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08-21 16:18 武林中人大多气质内向,性格孤独。他们习惯于内省的思维方式,而且行事独特,与常人总有些不同之处,甚至格格不入。 从常理讲,习武者的精神世界应当是十分充实的,但他们似乎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们的灵魂深处几乎始终是孤独的、寂寞的。他们又总是被某种似有若无的失落感困扰着,剪不断,理还乱,最终常常是带着某种遗憾离开了人世。而他们的内省和孤独,他们的失落和遗憾,一般人又大多难以理解。于是,这便成了一个亘古之谜,像历史那样遥远,又像梦境这般贴近。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武林高手在孤独中赍志而殁,把永恒的谜底埋葬在九泉之下。 唐人高适诗云:“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但却正是那些“谁人不识”的名人,倒是比常人有着更多的无法排遣的孤独。因为他们往往是智者,其见识超越了一般的人,所以他们在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根难找到知音,难免产生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感觉。那些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们又何尝不是如此?金庸在神雕侠侣中写到一位独孤大侠。他仗剑纵横南北,所向无敌,以致普天之下再也找不到一个对手。他成了名符其实的天下第一剑”。但是,他从此也厌倦了人生,埋剑隐居,最后死在一个荒凉的山洞里。他留下的遗言是:“剑魔独孤求败既无敌于天下,乃埋创于斯。呜呼!群雄束手,长剑空利,不亦悲夫!”这位独孤太侠的心境又岂是常人所能理解?阳春白雪,和者盖寡;冬虫夏草,识者弥鲜。武林中亦复如此。 学艺就是求道,艺之至境即道之所在。拳与道合,艺与心合,乃是武学的最高境界。为了追求这神化之境,有天资的人也须付出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况且艺无止境,即便在同一境界内,又必有高低深浅之分。因此,穷一人毕生之力,也永远探讨不尽拳理拳技,只能悟透和掌握其中的一小部分。 大凡成为武林高手的人,多从幼年起即悉心学习武功,其所从必为名师,名师督责必为严苛,所以有关武术的种种观念,诸如胜负意识、防卫意识、拳道意识等等,很早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儿。颜元从8岁起从吴洞云学习武艺,大概到50岁上下才技艺大成,达到颠峰状态,其间经过了大约40年的时间。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习武考耳闻目睹,心中所想,手中所练,不是武术本身,也必大多与武术有关。在这样的长年熏陶习染下,有关武术的种种意识已经溶入他的灵魂。 由于练功经历和武术水平的差异,武林高手们不仅同般不会武术的人之间缺乏共同语言,就是同那些武术水乎较低的人之间也比较缺乏共同语言。在同一水平层次的高手们之间(应当指出,在同一时期内,这类高手的数量极少),由于胜负意识、门派之见等诸多因素,彼此开诚布公地交流练功心得的机会也是极少的。他们宁可炫耀功力,而绝不公开练功秘诀。也就是说,高手们彼此之间虽说应当有较多的共同语言,但实际上他们彼此的心灵也是互相封闭的,甚至同一般人之间相比,封闭得更严密、更牢固。 学习武艺,除了开始一个阶段由师父传授以外,越往后练就越要靠自己动脑筋。等练到暗劲以后,几乎完全凭自己的悟性和毅力去摸索。年长日久,习武者自会养成内省的习惯。他们十分重视自己的思维活动,注意自己的意念运动和真气游走。在练功时,他们全神贯注,致力于意与气的结合,气与力的结合,对每招每式都要反复地进行自我检查。他们的外表也许是沉静的,但意念却在不断地运动,带动真气在体内周流不已。这种内动而外静,或以内动指导外动的特殊的“意气运动”和练武方式,与一般人的运动方式大相径庭。由这种特殊运动方式锻炼出来的思维方式当然也是特殊的,这就是武术家们的内省。 武林高于们数十年如一日地潜心钻研武技,他们以练武为事业,视武技如生命。他们所孜孜追求的,是武功的进展与提高,希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但是,艺无止境,而个人的生命终究有限,武功再高也逃脱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这祥,他们在弥留之际的人生缺憾也就可想而知了。 