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冰点09年版三级网络技术笔试预习提纲.doc_第1页
水木冰点09年版三级网络技术笔试预习提纲.doc_第2页
水木冰点09年版三级网络技术笔试预习提纲.doc_第3页
水木冰点09年版三级网络技术笔试预习提纲.doc_第4页
水木冰点09年版三级网络技术笔试预习提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3月28日的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试采用09年版新版笔试教材,部分内容有改动;上机考试采用在xp操作系统下C+环境的C语言编程,您可以认为无变化;另,考试大纲没有变化,虽然称09年新大纲,但继续采用的04年版(您也可以认为是08年版)考试大纲。笔试教材部分变动主要如下:1、删除第七章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但大纲上明确表示有这一章。不敢保证不考,所以您应该有保留旧版本教材的必要);2、拆分第五章因特网基础为第五章第六章;3、原来第六章网络安全顺延到第七章,部分内容有更新;4、改动第八章网络技术展望为网络应用技术(组播技术、P2P网络、即时通信系统、IPTV、VoIP、网络搜索技术);5、其他章节部分有改动,比例约为20%;不影响以前的知识点。6、笔试教材习题改动较大(这些也将是09年3月考试的重要题目);7、虽然新教材部分变动,如您能保证自02年笔试历年真题都会做且理解,保证您09年3月28日及格,但更好成绩需要您努力。8、水木冰点尽力为您整理,因能力有限,如有疏漏,敬请原谅!以下就笔试教材的改动提供复习提纲性质的预习摘要: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1.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1 计算机概述1.1.2(原大纲章节,下同)计算机的发展阶段(09年新教材为1.1.2,下同):各阶段增加“我国相关”1.1.3 计算机的种类(1.2.1):标题改为计算机硬件的种类,现实分类中将服务器、工作站展开描述;1.1.4 计算机的配置(1.2.2):内容改为接近现实的配置,实际备考中因不涉及可以忽略。1.1.5 计算机的技术指标(1.2.3)内容无变化1.1.6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1.1.3)内容无变化1.2 计算机硬件组成1.2 计算机硬件系统1.2.1 微处理器芯片发展简史()内容无变化1.2.2 奔腾芯片技术特点()内容无变化1.2.3 安腾芯片技术特点()内容无变化1.2.4 主板与插卡组成(1.2.5)内容无变化1.3 计算机软件组成1.3 计算机软件系统1.3.1 软件基本概念(1.3.1)内容无变化1.3.2 微机操作系统简史(本节删除,在新教材4.4.1中体现)1.3.3 应用软件种类(1.3.2)标题和内容改为:软件的分类,即按用途和授权分类。1.3.4 程序、文档与软件开发(1.3.3)内容无变化1.4 多媒体的基本概念1.4 多媒体技术基础1.4.1 多媒体基本概念(1.4.1)内容无变化 多媒体关键技术数据压缩解压缩技术(1.4.2)升级为一节,将压缩方法的种类展开细化。- 多媒体关键技术芯片与插卡、多媒体操作系统技术、数据管理技术(删除本节)1.4.3 超文本与超媒体(1.4.3)改为超媒体与流媒体概念,展开流媒体概念、技术特点、服务模式1.4.4 多媒体应用(1.4.4)标题和内容改为多媒体应用软件,介绍多媒体播放软件和制作软件。第二章 网络基本概念 新教材 第二章 网络技术基础2.1 计算机网络发展阶段(新教材详展此节,融入合并2.3计算机网络分类的内容)新2.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新2.1.2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新2.1.3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新2.1.4 互联网的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发展新2.1.5 宽带城域网的发展新2.1.6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2.2.1 计算机网络定义的基本内容(2.2.1)内容基本无变化2.2.2 计算机网络基本结构与特点(删除本节)2.3.1 网络分类方法(2.2.2)新教材此节只按覆盖规模分类2.3.2 