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课时.docx_第1页
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课时.docx_第2页
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课时.docx_第3页
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课时.docx_第4页
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课时.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2.体会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3.熟练地背诵课文。4.学习古人“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求学态度,培养正确的苦乐观。【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2.体会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3.学习古人“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求学态度,培养正确的苦乐观。【难点】体会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诊断导入悟读课文探读课文联读课文背读课文诊断导入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检查上堂课学生所学,既帮助学生回顾旧知,更为教师掌握学情,及时调整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做铺垫。【诊断】【以下三题生独立完成,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然后组内互阅。】1.解释下列词语。嗜:致:假:游:援:请:叱咄:俟:沃灌:烨然:敝:奉:明确爱好得到,文中指买到借交往,外出求学引、提出询问,请教训斥,呵责等待浇洗光彩照人的样子破供养2.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出下列句子。(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3)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明确(1)抄写完后,赶快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2)有时遇到他的斥责,(我的)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辩说。(3)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能够有所收获。(4)因为我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3.给下面的文言语句断句。(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3)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明确(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3)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导入】上一堂课,我们初识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每一段的主要内容,这封书信是怎样劝导马生发奋读书,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求学经历的呢,这堂课就让我们一探究竟。一、悟读课文探究人物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由教师层层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问题的探究中不断理顺文本内容,认识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勤学”的本质。培养学生推理思维和联想阅读的能力。【以下问题均在教师的追问下,由学生层层阅读文本内容,然后同桌交流思考的意见,然后指名回答,班内交流、明确。】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明确本文讲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读书求学的经历。2.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作者读书求学经历的特点,可以用哪个词?明确艰难。3.在第一段中,“艰难”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点拨:两方面。】明确用书中原话回答“无从致书以观”和“无硕师名人与游”。4.为什么会有这么两点表现呢?作者是怎样解决这两个矛盾的呢?明确因为“家贫”才会有这两点表现。作者是通过借书,“手自笔录”解决了无书的难题;是通过到百里之外的“乡之先达”那里去请教,解决了无师的难题。5.从作者借书、抄书、还书这一层内容里,你认为我们该学习他哪些品质或者方法?【点拨: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个角度思考其品质。】明确(1)勤奋好学,不怕吃苦;(2)持之以恒;(3)诚实守信;(4)抄书的读书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6.书中“乡之先达”是怎样的老师?宋濂是怎样对待这位“先达”的呢?用文中原句回答。你怎样评价宋濂的求学精神?【点拨:对待老师应该持有什么态度才能更好地学习。】明确这位先达德高望重,学问渊博,但是对人严厉,甚至冷漠,还不时发脾气。宋濂对待这位“先达”态度虔诚而恭敬“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宋濂的求学精神是谦虚的,有问题需要请教,不要因为对方态度不好而放弃请教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一切比自己强的人学习,学习对方的优点,宋濂的求学精神值得我们借鉴。7.文章第二段写了作者从师求学过程的艰苦,按照“衣食住行”这几方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部分写得最感人?【点拨:准确把握第二段的顺序,找出对应的语句加以阅读。】明确先写行,再写住,接着写食,最后写衣。“行”这部分写得最感人,艰难跋涉,山路难走,天气恶劣,负重远行,以至于到了旅馆四肢僵硬,不能动弹。8.文章中有多处对比,请从文中找出两处相应语句分析。【点拨:找出文中“我”与“同舍生”比较的语句。】明确请教时老师的态度和作者的态度的对比。第6个问题中已经分析,用老师的态度反衬作者的虚心和用功。生活状况,作者的衣食和同舍生的华丽服饰的比较。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艰苦,进而突出学习勤苦。作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享受,而是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像今天我们周围的同学攀比思想比较严重,在生活中比享受,比谁吃得好,比谁穿得好,比谁身上的名牌东西多,相反对自己的学习不大关心,甚至不屑一顾。我们应当以此为鉴。小结:本文带给我们的启示“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光荣任务,专心向学,读书有得,胸中自有真乐。宋濂尊师重道、不畏艰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效法的。