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艺培训 了解茶文化 茶艺是一门艺术,不仅只是一门技能,它结合了你的心理素质与行为素质。细心、耐心、优雅是茶艺的首要要求。那么,想要学好茶艺,首先最需要做的就是了解茶文化。 茶的起源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地方也是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国内,也有关于茶树的最早原产地的争论,有好几种说法。不少人认为在云南,有一学者在认真研究考证以后断言,云南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记载。 但也有另一种说法说湖南的茶陵是茶叶的最古老的故乡。炎帝最先教茶陵人采茶喝茶,茶陵是茶叶最古老的故乡,其岁月之久远几乎无可追溯。史记上讲到的炎帝陵寝所在的茶山,便是茶陵那广袤的茗茶之山。清嘉庆茶陵州志则说得更为详细,它说史记所载“茶山”,就是茶陵毗邻江西的景阳山,因“林谷间多生茶茗故名”。陆羽的茶经里也讲到茶陵,说此地因“陵谷生茶茗焉”。 中国茶学 茶学是研究茶树、茶叶、茶饮和茶文化的学科,中国为茶的故乡,对茶的研究相当深入。从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问世以来,历代的茶学专著不下五六百部,流传至今的也有百余部,这是中国茶文化特有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唐朝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記有茶博士一詞:“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指的是会煎茶、精通茶艺之人。陆羽被唐德宗当面尊称为“茶博士”。 由于各代备茶、饮茶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要求不同,各代茶书的内容也大不相同。各代茶书是各代茶文化的缩影,由唐代到明代,大体反映一个由繁到简,反归自然的过程。唐代“對花飲茶”一事被認為是煞風景之事。唐、宋盛行“茶团”、“茶饼”(茶砖),制造、备茶、饮茶的程序最复杂,茶团还中常常添加龙脑等香料。宋代的特点是从皇帝到士大夫大兴斗茶之风,追求茶汤表面变幻的图形,享受竞赛的热闹,增設贡茶院。明代是一个大转折点,社会崇尚天人合一,崇尚返归自然,徐渭密集致品:“茶宜精舍、宜雲林、宜幽人雅士、宜衲子仙朋、宜松月下、宜花鳥間”。茶不再讲究添加贵重的香料,也不斗茶,把茶的真香提到第一位,创造了泡散茶的风气,一路延续到今天。而宋代讲究茶的泡沫,又在今天结合西式奶茶的“泡沫奶茶”中重生。 茶风茶俗 中国人饮茶的习惯,从唐、宋、明、清到现代,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也留下了很多的茶风茶俗。其中茶在民间的婚礼中历来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明代许次纾在茶流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志之意。 古人认为,茶树只能以种子萌芽成株,而不能移植,故历代都将茶视为至性不移的象征。因茶性最洁,可示爱情冰清玉洁;茶不移本,可示爱情坚贞不移;茶树多籽,可象征子孙绵延繁盛;茶树又四季常青,以茶寓意爱情永世常青、白头偕老。故世代流传民间男女订婚,要以茶为礼,茶礼成为了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茶成了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称下茶、定茶,而女方受聘茶礼,则称受茶、吃茶,即成为合法婚姻。如女子再受聘他人,会被世人斥为吃两家茶,为世俗所不齿。 喝新娘茶:我国南方地区历来有喝新娘茶的习俗。新娘成婚后的第二天清晨,洗漱、穿戴后,由媒人搀引至客厅,拜见已正襟危坐的公公、婆婆,并向公婆敬茶。公婆饮毕,要给新娘红包,接着由婆婆引领新娘去向族中亲属及远道而来的亲戚敬茶,再在婆婆引领下挨门挨户拜叩邻里,并敬茶。敬茶毕,新娘向敬茶者招呼后,即用双手端茶盘承接茶盏,这时众亲友或邻里乡亲饮完茶,要随着放回杯子的同时,在新娘托盘中放置红包,而新娘则略一蹲身,以示道谢。在喝新娘茶时,无论向谁敬茶,都不能有意回避,否则被认为不通情理。 茶与艺术 茶之为物,产自崇高的山,吸收天地的灵气,还必须配上清洁的流泉。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古人的一杯茶包含中国文人、哲人深爱的天、地、山、水,仁、智。于是。历朝历代涌现出了大量与茶有关的各种艺术作品。 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大画家阎立本根据唐何延之兰亭记所作。描绘唐太宗御史萧翼从王羲之第七代传人的第子袁辩才的手中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骗取到手献给唐太宗的故事。画的是萧翼和袁辩才在喝茶,萧翼洋洋得意,老和尚辩才张口结舌,失神落魄;旁有二仆在茶炉上备茶;各人物表情刻画入微。 苏东坡深研佛理,亦精通茶道,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咏茶诗词。东坡对饮茶一道,更深得独到之秘,对于茶叶、水质、器具、煎法,都颇讲究。其中水调歌头:“已过几番风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此词记述了采茶、制茶、点茶的情景及品茶时的感觉,描述得极为生动传神。 由古至今。饮茶除了品茗外,在喝茶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喝茶的规矩。因此我们还需学习一些饮茶的小规矩。 清朝之時,官场的迎来送往为客人送上一杯茶只是一种形式,客人并不真正喝茶。尤其是当下属拜见上司时,即使面前有茶亦不敢喝。当正事说完后,主人会举起茶杯说:“请喝茶”。这时客人会识趣的赶快告辞,因此端茶成为一种送客的暗示。 当一个人的茶杯倒满以后,他可以弯曲手指轻敲桌面来表达他对斟茶者的感谢。 这个习俗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那时,乾隆皇帝经常微服私访,巡游各地,要求随从不能揭示他皇上的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松江区广告设计管理制度
- 艺体生培训宿舍管理制度
- 基于视觉的无人机自主作业方法研究
- (202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预测试题含答案
- 布谷鸟健康课件
- 输血过程安全护理关键点
-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查房
- 发热患者的评估与护理策略查房
- 红棕色的数学试卷
- 市政工程课件内容
- 公司设计能力体系构建与成果展示
- 柴油发电机组维护保养方案
- 2025年云南省正规劳动合同范本
- 《脑干出血》课件
- 2025保定市蠡县南庄镇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 DB63-T 2035-2022 草原生态修复工程效益监测及评估规范
- 中煤矿建集团总部招聘笔试题库2025
- GB/T 45418-2025配电网通用技术导则
- 高职单招英语词汇表
- 订单管理制度
- 2025房地产开发项目立项申请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