广域网简介(删除本节,在新教材2.1中有所体现)2.3.3 局域网简介(删除本节,在新教材2.1中有所体现)2.3.4 城域网简介(删除本节,在新教材2.1中有所体现)2.4.1 计算机网络拓扑定义()内容无变化2.4.2 计算机网络拓扑分类(和)新教材给出点对点线路的拓扑图示2.5 数据传输率与误码率(2.2.4)标题为:描述计算机网络传输特性的参数新教材增加 2.3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 新2.3.1 电路交换基本概念 新2.3.2 存储转发交换的特点 新2.3.3 数据报方式与虚电路方式2.6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基本概念2.4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基本概念 内容无变化2.7 典型计算机网络(删除本节)新教材增加 2.5 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新2.5.1 基于Web应用的发展 新2.5.2 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 新2.5.3 播客技术的应用 新2.5.4 博客技术的应用 新2.5.5 网络电视的应用 新2.5.6 P2P技术和即时通信技术的应用2.8 网络计算与应用发展2.6无线网络的研究与应用 本节基本废除,改动为: 新2.6.1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与IEEE802.16标准 新2.6.2 无线局域网与IEEE802.11标准 新2.6.3 蓝牙技术与IEEE802.15标准 新2.6.4 无线自组网、无线传感网络与无线网格网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3.1 局域网基本概念3.1 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基本概念3.1.1 局域网技术特点(3.1.1)标题改为决定局域网与城域网性能的三要素,内容基本无变化3.1.2 局域网拓扑构型(3.1.2)标题改为局域网拓扑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删除星型拓扑3.1.3 局域网传输介质的类型与特点()内容无变化3.2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在新教材中整合在3.1中。3.2.1 IEEE802模型与协议标准(3.1.4)标题改为IEEE802参考模型,最后介绍其发展趋势。3.2.2 802.3标准与以太网(本节内容详细展开,融入新教材3.2以太网中)3.2.3 802.4标准与令牌总线(本节删除)3.2.4 802.5标准与令牌环(本节删除)3.2.5 以上三者比较(本节删除)3.2.6 以太网物理地址(3.2.4)内容无变化新教材增加 3.2 以太网 新3.2.1 以太网的发展 新3.2.2 以太网帧结构与工作流程分析 新3.2.3 以太网的实现方法 新3.2.4 以太网的物理地址(即原教材3.2.6,内容无变化)3.3.1 高速局域网研究基本方法(3.3.1)内容基本无变化3.3.2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删除本节)3.3.3 快速以太网(3.3.2)内容无变化3.3.4 千兆以太网(3.3.3)内容无变化3.3.5 十千兆以太网(3.3.4)内容无变化此两节新教材中合并升级为3.4 交换式局域网与虚拟局域网,内容无变化3.3.6 交换式局域网 3.3.7 虚拟局域网3.3.8 无限局域网 本节在新教材中升级为3.5 无线局域网 内容无变化3.4 局域网组网设备3.5 组网传输介质距离3.6 结构化布线此几节大部分内容删除,少部分在新教材3.6中体现3.7 局域网网络互联3.7.1 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 3.7.2 网络互连的类型3.7.3 网络互连的层次3.7.4 网络互连的要求3.7.5 网桥与网络互连设备 本节在新教材中升级为3.6 局域网互联与网桥的工作原理,增加工作原理 新3.6.1 局域网互联的概念 新3.6.2 网桥的工作原理 新3.6.3 网桥的层次结构 新3.6.4 网桥的路由选择策略 新3.6.5 网桥与广播风暴 新3.6.6 多端口网桥与第二层交换第四章 网络操作系统 新教材 第四章 服务器操作系统4.1.1 单机操作系统(4.1.1)内容基本无变化,增加操作系统的结构4.1.2 