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2 -材料.doc_第1页
实训2 -材料.doc_第2页
实训2 -材料.doc_第3页
实训2 -材料.doc_第4页
实训2 -材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材料1(泄漏量计算):某甲苯储罐发生泄漏,目前国内化工企业事故反应时间一般在5到10分钟之间。本次风险评价确认储罐区物料发生事故性泄漏时,泄漏时间按10分钟考虑。采用柏努利(Bernoulli)方程计算物料泄漏速度,具体如下:式中:QL液体泄漏速度,kg/s; Cd液体泄漏系数,此值常用0.6-0.64;取0.62;泄漏液体密度,苯= 878.6kg/m3A裂口面积,(裂口直径=1cm); P容器内介质压力,101325Pa; P0环境压力,101325Pa; g 重力加速度,9.8ms2; h 裂口之上液位高度,5.0m。经计算可知,甲苯泄漏速度为0.423kgs,泄漏总量为253.8kg。材料2(氨气泄漏量计算、有毒物质扩散及TNT当量法):石家庄化工规划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1.项目简介(1)石家庄化工规划项目介绍石家庄化工基地以石家庄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及石家庄化纤有限责任公司为基础,距石家庄市东20km,区域规划总占地9km2,其中包括现有两个企业2km2的建成区和7km2的规划建设区。基地的建设将以己内酰胺装置扩建和石家庄电化厂搬迁为起点,建设己内酰胺、粗苯加氢精制、环己酮、合成氨、烧碱、氨基乙酸、丙烯深加工、煤制氢等生产装置。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12月11日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要求,对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等新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化工基地一期工程规划的离子膜烧碱、合成氨、粗苯精制生产及公共贮罐等项目均存在着相应的事故风险。本化工基地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在于分析、识别化工基地规划人区项目生产装置运行过程中,及物料贮存运输中的风险因素和可能诱发的环境问题,并针对潜在的环境风险,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力求在规划中将潜在的风险危害程度降至最低。(2)主要物料危险性分析化工基地内涉及的物料品种和数量较多,根据该基地一期规划的主要化工企业主要原料及产品用量,选择原料或产品量较大,且具有危险性的物料进行列表分析。化工基地一期工程规划的项目主要危险物料量如表56所示,主要物料的危险特性如表5-7所示。表5-6 化工基地一期工程涉及的主要危险物料用量或产生量生产项目名称危险物料名称使用量或产量量大贮存量贮罐最大贮存量己内酰胺甲苯82000500氢气0.82005液氨9.3200030双氧水12250050环己酮8.42000500硫酸硫磺6.621500硫酸204000500环己酮氢气1.64005苯18.74000500环己酮204000500粗苯精制苯6.941500500甲苯1.39300100二甲苯0.6150100煤气制氢氢0.892005丙烯深加工丙烯2.66005液氯4.5100030醋酸0.165050合成氨液氨20400050甲醇530001000电化厂液氯8.86200050氢气0.25505盐酸1.925400400氯化苄1600200氨基乙酸氯乙酸7.51500500氨基乙酸51000500乙酸5.11000500液氯6.0130030液氨2.960030公共贮罐区苯100005000环己酮100005000甲苯4000200013表5-7 主要物料的危险性和毒性危险性毒性物质名称相对密度闪点沸点爆炸极限%(体积分数)危险分类LD50LC50最高允许浓度毒性特征毒性分级氢气0.07-252.84.174.1甲氯气2.48-34.53351II氯化氢1.27-85.0460015III氨0.6-33.515.727.4乙350139030II丙烯1.48-108-47.71.015.0甲-苯0.8765-1180.11.28.0甲33063190040致白血病II甲苯0.874110.61.27.0甲500020003100甲醇0.791164.85.544.0甲1540948050环己酮0.9543115.61.19.4己烷0.78-16.580.71.28.4甲12705100IV醋酸1.0539118.14.017.0乙35301379120硫2.0444.635丙氨化苄1.1067179.41.1乙1230778氯乙酸1.581898.0乙76180I双氧水1.46158硫酸1.8333021405102表5-6和表5-7可知,该化工基地规划建设的项目主要产品、原料或中间产品大多属于危险性物质,氢气、丙烯为甲类易燃易爆的气体,苯、甲苯、甲醇、环己酮、环己烷等属于甲类易燃易爆液体,氯气属于I类高度危害的毒性气体,氨气属于类高度危害的毒性气体。