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7课 陆文学自传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7课 陆文学自传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7课 陆文学自传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7课 陆文学自传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7课 陆文学自传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 陆文学自传音乐是一种心境音乐是一种心境。肖邦让黑白相间的钢琴键轻轻起伏,当清澄的和弦与如歌的旋律从中飞逸出来的时候,你有没有感受到他那一腔柔情?他在向你诉说一个流亡者的孤独,诉说爱情带来的惆怅,还有那莫名的、却永远弥漫于心头的雾霭贝多芬让百十多人的大乐队轰然作响,当铿锵嘹亮的号角音调震撼整个大厅的时候,你有没有体会到那股英雄的豪气?他在向全世界宣告人类的理想,人类的力量,他伸出巨大的拳头,猛击在命运布下的锁链上!柴可夫斯基深情地唱起俄罗斯农民的曲调,他是在告诉你,那广袤的土地上,有着多么深重的、三套马车印下的辙迹。舒伯特也把一个独行旅人的背影,悄悄印在菩提树的绿荫间,你看到他了吗?别闭上你的心扉,瞧,他们正向你走来,凝视着你的眼睛,握住你的手。巴赫在他的赋格曲中,以美妙的和谐、均衡、严谨体现了建立秩序、树立权威的“巴罗克”时代风貌,他引着你走进的,是宏伟壮丽、坚固精巧的殿宇。而柏辽兹却用幻想交响曲中狂热的音浪裹挟着你左奔右突,直到古典的形式扭曲、变形、坍塌,然后,听他高唱挣脱灵魂桎梏、摧毁旧日城堡的浪漫主义赞歌。循着音乐之声,不知不觉中,走进深邃而迷人的历史幽境中去,每一扇被你推开的大门后面,都有不同的歌声为你响起,那就是一代又一代人心境的回声。 音乐是你自己的心境。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赏读: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资治通鉴赏读:生活环境从节衣缩食变成丰衣足食 ,轻而易举;若是由丰衣足食变成节衣缩食,那就很困难了。3.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赏读: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4.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明朱柏庐治家格言赏读: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作者视窗中国文化史上的奇才陆羽陆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奇才。行为奇。和人闲处,半途离开是常事,且连招呼都不打一声,想走抬脚就走;答应别人的事,即使“冰雪千里,虎狼当道”,也不会延误。交往“名僧高士”,无事时便驾小舟往来山寺,清苦却逍遥自在、其乐无穷。只是回家时却“号泣而归”,忧时伤世毫不掩饰。你说这人奇不奇?难怪人家把他比作狂人接舆! 经历奇。陆羽三岁就成了孤儿,被积公和尚收养。九岁因不愿从师理佛而想学孔圣之文,被罚做繁重的劳动,练就了坚强的性格;专司为人烹茶,奠定了成功基础。历尽艰难困苦而初衷不改,后离开寺院沦为伶人,这使他有机会接触更广阔的社会生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陆羽这个奇人最终成功了,写下了一系列作品,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性格奇。如果没有少年时期的坚持,没有一颗率真、纯洁、高雅的心灵,没有刻苦执著的奋斗精神,中国历史上便少了一位特立独行的文学家,更少了一位茶学的开拓者,中国的茶学不知会因此往后推迟多少年。从这点说,陆羽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化遗产,更有不竭的精神财富。陆羽(733804),字鸿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竟陵)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著有茶经、陆羽自传。 写作背景陆文学自传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自传”为题的传记文,是陆羽在二十九岁时应皎然之约为浙西诗会的诗友而写的。所以它不像一般史传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一生的事迹,而侧重表现自己目前的思想性格特点。基础梳理1古今异义(1)褊躁多自用意。古义:今义:(2)豁然不惑。古义:今义:(3)闭关读书。古义:今义:(4)他日于学者得张衡南都赋。古义:今义:(5)宜野人乘蓄。