武术练到高级阶段,一定要讲究顺应自然,诚如自然门歌诀所言:“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顺应自然则一通百通,一顺百顺,无丝毫拙力,无丝毫勉强,圆活流畅,无执如碍。这就首先要求习武者心地虚静,一片空明,无牵无挂,无执无碍,不为任何世俗尘念所扰。久而久之,不少武术家就逐渐养成了冲淡平和的气质,他们把世间的富贵利禄看得不是太重,于个人的荣辱浮沉也并不总是放在心上,与世少争,与人少争。这样,在一般世俗者眼中,一些武林高手似乎变成了身在尘世而心在世外的不食人间姻火的怪人”,对他们的行为方式当然也就难以理解了。 内省形成于武术所特有的练功方式,孤独则形成于习武者对武术的专注和献身精神,同时也与武林中特殊的人际关系有关。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文人相轻”,其实练武之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恐怕比文人之间还要严重。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那“武功天下第一”的名头,历来不知被多少英雄好汉所觊觎,被多少武林门派所神往。自古以来,无数次擂台比武,高手之间的无数次打斗,各门派之间的无数次较量,大都是这种争胜心理的反映。直到晚清时期,八势掌名师董海川与形意拳名师郭云深还在北京举行了一场持续三天的大比武,最后打成平手,议决形意、八封合为一门。 中国武术界历来门派观念极重,畛域分明,各门派之间往往壁垒森严,互不服气,有时还明争暗斗,屡生事端。直到今天,门源意识虽已逐渐淡化,但门派之争仍时有所闻。笔者就曾耳闻目睹多次门派之争,无不以比武开始,以结仇告终。 70年代初期,河南某地一个门派的两个人在外市打架裁了跟头,他们回去后又约了数人,携带兵刃,往返数百里,于深夜潜入对方家中,大战一场。还有一位拳师,他的徒弟因主动找人试手面被打倒,他就亲身出马,三番五次找上门去,要为徒弟出气,最后与对方打成平手,此事才算了结。80年代初期,国内有家报纸曾刊登文章,说解放前上海某派某人曾打败过北方某拳派的一位创始人。后来又有一家晚报对此事大加渲染,由此引起轩然大披。北方该拳派立即有人南下,要求澄清事实,还有弟子表示欲与某人一决高低。幸亏各方面及时做了工作,才使得事态未能进一步恶化。 即使在同一门派之内,师兄弟之间的关系也未必总是处得那么融洽。在同门之间的嫉妒猜疑,多表现为争武功的高低以及同师父的亲疏。笔者曾听说,某门派有两个师兄弟,彼此功夫不相上下,因为有一次师父夸奖了师弟几句,师兄不服,竞在单刀进枪的对练中故意加力,将师弟的额头戳伤。这件事发生在70年代初期。上述种种,并非危言耸听。武林中的门户之见以及种种纷争,实非外人所能想象,也非外人所可理解。 颜元晚年曾感恨道:“宇宙无知已,唯有地天通。须臾隔亦愧,自矢日兢兢。”对这位武林高手来说,宇宙之大,竟然找不到一个知已,只有与天地互通灵犀,片到无隔,矢志奋进不懈,才能在心灵上感受到一点自我慰藉。这是多么浓重的孤独,又蕴含着多少人生的悲凉!难怪颜元在临终前半年,奋笔写下“立心高明,俯视一切”八个字,可视为他暮年心境的写照,这也正是不少武林高手的共同心理。 武林高手们大多从社会下层走来,他们在世人的白眼下,在同行的嫉护中,默默地自省着,在刀光剑影里讨生活。他们必然经历过不少挫折和失败,也经历过不少胜利和喜悦,心中蕴满了只有自己才知道的甜酸苦辣。他们没有必要向局外人诉说,也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红帽唱歌课教学课件
- it项目管理教学课件7
- 机电基础测量知识培训班课件
- 2025年安全生产责任清单重点练习题
- 2025年监察员岗面试模拟题
- 2025年宠物摄影摄像师基础笔试题及答案集
- 读后感课件和时间赛跑
- 2025年中级测量员鉴定考试重点集
- 2025年碳汇管理中药招聘笔试模拟集
- 读书感悟课件
-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小学语文二年级期末自测试题附参考答案和详细解析
- 【个人简历】景观设计师求职个人简历模板
- 汽车服务工程(第2版)-鲁植雄课件第二章 汽车营销服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马工程课件02第二章
- 《股骨颈骨折》课件
- YS/T 231-2007钨精矿
- GB/T 9113-2010整体钢制管法兰
- GB/T 18983-2017淬火-回火弹簧钢丝
- GB/T 15972.1-1998光纤总规范第1部分:总则
- 《夯实法治基石》设计 省赛一等奖
- 中国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共识解读专家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