(3)环境风险识别生产工艺过程及设备由于本化工基地内涉及的项目较多,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多样,装置或设备的危险性与各生产项目使用的生产设备型号、压力、尺寸、反应物料、温度、质量等因素相关。总体来看,大致涉及以下具有危险性的生产过程:氨基化、加氢、冷凝、缩合、酯化、氯化、水解、氧化、蒸馏、萃取、混合、干燥等。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物料反应的温度、压力较高,可能会造成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物料贮存化工基地物料使用量和产量均较大,而物料贮罐区又是危险物料的集中地,一旦出现泄漏或爆炸事故,其造成的危害也会远远大于生产过程事故情况。运输该化工基地拟按循环经济模式进行建设,进区的化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往往是下一企业的原料,对于气体和液体物料的输送可通过管道直接进行输送。对于气体输送系统,除本身会产生故障之外,最大的问题是系统的堵塞和由静电引起的粉尘爆炸。用各种泵类输送易燃可燃液体时,流速过快可能产生静电积累。输送有爆炸性或燃烧性物料寸,要采用氮、二氧化碳等惰性保护气体代替空气,以防造成燃烧或爆炸。输送管道、阀门或法兰的损坏会造成物料的大量泄漏。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中给出了危险物质临界量,作为判定是否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依据。主要危险物质的临界量如表5-8所示。表5-8 主要危险物质的临界量序号物质名称生产地场临界量/T贮存场所临界量/T1氨401002氯10253氯化氢20504苯20505甲苯401006二甲苯401007甲醇2208醋酸101009氢11010丙烯220依据化工基地规划项目的危险特性和使用及贮存数量,液氯、氨、盐酸、苯、甲苯的生产场所和贮存场所均为重大危险源,尤其是离子膜烧碱项目液氯和合成氨项目液氨的贮存量远大于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危险物的临界量,存在着发生重大毒物泄漏、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可能性。公共贮罐区苯、甲苯、环己酮的单罐贮量也远大于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危险物的临界量,存在着发生重大火灾、爆炸和毒物泄漏事故的可能性。本次环境风险评价将重点考虑液氯贮罐、液氨贮罐和公共贮罐区,作为风险分析的重大危险源。2.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和管理(1)源项分析由于设备损坏或操作失误引起物料从贮罐泄漏,大量释放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可能会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的发生。对事故后果的分析通常是在一系列假设前提下进行的。当贮罐发生泄漏时,氯气和氨气直接扩散到空气中,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苯、甲苯、环己酮等泄漏时,大量泄漏的物料会蒸发到大气中,污染周围环境,如遇明火会燃烧、爆炸。当发生接头泄漏时,泄漏的液体将在罐区冈堰内蒸发或形成池液,液体蒸发时对周围大气环境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次评价假定以下两种重大事故:苯、甲苯、环己酮贮罐完全破裂并发生爆炸事故化工基地公共贮罐区苯、甲苯、环己酮等有机原料的贮存量远大于化工基地区其他企业危险物料的贮存量,并且单罐贮量大,分别为5000t、2000t、5000t。本次风险评价重点评价苯、甲苯、环己酮贮罐爆炸事故。