古义:今义:答案(1)古义:指按自己的意思做事。今义:指居心、企图。(2)古义:指不再疑惑。今义:指人四十岁。(3)古义:闭门。今义:指不与外界往来。(4)古义:指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5)古义:指隐士,山野之人。今义:指未开化的人。2一词多义(1)所(2)去(3)遗(4)释(5)以答案(1)与动词构成所字结构处所、地方,名词(2)距离,动词离开,动词(3)遗失,动词赠送,动词(4)指佛家放下,动词和尚,名词(5)把,介词用,介词让,介词3词类活用(1)常扁舟往来山寺:(2)杖击林木,手弄流水:(3)主者以为慵惰,鞭之:(4)因倦所役:答案(1)名词作状语,坐扁舟。(2)杖、手:名词作状语,用杖、用手。(3)名词作动词,用鞭打。(4)意动用法,对感到厌倦。4文言句式(1)陆子盖今之接舆也:(2)结庐于苕溪之湄:(3)常扁舟往来山寺:(4)故特以相赠:答案(1)语气词“也”,表判断。(2)状语后置句,应为“于苕溪之湄结庐”。(3)省略句,“来”后省略介词“于”。(4)省略句,“以”后省略宾语“之”。5翻译下列句子(1)常扁舟往来山寺,随身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译文:(2)宜野人乘蓄,故特以相赠。译文:(3)见人为善,若己有之;见人不善,若己羞之。译文:答案(1)(陆羽)经常坐着小船在山寺间往来,随身携带的只有纱巾、藤鞋、短衣、短裤等物品。(2)(这头牛)适合山野之人骑乘和蓄养,所以特地把它送给我。(3)见到别人做好事,就像自己也做了这样的事;见到别人做了不好的事,就像自己也做了不好的事而羞耻。6文白对照文本助读陆羽通过为自己立传,追述了自己前半生的经历,突出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表达了自己因遭遇坎坷而内心悲苦的情绪,同时也寄寓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心。结构图示半生经历重点突破一、作者说自己“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是何意图?提示作者故意把自己的名和字颠过来倒过去,颇为怪异,客观上具有渲染神秘色彩的作用,可以烘托作者如癫似狂、放荡不羁的独特个性。作者自幼失去双亲,对自己的家世一无所知,所以说“不知何许人也”,貌似幽默,实为辛酸。二、作者写自己“有仲宣、孟阳之貌陋,而有相如、子云之口吃”,又写“为人才辩为性,褊躁多自用意”等,这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性格?提示介绍了自己的外貌、性格,把自己与王粲、张载、司马相如、扬雄这些人相提并论,可见作者也是一位有才能的文人。作者故意夸大自己的缺陷,表现出率真的个性。但从“为人才辩为性,褊躁多自用意”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雄辩的口才以及直率、有主见、不满足于现状的性格品质。三、第2段文字的顺序安排与一般传记不同,从时间上看,这些内容应该放到最后来写,你如何理解这种构思?提示本文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自传”为题的传记文,是作者二十九岁时应皎然之约为浙西诗会的诗友而写的,所以它不像一般史传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一生的事迹,而侧重表现自己目前的思想性格特点,而这一段和第一段在内容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放在一起。第3段追述幼年经历,可以看成是对作者性格形成原因的铺垫。四、第3段主要写了作者哪些生活经历?作者是怎样看待这段经历的?提示第3段先写三岁而孤,被积公收养,极为简略。再写佛儒之辩,作者年虽幼小,但目标明确,性格倔强,面对恩重如山的积公,敢辩善辩,决不屈从。接着写受罚期间,繁重艰苦的劳动和不堪承受的鞭打,丝毫没有改变他坚持己见的决心和对“孔圣之文”的向往。最后奋起反抗,逃出寺庙,加入戏班。这一切,绝不是一般孩子所能做到的,最终感动了积公,从其所愿。这段经历,在作者笔下,没有自伤自怜,只有自强自励,充分表现了这个不幸少年的超凡意志,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也使人对他成年之后与众不同的言行举止有了深刻的理解。五、第4、5两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写这些材料有什么意义?提示第4段主要写了交接名流的情形。作者当时不过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可谓是名不见经传的后生小子,而这些年龄比他大得多的名人却愿跟他交往,这从侧面烘托出了作者少年才俊的风采。第5段主要写了作者勤奋著述的成就。表现了自己从小爱好写作、爱憎分明的个性。技法赏析1个性突出,形象鲜明。