网络操作系统(4.1.2)内容基本无变化4.2 网络操作系统的演变4.2 网络操作系统的演变4.2.1 早期的网络操作环境(4.2.1)内容无变化4.2.2 网络操作系统的形成(4.2.2)内容基本无变化,新教材稍微详细些4.2.3 当前的网络操作系统(4.2.3)内容无变化4.3 网络操作系统的类型4.3网络操作系统的类型与功能4.3.1 网络操作系统的分类(4.3.1)内容无变化4.3.2 网络操作系统结构与发展(4.3.2)标题改为网络操作系统的结构,增加硬盘服务器、应用服务器4.4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本节废除,其基本功能在新教材中4.3.3体现)4.4.1 局域网典型构成(删除本节,通过各个操作系统的特点来体现)4.4.2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4.3.3)内容无变化4.5 Windows NT网络操作系统4.4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4.5.1 Windows NT的发展(4.4.1)标题改为Windows的发展,新教材融入原来教材1.3.2的内容4.5.2 Windows NT的组成(删除本节,内容在新教材中4.4.1中体现)4.5.3 WindowsNT的特点(4.4.2)内容基本无变化4.5.4 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4.4.3)内容基本无变化新教材增加 4.4.4 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 4.4.5 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统4.6 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4.5 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4.6.1 NetWare操作系统的发展(4.5.1)内容无变化4.6.2 NetWare操作系统的组成(4.5.2)内容无变化4.6.3 NetWare操作系统的特点(4.5.3)内容无变化4.6.4 IntranetWare操作系统(4.5.4)内容无变化4.7 Linux网络操作系统4.7 Linux网络操作系统4.7.1 Linux的发展(4.7.1)内容无变化4.7.2 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4.7.2)标题为特点与组成,增加其组成部分。4.7.3 Linux的一些版本(本节拆分为两节,如下)新教材中改动为 4.7.3 Novell公司的SUSE Linux 4.7.4 Red Hat公司的Linux4.8 Unix网络操作系统4.6 UNIX网络操作系统4.8.1 Unix的发展()标题为UNIX概述 内容基本无变化4.8.2 Unix的结构与特性(4.6.2)UNIX的特性4.8.3 Unix的标准化()内容无变化4.8.4 几种典型的Unix系统 (本节拆分分几个单独小节进行展开)新教材中改动为 4.6.3 Sun公司的Solaris操作系统 4.6.4 IBM公司的AIX操作系统 4.6.3 HP公司的HP-UX操作系统第五章 因特网基础 新教材 第五章 Internet 基础5.1 因特网为我们提供什么(删除本节)5.2 因特网的构成5.1 Internet的构成5.2.1 什么是因特网(5.1.1)Internet的逻辑结构 内容无变化5.2.2 因特网组成部分(5.1.2)Internet的组成部分新教材增加 新5.2 Internet的接入 (此部分在旧教材5.8 接入因特网中体现,但有所更改) 新5.2.1 通过电话网接入 新5.2.2 利用ADSL接入 新5.2.3 使用HFC接入 新5.2.4 通过数据通信线路接入5.3 IP协议5.3 IP协议与互联层服务5.3.1 IP协议与IP层服务(5.3.1-5.3.2)分拆为两节:其中增加IP协议的工作原理5.3.2 IP地址 本节在新教材中升级为5.4 IP地址,内容变化不大,增加地址解析协议ARP 新5.4.1 IP地址的作用 新5.4.2 IP地址的层次结构 新5.4.3 IP地址的分类 新5.4.4 IP地址的直观表示法5.3.3 特殊IP 即 新5.4.5 几种特殊IP5.3.4 子网掩码 即新5.4.6 子网编址 增加新5.4.7 地址解析协议ARP5.3.5 IP数据报 本节在新教材中升级为5.5 IP数据报,内容变化较大,详细解释了数据报工作原理 新5.5.1 IP数据报的格式 新5.5.2 IP封装、分片与重组 新5.5.3 