毒性气体泄漏事故由于液氯和液氨均为加压储存,考虑到氯气和氨气毒性大,在常温下为气体,若出现泄漏,其泄漏速率较大,其影响范同和程度往往比毒性有机液体泄漏挥发引起的事故影响范围更大。因此,在毒性气体的泄漏事故中,重点考虑液氯和液氨的泄漏。对于液氯和液氨的泄漏,主要考虑液氯或液氨贮罐焊接管断裂,泄漏口直径为1 cm,贮罐压力为1.6MPa,温度为303 K。若泄漏口位于贮罐液面之下,则泄漏量按液体泄漏计算(不考虑液位高度引起的压力变化,即h=0)。泄漏口面积为:A=0.785cm2液体泄漏量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QL为液体泄漏速率,kg/s;Cd为液体泄漏系数,取0.6;A裂口面积,m2;液氯=1470 kg/m3;氨=1070 kg/m3;P=1.6MPa;P0=101325Pa。通过计算,液氯的泄漏速率约为3.1 kg/s,氨的泄漏速率约为2.7 kg/s。由于液氯和液氨均是过热液体,液氯或液氨从泄漏口喷出后部分液体闪蒸。其闪蒸量约为泄漏量的50%,因此,氯气的排放速率约为1.55 kg/s,氨气的排放速率约为1.35 kg/s。若泄漏口位于贮罐液面之上,对于氯气和氨气的泄漏量可按下式(气体泄漏)进行计算: 式中:QG气体泄漏速度,kg/s;P容器压力,Pa; Cd气体泄漏系数;当裂口形状为圆形时取1.00,三角形时取0.95,长方形时取0.90; A裂口面积,m2; M分子量; R气体常数,J/(molk); TG气体温度,K; Y 流出系数,对于临界流Y=1.0对于次临界流按下式计算: 当气体流速在音速范围(临界流):当气体流速在亚音速范围(次临界流): 相对分子量Mr氯=71,Mr氨=17;气体绝热指数k氯=1.355,k氨=1.310;摩尔气体常数R=8.314 J/(molk);气体温度303K。通过计算,气体泄漏时的流动属于音速流动,流出系数取Y=1。通过计算,Q氯=14.28kg/s,Q氨=14.28kg/s。根据资料表明,液氯贮罐和液氨贮罐发生泄漏事故的概率小于110-5。(2)贮罐爆炸事故后果分析爆炸事故产生的冲击波对人员具有强伤害作用。为了估计爆炸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一种简单但较为合理的预测程序是将爆炸源周围划分为死亡区、重伤区、轻伤区和安全区。冲击波超压对人体的伤害作用如表5-9所示,爆炸的伤害分区即为人员的伤害区域。表5-9 冲击波超压对人体的伤害作用超压/kPa伤害作用超压/ kPa伤害作用2030轻微损伤50100内脏严重损伤或死亡3050听觉器官损伤或骨折100大部分人员死亡对于苯、甲苯和环己酮爆炸事故可采用蒸气云爆炸伤害模型。蒸气云爆炸的能量常用TNT当量描述,即参与爆炸的可燃气体释放的能量折合为能释放相同能量的TNT炸药的量,这样,就可以利用有关TNT爆炸效应的实验数据预测蒸气云爆炸效应。TNT当量计算公式如下:mTNT=mfQfQTNT式中:mTNT为蒸气云的TNT当量,kg;为蒸气云的TNT当量系数,=3%;mf为蒸气云中燃料的总质量,kg; Qf为燃料的燃烧热,MJ/kg,苯的燃烧热为 41.85 MJ/kg,甲苯的燃烧热为42.45 MJ/kg,环己酮无相关资料;QTNT为TNT爆热,一般取4.52 MJ/kg。对于地面爆炸,由于地面反向作用使爆炸威力几乎加倍,一般应乘以地面爆炸系数18。当苯、甲苯或环己酮贮罐完全破裂,发生爆炸事故,假定有20%的物料发生蒸气云爆炸,由上式估算:发生苯贮罐爆炸事故时爆炸发生的TNT当量mTNT =499993吨;发生甲苯贮罐爆炸事故时爆炸发生的TNT当量mTNT =202837吨;根据伤害的超压计算伤害半径。死亡半径按超压90 kPa计算,重伤半径按44 kPa计算,轻伤半径按17 kPa计算,财产损失半径按13.8 kPa计算。死亡率取50%,可以认为此半径内的人员全部死亡,半径以外无一人死亡,使问题简化。根据假定事故,化工基地苯、甲苯贮罐爆炸事故损失半径估算结果如表5-10所示。表5-10 苯系物爆炸伤害后果贮罐爆炸伤害死亡半径R0.5/m重伤半径Rd0.5/m轻伤半径Rd0.01/m财产损失半径/m苯136313562365甲苯97232416270死亡区区内的人员如缺少防护,则被认为将无例外地蒙受严重伤害或死亡,其内径为0,外径记为R0.5,外径表示外圆周处人员因冲击波作用导致肺出血而死亡的概率为50%。重伤区指区内的人员如缺少防护,则绝大多数人员将遭受严重伤害,极少数人可能死亡或受轻伤,其内径就是死亡半径R0.5,外径记为Rd0.5,重伤半径代表该处人员因冲击波作用而耳膜破裂的概率为50%,它要求的冲击波峰值超压为44 kPa。轻伤区区内的人员如缺少防护,则绝大多数人员将遭受轻微伤害,少数人将受重伤或平安无事,死亡的可能性极小,该区内径为Rd0.5,外径记为Rd0.01,表示外界处耳膜因冲击波作用而破裂的概率为1%,它要求的冲击波峰值超压为17kPa。