陆羽一生历经磨难,但他充满自信、敢于挑战的精神,在文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2善于剪裁,详略得当。这篇传记善于剪裁,详略得当。作者出于刻画自己性格的需要,对自己的人生经历中庞杂的材料进行了精心的筛选。对自己的苦难身世,仅用“不知何许人也”一带而过,对“以身为伶”的经历,也是放在与积公的恩怨是非中略加点染,战乱中颠沛流离的过程,更是完全省略,只字不提。这样,全文紧扣与自己性格特点发展密切相关的人和事来构织成文:积公如父,但以苦难磨砺了他;李、崔陌路相逢,却一见如故,提携了他,帮助了他。这样写来,整篇传记就不再是自己的人生大事年表,更不是一笔流水账,让我们看出了作者性格发展的脉络,感受到了作者奋斗成长的艰辛历程。3语言质朴生动,句式短促有力,使文章具有一种冷峻峭拔的风格,与人物的性格和谐相称。写作迁移角度详略得当题目:请通过几件事,运用详略得当的手法,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500字左右。示例绽放的亲情小院里的迎春花,那娇小的花骨朵,正等待着一股力量冲开花苞,绽放她的华丽与娇艳。“吱呀呀,吱呀呀”我不经意间回头一看,爷爷正躺在摇椅上,嘴里偶尔会溜出一两句戏词,与小猫咪的叫声融合在一块儿,如同一首婉转的曲子。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习惯了凝视爷爷的一举一动,有时甚至会被他的举手投足深深吸引,算算时间,大约是在那个雨天爷爷其实有很强的传统观念重男轻女,而我恰恰是他不喜欢的女孩儿。在我的感觉里,他从来没对我显露过亲热的样子,总是不太在乎我,一直到外婆去世,我与爷爷也只是偶尔地接触而已。我以为我们将永远保持距离,彼此敬而远之。直到那个雨天,我与爷爷的关系开始转变,亲情的花在我的生命里悄然绽放,灿然盛开。那天,我正在二楼的露天平台上欣赏夕阳西下。多雨的夏季里,雨常常会不期而至,先前还是彩霞满天,转瞬间就暴雨倾盆,我一下子慌了脚步,无处躲藏,就想赶紧跑到楼下去。因为雨季天气潮湿,楼梯上布满了一层苔藓,加上雨水的滋润,格外湿滑,我刚到楼梯口就差点摔倒。这时,爷爷从屋里跑出来,手里拿了把伞,仰头看了看我,然后打开一扇大门就急匆匆地闪出去了。看着爷爷离去的背影,我心里一瞬间升腾起的温暖又一丝丝凉下去,我感到越来越冷,牙齿甚至不由自主地打起颤来,我好怨爷爷,为什么他从来不关心我,难道只因为我是个女孩?我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小心翼翼的继续摸爬下去。只听大门“哐当”一响,像被什么东西撞开的声音,寻声望去,爷爷重新出现在我的视线里:他浑身已经湿透,手里的伞却并没有撑开,肩上扛着一把木梯,因为走得太急,脚下一滑,打了个趔趄。爷爷把木梯架在楼梯一侧,又用脚抵住梯子的底端,雨水打在他脸上,睁不开眼,他仰起头眯着眼对我说:“小杰,给你伞,小心点儿!楼梯太滑,你从木梯这儿下来,我在这儿扶着。你左手打着伞,右手抓牢梯子,脚底下踩稳了!”听到这些话,我的怨恨委屈霎时全都跑到九霄云外了,泪水在眼眶里打了几个转,终究还是决堤而出。我拭去眼泪和雨水,扶着木梯向下去,我不再害怕,因为有爷爷在呵护着。原来,爷爷的爱从未缺席,只是静水流深。从那以后,我几乎每次都是高高兴兴地去看爷爷,然后又开开心心地回家。他的脸上也多了几分笑容,几分慈祥。他依然喜欢躺在竹椅上,没有太多的话,偶尔也对我讲他和奶奶的过去,那椅子也“吱呀呀,吱呀呀”地做着最忠诚也最和谐的伴奏。今天天气晴好,春光明媚,爷爷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睡着了,看他睡得极其香甜的样子,我也很幸福,回过头一看,院子边的几株迎春花星星点点地开了,金灿灿的,在偷偷地对着我笑呢。(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5分)a规谏(jin)豁然(hu)多瞋(zhn) b不愆(yn) 当道(dn) 苕溪(tio)c结庐(ji) 黜守(ch) 汉沔(min) d别墅(sh) 游处(ch) 书函(hn)答案d解析a项“瞋”读“chn”。b项“愆”读“qin”。c项“结”读“ji”。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5分)a羽将授孔圣之文b距关,毋内诸侯c故卢黄门侍郎所与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答案c解析a项“授”通“受”。b项“距”通“拒”,“内”通“纳”。d项“生”通“性”。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5分)a矫怜抚爱矫:假装b折其楚乃释楚:鞭子c意有所适适:往,到 d因与之游处游:游泳答案c解析a项矫:矫正。b项楚:木名,即牡荆,茎干带刺。d项游:交游,往来。阅读与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20分)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有仲宣、孟阳之貌陋,而有相如、子云之口吃,而为人才辩为性,褊躁多自用意。朋友规谏,豁然不惑。凡与人宴处,意有所适,不言而去。