二、探读课文树立价值观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让学生各抒己见,探究文本延伸出的深刻话题“知足”与“不知足”,让学生在不断的辩论中明确在生活中哪些可以知足,哪些不可以知足,再通过具体事例的引导,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在讨论中,大家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学习中我们必须勤奋好学,发扬“永不知足”的精神。但是细心的同学会发现,作者除了“不知足”外,有时也很“知足”。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哪些方面是“知足”的。【找出相关的语句:“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作者在吃穿住等方面很“知足”,只要吃饱、穿暖,有房子住就行。那么,大家对作者的这种做法有何感想?假如你身处此种境况,你会怎么想,怎样做?【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3.给学生补充“足”和“勤”两方面的事例阅读,深化感受。【“足”】超级富豪比尔盖茨怎样对待金钱2004年2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比尔盖茨以其名下的净资产466亿美元,仍排名世界富翁的首位。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世界首富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飞机头等舱却坐经济舱,衣着也不讲究什么名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对打折商品感兴趣,不愿为泊车多花几美元为这点“小钱”,如此斤斤计较,他是不是“现代的阿巴贡(吝啬鬼)”?可另一面的事实显示,比尔盖茨并不是那种悭吝的守财奴比如,微软员工的收入都相当高;比如,为公益和慈善事业一次次捐出大笔善款,他还表示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95%的财产捐出去而不是留给孩子比尔盖茨夫妇宁愿将这些钱捐给最需要它们的人,也不随意交给孩子挥霍。比尔盖茨甚至公开表示过:“我不会将自己的所有财产留给自己的继承人,因为这样对他们没有一点好处。”看来,这位世界首富跟那种“一掷万金、摆谱显阔”的富翁迥然有异。他是不是富者中的“另类”?他对金钱持有怎样的理念和原则?确实,比尔盖茨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单从他对待金钱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对他而言,创业是他人生的旅途,财富是他价值量化的标尺,他曾经说过:“我不是在为钱而工作,钱让我感到很累。”“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使用它。”这就是比尔盖茨对金钱最真实的看法。在微软,比尔盖茨已经成为员工,尤其是一些新员工的榜样,他的作风感染了许多人。所以微软员工的朴素也是很出名的。这并不是说比尔盖茨吝啬或是小气,他是在锻炼自己的意志力,也是在培养员工的艰苦创业精神,无疑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勤”】名人之所以成功的秘诀著名作家二月河在谈到“成功秘诀”时说:“我没什么才气,但运气还算不错,我写小说基本上是个力气活,不信你试试,一天写上十几个小时,一写二十年,怎么着也得弄点东西出来。”说没才气,那是自谦;说运气好,也不为过;说舍得下力气,则恰如其分。先说才气。这世界上真正有大才气的人不多,无怪乎谢灵运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再说运气。张说的诗文“得江山助”,越写越好;王勃当初要是没赶上滕王阁盛会,说不定就难有出头露面的机会,这就是运气。至于力气,孔圣人的“韦编三绝”靠的是力气,名儒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凭的是力气,李白的磨杵成针、苏秦的悬梁刺股、匡衡的凿壁偷光,也大都是力气活。钱钟书是公认的才子,博闻强记,才华横溢。其实他的成功,也多半靠力气。考进清华园后,他的目标是“横扫清华图书馆”,拼的就是时闻和力气。鲁迅的文学成就可以说至今无人能望其项背,可是他自己说:我哪里有什么天才,只不过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也用来学习罢了。他的英年早逝,大概也与他平时花费力气太多甚至透支有关。有人来请教“弄文学”的门道,他老老实实地说:“弄文学的人,只要(一)坚忍,(二)认真,(三)韧长,就可以了。”渴望成功的青年朋友,一定要记住这样的道理:才气是稀缺资源,运气则可遇而不可求,唯有力气,取之不尽。一个人可能才气不大,运气不佳,但只要坚忍、持之以恒,同样会取得成功。4.教师明确、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凡不是圣人,或多或少都会有那么一点点的虚荣心。但是,如果我们的虚荣心无限膨胀,就会形成强烈的攀比心理,可能会做一些不理智的事情,于人于己都不利。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提倡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有清醒的头脑,明确自己哪些应该“足”,哪些应该“不足”,而“不足”的这些方面又怎样才能通过“勤”去克服,因而,不被物欲所俘虏,坚定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努力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老师希望每一个同学都珍惜自己拥有的,在平凡中寻找幸福,追求理想。三、联读课文探讨写作手法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让学生自我感受本文的两大写作特点,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归纳概括的能力。1.对比论证的运用。【生找出文中的对比,然后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这些对比为了突出强调什么。】课文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比论证。第一、二两段内容层层相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的见解。2.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生找出文中的描写、议论,然后交流这两种表达方式的作用。】本文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描写、议论自然结合。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给文章增添了文采,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例如,写到趋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门人弟子填其室”;写了“先达”的表现:“未尝稍降辞色”“遇其叱咄”“俟其欣悦”,把对“先达”庄重、严肃的态度写得很有声色;写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写出人物的神态。叙述和描绘的同时还适当穿插议论,突出了文章的思想。在对比自己同那些被绮绣、享甘肥的同舍生之后,点出了甘于敝衣、粗粝的原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里的“足乐者”就是进德修业。这简要的议论表现了人物的志趣。四、背读课文强化记忆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指导学生课上背诵课文,提高其背诵效率,积累其文言语句,学会背诵的技巧。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板书设计进行提示背诵。【同桌为单位,一人背,一人提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