安全区为区内的人员即使无防护,绝大多数人也不会受伤,死亡的概率则几乎为零。该区内径为Rd0.01外径为无穷大。苯贮罐爆炸死亡半径为136m,重伤区外径达313m,轻伤区外径为562m,安全区为562 m以外区域。由苯贮罐爆炸事故伤害后果估算来看,当发生假定事故时人员可能受伤害的距离可达562 m。贮罐区位于厂区的中部,当发生假定事故时对化工基地外的人员涉及较少。由于无环己酮燃烧热的相关资料,环己酮贮罐爆炸的影响情况可参考苯贮罐爆炸的情况。(3)毒气泄漏事故后果分析浓度计算及事故风险初步分析在计算事故风险寸,不仅要考虑事故的发生概率,也应该考虑不利天气条件出现的概率,及下风向的人口分布。由化工基地一期工程规划位置图可知,以电化厂和合成氨厂为中心的1km范围内(因为半致死浓度阈值出现在此范围内)不涉及村庄。因此,影响范围的人口分布只考虑化工基地内的人口,按2000人/km2计算。计算模式采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中推荐的多烟团模式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可知,在液氯贮罐泄漏后,氯气最大影响情况出现时间在约30min左右,氯气半致死浓度范围扩大至下风向约500m处。在液氨贮罐泄漏后,氨气最大影响情况出现时间在约30min左右,氨气半致死浓度范同扩大至下风向约200m处。氯和氨的不同浓度阈值对应的危害如表5-11所示。最不利气象条件下,泄漏事故后果分析如表5-12所示。表5-11 氯和氨的不同浓度阈值对应的危害 单位:mg/m3类型居住区标准厂界标准车间卫生标准LC50氯0.10.41335氨0.21.5301390表5-12 泄漏事故后果分析污染物风速项目天气类型ABCDEF氯气2u3事故后浓度超标范围地面空气中最大浓度最大浓度超标倍数最大浓度影响程度最大浓度出现距离45km702.4mg/m37024倍致死100m45km1476.9mg/m314769倍致死100m45km2167.6mg/m321676倍致死100m45km4445.5mg/m344455倍致死100m氨气2u3事故后浓度超标范围地面空气中最大浓度最大浓度超标倍数最大浓度影响程度最大浓度出现距离45km611.8mg/m33059倍致死100m45km1286.3mg/m36432倍致死100m45km1887.9mg/m39440倍致死100m45km4445.5mg/m322228倍致死100m由表5-12可以看出,随着稳定度由不稳定到稳定、污染物在下风向距离上影响的距离逐渐变远,最大浓度值出现在EF类天气100m距离上。稳定类型不同,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最大浓度出现在EF类天气,氯气最大浓度超标44455倍,氨气最大浓度超标22228倍。通常风险定义为:风险(危害/时间)=事故发生概率(事故/时间)危害程度(危害/事故次数)。根据所计算内容的特点,在具体计算过程中,按照下式计算事故风险值:事故风险(死亡人数/年)=半致死率区人口数50事故发生概率出现不利天气概率。液氯贮罐泄漏事故风险计算(风速2-3m/s时)结果如表5-13所示,液氨贮罐泄漏事故风险计算(风速2-3 m/s时)结果如表5-14所示。表5-13 液氯贮罐泄漏事故风险计算(风速2-3 m/s时)项目天气类型ABCDEF事故发生概率110-5各类稳定度的概率0.93%1.02%3.09%5.08%不同稳定度下发生事故的概率9.310-81.0210-73.0910-75.0810-7浓度超过半致死率的范围6640185002880060900发生事故在半致死率区内死亡人数7192961不同稳定度下事故风险6.5110-719.3810-789.6110-7309.8810-7最终事故风险4.2510-5表5-14 液氨贮罐泄漏事故风险计算(风速2-3 m/s时)项目天气类型ABCDEF事故发生概率110-5各类稳定度的概率(N)0.93%1.02%3.09%5.08%不同稳定度下发生事故的概率9.310-81.0210-73.0910-75.0810-7浓度超过半致死率的范围/M2276232040409280发生事故在半致死率区内死亡人数13510不同稳定度下事故风险0.9310-73.0610-715.4510-750.810-7最终事故风险7.0210-6由以上图表分析可知,对于液氯贮罐泄漏,风速为2-3 m/s时,浓度较大,出现死亡人员较多。从结果来看,最大风险值出现在E-F类天气条件下,其风险值为3.0910-5人/年。而出现人员致死的最大风险值应为各类天气条件最大风险值之和,即4.2510-5人/年,从出现半致死率的影响范围来看,其影响范冈在下风向约500m范围内,在化工基地规划的范围内。