人或疑之,谓生多瞋。又与人为信,纵冰雪千里,虎狼当道,而不愆也。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湄,闭关读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日。常扁舟往来山寺,随身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故楚人相谓:“陆子盖今之接舆也。”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或:或者b豁然不惑 惑:疑惑c凡与人宴处,意有所适 宴处:闲处d不杂非类 杂:混淆答案a解析或:有人。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5分)a.b.c.d.答案b解析b项而:都是连词,表修饰。a项孰:疑问代词,谁,哪一个/疑问代词,什么事,哪件事。c项何:疑问代词,什么/疑问代词,为什么。d项相:互相/偏指一方,第二人称代词,你。6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1)又与人为信,纵冰雪千里,虎狼当道,而不愆也。译文:(2)结庐于苕溪之湄,闭关读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日。译文:答案(1)等到与别人有约,即使相距千里,冰雪满路,虎狼挡道,也不会延误。(2)在湖州苕溪边建了一座茅屋,闭门读书,不与非同道者相处,而与和尚、隐士整日谈天饮酒。(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25分)李贺小传李商隐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彩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注欻(x):迅疾。嘒管:乐声。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语长吉之事尤备备:详细b过亦不复省 省:察看c长吉竟死 竟:最终d苟信然 信:相信答案d解析“苟信然”中“然”是“这样”的意思,“信”是“确实”的意思,修饰“然”。8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直接说明李长吉“创作个性”的一项是()(5分)能苦吟疾书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过亦不复省复来探取写去或时有著,随弃之a bc d答案b解析属于间接说明;分别是家人和友人的行为。所以排除含有的选项,故选b项。9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5分)a杜牧曾经给李长吉的文集作序,很详尽地描述了长吉的奇事。李商隐这篇小传中所写长吉将死一事,是从长吉的姐姐那里知道的。b李长吉不像其他人那样重视作诗的规范。他经常骑驴跟从小奴仆外出,一有心得感悟就写下来放在随身携带的袋子里,晚上再修改补足成篇,放到另外的袋子里,之后不再理会这些作品。c李长吉临死前看到一个手中拿一块写有篆体字或石鼓文的木版的人,召唤他为天帝刚建成的白玉楼写记;长吉气绝后,亲人们等了大约像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的时间,他最终还是死去了。d李商隐在末段用了六个反问问,前三句含蓄地点明临终之事其实是梦幻,归结到“哀其不寿”;后三句顺势由幻入实,伤其怀才不遇,突出了作者对李贺一生遭遇的同情。答案b解析b项原文“恒从小奚奴”意为“他经常带着小奴仆”,而b项将其误理解为“经常跟从小奴仆外出”。10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1)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5分)译文:(2)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彩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5分)译文:答案(1)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肝才算完啊!”(2)那么上天这么高远,天帝这么尊贵,(天上)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世上的人物啊,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参考译文京兆杜牧替李长吉集作序,非常详尽地描写李长吉的奇特之处,世人(争相)口传。(其实)嫁给姓王的人家的李长吉的姐姐,谈起李长吉的事情更加详尽。李长吉身材细而瘦,两眉相距很近,几乎相连,长手指。能够苦心吟诵、迅速书写,最先被韩愈赏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