商品量大部分是当年出售的,也有少部分跨年度出售。为了便于计算和统计,现行统计制度规定统一按在日历年度内实际出售的商品量进行统计。三、农产品商品率统计统计意义 农产品商品率是反映农业生产中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的比例关系,即反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的主要指标。计算方法 分实物量商品率和价值量商品率。1、实物量商品率 指农产品商品产量与农产品总产量的比率;实物量农产品商品率农产品商品产量100农产品总产量2价值量商品率 反映全部农产品中商品产品所占比重。价值量农产品商品率农产品商品产值100农产品总产值第四节 农业总产出统计分析一、计划完成程度分析计划完成程度=实际数/计划数二、动态分析三、结构分析四、因素分析农业总产值=单产*播种面积*单价第五章 农业经济效益统计第一节 农业经济效益的概念和指标体系一、农业经济效益的概念(一)么是农业经济效益农业经济效益就是用价值量表现的农业产出与用于农业产出的农业投入之间的对比关系。用公式表现即: 农业经济效益产业产出/农业投入(二)农业占用性投入和消耗性投入1.占用性投入。是指一个生产周期内由于生产需要所占用的物质资料或资金,这部分物质资料(如农用拖拉机)或资金在生产中被使用,但没有全部消耗,今后仍可继续用于生产。占用性投入主要是具有固定资产属性的投入,2.消耗性投入。是指一个生产周期内在生产中实际消耗的物质资料及其价值,这部分价值转移到所生产的农产品中,成为农产品价值的一部分。它包括生产中原材、燃料消耗和固定资产折旧。(三)农业直接产出与间接产出直接产出是指直接能够用于人们生活和生产消费的有形产出,如粮食、棉花、油料、肉类、禽蛋、奶类等,直接产出有主产品和副产品之分。间接产出一般是指农业生产活动的外部效果,这种外部效果可正可负,如林木在生产过程中对气候的调节、对水源的涵养、对水土的保持、对环境的美化等,就是农业生产活动的外部正效果;而毁林种粮、围湖造田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是农业生产活动的外部负效果。 二、农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农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科学性 全面性 可操作性 可比性 应考虑农业的特点。 第二节农业劳动生产率指标一、农业劳动生产率概念(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正指标和倒指标农业劳动生产率 = 农业产出 (Q)/ 农业劳动投入(T)(正指标)农业劳动生产率 = 农业劳动投入(T) / 农业产出(Q)(倒指标) 注意两点:(1)二者所包含的时间必须一致。如年产量一定要和年劳动消耗相比,(2)二者包括的范围要一致,产品产量的范围和相应的劳动消耗量范围要一致。(二)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物指标与价值指标以实物产量表现的农业产出所计算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实物价值,它的含义是农业劳动力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实物量。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价值指标,就是用农产品的产值与其所消耗的劳动时间相比计算的,它主要用于综合反映农业劳动力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全部农产品的价值量。 (三)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派生指标:农业劳动力供养系数和农业劳动力相对份额。农业劳动力供养系数,是指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需供养多少人消费。 农业劳动力供养系数=全部人口数/农业劳动力数农业劳动力相对份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劳动力数在整个劳动力数中所占的比重,计算方法是用农业劳动力数与全部劳动力数相比。即: 农业劳动力相对份额=农业劳动力数/全部劳动力数二、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情况分析(一)农业劳动生产率指数其计算公式为:某种农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指数 = :如果是劳动生产率倒指标 , 则劳动生产率指数为:某种农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指数 = :第三节农产品成本与成本生产率指标一、农产品成本指标(一)农产品成本的概念农产品成本是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物化劳动和必要劳动消耗的货币表现。物化劳动消耗的货币表现即物质费用、必要劳动消耗的货币表现即人工费用。所以农产品成本就是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从价值构成角度讲,农产品成本就是农产品价值中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C)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即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V)的货币表现,用公式表现即:农产品成本 C + V(二)农产品成本特点1.农产品成本受自然条件影响大2.农产品成本应以劣等地、中等经营管理水平的产品成本为基础3.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要求必须进行费用分摊4.土地成本的计算较复杂5.活劳动消耗具有多样性(三)农产品成本的内容1.物质与服务费用2.人工成本3.土地成本物质与服务费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生产资料费用、购买各项服务的支出以及与生产相关的其他实物或现金支出直接费用 包括种籽费、肥料费、农药费、燃料动力费、塑料薄膜费等。(1)用种:包括种植农作物的种籽;育苗、造林用的树木种籽、种苗;孵禽用的种蛋;产蚕仔的种茧等。(2)饲料:包括役畜和家畜、家禽、蚕、兔、蜂等及养殖渔业所消耗的各种精饲料和粗饲料。(3)肥料:指耗用的化肥、饼肥、绿肥和作肥料用的农作物副产品(如桔杆还田用作肥料)。(4)燃料:指农林牧渔业机械所耗用的汽油、柴油、煤炭等燃料及润滑油。(5)农药:指农林牧业生产所使用的各种农药。(6)农用塑料薄膜: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地膜、塑料大棚和其它塑料薄膜。(7)用电:指农林牧渔业生产消耗的全部电量,包括外购的和本单位发电用于农业生产的部分。(8)小农具购置:指当年购置、价值在50元以下、使用时间在两年以下的小农具的费用。(9)办公用品购置:指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单位购买的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党支部与文化单位共建文化活动合作协议书范本
- 2025法院版离婚协议书标准文本与婚姻家庭法律援助手册
- 2025年个人住宅产权转让合同文本
- 2025年度电机产品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服务合同
- 2025补充协议书格式:房地产租赁补充协议范本
- 2025年度户外广告设施维修简易施工合同
- 2025版限购政策下商品房预售合同模板下载
- 2025年度家庭用车租赁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度网络设备租赁与网络安全保障合同
- 2025年商业地产拆迁赔偿合同范例
- 《如何做好研究生》课件
- 高等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 从0开始跨境电商-第三章-阿里巴巴国际站入门-OK
- 新能源电站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方案
- 《紫藤萝瀑布》《丁香结》《好一朵木槿花》
- 2023柔性棚洞防护结构技术规程
- 河流地貌的发育 - 侵蚀地貌
- 离网光伏发电系统详解
- 广告文案写作(第二版)全套教学课件
-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配电部分)》
- 金融学黄达ppt课件9.金融市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