对于液氨贮罐泄漏,风速为2-3m/s时,浓度较大,出现死亡人员相对较少。从结果来看,最大风险值出现在E-F类天气条件下,其风险值为5.0810-6人/年。而出现人员致死的最大风险值应为各类天气条件最大风险值之和,即7.0210-6人/年。从出现半致死率的影响范同来看,其影响范同在下风向约200m范围内,在化工基地规划的范同内:此外,根据预测结果可知,在假定事故发生时,氯气超标范同最大达下风向约4km处。结合化工基地平面布置考虑,建议化工基地边界周围3km作为事故风险缓冲区,今后不宜建设大规模的居民区、学校、医院、人口密集区及其他环境敏感点。毒性气体泄漏事故后果评价环境风险事故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事故发生的条件有很多,事故发生的天气条件千差万别,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发生事故的排放强度有多种可能。这样对风险事故的后果预测就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国内液氯、液氨贮罐很多,绝大多数都能做到安全运行、在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后,广大社会公众能清楚认识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风险性,化工基地规划的离子膜烧碱和合成氨项目为石家庄电化厂和滹沱河化肥厂,这都是石家庄市的大型企业,有着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管理、降低风险的规章制度,在管理、控制及监督、生产和维护方面有成熟的降低事故风险的经验和措施。从风险分析的结果来看,液氯和液氨的泄漏事故风险值较小,环境风险小于可接受水平。从电化厂现在的位置来看,其厂址位于石家庄西部,厂址东侧130 m为张营村及新建的居住小区,北侧约300 m为孔寨及孔寨小学等,周围人口密度远大于化工基地规划的厂址,若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出现上述假定事故,其影响程度也远大于本项目规划的厂址。此外,电化厂生产的液氯约29104t/年需通过罐车运至河北东华化工厂等用户使用,沿途经过多个环境敏感点和人口密集区,汽车运送液氯出现大量泄漏的概率也大于贮罐贮存时的概率,若在运输中出现泄漏事故,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因此,从事故风险来看,石家庄电化厂搬迁至规划的化工基地区后,其风险值大大降低。滹沱河化肥厂的情况与电化厂类似,并且位于石家庄市地下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若出现物料泄漏不仅会对环境空气造成影响,也会对地下水造成影响。化工基地规划滹沱河化肥厂搬迁后,其环境风险也会大大降低。(4)风险管理事故防范措施事故的防范措施是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内容。为防止事故的发生,化工基地规划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从管理、安全设计、防火、防毒等方面提出以下防范事故风险的措施:加强化工基地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主观能动性。完善并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加强岗位培训,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设备管理,特别是对易产生有毒物质泄漏的部位加强检查。要求进区企业建立事故预防、监测、检验、报警系统,设置医疗急救点。采取技术、工艺,设备、管理等综合预防措施,避免有毒物质意外泄漏事故发生。生产过程中的有毒物料,均应在密闭的状态下,在工艺过程中流动,不与岗位操作人员接触,在易产生泄漏的位置设置监测仪,当发生泄漏事故时能及时报警,使事故能够得到及时扼杀。生产场所应设置相应的通风设施,确保工作人员不受有害气体的危害;对贮槽、塔体、输送管道、管件等,以及与之相关的设备进行重点安全监督。提高进区企业生产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减少生产系统的操作偏差,确保拟建项目的生产安全。原料罐与生产区分离布置,其间距符合有关防火和消防要求。要求进区企业设计中采用自动化控制,减少操作人员接触有毒化学品的机会。要求进区企业对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或压力设备、容器、管道、贮罐等,按规定设计安全阀或防爆膜作为过压保护设施。