IP数据报选项新教材增加 5.6 差错与控制报文 新5.6.1 ICMP差错控制 新5.6.2 ICMP控制报文 新5.6.2 ICMP请求/应答报文对5.3.6 路由器和路由选择 本节在新教材中升级为5.7路由器和路由选择,内容变化不大 新5.7.1 表驱动IP进行路由选择 新5.7.2 路由表的建立与刷新 增加新5.7.3 RIP协议与向量距离算法 增加新5.7.4 OSPF协议与链路状态算法 增加新5.7.5 部署和选择路由协议5.3.7 IP数据报的传输 (本节删除,在新教材5.7 路由器和路由选择中体现)新教材增加 5.8 IPv6协议 新5.8.1 Ipv4协议的局限性 新5.8.2 IPv6地址 新5.8.3 IPv6数据报 新5.8.4 IPv6扩展头 新5.8.5 IPv6地址自动配置5.4 TCP协议与UDP协议5.9 TCP与UDP 新教材对其机理展开描述,较详细,但变化不大 新5.9.1 端对端通信 新5.9.2 传输控制协议(TCP) 详细描述TCP协议的特点、原理等 新5.9.3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UDP协议的特点等新教材增加 第六章 Internet基本服务新教材增加 6.1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新6.1.1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概念 新6.1.2 客户机/服务器的特性 新6.1.3 实现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5.5 主机名与域名服务6.2 域名系统 内容基本无变化5.5.1 因特网域名体系(6.2.1)互联网的命名机制 内容基本无变化5.5.2 主机名书写方法(6.2.3)标题和内容改为:对象类型与资源记录,变化较大5.5.3 域名服务器及解析(6.2.2)标题改为 域名解析 增加提高域名解析效率的方法5.6 因特网提供的基本服务功能 本节拆分为四个独立小节,分别描述各个服务5.6.1电子邮件服务 本节在新教材中升级为6.5 电子邮件系统,新内容略为详细,改动不大 新6.5.1 电子邮件系统的基本知识 新6.5.2 电子邮件传输协议 增加新6.5.3 电子邮件的报文格式5.6.2 远程登录服务 本节在新教材中升级为6.3 远程登录服务,内容基本无变化 新6.3.1 远程登录模式 新6.3.2 远程登录的工作原理 新6.3.3 使用远程登录5.6.3 文件传输服务 本节在新教材中升级为 6.4 FTP服务,内容基本无变化 新6.4.1 FTP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新6.4.2 FTP命令与响应 新6.4.3 文件格式 新6.4.4 用户接口 新6.4.5 FTP访问控制5.7 WWW服务6.6 WWW服务5.7.1 超文本与超媒体(删除本节,部分内容融入新教材6.6.1 WWW的基本概念)5.7.2 WWW服务系统()5.7.3 WWW浏览器() 新教材增加新6.6.2 WWW系统的传输协议 新6.6.3 WWW系统的页面表示方式5.7.4 WWW安全性(6.6.4)内容无变化5.8 因特网其他服务(本节删除)5.9 接入因特网(本节删除,部分内容融入新教材5.2 Internet的接入)第六章 网络安全技术 新教材 第七章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6.1.1 网管概述(7.1.1)标题改为网管基本概念,内容变化不大 旧教材中网管模型在新教材中升级为一个小节:7.1.3网管模型6.1.2 网管功能(7.1.2)内容变化不大6.1.3 网管协议(7.1.4)内容变化不大6.2 信息安全技术概述7.2信息安全技术概述6.2.1 信息安全组成(7.3.1)基本无变化6.2.2 信息安全设计原则(本节删除)6.2.3 信息安全等级(7.2.3)增加我国的安全等级6.3.1 网络安全的概念和模型(7.2.1基本要素和7.3.3模型)内容基本无变化6.3.2 安全威胁及对症(7.3.2、7.8 病毒问题)7.3.2内容基本无变化,但在新7.8中有扩展6.3.3 安全攻击(7.3.2)内容基本无变化6.3.4 安全策略与管理(7.2.2)内容基本无变化6.4 加密技术7.4 加密技术6.4.1 密码学基本概念(7.4.1)标题为密码学基本术语,内容略有变化6.4.2 对称加密(7.4.2)标题为对称密码,内容略有变动,常用算法有更新6.4.3 公钥加密(7.4.3)标题为公钥密码,内容略有变动6.4.4 密钥管理(7.4.4)删除密码生存周期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