对可能产生泄漏事故的生产工艺环节,电气设备采用双线路,控制仪表设计相应防静电和防雷保护装置。配备水消防和便携式灭火器,用于扑救局部小型火灾。危险品贮运采用槽车或桶装运输,经常检查阀门,防止泄漏。建立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组织,负责污染事故的指挥和处理。化工基地企业应经常对原材料、产品贮罐的阀门、输送管道进行维护,发现问题立即停产检修,禁止跑、冒、滴,漏。发生泄漏后,各方要积极主动采取果断措施,如停止供料、关闭相应的阀门,严格控制电、火源,及时报警,特别要配合消防部门,提供相关物料的理化性质等,做好协助工作。制定岗位责任制,杜绝污染事故的发生,设置事故排放池,并对其处理,防止污染物排放。安装泄漏在线监测报警器,监视气体泄露事故发生。化工园区企业除要求采取以上基本措施外,更应严格按各项目安全评价小的有关内容进行设计、建设,并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避免或减少污染事故的发生。事故应急措施针对主要的原料、产品等危险物,提出相应的事故应急措施,举例如下:A氯气: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 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对于特大批量的泄漏 还应及时通知下风向4 km内的居民撤离。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输送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若是液氯钢瓶泄漏,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B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 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自戴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贮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C苯: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使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通过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D甲苯: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使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通过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E环己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使用沙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通过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事故区隔离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监察办公室编环境应急手册(第一版)总结了部分化学物质发生事故后事故区隔离和人员防护最低距离,该手册参考了北美应急响应手册中的相关内容。在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中事故区隔离和人员防护最低距离数据,是采用科学的释放速率和扩散模型,以及北美三国120多个地方5年的气象学观察资料和各种化学物质毒理学数据等综合分析而编制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事故发生四周的隔离区,是以事故发生地为圆心、事故区隔离距离为半径的圆,非事故处理人员不得入内,应指挥所有人员向逆风方向撤离至该区域以外。人员防护区是在事故区下风向,以人员防护最低距离为四个边的矩形区域,在该区域应采取保护性措施,即该区域范围内的人员处于有害接触的危险之中,应采取撤离、密闭住所窗户,关闭通风、换气、空调等有效措施,并保持通信畅通以听从指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